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
"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繼承家督

真田信綱是真田幸綱的嫡長子,出生於天文六年(1537年)。雖然系圖中真田信綱的母親是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的女兒,不過從年份上來看並不可靠。

真田信綱年幼時起就跟隨著父親流浪,真田幸綱出仕武田家以後,信綱方才與父親一同回到真田家的舊領。通說之中,天正二年(1574年)真田幸綱去世以後,真田信綱方才繼承真田家的家督之位,然而到了次年真田信綱就戰死在了長筱戰場上,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算多。

"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繼承家督

真田信綱是真田幸綱的嫡長子,出生於天文六年(1537年)。雖然系圖中真田信綱的母親是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的女兒,不過從年份上來看並不可靠。

真田信綱年幼時起就跟隨著父親流浪,真田幸綱出仕武田家以後,信綱方才與父親一同回到真田家的舊領。通說之中,天正二年(1574年)真田幸綱去世以後,真田信綱方才繼承真田家的家督之位,然而到了次年真田信綱就戰死在了長筱戰場上,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算多。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幸綱

實際上,如真田幸綱篇中所述,真田信綱繼承家督的年份要比通說早得多。根據真田信綱的弟弟真田昌輝子孫保存的文書來看,永祿十年(1567年)後,真田信綱就可能繼承了家督之位。再者,日本戰國時代很多家族的家督都喜歡在自己生前退位,再隱居幕後協助新任家督處理政務,避免發生家督更替之時有可能出現的動亂。

意味深長的是,真田幸綱、真田信綱父子的很多書信如今都保存在了真田幸綱的次子真田昌輝的子孫手上。根據後世的記載,真田信綱可能有個兒子叫真田與右衛門,與真田昌輝之子一同成為了江戶幕府越前藩的藩士,這些書信很可能是從真田信綱的後裔轉交到真田昌輝後裔手上的,並沒有交給繼真田信綱之後繼承家督的真田昌幸。

信綱時代的真田氏

按照《甲陽軍鑑》一書中《甲州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惣人數事》的記錄,真田家在武田信玄去世之時的地位乃是“信州先方眾”,並且真田家的軍役上不再是“真田一德齋”,而是“真田源太左衛門尉”(即真田信綱)。

"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繼承家督

真田信綱是真田幸綱的嫡長子,出生於天文六年(1537年)。雖然系圖中真田信綱的母親是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的女兒,不過從年份上來看並不可靠。

真田信綱年幼時起就跟隨著父親流浪,真田幸綱出仕武田家以後,信綱方才與父親一同回到真田家的舊領。通說之中,天正二年(1574年)真田幸綱去世以後,真田信綱方才繼承真田家的家督之位,然而到了次年真田信綱就戰死在了長筱戰場上,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算多。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幸綱

實際上,如真田幸綱篇中所述,真田信綱繼承家督的年份要比通說早得多。根據真田信綱的弟弟真田昌輝子孫保存的文書來看,永祿十年(1567年)後,真田信綱就可能繼承了家督之位。再者,日本戰國時代很多家族的家督都喜歡在自己生前退位,再隱居幕後協助新任家督處理政務,避免發生家督更替之時有可能出現的動亂。

意味深長的是,真田幸綱、真田信綱父子的很多書信如今都保存在了真田幸綱的次子真田昌輝的子孫手上。根據後世的記載,真田信綱可能有個兒子叫真田與右衛門,與真田昌輝之子一同成為了江戶幕府越前藩的藩士,這些書信很可能是從真田信綱的後裔轉交到真田昌輝後裔手上的,並沒有交給繼真田信綱之後繼承家督的真田昌幸。

信綱時代的真田氏

按照《甲陽軍鑑》一書中《甲州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惣人數事》的記錄,真田家在武田信玄去世之時的地位乃是“信州先方眾”,並且真田家的軍役上不再是“真田一德齋”,而是“真田源太左衛門尉”(即真田信綱)。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信綱

如前篇所述,《甲陽軍鑑》作為江戶時代成書的軍記物語,書中的一些內容記載有些混亂,並且真假參半,大部分內容都需要有其他史料佐證。不過切記矯枉過正,這本書依舊是研究甲信戰國史的非常重要的資料之一。

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真田信綱麾下率領著二百騎騎馬武士,其弟弟真田昌輝則率領著五十騎騎馬武士。這份軍役中的人數雖然與其他史料不相符,但是從同記載來看,真田家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已經是動員力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所謂“先方眾”,指的就是外樣國眾,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侵略某個地方時,都是在當地招降納叛,隨後再以這些熟悉當地環境的勢力作為自己的前鋒。例如織田信長侵攻美濃國時,織田家的前鋒就是美濃國的一些投降織田家的國眾。後來織田信長上洛、攻打近江國六角家之際,信長也兵出奇招,故意一反常態地將美濃國的勢力作為佯攻,反將原本應該作為後陣的尾張軍勢作為前鋒,順利地攻下了六角家的城池。

"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繼承家督

真田信綱是真田幸綱的嫡長子,出生於天文六年(1537年)。雖然系圖中真田信綱的母親是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的女兒,不過從年份上來看並不可靠。

真田信綱年幼時起就跟隨著父親流浪,真田幸綱出仕武田家以後,信綱方才與父親一同回到真田家的舊領。通說之中,天正二年(1574年)真田幸綱去世以後,真田信綱方才繼承真田家的家督之位,然而到了次年真田信綱就戰死在了長筱戰場上,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算多。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幸綱

實際上,如真田幸綱篇中所述,真田信綱繼承家督的年份要比通說早得多。根據真田信綱的弟弟真田昌輝子孫保存的文書來看,永祿十年(1567年)後,真田信綱就可能繼承了家督之位。再者,日本戰國時代很多家族的家督都喜歡在自己生前退位,再隱居幕後協助新任家督處理政務,避免發生家督更替之時有可能出現的動亂。

意味深長的是,真田幸綱、真田信綱父子的很多書信如今都保存在了真田幸綱的次子真田昌輝的子孫手上。根據後世的記載,真田信綱可能有個兒子叫真田與右衛門,與真田昌輝之子一同成為了江戶幕府越前藩的藩士,這些書信很可能是從真田信綱的後裔轉交到真田昌輝後裔手上的,並沒有交給繼真田信綱之後繼承家督的真田昌幸。

信綱時代的真田氏

按照《甲陽軍鑑》一書中《甲州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惣人數事》的記錄,真田家在武田信玄去世之時的地位乃是“信州先方眾”,並且真田家的軍役上不再是“真田一德齋”,而是“真田源太左衛門尉”(即真田信綱)。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信綱

如前篇所述,《甲陽軍鑑》作為江戶時代成書的軍記物語,書中的一些內容記載有些混亂,並且真假參半,大部分內容都需要有其他史料佐證。不過切記矯枉過正,這本書依舊是研究甲信戰國史的非常重要的資料之一。

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真田信綱麾下率領著二百騎騎馬武士,其弟弟真田昌輝則率領著五十騎騎馬武士。這份軍役中的人數雖然與其他史料不相符,但是從同記載來看,真田家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已經是動員力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所謂“先方眾”,指的就是外樣國眾,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侵略某個地方時,都是在當地招降納叛,隨後再以這些熟悉當地環境的勢力作為自己的前鋒。例如織田信長侵攻美濃國時,織田家的前鋒就是美濃國的一些投降織田家的國眾。後來織田信長上洛、攻打近江國六角家之際,信長也兵出奇招,故意一反常態地將美濃國的勢力作為佯攻,反將原本應該作為後陣的尾張軍勢作為前鋒,順利地攻下了六角家的城池。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織田信長

真田昌幸繼承家督之時,真田家的知行為一萬五千貫,這有可能就是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二人的知行總和了。雖然真田信綱時代真田家依舊只是外樣國眾的地位,但是真田家的知行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卻是最高的,比排第二的蘆田依田氏整整高出了五千貫。

永祿十一年(1568年),武田信玄率軍侵入昔日盟友今川家的領地駿河國,真田信綱也隨軍參戰。元龜元年(1570年)時,武田信玄命令海津城的城代春日虎綱應對上杉謙信的侵攻之時,也派出了許多使者前往真田信綱處,要求真田家確認上杉軍的動向。

真田家當時的知行地不僅僅有小縣郡的真田家舊領,還有許多真田幸綱、信綱父子攻略下的上野國吾妻郡的領地。武田家攻略上野國,其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牽制侵攻信濃國的上杉謙信,因而當時真田家也不在信濃國,而是居住在上野國的巖櫃城。

"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繼承家督

真田信綱是真田幸綱的嫡長子,出生於天文六年(1537年)。雖然系圖中真田信綱的母親是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的女兒,不過從年份上來看並不可靠。

真田信綱年幼時起就跟隨著父親流浪,真田幸綱出仕武田家以後,信綱方才與父親一同回到真田家的舊領。通說之中,天正二年(1574年)真田幸綱去世以後,真田信綱方才繼承真田家的家督之位,然而到了次年真田信綱就戰死在了長筱戰場上,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算多。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幸綱

實際上,如真田幸綱篇中所述,真田信綱繼承家督的年份要比通說早得多。根據真田信綱的弟弟真田昌輝子孫保存的文書來看,永祿十年(1567年)後,真田信綱就可能繼承了家督之位。再者,日本戰國時代很多家族的家督都喜歡在自己生前退位,再隱居幕後協助新任家督處理政務,避免發生家督更替之時有可能出現的動亂。

意味深長的是,真田幸綱、真田信綱父子的很多書信如今都保存在了真田幸綱的次子真田昌輝的子孫手上。根據後世的記載,真田信綱可能有個兒子叫真田與右衛門,與真田昌輝之子一同成為了江戶幕府越前藩的藩士,這些書信很可能是從真田信綱的後裔轉交到真田昌輝後裔手上的,並沒有交給繼真田信綱之後繼承家督的真田昌幸。

信綱時代的真田氏

按照《甲陽軍鑑》一書中《甲州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惣人數事》的記錄,真田家在武田信玄去世之時的地位乃是“信州先方眾”,並且真田家的軍役上不再是“真田一德齋”,而是“真田源太左衛門尉”(即真田信綱)。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信綱

如前篇所述,《甲陽軍鑑》作為江戶時代成書的軍記物語,書中的一些內容記載有些混亂,並且真假參半,大部分內容都需要有其他史料佐證。不過切記矯枉過正,這本書依舊是研究甲信戰國史的非常重要的資料之一。

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真田信綱麾下率領著二百騎騎馬武士,其弟弟真田昌輝則率領著五十騎騎馬武士。這份軍役中的人數雖然與其他史料不相符,但是從同記載來看,真田家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已經是動員力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所謂“先方眾”,指的就是外樣國眾,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侵略某個地方時,都是在當地招降納叛,隨後再以這些熟悉當地環境的勢力作為自己的前鋒。例如織田信長侵攻美濃國時,織田家的前鋒就是美濃國的一些投降織田家的國眾。後來織田信長上洛、攻打近江國六角家之際,信長也兵出奇招,故意一反常態地將美濃國的勢力作為佯攻,反將原本應該作為後陣的尾張軍勢作為前鋒,順利地攻下了六角家的城池。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織田信長

真田昌幸繼承家督之時,真田家的知行為一萬五千貫,這有可能就是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二人的知行總和了。雖然真田信綱時代真田家依舊只是外樣國眾的地位,但是真田家的知行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卻是最高的,比排第二的蘆田依田氏整整高出了五千貫。

永祿十一年(1568年),武田信玄率軍侵入昔日盟友今川家的領地駿河國,真田信綱也隨軍參戰。元龜元年(1570年)時,武田信玄命令海津城的城代春日虎綱應對上杉謙信的侵攻之時,也派出了許多使者前往真田信綱處,要求真田家確認上杉軍的動向。

真田家當時的知行地不僅僅有小縣郡的真田家舊領,還有許多真田幸綱、信綱父子攻略下的上野國吾妻郡的領地。武田家攻略上野國,其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牽制侵攻信濃國的上杉謙信,因而當時真田家也不在信濃國,而是居住在上野國的巖櫃城。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上杉謙信

真田幸綱死後,為了在上野國監視越後國的上杉謙信,真田信綱便很少參與武田家的西進作戰,而是讓弟弟真田昌輝作為代官率軍參陣。從各種數據以及記載來看,真田家在真田信綱時代,已經從一介小國眾變成了武田家“信州先方眾”中的筆頭家臣了。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

在介紹接下去的內容之前,先介紹一下真田信綱時期武田家的變化。

"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繼承家督

真田信綱是真田幸綱的嫡長子,出生於天文六年(1537年)。雖然系圖中真田信綱的母親是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的女兒,不過從年份上來看並不可靠。

真田信綱年幼時起就跟隨著父親流浪,真田幸綱出仕武田家以後,信綱方才與父親一同回到真田家的舊領。通說之中,天正二年(1574年)真田幸綱去世以後,真田信綱方才繼承真田家的家督之位,然而到了次年真田信綱就戰死在了長筱戰場上,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算多。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幸綱

實際上,如真田幸綱篇中所述,真田信綱繼承家督的年份要比通說早得多。根據真田信綱的弟弟真田昌輝子孫保存的文書來看,永祿十年(1567年)後,真田信綱就可能繼承了家督之位。再者,日本戰國時代很多家族的家督都喜歡在自己生前退位,再隱居幕後協助新任家督處理政務,避免發生家督更替之時有可能出現的動亂。

意味深長的是,真田幸綱、真田信綱父子的很多書信如今都保存在了真田幸綱的次子真田昌輝的子孫手上。根據後世的記載,真田信綱可能有個兒子叫真田與右衛門,與真田昌輝之子一同成為了江戶幕府越前藩的藩士,這些書信很可能是從真田信綱的後裔轉交到真田昌輝後裔手上的,並沒有交給繼真田信綱之後繼承家督的真田昌幸。

信綱時代的真田氏

按照《甲陽軍鑑》一書中《甲州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惣人數事》的記錄,真田家在武田信玄去世之時的地位乃是“信州先方眾”,並且真田家的軍役上不再是“真田一德齋”,而是“真田源太左衛門尉”(即真田信綱)。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信綱

如前篇所述,《甲陽軍鑑》作為江戶時代成書的軍記物語,書中的一些內容記載有些混亂,並且真假參半,大部分內容都需要有其他史料佐證。不過切記矯枉過正,這本書依舊是研究甲信戰國史的非常重要的資料之一。

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真田信綱麾下率領著二百騎騎馬武士,其弟弟真田昌輝則率領著五十騎騎馬武士。這份軍役中的人數雖然與其他史料不相符,但是從同記載來看,真田家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已經是動員力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所謂“先方眾”,指的就是外樣國眾,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侵略某個地方時,都是在當地招降納叛,隨後再以這些熟悉當地環境的勢力作為自己的前鋒。例如織田信長侵攻美濃國時,織田家的前鋒就是美濃國的一些投降織田家的國眾。後來織田信長上洛、攻打近江國六角家之際,信長也兵出奇招,故意一反常態地將美濃國的勢力作為佯攻,反將原本應該作為後陣的尾張軍勢作為前鋒,順利地攻下了六角家的城池。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織田信長

真田昌幸繼承家督之時,真田家的知行為一萬五千貫,這有可能就是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二人的知行總和了。雖然真田信綱時代真田家依舊只是外樣國眾的地位,但是真田家的知行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卻是最高的,比排第二的蘆田依田氏整整高出了五千貫。

永祿十一年(1568年),武田信玄率軍侵入昔日盟友今川家的領地駿河國,真田信綱也隨軍參戰。元龜元年(1570年)時,武田信玄命令海津城的城代春日虎綱應對上杉謙信的侵攻之時,也派出了許多使者前往真田信綱處,要求真田家確認上杉軍的動向。

真田家當時的知行地不僅僅有小縣郡的真田家舊領,還有許多真田幸綱、信綱父子攻略下的上野國吾妻郡的領地。武田家攻略上野國,其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牽制侵攻信濃國的上杉謙信,因而當時真田家也不在信濃國,而是居住在上野國的巖櫃城。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上杉謙信

真田幸綱死後,為了在上野國監視越後國的上杉謙信,真田信綱便很少參與武田家的西進作戰,而是讓弟弟真田昌輝作為代官率軍參陣。從各種數據以及記載來看,真田家在真田信綱時代,已經從一介小國眾變成了武田家“信州先方眾”中的筆頭家臣了。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

在介紹接下去的內容之前,先介紹一下真田信綱時期武田家的變化。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信玄

還是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武田信玄在西進途中舊病復發,臨死前留下了幾條遺言,大致如下:

1、三年內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若是織田、德川軍來襲,也只能採取守勢擊敗他們。

2、武田家的家督由武田勝賴的嫡子武王丸繼承,因武王丸年幼,所以在他成年以前由武田勝賴出任家督陣代(代理家督)。

3、武田勝賴不得用武田家的御旗、武田信玄的孫子旗,但是可以用諏方兜(就是那個都是毛的頭盔)。

在二戰前的日本,或是時代侷限,或是當時狂熱的學者為了強調日本歷史的傳奇性,許多研究成果都是以軍記物語為參考的,這也導致很多關於武田家的研究都大量地採用了《甲陽軍鑑》等軍記物語的內容,導致武田勝賴的“家督陣代”形象深入人心。

要破除這個說法,我們先從邏輯上著手。通常否定武田勝賴繼承家督的理由是他早年繼承了高遠諏方家,以外姓身份繼承家督會導致家臣不服。對此,真田昌幸有話要說:“誰說入繼了別的家族就不能迴歸本家繼承家督了?”

"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繼承家督

真田信綱是真田幸綱的嫡長子,出生於天文六年(1537年)。雖然系圖中真田信綱的母親是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的女兒,不過從年份上來看並不可靠。

真田信綱年幼時起就跟隨著父親流浪,真田幸綱出仕武田家以後,信綱方才與父親一同回到真田家的舊領。通說之中,天正二年(1574年)真田幸綱去世以後,真田信綱方才繼承真田家的家督之位,然而到了次年真田信綱就戰死在了長筱戰場上,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算多。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幸綱

實際上,如真田幸綱篇中所述,真田信綱繼承家督的年份要比通說早得多。根據真田信綱的弟弟真田昌輝子孫保存的文書來看,永祿十年(1567年)後,真田信綱就可能繼承了家督之位。再者,日本戰國時代很多家族的家督都喜歡在自己生前退位,再隱居幕後協助新任家督處理政務,避免發生家督更替之時有可能出現的動亂。

意味深長的是,真田幸綱、真田信綱父子的很多書信如今都保存在了真田幸綱的次子真田昌輝的子孫手上。根據後世的記載,真田信綱可能有個兒子叫真田與右衛門,與真田昌輝之子一同成為了江戶幕府越前藩的藩士,這些書信很可能是從真田信綱的後裔轉交到真田昌輝後裔手上的,並沒有交給繼真田信綱之後繼承家督的真田昌幸。

信綱時代的真田氏

按照《甲陽軍鑑》一書中《甲州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惣人數事》的記錄,真田家在武田信玄去世之時的地位乃是“信州先方眾”,並且真田家的軍役上不再是“真田一德齋”,而是“真田源太左衛門尉”(即真田信綱)。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信綱

如前篇所述,《甲陽軍鑑》作為江戶時代成書的軍記物語,書中的一些內容記載有些混亂,並且真假參半,大部分內容都需要有其他史料佐證。不過切記矯枉過正,這本書依舊是研究甲信戰國史的非常重要的資料之一。

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真田信綱麾下率領著二百騎騎馬武士,其弟弟真田昌輝則率領著五十騎騎馬武士。這份軍役中的人數雖然與其他史料不相符,但是從同記載來看,真田家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已經是動員力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所謂“先方眾”,指的就是外樣國眾,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侵略某個地方時,都是在當地招降納叛,隨後再以這些熟悉當地環境的勢力作為自己的前鋒。例如織田信長侵攻美濃國時,織田家的前鋒就是美濃國的一些投降織田家的國眾。後來織田信長上洛、攻打近江國六角家之際,信長也兵出奇招,故意一反常態地將美濃國的勢力作為佯攻,反將原本應該作為後陣的尾張軍勢作為前鋒,順利地攻下了六角家的城池。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織田信長

真田昌幸繼承家督之時,真田家的知行為一萬五千貫,這有可能就是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二人的知行總和了。雖然真田信綱時代真田家依舊只是外樣國眾的地位,但是真田家的知行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卻是最高的,比排第二的蘆田依田氏整整高出了五千貫。

永祿十一年(1568年),武田信玄率軍侵入昔日盟友今川家的領地駿河國,真田信綱也隨軍參戰。元龜元年(1570年)時,武田信玄命令海津城的城代春日虎綱應對上杉謙信的侵攻之時,也派出了許多使者前往真田信綱處,要求真田家確認上杉軍的動向。

真田家當時的知行地不僅僅有小縣郡的真田家舊領,還有許多真田幸綱、信綱父子攻略下的上野國吾妻郡的領地。武田家攻略上野國,其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牽制侵攻信濃國的上杉謙信,因而當時真田家也不在信濃國,而是居住在上野國的巖櫃城。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上杉謙信

真田幸綱死後,為了在上野國監視越後國的上杉謙信,真田信綱便很少參與武田家的西進作戰,而是讓弟弟真田昌輝作為代官率軍參陣。從各種數據以及記載來看,真田家在真田信綱時代,已經從一介小國眾變成了武田家“信州先方眾”中的筆頭家臣了。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

在介紹接下去的內容之前,先介紹一下真田信綱時期武田家的變化。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信玄

還是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武田信玄在西進途中舊病復發,臨死前留下了幾條遺言,大致如下:

1、三年內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若是織田、德川軍來襲,也只能採取守勢擊敗他們。

2、武田家的家督由武田勝賴的嫡子武王丸繼承,因武王丸年幼,所以在他成年以前由武田勝賴出任家督陣代(代理家督)。

3、武田勝賴不得用武田家的御旗、武田信玄的孫子旗,但是可以用諏方兜(就是那個都是毛的頭盔)。

在二戰前的日本,或是時代侷限,或是當時狂熱的學者為了強調日本歷史的傳奇性,許多研究成果都是以軍記物語為參考的,這也導致很多關於武田家的研究都大量地採用了《甲陽軍鑑》等軍記物語的內容,導致武田勝賴的“家督陣代”形象深入人心。

要破除這個說法,我們先從邏輯上著手。通常否定武田勝賴繼承家督的理由是他早年繼承了高遠諏方家,以外姓身份繼承家督會導致家臣不服。對此,真田昌幸有話要說:“誰說入繼了別的家族就不能迴歸本家繼承家督了?”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勝賴

其次,《甲陽軍鑑》中武田信玄的遺言邏輯漏洞其實非常大。例如第一條的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這是武田信玄考慮到自己死前窮兵黷武,所以希望武田家之後能夠修生養息,先鞏固領內的安定。第二條,武田勝賴作為陣代,也就是說在武王丸成年以前武田勝賴說了算。第三條,武田家的東西武田勝賴都不能用,言下之意就是在武田家裡武田勝賴算個球。

那麼問題來了,武田信玄若真想武田家能夠安定,怎麼可能留下這樣的遺言?第三條遺言如此打擊武田勝賴的威信,那麼至少在武王丸成年以前,武田家都會缺少一個主心骨,家臣們甚至會不鳥武田勝賴,最終可能會造成君臣對立,武田家分裂。

至少我認為,武田信玄一世梟雄,也沒聽說肺癆會讓人老年痴呆,應該是不會留下這麼弱智的遺言的。

除了邏輯以外,我們還可以從比軍記物語更靠譜的一次史料裡看出一些端倪。

實際上,武田信玄去世之時,長子、三子已死,次子是個瞎子,按照順序,武田勝賴理所應當地就成為了嫡子。對我知道肯定又有人想說武田勝賴的名字裡沒有武田家的通字“信”字所以他不是繼承人了。你這樣讓德川秀忠怎麼辦?德川綱吉、德川吉宗、德川慶喜呢?

永祿十三年(1570年,是年改元元龜元年),武田信玄曾寫信給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側近一色藤長,希望一色藤長能夠在將軍那兒運作,讓幕府推舉自己的兒子“四郎”(就是武田勝賴)任官,並且還希望將軍能夠下賜一個字給勝賴改名。

"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繼承家督

真田信綱是真田幸綱的嫡長子,出生於天文六年(1537年)。雖然系圖中真田信綱的母親是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的女兒,不過從年份上來看並不可靠。

真田信綱年幼時起就跟隨著父親流浪,真田幸綱出仕武田家以後,信綱方才與父親一同回到真田家的舊領。通說之中,天正二年(1574年)真田幸綱去世以後,真田信綱方才繼承真田家的家督之位,然而到了次年真田信綱就戰死在了長筱戰場上,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算多。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幸綱

實際上,如真田幸綱篇中所述,真田信綱繼承家督的年份要比通說早得多。根據真田信綱的弟弟真田昌輝子孫保存的文書來看,永祿十年(1567年)後,真田信綱就可能繼承了家督之位。再者,日本戰國時代很多家族的家督都喜歡在自己生前退位,再隱居幕後協助新任家督處理政務,避免發生家督更替之時有可能出現的動亂。

意味深長的是,真田幸綱、真田信綱父子的很多書信如今都保存在了真田幸綱的次子真田昌輝的子孫手上。根據後世的記載,真田信綱可能有個兒子叫真田與右衛門,與真田昌輝之子一同成為了江戶幕府越前藩的藩士,這些書信很可能是從真田信綱的後裔轉交到真田昌輝後裔手上的,並沒有交給繼真田信綱之後繼承家督的真田昌幸。

信綱時代的真田氏

按照《甲陽軍鑑》一書中《甲州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惣人數事》的記錄,真田家在武田信玄去世之時的地位乃是“信州先方眾”,並且真田家的軍役上不再是“真田一德齋”,而是“真田源太左衛門尉”(即真田信綱)。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信綱

如前篇所述,《甲陽軍鑑》作為江戶時代成書的軍記物語,書中的一些內容記載有些混亂,並且真假參半,大部分內容都需要有其他史料佐證。不過切記矯枉過正,這本書依舊是研究甲信戰國史的非常重要的資料之一。

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真田信綱麾下率領著二百騎騎馬武士,其弟弟真田昌輝則率領著五十騎騎馬武士。這份軍役中的人數雖然與其他史料不相符,但是從同記載來看,真田家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已經是動員力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所謂“先方眾”,指的就是外樣國眾,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侵略某個地方時,都是在當地招降納叛,隨後再以這些熟悉當地環境的勢力作為自己的前鋒。例如織田信長侵攻美濃國時,織田家的前鋒就是美濃國的一些投降織田家的國眾。後來織田信長上洛、攻打近江國六角家之際,信長也兵出奇招,故意一反常態地將美濃國的勢力作為佯攻,反將原本應該作為後陣的尾張軍勢作為前鋒,順利地攻下了六角家的城池。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織田信長

真田昌幸繼承家督之時,真田家的知行為一萬五千貫,這有可能就是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二人的知行總和了。雖然真田信綱時代真田家依舊只是外樣國眾的地位,但是真田家的知行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卻是最高的,比排第二的蘆田依田氏整整高出了五千貫。

永祿十一年(1568年),武田信玄率軍侵入昔日盟友今川家的領地駿河國,真田信綱也隨軍參戰。元龜元年(1570年)時,武田信玄命令海津城的城代春日虎綱應對上杉謙信的侵攻之時,也派出了許多使者前往真田信綱處,要求真田家確認上杉軍的動向。

真田家當時的知行地不僅僅有小縣郡的真田家舊領,還有許多真田幸綱、信綱父子攻略下的上野國吾妻郡的領地。武田家攻略上野國,其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牽制侵攻信濃國的上杉謙信,因而當時真田家也不在信濃國,而是居住在上野國的巖櫃城。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上杉謙信

真田幸綱死後,為了在上野國監視越後國的上杉謙信,真田信綱便很少參與武田家的西進作戰,而是讓弟弟真田昌輝作為代官率軍參陣。從各種數據以及記載來看,真田家在真田信綱時代,已經從一介小國眾變成了武田家“信州先方眾”中的筆頭家臣了。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

在介紹接下去的內容之前,先介紹一下真田信綱時期武田家的變化。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信玄

還是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武田信玄在西進途中舊病復發,臨死前留下了幾條遺言,大致如下:

1、三年內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若是織田、德川軍來襲,也只能採取守勢擊敗他們。

2、武田家的家督由武田勝賴的嫡子武王丸繼承,因武王丸年幼,所以在他成年以前由武田勝賴出任家督陣代(代理家督)。

3、武田勝賴不得用武田家的御旗、武田信玄的孫子旗,但是可以用諏方兜(就是那個都是毛的頭盔)。

在二戰前的日本,或是時代侷限,或是當時狂熱的學者為了強調日本歷史的傳奇性,許多研究成果都是以軍記物語為參考的,這也導致很多關於武田家的研究都大量地採用了《甲陽軍鑑》等軍記物語的內容,導致武田勝賴的“家督陣代”形象深入人心。

要破除這個說法,我們先從邏輯上著手。通常否定武田勝賴繼承家督的理由是他早年繼承了高遠諏方家,以外姓身份繼承家督會導致家臣不服。對此,真田昌幸有話要說:“誰說入繼了別的家族就不能迴歸本家繼承家督了?”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勝賴

其次,《甲陽軍鑑》中武田信玄的遺言邏輯漏洞其實非常大。例如第一條的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這是武田信玄考慮到自己死前窮兵黷武,所以希望武田家之後能夠修生養息,先鞏固領內的安定。第二條,武田勝賴作為陣代,也就是說在武王丸成年以前武田勝賴說了算。第三條,武田家的東西武田勝賴都不能用,言下之意就是在武田家裡武田勝賴算個球。

那麼問題來了,武田信玄若真想武田家能夠安定,怎麼可能留下這樣的遺言?第三條遺言如此打擊武田勝賴的威信,那麼至少在武王丸成年以前,武田家都會缺少一個主心骨,家臣們甚至會不鳥武田勝賴,最終可能會造成君臣對立,武田家分裂。

至少我認為,武田信玄一世梟雄,也沒聽說肺癆會讓人老年痴呆,應該是不會留下這麼弱智的遺言的。

除了邏輯以外,我們還可以從比軍記物語更靠譜的一次史料裡看出一些端倪。

實際上,武田信玄去世之時,長子、三子已死,次子是個瞎子,按照順序,武田勝賴理所應當地就成為了嫡子。對我知道肯定又有人想說武田勝賴的名字裡沒有武田家的通字“信”字所以他不是繼承人了。你這樣讓德川秀忠怎麼辦?德川綱吉、德川吉宗、德川慶喜呢?

永祿十三年(1570年,是年改元元龜元年),武田信玄曾寫信給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側近一色藤長,希望一色藤長能夠在將軍那兒運作,讓幕府推舉自己的兒子“四郎”(就是武田勝賴)任官,並且還希望將軍能夠下賜一個字給勝賴改名。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足利義昭

如果這件事最終成了的話,武田勝賴應該會改名為武田義勝或者武田義賴,當然,最終沒成(武田信玄當時和幕府的關係很微妙,他與本願寺非常親近,但是本願寺又與足利義昭、織田信長的敵人阿波三好家非常親近)。至少從書信之中來看,武田信玄在這時候就已經打算立武田勝賴為自己的繼承人了,否則不會向幕府請求任官推舉以及下賜名字的。

另外,武田家的盟友北條氏政當時在書信裡提到:“甲斐派遣了使者前來,通知武田勝賴繼承了家督,同時為了日後依舊保持緊密關係,兩家互相交換了起請文。”

在日本戰國時代,家督更替之際就有可能意味著家族的政策轉變,例如武田信玄繼承家督之後就與父親的盟友諏方賴重、村上義清、上杉憲政撕破臉皮,還有織田信秀去世前想要與今川家和談,但是織田信長繼承家督以後便極力主張北聯齋藤南拒今川。武田家向北條家派出使者,正是因為武田家發生家督更替,所以要通知以及安撫北條家。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之後,武田家的盟友本願寺顯如也向武田家送來了祝賀書信,不過此時武田家對外宣稱武田信玄只是隱居,所以本願寺顯如分別給武田信玄、武田勝賴父子都寫了信。

"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繼承家督

真田信綱是真田幸綱的嫡長子,出生於天文六年(1537年)。雖然系圖中真田信綱的母親是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的女兒,不過從年份上來看並不可靠。

真田信綱年幼時起就跟隨著父親流浪,真田幸綱出仕武田家以後,信綱方才與父親一同回到真田家的舊領。通說之中,天正二年(1574年)真田幸綱去世以後,真田信綱方才繼承真田家的家督之位,然而到了次年真田信綱就戰死在了長筱戰場上,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算多。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幸綱

實際上,如真田幸綱篇中所述,真田信綱繼承家督的年份要比通說早得多。根據真田信綱的弟弟真田昌輝子孫保存的文書來看,永祿十年(1567年)後,真田信綱就可能繼承了家督之位。再者,日本戰國時代很多家族的家督都喜歡在自己生前退位,再隱居幕後協助新任家督處理政務,避免發生家督更替之時有可能出現的動亂。

意味深長的是,真田幸綱、真田信綱父子的很多書信如今都保存在了真田幸綱的次子真田昌輝的子孫手上。根據後世的記載,真田信綱可能有個兒子叫真田與右衛門,與真田昌輝之子一同成為了江戶幕府越前藩的藩士,這些書信很可能是從真田信綱的後裔轉交到真田昌輝後裔手上的,並沒有交給繼真田信綱之後繼承家督的真田昌幸。

信綱時代的真田氏

按照《甲陽軍鑑》一書中《甲州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惣人數事》的記錄,真田家在武田信玄去世之時的地位乃是“信州先方眾”,並且真田家的軍役上不再是“真田一德齋”,而是“真田源太左衛門尉”(即真田信綱)。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信綱

如前篇所述,《甲陽軍鑑》作為江戶時代成書的軍記物語,書中的一些內容記載有些混亂,並且真假參半,大部分內容都需要有其他史料佐證。不過切記矯枉過正,這本書依舊是研究甲信戰國史的非常重要的資料之一。

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真田信綱麾下率領著二百騎騎馬武士,其弟弟真田昌輝則率領著五十騎騎馬武士。這份軍役中的人數雖然與其他史料不相符,但是從同記載來看,真田家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已經是動員力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所謂“先方眾”,指的就是外樣國眾,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侵略某個地方時,都是在當地招降納叛,隨後再以這些熟悉當地環境的勢力作為自己的前鋒。例如織田信長侵攻美濃國時,織田家的前鋒就是美濃國的一些投降織田家的國眾。後來織田信長上洛、攻打近江國六角家之際,信長也兵出奇招,故意一反常態地將美濃國的勢力作為佯攻,反將原本應該作為後陣的尾張軍勢作為前鋒,順利地攻下了六角家的城池。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織田信長

真田昌幸繼承家督之時,真田家的知行為一萬五千貫,這有可能就是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二人的知行總和了。雖然真田信綱時代真田家依舊只是外樣國眾的地位,但是真田家的知行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卻是最高的,比排第二的蘆田依田氏整整高出了五千貫。

永祿十一年(1568年),武田信玄率軍侵入昔日盟友今川家的領地駿河國,真田信綱也隨軍參戰。元龜元年(1570年)時,武田信玄命令海津城的城代春日虎綱應對上杉謙信的侵攻之時,也派出了許多使者前往真田信綱處,要求真田家確認上杉軍的動向。

真田家當時的知行地不僅僅有小縣郡的真田家舊領,還有許多真田幸綱、信綱父子攻略下的上野國吾妻郡的領地。武田家攻略上野國,其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牽制侵攻信濃國的上杉謙信,因而當時真田家也不在信濃國,而是居住在上野國的巖櫃城。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上杉謙信

真田幸綱死後,為了在上野國監視越後國的上杉謙信,真田信綱便很少參與武田家的西進作戰,而是讓弟弟真田昌輝作為代官率軍參陣。從各種數據以及記載來看,真田家在真田信綱時代,已經從一介小國眾變成了武田家“信州先方眾”中的筆頭家臣了。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

在介紹接下去的內容之前,先介紹一下真田信綱時期武田家的變化。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信玄

還是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武田信玄在西進途中舊病復發,臨死前留下了幾條遺言,大致如下:

1、三年內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若是織田、德川軍來襲,也只能採取守勢擊敗他們。

2、武田家的家督由武田勝賴的嫡子武王丸繼承,因武王丸年幼,所以在他成年以前由武田勝賴出任家督陣代(代理家督)。

3、武田勝賴不得用武田家的御旗、武田信玄的孫子旗,但是可以用諏方兜(就是那個都是毛的頭盔)。

在二戰前的日本,或是時代侷限,或是當時狂熱的學者為了強調日本歷史的傳奇性,許多研究成果都是以軍記物語為參考的,這也導致很多關於武田家的研究都大量地採用了《甲陽軍鑑》等軍記物語的內容,導致武田勝賴的“家督陣代”形象深入人心。

要破除這個說法,我們先從邏輯上著手。通常否定武田勝賴繼承家督的理由是他早年繼承了高遠諏方家,以外姓身份繼承家督會導致家臣不服。對此,真田昌幸有話要說:“誰說入繼了別的家族就不能迴歸本家繼承家督了?”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勝賴

其次,《甲陽軍鑑》中武田信玄的遺言邏輯漏洞其實非常大。例如第一條的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這是武田信玄考慮到自己死前窮兵黷武,所以希望武田家之後能夠修生養息,先鞏固領內的安定。第二條,武田勝賴作為陣代,也就是說在武王丸成年以前武田勝賴說了算。第三條,武田家的東西武田勝賴都不能用,言下之意就是在武田家裡武田勝賴算個球。

那麼問題來了,武田信玄若真想武田家能夠安定,怎麼可能留下這樣的遺言?第三條遺言如此打擊武田勝賴的威信,那麼至少在武王丸成年以前,武田家都會缺少一個主心骨,家臣們甚至會不鳥武田勝賴,最終可能會造成君臣對立,武田家分裂。

至少我認為,武田信玄一世梟雄,也沒聽說肺癆會讓人老年痴呆,應該是不會留下這麼弱智的遺言的。

除了邏輯以外,我們還可以從比軍記物語更靠譜的一次史料裡看出一些端倪。

實際上,武田信玄去世之時,長子、三子已死,次子是個瞎子,按照順序,武田勝賴理所應當地就成為了嫡子。對我知道肯定又有人想說武田勝賴的名字裡沒有武田家的通字“信”字所以他不是繼承人了。你這樣讓德川秀忠怎麼辦?德川綱吉、德川吉宗、德川慶喜呢?

永祿十三年(1570年,是年改元元龜元年),武田信玄曾寫信給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側近一色藤長,希望一色藤長能夠在將軍那兒運作,讓幕府推舉自己的兒子“四郎”(就是武田勝賴)任官,並且還希望將軍能夠下賜一個字給勝賴改名。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足利義昭

如果這件事最終成了的話,武田勝賴應該會改名為武田義勝或者武田義賴,當然,最終沒成(武田信玄當時和幕府的關係很微妙,他與本願寺非常親近,但是本願寺又與足利義昭、織田信長的敵人阿波三好家非常親近)。至少從書信之中來看,武田信玄在這時候就已經打算立武田勝賴為自己的繼承人了,否則不會向幕府請求任官推舉以及下賜名字的。

另外,武田家的盟友北條氏政當時在書信裡提到:“甲斐派遣了使者前來,通知武田勝賴繼承了家督,同時為了日後依舊保持緊密關係,兩家互相交換了起請文。”

在日本戰國時代,家督更替之際就有可能意味著家族的政策轉變,例如武田信玄繼承家督之後就與父親的盟友諏方賴重、村上義清、上杉憲政撕破臉皮,還有織田信秀去世前想要與今川家和談,但是織田信長繼承家督以後便極力主張北聯齋藤南拒今川。武田家向北條家派出使者,正是因為武田家發生家督更替,所以要通知以及安撫北條家。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之後,武田家的盟友本願寺顯如也向武田家送來了祝賀書信,不過此時武田家對外宣稱武田信玄只是隱居,所以本願寺顯如分別給武田信玄、武田勝賴父子都寫了信。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甲陽軍鑑》

與軍記物不同,一次史料裡武田勝賴就是家督。所以網上那些“因為武田勝賴是家督陣代,導致家臣不服,所以他為了立威不得不四處征戰”的說法,實際上是《甲陽軍鑑》的變種謠言。

長筱合戰

天正三年(1575年),趁著德川家內亂,武田勝賴發兵侵入了德川家的領地,然而在武田勝賴進軍以後,德川家康就控制住了家中的局勢,使得武田勝賴奪取岡崎城的期望落空。

五月,武田軍改變作戰策略,包圍了三河國的長筱城,德川家康不敵武田勝賴,向盟友織田信長請求援軍。這一戰是織田家與武田家的第一次真正交鋒,真田信綱、真田昌輝以及真田昌幸兄弟也都隨軍參戰。

織田信長先前的對手,基本上都是京畿、西國的敵人,在與這些敵對勢力交戰之時,新傳入日本的鐵炮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時的東日本雖然也有使用鐵炮作戰,但是因為火藥、彈丸獲取不易的緣故,並不能達到京畿、西國勢力那樣的利用率。

"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繼承家督

真田信綱是真田幸綱的嫡長子,出生於天文六年(1537年)。雖然系圖中真田信綱的母親是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的女兒,不過從年份上來看並不可靠。

真田信綱年幼時起就跟隨著父親流浪,真田幸綱出仕武田家以後,信綱方才與父親一同回到真田家的舊領。通說之中,天正二年(1574年)真田幸綱去世以後,真田信綱方才繼承真田家的家督之位,然而到了次年真田信綱就戰死在了長筱戰場上,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算多。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幸綱

實際上,如真田幸綱篇中所述,真田信綱繼承家督的年份要比通說早得多。根據真田信綱的弟弟真田昌輝子孫保存的文書來看,永祿十年(1567年)後,真田信綱就可能繼承了家督之位。再者,日本戰國時代很多家族的家督都喜歡在自己生前退位,再隱居幕後協助新任家督處理政務,避免發生家督更替之時有可能出現的動亂。

意味深長的是,真田幸綱、真田信綱父子的很多書信如今都保存在了真田幸綱的次子真田昌輝的子孫手上。根據後世的記載,真田信綱可能有個兒子叫真田與右衛門,與真田昌輝之子一同成為了江戶幕府越前藩的藩士,這些書信很可能是從真田信綱的後裔轉交到真田昌輝後裔手上的,並沒有交給繼真田信綱之後繼承家督的真田昌幸。

信綱時代的真田氏

按照《甲陽軍鑑》一書中《甲州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惣人數事》的記錄,真田家在武田信玄去世之時的地位乃是“信州先方眾”,並且真田家的軍役上不再是“真田一德齋”,而是“真田源太左衛門尉”(即真田信綱)。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信綱

如前篇所述,《甲陽軍鑑》作為江戶時代成書的軍記物語,書中的一些內容記載有些混亂,並且真假參半,大部分內容都需要有其他史料佐證。不過切記矯枉過正,這本書依舊是研究甲信戰國史的非常重要的資料之一。

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真田信綱麾下率領著二百騎騎馬武士,其弟弟真田昌輝則率領著五十騎騎馬武士。這份軍役中的人數雖然與其他史料不相符,但是從同記載來看,真田家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已經是動員力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所謂“先方眾”,指的就是外樣國眾,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侵略某個地方時,都是在當地招降納叛,隨後再以這些熟悉當地環境的勢力作為自己的前鋒。例如織田信長侵攻美濃國時,織田家的前鋒就是美濃國的一些投降織田家的國眾。後來織田信長上洛、攻打近江國六角家之際,信長也兵出奇招,故意一反常態地將美濃國的勢力作為佯攻,反將原本應該作為後陣的尾張軍勢作為前鋒,順利地攻下了六角家的城池。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織田信長

真田昌幸繼承家督之時,真田家的知行為一萬五千貫,這有可能就是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二人的知行總和了。雖然真田信綱時代真田家依舊只是外樣國眾的地位,但是真田家的知行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卻是最高的,比排第二的蘆田依田氏整整高出了五千貫。

永祿十一年(1568年),武田信玄率軍侵入昔日盟友今川家的領地駿河國,真田信綱也隨軍參戰。元龜元年(1570年)時,武田信玄命令海津城的城代春日虎綱應對上杉謙信的侵攻之時,也派出了許多使者前往真田信綱處,要求真田家確認上杉軍的動向。

真田家當時的知行地不僅僅有小縣郡的真田家舊領,還有許多真田幸綱、信綱父子攻略下的上野國吾妻郡的領地。武田家攻略上野國,其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牽制侵攻信濃國的上杉謙信,因而當時真田家也不在信濃國,而是居住在上野國的巖櫃城。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上杉謙信

真田幸綱死後,為了在上野國監視越後國的上杉謙信,真田信綱便很少參與武田家的西進作戰,而是讓弟弟真田昌輝作為代官率軍參陣。從各種數據以及記載來看,真田家在真田信綱時代,已經從一介小國眾變成了武田家“信州先方眾”中的筆頭家臣了。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

在介紹接下去的內容之前,先介紹一下真田信綱時期武田家的變化。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信玄

還是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武田信玄在西進途中舊病復發,臨死前留下了幾條遺言,大致如下:

1、三年內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若是織田、德川軍來襲,也只能採取守勢擊敗他們。

2、武田家的家督由武田勝賴的嫡子武王丸繼承,因武王丸年幼,所以在他成年以前由武田勝賴出任家督陣代(代理家督)。

3、武田勝賴不得用武田家的御旗、武田信玄的孫子旗,但是可以用諏方兜(就是那個都是毛的頭盔)。

在二戰前的日本,或是時代侷限,或是當時狂熱的學者為了強調日本歷史的傳奇性,許多研究成果都是以軍記物語為參考的,這也導致很多關於武田家的研究都大量地採用了《甲陽軍鑑》等軍記物語的內容,導致武田勝賴的“家督陣代”形象深入人心。

要破除這個說法,我們先從邏輯上著手。通常否定武田勝賴繼承家督的理由是他早年繼承了高遠諏方家,以外姓身份繼承家督會導致家臣不服。對此,真田昌幸有話要說:“誰說入繼了別的家族就不能迴歸本家繼承家督了?”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勝賴

其次,《甲陽軍鑑》中武田信玄的遺言邏輯漏洞其實非常大。例如第一條的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這是武田信玄考慮到自己死前窮兵黷武,所以希望武田家之後能夠修生養息,先鞏固領內的安定。第二條,武田勝賴作為陣代,也就是說在武王丸成年以前武田勝賴說了算。第三條,武田家的東西武田勝賴都不能用,言下之意就是在武田家裡武田勝賴算個球。

那麼問題來了,武田信玄若真想武田家能夠安定,怎麼可能留下這樣的遺言?第三條遺言如此打擊武田勝賴的威信,那麼至少在武王丸成年以前,武田家都會缺少一個主心骨,家臣們甚至會不鳥武田勝賴,最終可能會造成君臣對立,武田家分裂。

至少我認為,武田信玄一世梟雄,也沒聽說肺癆會讓人老年痴呆,應該是不會留下這麼弱智的遺言的。

除了邏輯以外,我們還可以從比軍記物語更靠譜的一次史料裡看出一些端倪。

實際上,武田信玄去世之時,長子、三子已死,次子是個瞎子,按照順序,武田勝賴理所應當地就成為了嫡子。對我知道肯定又有人想說武田勝賴的名字裡沒有武田家的通字“信”字所以他不是繼承人了。你這樣讓德川秀忠怎麼辦?德川綱吉、德川吉宗、德川慶喜呢?

永祿十三年(1570年,是年改元元龜元年),武田信玄曾寫信給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側近一色藤長,希望一色藤長能夠在將軍那兒運作,讓幕府推舉自己的兒子“四郎”(就是武田勝賴)任官,並且還希望將軍能夠下賜一個字給勝賴改名。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足利義昭

如果這件事最終成了的話,武田勝賴應該會改名為武田義勝或者武田義賴,當然,最終沒成(武田信玄當時和幕府的關係很微妙,他與本願寺非常親近,但是本願寺又與足利義昭、織田信長的敵人阿波三好家非常親近)。至少從書信之中來看,武田信玄在這時候就已經打算立武田勝賴為自己的繼承人了,否則不會向幕府請求任官推舉以及下賜名字的。

另外,武田家的盟友北條氏政當時在書信裡提到:“甲斐派遣了使者前來,通知武田勝賴繼承了家督,同時為了日後依舊保持緊密關係,兩家互相交換了起請文。”

在日本戰國時代,家督更替之際就有可能意味著家族的政策轉變,例如武田信玄繼承家督之後就與父親的盟友諏方賴重、村上義清、上杉憲政撕破臉皮,還有織田信秀去世前想要與今川家和談,但是織田信長繼承家督以後便極力主張北聯齋藤南拒今川。武田家向北條家派出使者,正是因為武田家發生家督更替,所以要通知以及安撫北條家。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之後,武田家的盟友本願寺顯如也向武田家送來了祝賀書信,不過此時武田家對外宣稱武田信玄只是隱居,所以本願寺顯如分別給武田信玄、武田勝賴父子都寫了信。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甲陽軍鑑》

與軍記物不同,一次史料裡武田勝賴就是家督。所以網上那些“因為武田勝賴是家督陣代,導致家臣不服,所以他為了立威不得不四處征戰”的說法,實際上是《甲陽軍鑑》的變種謠言。

長筱合戰

天正三年(1575年),趁著德川家內亂,武田勝賴發兵侵入了德川家的領地,然而在武田勝賴進軍以後,德川家康就控制住了家中的局勢,使得武田勝賴奪取岡崎城的期望落空。

五月,武田軍改變作戰策略,包圍了三河國的長筱城,德川家康不敵武田勝賴,向盟友織田信長請求援軍。這一戰是織田家與武田家的第一次真正交鋒,真田信綱、真田昌輝以及真田昌幸兄弟也都隨軍參戰。

織田信長先前的對手,基本上都是京畿、西國的敵人,在與這些敵對勢力交戰之時,新傳入日本的鐵炮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時的東日本雖然也有使用鐵炮作戰,但是因為火藥、彈丸獲取不易的緣故,並不能達到京畿、西國勢力那樣的利用率。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鐵炮隊

對織田信長來說,織田家的敵人不僅僅只有武田勝賴一人,所以他不願與武田軍正面交鋒,否則即便織田、德川聯軍取勝,也將付出巨大的代價。於是,織田信長在連吾川畔修築了三重馬防柵,佈陣防禦,等待武田勝賴的進攻。

武田勝賴誤以為京畿的盟友拖住了織田信長的主力,大意輕敵,在長筱城下留下部分守軍以後,竟然率軍朝著連吾川進軍。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六時,兩軍發生小規模交戰,到了上午十一時左右,武田勝賴留在長筱城的守軍被織田、德川聯軍方的酒井忠次奇襲,使得武田軍陷入了被兩面包夾的危機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武田勝賴不得不孤注一擲,對織田、德川聯軍的陣地發起突襲。

然而,武田軍與聯軍隔河相望,不僅僅需要渡河,還得突破聯軍的馬防柵才能夠與敵軍短兵相接。在聯軍大量的鐵炮、弓箭的攻擊之下,武田軍的幾波進攻都被挫敗,最終聯軍發起反擊,武田軍全面崩潰。

"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繼承家督

真田信綱是真田幸綱的嫡長子,出生於天文六年(1537年)。雖然系圖中真田信綱的母親是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的女兒,不過從年份上來看並不可靠。

真田信綱年幼時起就跟隨著父親流浪,真田幸綱出仕武田家以後,信綱方才與父親一同回到真田家的舊領。通說之中,天正二年(1574年)真田幸綱去世以後,真田信綱方才繼承真田家的家督之位,然而到了次年真田信綱就戰死在了長筱戰場上,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算多。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幸綱

實際上,如真田幸綱篇中所述,真田信綱繼承家督的年份要比通說早得多。根據真田信綱的弟弟真田昌輝子孫保存的文書來看,永祿十年(1567年)後,真田信綱就可能繼承了家督之位。再者,日本戰國時代很多家族的家督都喜歡在自己生前退位,再隱居幕後協助新任家督處理政務,避免發生家督更替之時有可能出現的動亂。

意味深長的是,真田幸綱、真田信綱父子的很多書信如今都保存在了真田幸綱的次子真田昌輝的子孫手上。根據後世的記載,真田信綱可能有個兒子叫真田與右衛門,與真田昌輝之子一同成為了江戶幕府越前藩的藩士,這些書信很可能是從真田信綱的後裔轉交到真田昌輝後裔手上的,並沒有交給繼真田信綱之後繼承家督的真田昌幸。

信綱時代的真田氏

按照《甲陽軍鑑》一書中《甲州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惣人數事》的記錄,真田家在武田信玄去世之時的地位乃是“信州先方眾”,並且真田家的軍役上不再是“真田一德齋”,而是“真田源太左衛門尉”(即真田信綱)。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信綱

如前篇所述,《甲陽軍鑑》作為江戶時代成書的軍記物語,書中的一些內容記載有些混亂,並且真假參半,大部分內容都需要有其他史料佐證。不過切記矯枉過正,這本書依舊是研究甲信戰國史的非常重要的資料之一。

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真田信綱麾下率領著二百騎騎馬武士,其弟弟真田昌輝則率領著五十騎騎馬武士。這份軍役中的人數雖然與其他史料不相符,但是從同記載來看,真田家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已經是動員力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所謂“先方眾”,指的就是外樣國眾,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侵略某個地方時,都是在當地招降納叛,隨後再以這些熟悉當地環境的勢力作為自己的前鋒。例如織田信長侵攻美濃國時,織田家的前鋒就是美濃國的一些投降織田家的國眾。後來織田信長上洛、攻打近江國六角家之際,信長也兵出奇招,故意一反常態地將美濃國的勢力作為佯攻,反將原本應該作為後陣的尾張軍勢作為前鋒,順利地攻下了六角家的城池。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織田信長

真田昌幸繼承家督之時,真田家的知行為一萬五千貫,這有可能就是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二人的知行總和了。雖然真田信綱時代真田家依舊只是外樣國眾的地位,但是真田家的知行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卻是最高的,比排第二的蘆田依田氏整整高出了五千貫。

永祿十一年(1568年),武田信玄率軍侵入昔日盟友今川家的領地駿河國,真田信綱也隨軍參戰。元龜元年(1570年)時,武田信玄命令海津城的城代春日虎綱應對上杉謙信的侵攻之時,也派出了許多使者前往真田信綱處,要求真田家確認上杉軍的動向。

真田家當時的知行地不僅僅有小縣郡的真田家舊領,還有許多真田幸綱、信綱父子攻略下的上野國吾妻郡的領地。武田家攻略上野國,其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牽制侵攻信濃國的上杉謙信,因而當時真田家也不在信濃國,而是居住在上野國的巖櫃城。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上杉謙信

真田幸綱死後,為了在上野國監視越後國的上杉謙信,真田信綱便很少參與武田家的西進作戰,而是讓弟弟真田昌輝作為代官率軍參陣。從各種數據以及記載來看,真田家在真田信綱時代,已經從一介小國眾變成了武田家“信州先方眾”中的筆頭家臣了。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

在介紹接下去的內容之前,先介紹一下真田信綱時期武田家的變化。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信玄

還是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武田信玄在西進途中舊病復發,臨死前留下了幾條遺言,大致如下:

1、三年內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若是織田、德川軍來襲,也只能採取守勢擊敗他們。

2、武田家的家督由武田勝賴的嫡子武王丸繼承,因武王丸年幼,所以在他成年以前由武田勝賴出任家督陣代(代理家督)。

3、武田勝賴不得用武田家的御旗、武田信玄的孫子旗,但是可以用諏方兜(就是那個都是毛的頭盔)。

在二戰前的日本,或是時代侷限,或是當時狂熱的學者為了強調日本歷史的傳奇性,許多研究成果都是以軍記物語為參考的,這也導致很多關於武田家的研究都大量地採用了《甲陽軍鑑》等軍記物語的內容,導致武田勝賴的“家督陣代”形象深入人心。

要破除這個說法,我們先從邏輯上著手。通常否定武田勝賴繼承家督的理由是他早年繼承了高遠諏方家,以外姓身份繼承家督會導致家臣不服。對此,真田昌幸有話要說:“誰說入繼了別的家族就不能迴歸本家繼承家督了?”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勝賴

其次,《甲陽軍鑑》中武田信玄的遺言邏輯漏洞其實非常大。例如第一條的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這是武田信玄考慮到自己死前窮兵黷武,所以希望武田家之後能夠修生養息,先鞏固領內的安定。第二條,武田勝賴作為陣代,也就是說在武王丸成年以前武田勝賴說了算。第三條,武田家的東西武田勝賴都不能用,言下之意就是在武田家裡武田勝賴算個球。

那麼問題來了,武田信玄若真想武田家能夠安定,怎麼可能留下這樣的遺言?第三條遺言如此打擊武田勝賴的威信,那麼至少在武王丸成年以前,武田家都會缺少一個主心骨,家臣們甚至會不鳥武田勝賴,最終可能會造成君臣對立,武田家分裂。

至少我認為,武田信玄一世梟雄,也沒聽說肺癆會讓人老年痴呆,應該是不會留下這麼弱智的遺言的。

除了邏輯以外,我們還可以從比軍記物語更靠譜的一次史料裡看出一些端倪。

實際上,武田信玄去世之時,長子、三子已死,次子是個瞎子,按照順序,武田勝賴理所應當地就成為了嫡子。對我知道肯定又有人想說武田勝賴的名字裡沒有武田家的通字“信”字所以他不是繼承人了。你這樣讓德川秀忠怎麼辦?德川綱吉、德川吉宗、德川慶喜呢?

永祿十三年(1570年,是年改元元龜元年),武田信玄曾寫信給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側近一色藤長,希望一色藤長能夠在將軍那兒運作,讓幕府推舉自己的兒子“四郎”(就是武田勝賴)任官,並且還希望將軍能夠下賜一個字給勝賴改名。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足利義昭

如果這件事最終成了的話,武田勝賴應該會改名為武田義勝或者武田義賴,當然,最終沒成(武田信玄當時和幕府的關係很微妙,他與本願寺非常親近,但是本願寺又與足利義昭、織田信長的敵人阿波三好家非常親近)。至少從書信之中來看,武田信玄在這時候就已經打算立武田勝賴為自己的繼承人了,否則不會向幕府請求任官推舉以及下賜名字的。

另外,武田家的盟友北條氏政當時在書信裡提到:“甲斐派遣了使者前來,通知武田勝賴繼承了家督,同時為了日後依舊保持緊密關係,兩家互相交換了起請文。”

在日本戰國時代,家督更替之際就有可能意味著家族的政策轉變,例如武田信玄繼承家督之後就與父親的盟友諏方賴重、村上義清、上杉憲政撕破臉皮,還有織田信秀去世前想要與今川家和談,但是織田信長繼承家督以後便極力主張北聯齋藤南拒今川。武田家向北條家派出使者,正是因為武田家發生家督更替,所以要通知以及安撫北條家。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之後,武田家的盟友本願寺顯如也向武田家送來了祝賀書信,不過此時武田家對外宣稱武田信玄只是隱居,所以本願寺顯如分別給武田信玄、武田勝賴父子都寫了信。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甲陽軍鑑》

與軍記物不同,一次史料裡武田勝賴就是家督。所以網上那些“因為武田勝賴是家督陣代,導致家臣不服,所以他為了立威不得不四處征戰”的說法,實際上是《甲陽軍鑑》的變種謠言。

長筱合戰

天正三年(1575年),趁著德川家內亂,武田勝賴發兵侵入了德川家的領地,然而在武田勝賴進軍以後,德川家康就控制住了家中的局勢,使得武田勝賴奪取岡崎城的期望落空。

五月,武田軍改變作戰策略,包圍了三河國的長筱城,德川家康不敵武田勝賴,向盟友織田信長請求援軍。這一戰是織田家與武田家的第一次真正交鋒,真田信綱、真田昌輝以及真田昌幸兄弟也都隨軍參戰。

織田信長先前的對手,基本上都是京畿、西國的敵人,在與這些敵對勢力交戰之時,新傳入日本的鐵炮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時的東日本雖然也有使用鐵炮作戰,但是因為火藥、彈丸獲取不易的緣故,並不能達到京畿、西國勢力那樣的利用率。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鐵炮隊

對織田信長來說,織田家的敵人不僅僅只有武田勝賴一人,所以他不願與武田軍正面交鋒,否則即便織田、德川聯軍取勝,也將付出巨大的代價。於是,織田信長在連吾川畔修築了三重馬防柵,佈陣防禦,等待武田勝賴的進攻。

武田勝賴誤以為京畿的盟友拖住了織田信長的主力,大意輕敵,在長筱城下留下部分守軍以後,竟然率軍朝著連吾川進軍。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六時,兩軍發生小規模交戰,到了上午十一時左右,武田勝賴留在長筱城的守軍被織田、德川聯軍方的酒井忠次奇襲,使得武田軍陷入了被兩面包夾的危機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武田勝賴不得不孤注一擲,對織田、德川聯軍的陣地發起突襲。

然而,武田軍與聯軍隔河相望,不僅僅需要渡河,還得突破聯軍的馬防柵才能夠與敵軍短兵相接。在聯軍大量的鐵炮、弓箭的攻擊之下,武田軍的幾波進攻都被挫敗,最終聯軍發起反擊,武田軍全面崩潰。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長筱合戰

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在長筱合戰時佈陣的位置位於武田軍的右翼,他們直面的敵人是織田軍中的羽柴秀吉、瀧川一益、丹羽長秀三人。對武田軍來說,相較於織田軍,德川家康率領的德川軍顯然更好欺負,所以武田軍的右翼在開戰時的任務僅僅是牽制織田軍而已,由山縣昌景、武田信豐、小幡黨組成的中央、左翼的軍勢才是武田軍的主力。

可是,武田軍的左翼、中央共對聯軍發起四次衝鋒,都遭到了暴風雨般的鐵炮打擊,最後武田軍不得不在第五波衝鋒時將尚且完整的右翼部隊投入作戰,卻依然鎩羽而歸。

指的一提的是,武田家的武將幾乎都不是在正面交戰中戰死的(自然也就沒有那人之備),而是在聯軍發起反擊以後的追擊戰中被殺。真田信綱也在敗退途中被殺,享年三十九歲,幸而首級被家臣白川勘解由兄弟倆奪回,用信綱的陣羽織包裹著帶回了真田家。當年真田信綱所用的鎧甲、包裹信綱首級的染血的陣羽織,一直流傳到了現代。

"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繼承家督

真田信綱是真田幸綱的嫡長子,出生於天文六年(1537年)。雖然系圖中真田信綱的母親是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的女兒,不過從年份上來看並不可靠。

真田信綱年幼時起就跟隨著父親流浪,真田幸綱出仕武田家以後,信綱方才與父親一同回到真田家的舊領。通說之中,天正二年(1574年)真田幸綱去世以後,真田信綱方才繼承真田家的家督之位,然而到了次年真田信綱就戰死在了長筱戰場上,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算多。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幸綱

實際上,如真田幸綱篇中所述,真田信綱繼承家督的年份要比通說早得多。根據真田信綱的弟弟真田昌輝子孫保存的文書來看,永祿十年(1567年)後,真田信綱就可能繼承了家督之位。再者,日本戰國時代很多家族的家督都喜歡在自己生前退位,再隱居幕後協助新任家督處理政務,避免發生家督更替之時有可能出現的動亂。

意味深長的是,真田幸綱、真田信綱父子的很多書信如今都保存在了真田幸綱的次子真田昌輝的子孫手上。根據後世的記載,真田信綱可能有個兒子叫真田與右衛門,與真田昌輝之子一同成為了江戶幕府越前藩的藩士,這些書信很可能是從真田信綱的後裔轉交到真田昌輝後裔手上的,並沒有交給繼真田信綱之後繼承家督的真田昌幸。

信綱時代的真田氏

按照《甲陽軍鑑》一書中《甲州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惣人數事》的記錄,真田家在武田信玄去世之時的地位乃是“信州先方眾”,並且真田家的軍役上不再是“真田一德齋”,而是“真田源太左衛門尉”(即真田信綱)。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信綱

如前篇所述,《甲陽軍鑑》作為江戶時代成書的軍記物語,書中的一些內容記載有些混亂,並且真假參半,大部分內容都需要有其他史料佐證。不過切記矯枉過正,這本書依舊是研究甲信戰國史的非常重要的資料之一。

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真田信綱麾下率領著二百騎騎馬武士,其弟弟真田昌輝則率領著五十騎騎馬武士。這份軍役中的人數雖然與其他史料不相符,但是從同記載來看,真田家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已經是動員力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所謂“先方眾”,指的就是外樣國眾,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侵略某個地方時,都是在當地招降納叛,隨後再以這些熟悉當地環境的勢力作為自己的前鋒。例如織田信長侵攻美濃國時,織田家的前鋒就是美濃國的一些投降織田家的國眾。後來織田信長上洛、攻打近江國六角家之際,信長也兵出奇招,故意一反常態地將美濃國的勢力作為佯攻,反將原本應該作為後陣的尾張軍勢作為前鋒,順利地攻下了六角家的城池。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織田信長

真田昌幸繼承家督之時,真田家的知行為一萬五千貫,這有可能就是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二人的知行總和了。雖然真田信綱時代真田家依舊只是外樣國眾的地位,但是真田家的知行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卻是最高的,比排第二的蘆田依田氏整整高出了五千貫。

永祿十一年(1568年),武田信玄率軍侵入昔日盟友今川家的領地駿河國,真田信綱也隨軍參戰。元龜元年(1570年)時,武田信玄命令海津城的城代春日虎綱應對上杉謙信的侵攻之時,也派出了許多使者前往真田信綱處,要求真田家確認上杉軍的動向。

真田家當時的知行地不僅僅有小縣郡的真田家舊領,還有許多真田幸綱、信綱父子攻略下的上野國吾妻郡的領地。武田家攻略上野國,其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牽制侵攻信濃國的上杉謙信,因而當時真田家也不在信濃國,而是居住在上野國的巖櫃城。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上杉謙信

真田幸綱死後,為了在上野國監視越後國的上杉謙信,真田信綱便很少參與武田家的西進作戰,而是讓弟弟真田昌輝作為代官率軍參陣。從各種數據以及記載來看,真田家在真田信綱時代,已經從一介小國眾變成了武田家“信州先方眾”中的筆頭家臣了。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

在介紹接下去的內容之前,先介紹一下真田信綱時期武田家的變化。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信玄

還是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武田信玄在西進途中舊病復發,臨死前留下了幾條遺言,大致如下:

1、三年內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若是織田、德川軍來襲,也只能採取守勢擊敗他們。

2、武田家的家督由武田勝賴的嫡子武王丸繼承,因武王丸年幼,所以在他成年以前由武田勝賴出任家督陣代(代理家督)。

3、武田勝賴不得用武田家的御旗、武田信玄的孫子旗,但是可以用諏方兜(就是那個都是毛的頭盔)。

在二戰前的日本,或是時代侷限,或是當時狂熱的學者為了強調日本歷史的傳奇性,許多研究成果都是以軍記物語為參考的,這也導致很多關於武田家的研究都大量地採用了《甲陽軍鑑》等軍記物語的內容,導致武田勝賴的“家督陣代”形象深入人心。

要破除這個說法,我們先從邏輯上著手。通常否定武田勝賴繼承家督的理由是他早年繼承了高遠諏方家,以外姓身份繼承家督會導致家臣不服。對此,真田昌幸有話要說:“誰說入繼了別的家族就不能迴歸本家繼承家督了?”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勝賴

其次,《甲陽軍鑑》中武田信玄的遺言邏輯漏洞其實非常大。例如第一條的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這是武田信玄考慮到自己死前窮兵黷武,所以希望武田家之後能夠修生養息,先鞏固領內的安定。第二條,武田勝賴作為陣代,也就是說在武王丸成年以前武田勝賴說了算。第三條,武田家的東西武田勝賴都不能用,言下之意就是在武田家裡武田勝賴算個球。

那麼問題來了,武田信玄若真想武田家能夠安定,怎麼可能留下這樣的遺言?第三條遺言如此打擊武田勝賴的威信,那麼至少在武王丸成年以前,武田家都會缺少一個主心骨,家臣們甚至會不鳥武田勝賴,最終可能會造成君臣對立,武田家分裂。

至少我認為,武田信玄一世梟雄,也沒聽說肺癆會讓人老年痴呆,應該是不會留下這麼弱智的遺言的。

除了邏輯以外,我們還可以從比軍記物語更靠譜的一次史料裡看出一些端倪。

實際上,武田信玄去世之時,長子、三子已死,次子是個瞎子,按照順序,武田勝賴理所應當地就成為了嫡子。對我知道肯定又有人想說武田勝賴的名字裡沒有武田家的通字“信”字所以他不是繼承人了。你這樣讓德川秀忠怎麼辦?德川綱吉、德川吉宗、德川慶喜呢?

永祿十三年(1570年,是年改元元龜元年),武田信玄曾寫信給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側近一色藤長,希望一色藤長能夠在將軍那兒運作,讓幕府推舉自己的兒子“四郎”(就是武田勝賴)任官,並且還希望將軍能夠下賜一個字給勝賴改名。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足利義昭

如果這件事最終成了的話,武田勝賴應該會改名為武田義勝或者武田義賴,當然,最終沒成(武田信玄當時和幕府的關係很微妙,他與本願寺非常親近,但是本願寺又與足利義昭、織田信長的敵人阿波三好家非常親近)。至少從書信之中來看,武田信玄在這時候就已經打算立武田勝賴為自己的繼承人了,否則不會向幕府請求任官推舉以及下賜名字的。

另外,武田家的盟友北條氏政當時在書信裡提到:“甲斐派遣了使者前來,通知武田勝賴繼承了家督,同時為了日後依舊保持緊密關係,兩家互相交換了起請文。”

在日本戰國時代,家督更替之際就有可能意味著家族的政策轉變,例如武田信玄繼承家督之後就與父親的盟友諏方賴重、村上義清、上杉憲政撕破臉皮,還有織田信秀去世前想要與今川家和談,但是織田信長繼承家督以後便極力主張北聯齋藤南拒今川。武田家向北條家派出使者,正是因為武田家發生家督更替,所以要通知以及安撫北條家。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之後,武田家的盟友本願寺顯如也向武田家送來了祝賀書信,不過此時武田家對外宣稱武田信玄只是隱居,所以本願寺顯如分別給武田信玄、武田勝賴父子都寫了信。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甲陽軍鑑》

與軍記物不同,一次史料裡武田勝賴就是家督。所以網上那些“因為武田勝賴是家督陣代,導致家臣不服,所以他為了立威不得不四處征戰”的說法,實際上是《甲陽軍鑑》的變種謠言。

長筱合戰

天正三年(1575年),趁著德川家內亂,武田勝賴發兵侵入了德川家的領地,然而在武田勝賴進軍以後,德川家康就控制住了家中的局勢,使得武田勝賴奪取岡崎城的期望落空。

五月,武田軍改變作戰策略,包圍了三河國的長筱城,德川家康不敵武田勝賴,向盟友織田信長請求援軍。這一戰是織田家與武田家的第一次真正交鋒,真田信綱、真田昌輝以及真田昌幸兄弟也都隨軍參戰。

織田信長先前的對手,基本上都是京畿、西國的敵人,在與這些敵對勢力交戰之時,新傳入日本的鐵炮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時的東日本雖然也有使用鐵炮作戰,但是因為火藥、彈丸獲取不易的緣故,並不能達到京畿、西國勢力那樣的利用率。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鐵炮隊

對織田信長來說,織田家的敵人不僅僅只有武田勝賴一人,所以他不願與武田軍正面交鋒,否則即便織田、德川聯軍取勝,也將付出巨大的代價。於是,織田信長在連吾川畔修築了三重馬防柵,佈陣防禦,等待武田勝賴的進攻。

武田勝賴誤以為京畿的盟友拖住了織田信長的主力,大意輕敵,在長筱城下留下部分守軍以後,竟然率軍朝著連吾川進軍。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六時,兩軍發生小規模交戰,到了上午十一時左右,武田勝賴留在長筱城的守軍被織田、德川聯軍方的酒井忠次奇襲,使得武田軍陷入了被兩面包夾的危機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武田勝賴不得不孤注一擲,對織田、德川聯軍的陣地發起突襲。

然而,武田軍與聯軍隔河相望,不僅僅需要渡河,還得突破聯軍的馬防柵才能夠與敵軍短兵相接。在聯軍大量的鐵炮、弓箭的攻擊之下,武田軍的幾波進攻都被挫敗,最終聯軍發起反擊,武田軍全面崩潰。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長筱合戰

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在長筱合戰時佈陣的位置位於武田軍的右翼,他們直面的敵人是織田軍中的羽柴秀吉、瀧川一益、丹羽長秀三人。對武田軍來說,相較於織田軍,德川家康率領的德川軍顯然更好欺負,所以武田軍的右翼在開戰時的任務僅僅是牽制織田軍而已,由山縣昌景、武田信豐、小幡黨組成的中央、左翼的軍勢才是武田軍的主力。

可是,武田軍的左翼、中央共對聯軍發起四次衝鋒,都遭到了暴風雨般的鐵炮打擊,最後武田軍不得不在第五波衝鋒時將尚且完整的右翼部隊投入作戰,卻依然鎩羽而歸。

指的一提的是,武田家的武將幾乎都不是在正面交戰中戰死的(自然也就沒有那人之備),而是在聯軍發起反擊以後的追擊戰中被殺。真田信綱也在敗退途中被殺,享年三十九歲,幸而首級被家臣白川勘解由兄弟倆奪回,用信綱的陣羽織包裹著帶回了真田家。當年真田信綱所用的鎧甲、包裹信綱首級的染血的陣羽織,一直流傳到了現代。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長筱合戰

除了真田信綱以外,弟弟真田昌輝、表兄弟兼重臣河原正吉、河原正忠、常田永則等等也都戰死。真田幸綱在武田家抬頭以後,武田家派給真田家的與力、上野國的國眾鐮原重澄、滋野一族的禰津家家督禰津月直、望月家家督望月信永等人也都在此戰中戰死。

幸而,上天並沒有讓真田家就此沒落,真田信綱的三弟,當時尚叫武藤喜兵衛的真田昌幸因為作為武田勝賴的旗本參戰,並沒有在右翼的真田軍中。真田昌幸在長筱合戰中倖存了下來,真田家也將在他的手上,翻開一頁新的篇章。

"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繼承家督

真田信綱是真田幸綱的嫡長子,出生於天文六年(1537年)。雖然系圖中真田信綱的母親是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的女兒,不過從年份上來看並不可靠。

真田信綱年幼時起就跟隨著父親流浪,真田幸綱出仕武田家以後,信綱方才與父親一同回到真田家的舊領。通說之中,天正二年(1574年)真田幸綱去世以後,真田信綱方才繼承真田家的家督之位,然而到了次年真田信綱就戰死在了長筱戰場上,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算多。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幸綱

實際上,如真田幸綱篇中所述,真田信綱繼承家督的年份要比通說早得多。根據真田信綱的弟弟真田昌輝子孫保存的文書來看,永祿十年(1567年)後,真田信綱就可能繼承了家督之位。再者,日本戰國時代很多家族的家督都喜歡在自己生前退位,再隱居幕後協助新任家督處理政務,避免發生家督更替之時有可能出現的動亂。

意味深長的是,真田幸綱、真田信綱父子的很多書信如今都保存在了真田幸綱的次子真田昌輝的子孫手上。根據後世的記載,真田信綱可能有個兒子叫真田與右衛門,與真田昌輝之子一同成為了江戶幕府越前藩的藩士,這些書信很可能是從真田信綱的後裔轉交到真田昌輝後裔手上的,並沒有交給繼真田信綱之後繼承家督的真田昌幸。

信綱時代的真田氏

按照《甲陽軍鑑》一書中《甲州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惣人數事》的記錄,真田家在武田信玄去世之時的地位乃是“信州先方眾”,並且真田家的軍役上不再是“真田一德齋”,而是“真田源太左衛門尉”(即真田信綱)。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真田信綱

如前篇所述,《甲陽軍鑑》作為江戶時代成書的軍記物語,書中的一些內容記載有些混亂,並且真假參半,大部分內容都需要有其他史料佐證。不過切記矯枉過正,這本書依舊是研究甲信戰國史的非常重要的資料之一。

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真田信綱麾下率領著二百騎騎馬武士,其弟弟真田昌輝則率領著五十騎騎馬武士。這份軍役中的人數雖然與其他史料不相符,但是從同記載來看,真田家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已經是動員力最大的一股勢力了。

所謂“先方眾”,指的就是外樣國眾,在日本戰國時代,大名侵略某個地方時,都是在當地招降納叛,隨後再以這些熟悉當地環境的勢力作為自己的前鋒。例如織田信長侵攻美濃國時,織田家的前鋒就是美濃國的一些投降織田家的國眾。後來織田信長上洛、攻打近江國六角家之際,信長也兵出奇招,故意一反常態地將美濃國的勢力作為佯攻,反將原本應該作為後陣的尾張軍勢作為前鋒,順利地攻下了六角家的城池。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織田信長

真田昌幸繼承家督之時,真田家的知行為一萬五千貫,這有可能就是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二人的知行總和了。雖然真田信綱時代真田家依舊只是外樣國眾的地位,但是真田家的知行在信州先方眾之中卻是最高的,比排第二的蘆田依田氏整整高出了五千貫。

永祿十一年(1568年),武田信玄率軍侵入昔日盟友今川家的領地駿河國,真田信綱也隨軍參戰。元龜元年(1570年)時,武田信玄命令海津城的城代春日虎綱應對上杉謙信的侵攻之時,也派出了許多使者前往真田信綱處,要求真田家確認上杉軍的動向。

真田家當時的知行地不僅僅有小縣郡的真田家舊領,還有許多真田幸綱、信綱父子攻略下的上野國吾妻郡的領地。武田家攻略上野國,其原因之一就是為了牽制侵攻信濃國的上杉謙信,因而當時真田家也不在信濃國,而是居住在上野國的巖櫃城。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上杉謙信

真田幸綱死後,為了在上野國監視越後國的上杉謙信,真田信綱便很少參與武田家的西進作戰,而是讓弟弟真田昌輝作為代官率軍參陣。從各種數據以及記載來看,真田家在真田信綱時代,已經從一介小國眾變成了武田家“信州先方眾”中的筆頭家臣了。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

在介紹接下去的內容之前,先介紹一下真田信綱時期武田家的變化。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信玄

還是按照《甲陽軍鑑》的記載,武田信玄在西進途中舊病復發,臨死前留下了幾條遺言,大致如下:

1、三年內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若是織田、德川軍來襲,也只能採取守勢擊敗他們。

2、武田家的家督由武田勝賴的嫡子武王丸繼承,因武王丸年幼,所以在他成年以前由武田勝賴出任家督陣代(代理家督)。

3、武田勝賴不得用武田家的御旗、武田信玄的孫子旗,但是可以用諏方兜(就是那個都是毛的頭盔)。

在二戰前的日本,或是時代侷限,或是當時狂熱的學者為了強調日本歷史的傳奇性,許多研究成果都是以軍記物語為參考的,這也導致很多關於武田家的研究都大量地採用了《甲陽軍鑑》等軍記物語的內容,導致武田勝賴的“家督陣代”形象深入人心。

要破除這個說法,我們先從邏輯上著手。通常否定武田勝賴繼承家督的理由是他早年繼承了高遠諏方家,以外姓身份繼承家督會導致家臣不服。對此,真田昌幸有話要說:“誰說入繼了別的家族就不能迴歸本家繼承家督了?”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武田勝賴

其次,《甲陽軍鑑》中武田信玄的遺言邏輯漏洞其實非常大。例如第一條的祕不發喪、不得對外用兵,這是武田信玄考慮到自己死前窮兵黷武,所以希望武田家之後能夠修生養息,先鞏固領內的安定。第二條,武田勝賴作為陣代,也就是說在武王丸成年以前武田勝賴說了算。第三條,武田家的東西武田勝賴都不能用,言下之意就是在武田家裡武田勝賴算個球。

那麼問題來了,武田信玄若真想武田家能夠安定,怎麼可能留下這樣的遺言?第三條遺言如此打擊武田勝賴的威信,那麼至少在武王丸成年以前,武田家都會缺少一個主心骨,家臣們甚至會不鳥武田勝賴,最終可能會造成君臣對立,武田家分裂。

至少我認為,武田信玄一世梟雄,也沒聽說肺癆會讓人老年痴呆,應該是不會留下這麼弱智的遺言的。

除了邏輯以外,我們還可以從比軍記物語更靠譜的一次史料裡看出一些端倪。

實際上,武田信玄去世之時,長子、三子已死,次子是個瞎子,按照順序,武田勝賴理所應當地就成為了嫡子。對我知道肯定又有人想說武田勝賴的名字裡沒有武田家的通字“信”字所以他不是繼承人了。你這樣讓德川秀忠怎麼辦?德川綱吉、德川吉宗、德川慶喜呢?

永祿十三年(1570年,是年改元元龜元年),武田信玄曾寫信給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的側近一色藤長,希望一色藤長能夠在將軍那兒運作,讓幕府推舉自己的兒子“四郎”(就是武田勝賴)任官,並且還希望將軍能夠下賜一個字給勝賴改名。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足利義昭

如果這件事最終成了的話,武田勝賴應該會改名為武田義勝或者武田義賴,當然,最終沒成(武田信玄當時和幕府的關係很微妙,他與本願寺非常親近,但是本願寺又與足利義昭、織田信長的敵人阿波三好家非常親近)。至少從書信之中來看,武田信玄在這時候就已經打算立武田勝賴為自己的繼承人了,否則不會向幕府請求任官推舉以及下賜名字的。

另外,武田家的盟友北條氏政當時在書信裡提到:“甲斐派遣了使者前來,通知武田勝賴繼承了家督,同時為了日後依舊保持緊密關係,兩家互相交換了起請文。”

在日本戰國時代,家督更替之際就有可能意味著家族的政策轉變,例如武田信玄繼承家督之後就與父親的盟友諏方賴重、村上義清、上杉憲政撕破臉皮,還有織田信秀去世前想要與今川家和談,但是織田信長繼承家督以後便極力主張北聯齋藤南拒今川。武田家向北條家派出使者,正是因為武田家發生家督更替,所以要通知以及安撫北條家。

武田勝賴繼承家督之後,武田家的盟友本願寺顯如也向武田家送來了祝賀書信,不過此時武田家對外宣稱武田信玄只是隱居,所以本願寺顯如分別給武田信玄、武田勝賴父子都寫了信。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甲陽軍鑑》

與軍記物不同,一次史料裡武田勝賴就是家督。所以網上那些“因為武田勝賴是家督陣代,導致家臣不服,所以他為了立威不得不四處征戰”的說法,實際上是《甲陽軍鑑》的變種謠言。

長筱合戰

天正三年(1575年),趁著德川家內亂,武田勝賴發兵侵入了德川家的領地,然而在武田勝賴進軍以後,德川家康就控制住了家中的局勢,使得武田勝賴奪取岡崎城的期望落空。

五月,武田軍改變作戰策略,包圍了三河國的長筱城,德川家康不敵武田勝賴,向盟友織田信長請求援軍。這一戰是織田家與武田家的第一次真正交鋒,真田信綱、真田昌輝以及真田昌幸兄弟也都隨軍參戰。

織田信長先前的對手,基本上都是京畿、西國的敵人,在與這些敵對勢力交戰之時,新傳入日本的鐵炮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時的東日本雖然也有使用鐵炮作戰,但是因為火藥、彈丸獲取不易的緣故,並不能達到京畿、西國勢力那樣的利用率。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鐵炮隊

對織田信長來說,織田家的敵人不僅僅只有武田勝賴一人,所以他不願與武田軍正面交鋒,否則即便織田、德川聯軍取勝,也將付出巨大的代價。於是,織田信長在連吾川畔修築了三重馬防柵,佈陣防禦,等待武田勝賴的進攻。

武田勝賴誤以為京畿的盟友拖住了織田信長的主力,大意輕敵,在長筱城下留下部分守軍以後,竟然率軍朝著連吾川進軍。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六時,兩軍發生小規模交戰,到了上午十一時左右,武田勝賴留在長筱城的守軍被織田、德川聯軍方的酒井忠次奇襲,使得武田軍陷入了被兩面包夾的危機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武田勝賴不得不孤注一擲,對織田、德川聯軍的陣地發起突襲。

然而,武田軍與聯軍隔河相望,不僅僅需要渡河,還得突破聯軍的馬防柵才能夠與敵軍短兵相接。在聯軍大量的鐵炮、弓箭的攻擊之下,武田軍的幾波進攻都被挫敗,最終聯軍發起反擊,武田軍全面崩潰。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長筱合戰

真田信綱、真田昌輝兄弟在長筱合戰時佈陣的位置位於武田軍的右翼,他們直面的敵人是織田軍中的羽柴秀吉、瀧川一益、丹羽長秀三人。對武田軍來說,相較於織田軍,德川家康率領的德川軍顯然更好欺負,所以武田軍的右翼在開戰時的任務僅僅是牽制織田軍而已,由山縣昌景、武田信豐、小幡黨組成的中央、左翼的軍勢才是武田軍的主力。

可是,武田軍的左翼、中央共對聯軍發起四次衝鋒,都遭到了暴風雨般的鐵炮打擊,最後武田軍不得不在第五波衝鋒時將尚且完整的右翼部隊投入作戰,卻依然鎩羽而歸。

指的一提的是,武田家的武將幾乎都不是在正面交戰中戰死的(自然也就沒有那人之備),而是在聯軍發起反擊以後的追擊戰中被殺。真田信綱也在敗退途中被殺,享年三十九歲,幸而首級被家臣白川勘解由兄弟倆奪回,用信綱的陣羽織包裹著帶回了真田家。當年真田信綱所用的鎧甲、包裹信綱首級的染血的陣羽織,一直流傳到了現代。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長筱合戰

除了真田信綱以外,弟弟真田昌輝、表兄弟兼重臣河原正吉、河原正忠、常田永則等等也都戰死。真田幸綱在武田家抬頭以後,武田家派給真田家的與力、上野國的國眾鐮原重澄、滋野一族的禰津家家督禰津月直、望月家家督望月信永等人也都在此戰中戰死。

幸而,上天並沒有讓真田家就此沒落,真田信綱的三弟,當時尚叫武藤喜兵衛的真田昌幸因為作為武田勝賴的旗本參戰,並沒有在右翼的真田軍中。真田昌幸在長筱合戰中倖存了下來,真田家也將在他的手上,翻開一頁新的篇章。

悲劇的真田家二代家督真田信綱小傳


本文作者:北條早苗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指尖看日本”,本號會分享更多關於日本歷史與文化的內容,如果您有什麼建議,歡迎留言評論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