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電的窗口,黑白兩路魚貫而入,董明珠還能“清理”多少個海信科龍

智能家居 海信 海信科龍 董明珠 品途商業評論 2017-05-10
智能家電的窗口,黑白兩路魚貫而入,董明珠還能“清理”多少個海信科龍

為了突破增長瓶頸,黑電廠商在這幾年主要有兩種打法,除了在其作為主營業務的電視方面革新技術、更新產品並升級思維之外,也同時在加速產品的“多元化”運營。

比如嘗試通過白電業務來重整自身,獲得新的增長點。海信、創維、長虹、TCL、康佳,黑電“五巨頭”早已悉數參與到白電競爭中來,對於他們自身而言,白電,依舊是“新藍海”。

目前來看,海爾、美的、格力,憑藉其旗下“冰洗空”的整體市場表現,仍然保持著市場第一梯隊的優勢。然而,當前的白電市場同樣進入了存量期。在這樣的背景下,黑電入局者們儘管與白電第一梯隊尚有距離,但前者的虎視眈眈容不得海爾、美的、格力有“偷懶”的機會。

尤其是在智能家居的概念愈演愈烈之跡。

黑電的智能家居野心

在白電領域互有攻守的黑電巨頭,其實有著更大的目標:瞄準智慧家庭,完整佈局家庭生活場景,構建家庭互聯網。畢竟,傳統家電廠商、智能硬件廠商、互聯網廠商都已經看到了智慧家庭的未來前景,紛紛加大力度進行佈局。因此,對於它們而言,即便白電業務尚未能與優勢的黑電業務相提並論,但會逐漸形成整體競爭力,而家庭生活場景,恰恰不能由單獨的一塊電視大屏來完全滿足。

數據預測,2017年將是單品智能化的重要發展年份,智能白電的零售額同比預計增長60.1%,零售額規模達到709億元,預計智能白電的零售額滲透率將達到23.9%。智能化對於白電而言,主要體現在產品的互聯互通和交互方式的變化。這就使得屏幕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玩屏幕”恰恰是黑電企業的長處,從交互方式到服務構建,相對於傳統白電企業,黑電企業似乎更有優勢。

在這方面,海信與創維,都有著明確的戰略目標。

在早些時候的CES 2017上,海信展出的智慧家庭SMART HOME,已經開始了以語音連接一切的智能“大計”,而在AWE 2017上,海信在冰洗空方面都有針對“智慧家庭”的戰略推出。

從AWE 2017上的表現來看,海信對於冰洗空全品類的相對均衡發展更為看重,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都相應推出了應用最新技術的產品。

而在彩電市場與海信激戰不止的創維,在AWE 2017上,除了展示OLED電視、冰洗等產品之外,還佈置了大面積的智慧家庭展區,亮相近百款智能產品,以多樣化的、互聯互通的智能硬件產品涵蓋家庭生活每個領域。

創維曾表示,“2020年進軍白電一線品牌”。整體來看,創維白電仍在積極轉型升級。創維電器總經理吳啟楠就表示:“2017年,創維白電更開啟轉型之路,將拋開過去粗線條式的經營方式,從產品、市場、人才、機制等方方面面進行蛻變。”另外,創維在白電領域的優勢品類主要在於冰箱,i-GEEK變頻系列是創維近來主推的產品。

創維全品類專賣店目前已有接近2000家,白電方面,冰箱洗衣機空調加起來已經佔到了50%以上。

相對於黑電業務而言,康佳白電業務的增長勢頭。2016年末,康佳方面曾表示,其白電的整體銷售業績有望突破20億元,1至10月份其銷售業績已經同比增長19%。從康佳集團現有的產業分佈狀況來看,白色家電已經成為了第二大支柱產業。不過整體來看,康佳並未在單一品類上形成足夠優勢。

海信科龍的投影

不管是創維還是其他黑電企業,相較之下,海信除海信品牌外,在白電方面已經佈局科龍和容聲兩大“主力艦”,並在冰箱和空調市場進入前五,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聲量。

海信科龍在3月底公佈的2016 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67.30 億元,同比增長13.88%,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10.88 億元,同比增長87.43%。近期公佈的今年一季度報也很亮眼,20171Q營業收入77.09億元,同比增長33.7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56億元,同比增長75.09%。

然而,在這兩組財報背後,是海信科龍剛剛經歷的一段沉重低谷。消費低迷、價格戰、業務規模下降、收入下降、毛利率下滑、盈利能力下滑,2015年擺在海信科龍眼前的是一系列的連鎖經營挑戰。

眾所周知,2015年因空調行業的價格戰,只有格力空調、美的空調等少數幾家業績堅挺。海信空調和科龍空調受到價格戰和行業洗牌的巨大壓力。

2015年,冰洗業務收入佔海信科龍主營業務收入的53%,同比下降2.60%;空調業務收入佔其主營業務收入的41.21%,同比下降20.77%。因此,去年海信和科龍兩個品牌的空調銷售可謂是受到劇烈的市場衝擊。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曾經在一場內部會議上發出空調“清場論”。當時很多空調品牌不以為然,現在看來,空調女皇董明珠的“清場”,確實給海信、科龍、春蘭、澳柯瑪等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營打擊。

在白電業,科龍空調、海信冰箱、海信空調、容聲冰箱等都是國內第二梯隊品牌,也是海信科龍公司的核心主業。然而超過六成的扣非淨利潤下滑,業績表現幾乎跌到了和三線家電企業春蘭、澳柯瑪一個檔次。

然而,海信科龍的業績找回,海信方面透露主要源於空調觸底回升和出口業務的快速增長,海信在海外市場的開拓以及歐洲盃的營銷,都起到了拉動作用。此外,中央空調高歌猛進,和海信日立業績的增厚也是海信科龍“反彈”的重要因素。

2016年海信日立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為36和45%,淨利率高達19%,帶來5.7億的投資收益。此外,海信日立在多聯機領域市佔率超14%,份額居行業第二。同時,海信科龍前期收購海信惠而浦洗衣機業務,促使2016年產生了約4千萬的損失,預計17年扭虧為盈,後續將逐漸產生利潤貢獻。

儘管海信科龍目前形勢不錯,但躋身白電第一梯隊,短期內仍待觀望。本身白電第一梯隊內部,巨頭間的分界線正在拉開,尤其是今年美的集團年度業績逼近了1600億元,同時青島海爾合併收購後的GE家電報表,使得海爾系的青島海爾以及海爾電器2016財年合併業績預估將超過1600億元,而格力電器預估業績仍在約1200億元徘徊。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拉大趨勢,在2017年難有停止趨勢。

美的以全球化科技集團為目標,收購德國庫卡,其後又收購以色列工控公司,在機器人產業提速發力,轉型智能製造。同時,美的還跳脫傳統的家電思維,向家庭互聯網、智慧互聯深入。

海爾則在核心白電業務之外,主要是嘗試互聯網轉型和平臺孵化,依託龐大的現有用戶基數和更為豐富的產品類型,迅速搭建完整的家庭生活場景。

格力進軍手機行業,實質上是瞄準互聯網入口,在引入“流量思維”的同時,實現家居場景的互聯互通。

在白電三巨頭紛紛佈局智能家居的當下,黑電企業的多元化攔劫,任務艱鉅。儘管如海信這樣在“黑白兩路”都有所建樹的企業來說,也是任重道遠。如果智能化家居場景是“殊途同歸”,黑白電的兵戎相向也許在所難免,就看是單兵作戰還是組團廝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