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眾籌南北極旅遊詩和遠方別靠忽悠

眾籌 探險 睡眠 朋友圈 天津網 天津網 2017-08-28

天津網訊 每日新報評論員 於穆銘 聽說過借錢吃飯、借錢交房租,沒想到如今又出來個借錢旅遊。明明想去南北極找尋詩和遠方,一不想自力更生,二不願靠家裡資助,卻希望讓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為自己的夢想買單。最近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小周在微博上發出求助:“如果有人願意給我50萬讓我完成夢想,畢業後5年,我會拿工資的一部分作為回報。”此事一出,頓時將網友自動分成兩列,口水戰蓄勢待發。

有夢想的人自然值得尊重,但再好的夢想也需要自己來實現。不過自從眾籌這個概念橫空出世後,“驢友”這個詞變了味,窮遊成了不少人的選擇——“蹭錢、蹭車、蹭房子睡覺”。各種朋友圈包裝出來的花式迷魂湯,將窮遊的浪漫放大,卻閉口不提沒錢的窘迫。身無分文就能走遍四方的心靈雞湯,誤導了無數懵懂青年,讓他們對世界產生了常人無法理解的誤讀:不花一分錢就能走遍全世界,不付出任何辛苦就能獲得回報。去遠方旅行脫離了逐夢的本質,偏離了既有的軌道,如今的眾籌已經被異化成一種賣萌的乞討。甚至很多眾籌連乞討都不算,沒有向人乞求的姿態,卻有高高在上的養尊處優。這得多大的底氣,才能從容應對?

拿自己的夢想當砝碼,去用陌生人的善良套現,這種夢談不上浪漫,頂多算貪婪。拿小周來說,既然想通過眾籌完成旅行的夢想,就該仔細想想自己的旅程能給贊助者帶來哪些好處。先不說帶回南北極的紀念品,哪怕全程直播自己的一舉一動,也需要自學攝影、剪輯,甚至其間如何將贊助商的品牌有效植入,都需要嚴謹而獨到的計劃書。但如今旅行者只是兩手一攤,站在弱者角度販賣夢想,用所謂道德制高點來掩蓋他的不勞而獲。這讓那些揹負生活重擔的人情何以堪?

但偏偏總有一些企業譁眾取寵,試圖趁亂成名,小周的求助剛發佈出來,就有一個主打“個人融資”概念的個人IPO平臺表態願意提供贊助。雙方都判斷自己可以從這件事中“獲利”,一方提前獲得探險機會,一方借勢營銷並認為將在數年後收回投資。只可惜,“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質樸道理,他們可能永遠無法體味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