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成為大師

職場 何貳萌 何貳萌 2017-09-21

刻意練習,成為大師

在之前的分享中,我們提到了【1萬小時定律】和【刻意練習】,而在研讀《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中,作者再次深入剖析【刻意練習】的內涵。

刻意練習,成為大師

鑑於大家可能對【1萬小時定律】還有困惑,先用4個問題懷疑【1萬小時定律】。

問題1:不同專業領域的技能習得時間與練習時間並不存在一個1萬小時的最低閾值。

例如,優秀專業演員的專業技能習得往往是3500小時;記憶類專家技能的習得也並不需要1萬小時,而是數百小時。

問題2:不能忽略天賦的重要性。

成功與練習時間並不完全成正比,天賦雖然在其中不起決定性作用,卻也會是一大影響因子。如同有些人天生就更擅長在某個領域,說白了就是贏在起跑線。

問題3:方法很重要。

練習的成果並不與時間呈正相關,這一點,也取決於練習方法。我們會說有些人是死讀書,有些人輕鬆就能學好,這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方法。

問題4:它或許是一個自制的邊界。

我們覺得是需要花1萬小時,但其實是不是9000個小時就可能是臨界點呢?這個所謂的1萬小時,會不會就是我們自制的邊界。

刻意練習,成為大師

於是在不斷的研究中,有位名叫艾利克森的科學家發現:那些處於中上水平的人們,擁有一種較強的記憶能力:長時記憶。所以,長時記憶可能是刻意練習的其中一個關鍵點。

刻意練習,成為大師

科學家也總結了提升【長時記憶】的三大方法:

方法一、賦予意義,精細編碼

專家們能非常快地明白自己領域的單詞與術語,在存儲信息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採取元認知的各項加工策略。

所謂"元認知的各項加工策略":就是用自己的語言快速理解,或者是和團隊成員達成一致,形成一套自己體系語言,減少中間理解和溝通誤會。

刻意練習,成為大師

方法二、提取結構或模式

既然要高效輸入,那也要快速存儲。專家往往需要將專業領域的知識、提取結構或者模式以更好的方式存儲。比如,專家級的開發者善用設計模式。

那怎樣可以更好的存儲?

對於人腦而言,重要的是:

u有標籤(例如有明顯特點)

u有邏輯(事物之間有關聯,按照一定的邏輯排列)

對於機器而言,則需要有快速響應地搜索工具(例如像電腦中的everything工具,搜索資料非常快),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可以幫助起到儲存的作用。

刻意練習,成為大師

方法三、加快速度、增加連接:

通過大量重複的刻意練習,專家在編碼與提取過程方面比新手都快很多,增加了長時記憶與工作記憶之間的各種通路。

刻意練習,成為大師

然而,從研究發現,關於刻意練習的證據多是來自“認知複雜性”較低的活動,如象棋、鋼琴、籃球、駕駛、拼寫。

但是,對於“認知複雜性”較高的活動,如銷售、管理等作用有限。怎樣通過刻意練習成為一名卓越銷售或卓越CEO,從哪裡練起?怎麼練?練什麼?認知複雜性高與認知複雜性低的學習活動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隱性知識的多少與比重。隱性知識需要在情境中去尋。

這裡便有3個重要的詞:

刻意練習,成為大師

u 認知複雜度:指構建“客觀”世界的能力,簡單說就是了解到世界和事物的複雜,並用更包容的心態看待和接受。

u 情境學習:你要學習的東西將實際應用在什麼情境中,這樣就需要分析,你經常所在的情境。

u 隱性知識:使人們有能力利用概念、事實以及程序來解決現實問題的知識。

串聯起來,就是我們通過有針對性地選擇情境,再進行深度的情境學習,找出隱性知識,提升認知複雜度。

那怎麼解決,作者提供給我們4個方法:

方法一、找到學習共同體:

因為大量知識存在於學習共同體的實踐中,不是在書本中,所以有效的學習不是關門苦練,而是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小團體。如程序員在類似於GitHub這樣的網站練習編程。

方法二、隱性知識顯性化:

高效的找出顯性知識,總結規律為自己所用。

方法三、模仿榜樣:

發揮榜樣的力量,找出你敬佩或者需要學習的人,學習和模仿榜樣的做法。

方法四、培養多樣性,結果導向:

在多種情境中實踐,以此強調學習廣闊的應用範圍,並將結果定性例如,裁縫出師並不是已經練習了1萬小時,而是能夠縫製出足夠好的衣服。畢竟對於買衣服和賣衣服的人而言,重要的不是你已經練習1萬小時,而是你能提供符合我要求的結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