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土耳其放棄摩蘇爾主權,換取了伊拉克油田10%收入,值得嗎

摩蘇爾位居底格里斯河西岸,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土耳其凱末爾政府與英國為爭奪該地的所有權進行了四年左右的爭吵,最終以摩蘇爾劃屬伊拉克而結束。但土耳其也並不是一無所獲,其得到了伊拉克所有產油區將來二十五年利潤的十分之一。

摩蘇爾爭端的直接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失去了對阿拉伯地區的控制。而英法等國則乘虛而入填補了權力真空。英國為合理合法的擁有其強佔的土地,打出了國際聯盟委任統治的旗號,並且迫使土耳其蘇丹簽訂了亡國滅種的奴役性條約——《色佛爾條約》。此條約規定包括摩蘇爾在內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屬於英國委任統治範圍。但是英國的如意算盤很快就遭到了安卡拉政府的挑戰,這個誕生在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戰爭中的土耳其新政府,否認了奧斯曼帝國蘇丹與他國締結的一切政治經濟條約,並向英國提出了索取摩蘇爾的要求。

1926年土耳其放棄摩蘇爾主權,換取了伊拉克油田10%收入,值得嗎

土耳其索取摩蘇爾的理由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從種族上看,摩蘇爾的阿拉伯人較少,土耳其人則較多,而且聚居在此的另一大種族庫爾德人已將土耳其人視為了種族和宗教的兄弟;其次從經濟上看,摩蘇爾對安納托利亞的貿易佔其對外貿易的大部分,兩者整體性更強。所以土耳其主張在衝突地區進行民意測驗,讓當地居民自由表達出他們的實際意願。但是英國以當地民智未開和土耳其鼓動宣傳為由一直拒絕民意測驗,並對摩蘇爾的民族構成提出質疑。

後來土耳其為加強在談判中的地位,意欲拉攏美國,許諾將土耳其東部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幾條鐵路和安裝電報的特權交予美國,並准許美方可在鐵路沿線20公里內開採自然資源。隨著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逐漸提高,美國已加入了爭奪世界石油資源的行列。所以土耳其利用此契機,希望以石油儲量豐富的摩蘇爾為誘餌,拉攏美國來支持自己的訴求,以迫使英國就範。但很快英國就以授予美方四分之一的摩蘇爾石油公司股份為代價打破了土耳其的如意算盤。既然雙邊談判不能解決爭端,那麼提請國際聯盟仲裁就成為了第二個選項。

國際聯盟是世界上第一個政治性的國際組織,雖然其宗旨是促進國際合作,保證世界和平與安全,但作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組成部分,國聯實際上是被英法等強權國家操縱的,以維護他們在戰後建立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外交工具。土耳其想依靠國際聯盟索回摩蘇爾,似乎是不可能的。1925年,以瑞典外交家威爾森為首的國聯調查團到摩蘇爾實地考察。這種考察似乎是某種程序性的走過場,結果當然是摩蘇爾應劃屬英國委任統治下的伊拉克。土耳其對英國這種以合法手段掩蓋其強佔摩蘇爾的行為深表不滿,因而拒絕執行國聯決議,這使得摩蘇爾爭端又回到了雙邊直接談判的道路上。然而就在人們認為此輪談判會變成曠日持久的爭吵後,英國和土耳其卻在1926年6月達成共識,並在安卡拉簽署了《摩蘇爾協定》。

1926年土耳其放棄摩蘇爾主權,換取了伊拉克油田10%收入,值得嗎

土耳其放棄摩蘇爾所有權;作為回報,土耳其可獲得伊拉克產油省份10%的石油收入,有效期是25年。且伊拉克境內居民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是否歸屬土耳其,伊方不得干涉。根據此內容,土耳其做了較大讓步。究其原因,可從土耳其國內局勢和國際環境兩方面分析。

首先是土耳其國內的民族矛盾已經演化到了武裝對抗的程度。土耳其民族革命戰爭勝利後,秉承一體化民族國家理念的凱末爾違背了准許庫爾德人自治的承諾,並且推行同化政策,要強制性的改變庫爾德人的語言和習俗。這必然會激起庫爾德人的憤恨,武裝反抗在所難免。所以,土耳其為了集中精力解決國內矛盾,及阻止摩蘇爾的庫爾德人對他們同族兄弟的支援,放棄了對摩蘇爾地區的爭奪。

其次從當時的國際形勢來看,雖然凱末爾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粉碎了帝國主義對土耳其的瓜分和武裝干涉,但土耳其的宿敵希臘仍在其家門口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再起衝突的可能。而意大利締造地中海霸權的野心更使土耳其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威脅,尤其是意大利兼併愛琴海的多德卡尼斯群島後已對土耳其形成了戰略擠壓態勢。所以土耳其為了避免在國際上樹敵太多,從勝算不大的摩蘇爾爭端中抽身而出絕對是正確的選擇,這使得其與英國的關係從劍拔弩張的緊張關係轉變成了相互信任的合作關係。所以說放棄摩蘇爾所有權體現了土耳其外交的靈活性,擺脫國際孤立的同時亦為凱末爾的世俗化改革鋪平了道路。

1926年土耳其放棄摩蘇爾主權,換取了伊拉克油田10%收入,值得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