神經內科主任:四種飲食習慣,和腦卒中發作掛鉤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腦卒中也就是大家俗稱的“中風”似乎是一個離我們很遠的病症,或者最起碼是一個年老後才需要擔心的疾病,然而現實的世界並不是這樣,數據統計,在中國成年人中一生髮生中風的機率高達40%以上,且有一半的人發生中風在40-50歲這類“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段上,不幸中風後除了可能面臨死亡外,即便存活也會留下各種不同程度的殘疾傷害,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

神經內科主任:四種飲食習慣,和腦卒中發作掛鉤

為避免出現不可挽回的局面,對於腦卒中患者而言,時間就是一切,每耽誤一分鐘,腦細胞都在以百萬級的數量死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胡學強教授表示,因此必須搶在發病後的4.5小時內實施溶栓、取栓手術,越快效果越好,這也無形間對醫院心腦血管疾病醫療救治能力和救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醫院按照普通的流程走,從掛號、診斷、劃價、繳費、取藥、手術……我們將永遠跑不贏腦卒中對大腦的損害程度。” 為此,5月8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牽頭成立卒中中心聯盟,共有全省範圍內15市、近60家聯盟單位加入,將全力打造全省範圍內5小時卒中救治時間圈,“聯盟內不但各級單位開通綠色通道,還將在卒中防治理念、醫療診治、技術培訓、學術研究和臨床診療等方面開展一系列相應工作。”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陸正齊教授說道。

神經內科主任:四種飲食習慣,和腦卒中發作掛鉤

四種不良的飲食習慣讓腦卒中患者激增

根據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顯示,在歐美國家腦卒中呈現下降趨勢的同一時間,我國腦卒中的發病率卻正以9%的速度攀升,國家衛健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辦公室學術部副主任嶽偉表示,現在已經是社區居民死因的第一疾病,而且一旦發病,少有人能完全恢復,致殘率也排在第一位。

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曾經的“老年病”正在愈加年輕化,我國首次發生中風的年齡多數在65歲以下,三十歲左右就發病了的患者更是比比皆是,這些極為震撼的數據時刻提醒我們,中國居民應該關注自身血管的問題。

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腦卒中的患者激增?陸正齊教授表示,與中國人四種不良的飲食習慣“脫不了干係”,第一是高鹽飲食,第二是粗糧吃得少,第三是每日平均攝入水果的種類不超過2種,第四則是紅肉攝入過多。

神經內科主任:四種飲食習慣,和腦卒中發作掛鉤

發生腦卒中後,應該怎麼做?

目前,在我國僅有3.3%的患者能夠意識到出現腦卒中後要立即就醫,陸正齊教授提醒,家中有腦卒中高危人群一旦發生異常狀況,首先要鑑別是否是中風,可參考中國卒中學會推薦的FAST原則。

F指面部:患者可保持微笑,看一側是否出現無法有表情、面部僵硬或者眼臉、嘴角下垂。

A指上肢:患者抬高雙臂平舉,看一側是否無力、下垂或麻木。

S指言語:看患者是否口齒不清。

T指時間:一旦出現上述3種症狀的任意一種,立即撥打120或在有意識情況下前往醫院就診。

專家提醒,在腦卒中患者等待120救治的過程中,不要隨意服用阿司匹林、安宮牛黃丸、扎針放血等治療,以免加重病情。

“很多人不知道腦卒中是急症。尤其是晚間,突然一隻手沒勁了,他想著熬一熬白天才去醫院或等著它自己好,結果,第二天早上不能動了,這個時候再去醫院,也無法恢復了,因為錯過了最佳治療的時間窗,所以應該在第一時間去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副院長潘速躍舉例道。

神經內科主任:四種飲食習慣,和腦卒中發作掛鉤

腦卒中也能預防,高危人群做好篩查

腦卒中患者還有高復發風險,一年複發率高達10%左右,五年複發率在18%—20%之間,要預防腦卒中再次發作或避免發作,一定要提早做好預防工作。

胡學強教授表示,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尤其是生活規律不穩定,吸菸、酗酒、熬夜、肥胖有腦卒中家族史,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這些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者,除控制病情外,一定要定期進行“腦血管體檢”。

據悉,一般可去醫院進行血脂、血糖等血生化檢查,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壓、心電圖、血管超聲檢查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