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西科斯基啟發,米里的處女作——蘇聯首型量產直升機米-1

受西科斯基啟發,米里的處女作——蘇聯首型量產直升機米-1

# 寫在前面

米哈伊爾·米里,大概是直升機行業中唯一一個能與伊戈爾·西科斯基平起平坐的傳奇大師,這是兩位有著相近血統的天才設計師/工程師,前者鑄就了蘇聯直升機的輝煌,而後者則遠渡重洋,開闢了美國旋翼飛行器的新時代。

米里或許比西科斯基更早就開始考慮直升機的潛在價值和研製思路,等到他進入到蘇聯中央空氣動力研究院之後,他得到了進一步研究旋翼理論知識的機會,這一切,都為蘇聯第一型量產直升機米-1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西科斯基在30年代末開創性地設計出了經典的單旋翼帶尾槳構型,徹底激活了直升機工業的潛力,也為米里帶來了關鍵性的啟發。

這些行業天才書寫了歷史,歷史也成就了他們的傳奇與不凡。本文將介紹傳奇設計師米里的處女作——米-1輕型通用直升機,與諸君共賞。

# 緊跟西科斯基的步伐,以米里知名命名的第一型直升機誕生

早期的“直升機”一般都是通過多個旋翼來實現扭矩平衡的,這類直升機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且笨重、機械結構複雜、可靠性差。雖然發明家們早就開始對直升機進行種種探索,但卻始終不得其法。米里也是其中一員,上世紀三十年代之前,米里就開始對旋翼類飛行器進行深入探索,之後,他進入了蘇聯中央空氣動力研究院工作,並在此期間結識了志同道合的尼古拉·卡莫夫,也就是後來與米里設計局齊名的卡莫夫設計局的首任總設計師。

1938年,西科斯基放棄了小打小鬧,開始全心投入研製第一型實用直升機,他顯然意識到了多旋翼直升機存在的種種問題,並在反覆試驗、試飛的基礎上,開創性地設計出了單旋翼帶尾槳這一如今直升機最常用的構型,解決了單個旋翼反扭矩平衡的問題,從而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實用的直升機VS-300。

受西科斯基啟發,米里的處女作——蘇聯首型量產直升機米-1

圖——VS-300直升機

受到西科斯基的設計的啟發和鼓舞,米里自1946年開始正式進行第一架實用直升機的研製,當時,該飛行器的代號為EG-1。1947年,米里被任命OKB-4設計局的總設計師,藉此機會,他更是一心投入到實用直升機的研製工作中。最終,他將這第一型直升機命名為GM-1。該機借鑑了西科斯基S-51和Bristol 171這些早期直升機的出色設計,其主旋翼幾乎和Bristol 171一模一樣,傳動軸系和離合器等內部設計也非常類似。1948年12月,這架原型機完成了第一次自由飛行測試。1949年,GM-1接受了蘇聯國家驗收評估。雖然在評估過程中摔了兩架原型機,但這絲毫未影響評估的結果。蘇聯當局一直認為該直升機的設計工作取得了圓滿的成功,並且和米里簽訂了生產合同,明確希望他儘快採取更進一步的工作來完善該直升機,為了表示對米里設計工作的認可,該機最終被命名為米-1。

受西科斯基啟發,米里的處女作——蘇聯首型量產直升機米-1

圖——早期的米-1直升機

1950年2月21日蘇聯軍方訂購了第一批米-1直升機,不過僅有15架,這批次的直升機生產任務都是由位於莫斯科的第三工廠承擔的。初期的訂購數量很低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 直升機設計的不少生產製造工藝和技術都在探索初期,尚不成熟,生產速度較慢;
  • 直升機的應用場景和實用價值還沒被充分發掘,蘇聯當局尚且不確定直升機是否具有遠大潛力。
  • 但是這一情況在1951年有了轉機,當時,斯大林檢閱了製造完成的米-1直升機,觀看了其飛行表演,對其表現出了一定的興趣,蘇聯當局因此決定擴大米-1的產量。在1952至1953年之間,位於喀山的直升機工廠製造了30架米-1,1954年起,更大規模的製造任務由位於奧倫堡的工廠承擔,1956年又轉移到了羅斯托夫。

改進可靠性:在生產的過程中,米里進一步完善了米-1的設計工作,主要的改進方向是提升了其可靠性。尤其是改進了旋翼系統。型號米-1T的大修間隔時間提升到了300小時(後綴T實際上是俄語中:trekhsotchasovoi 的意思,直譯過來就是300小時),米-1A的大修間隔時間提升到了600小時,到生產計劃快結束的時候,其大修間隔時間提升到了1000(T型號)和3000(A型號)小時。早期的米-1駕駛員座艙和客艙是相連的,飛行員坐前面,兩名乘客就坐在他後面。第一型生產機的型號就是米-1,但是很快就升級到了米-1T。米-1T攜帶了全無線電和盲飛一起,並且配備了可靠性更好的AI-26V發動機。1957年,米-1獲得了再次升級,成為了米-1A,可靠性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並裝配了一個160升的額外油箱。

受西科斯基啟發,米里的處女作——蘇聯首型量產直升機米-1

圖——波蘭製造的AI-26V

增高增寬:同年,米里設計局也設計了另一種改進型號——米-1M,該型號配備了更大的機艙和性能更強的AI-26VF發動機,這一次,駕駛員後面的長椅上已經能夠坐得下三名乘客了。米-1M其他的改動包括:

  • 機艙高度從1.22米增大到了1.26米;
  • 寬度從1.01米增大到了1.2米;
  • 機身後部的窗戶下邊緣由傾斜改為水平,視野更大了;
  • 機身設計改得更平滑,流線型更好了;
  • 它能在機身兩側加裝兩個外部膠囊式短艙,短艙中可以存放醫療藥品或者郵遞信件等物品
受西科斯基啟發,米里的處女作——蘇聯首型量產直升機米-1

圖——兩側裝有膠囊形短艙的米-1直升機

真·第一型武直:1961年,米里設計局也嘗試設計了一種具備武裝反坦克能力的型號,被稱為米-1U,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才是蘇聯第一種武裝直升機。但是該機最終並未投入生產,其原因也有兩點:

  • 有效載荷太低了,作為武裝直升機而言不夠看;
  • 米-1U是基於米-1M改裝的,米-1M當時已經停產了,所以沒法繼續生產米-1U

但是蘇聯此後還是生產了一系列以米-1U、TU、AU、MU命名的型號,不過這些型號都是作為雙控教練機來訓練直升機飛行員的,這些型號的米-1顯著特徵就是具備兩套操縱系統,飛行員一套,坐在他身後的教練員一套。前前後後蘇聯共生產了多種型號總計1000多架米-1。1956年開始,波蘭得到了米-1的本地生產授權,型號為SM-1,自此開始到1965年,波蘭總共生產了1594架SM-1。

受西科斯基啟發,米里的處女作——蘇聯首型量產直升機米-1

圖——波蘭的SM-1W(等同於米-1M)


話題:米里設計局和卡莫夫設計局都是蘇聯軍工集團中的佼佼者,兩者在直升機行業的名聲一直在伯仲之間,不知諸君認為兩者孰強孰弱,歡迎留言發表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