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學家和教育家談:家庭教育的重要使命'

"
以下是一次訪談摘抄:周國平和尹建莉,一個哲學家,一個教育家,他們都大力倡導快樂教育,讓父母不必著迷名校,然而他們的孩子都上了名校,他們真的是快樂寬鬆教育嗎?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 作為中國最知名的哲學家,周國平的孩子是不是都很喜歡閱讀?語文成績是不是都很好?家有個語文成績經常墊底的兒子,他會不會如我們一樣暴跳如雷? 在對談會之後,那些問周國平問題的孩子,為什麼問著問著就哭了?當哲學家周國平遇見教育家尹建莉,答案全在這場對談裡。


我們為什麼要當父母?為什麼要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

為了刷題?為了考試?為了吃盡人間的苦頭?

有請周國平和尹建莉二位老師。

"
以下是一次訪談摘抄:周國平和尹建莉,一個哲學家,一個教育家,他們都大力倡導快樂教育,讓父母不必著迷名校,然而他們的孩子都上了名校,他們真的是快樂寬鬆教育嗎?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 作為中國最知名的哲學家,周國平的孩子是不是都很喜歡閱讀?語文成績是不是都很好?家有個語文成績經常墊底的兒子,他會不會如我們一樣暴跳如雷? 在對談會之後,那些問周國平問題的孩子,為什麼問著問著就哭了?當哲學家周國平遇見教育家尹建莉,答案全在這場對談裡。


我們為什麼要當父母?為什麼要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

為了刷題?為了考試?為了吃盡人間的苦頭?

有請周國平和尹建莉二位老師。

一位哲學家和教育家談:家庭教育的重要使命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三川玲:周國平老師的《教育的七條箴言》是影響我最大的一篇文章。文章裡面提及的每條箴言,我都讀了一系列書,去思考這個問題。它的每個字都很淺白,每個人都讀得懂,但是它引發的思考,可以長達幾年,而且非常深刻。

那篇文章引發了我非常多的思考。我經常想:我們為什麼要當父母?為什麼要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為了刷題?為了考試?為了吃盡人間的苦頭?

周國平:這一點上,哲學和教育其實是一回事。

我特別贊同杜威的觀點“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這個論點由盧梭提出,而後杜威作了進一步闡釋。

哲學對這個問題的追問是——人生應該怎樣度過?要讓人生有意義,首先你自己要生長、要“優秀”,你“優秀”了以後,你的生活是有意義的,你也能享受那種高層次的幸福。

但這個“優秀”不是和別人比較,人性中本來就有智力、情感、道德這些東西的基礎,你把這些東西生長好了,你就是“優秀”的,你優秀了以後,你就幸福了。

哲學是讓你怎麼做人,教育是讓你怎麼教人。做人和教人是一致的,都是回答“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上,哲學和教育是一回事兒。

尹建莉: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什麼,是讓他生長。讓一個人成長,並不意味著你考名校成長起來了,而是每一個人成為自己。

成為自己是不是好事?確實是。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套開花、生根、發芽這套程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都可以幸福生活。

優秀的兩大標準


三川玲:剛剛周老師談到優秀,我本來想問,優秀是不是考上名校就是優秀?但是周老師講,如果你生長到你該有的狀態,這就叫優秀。

周國平:優秀不是考上了北大還是哈佛。我是北大畢業的,我知道北大畢業的也有很多平庸的人。而且你看,現在很多非常厲害的人並沒有上過名校。

關於優秀,我看兩點——

第一點,是看你人性中本來就有的那些品質,是不是生長得好?比如說智力生長得好,就是能夠獨立思考,有好奇心,那就是優秀。

第二點,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你的天賦一定是往某個方向發展會更好的,你找到了這個方向沒有?是不是可以在這個方向中發展得好?是不是成為最好的自己?

掐尖教育

把孩子成長的規律破壞了

三川玲:我曾經讓我的學生寫過這樣一篇文章,如果一個學校只錄取成績好的學生,這個學校算是一個好學校嗎?

周國平:如果一個學校只錄取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完全靠生源,掐尖兒,這不是本事。把一般水平的人變成了好學生,那是本事。

三川玲:所以作為教育者來說的話,我們不是掐尖後去教育學生,不是淘汰一部分人,而是成就自我,這是我們教育者應該做的。

尹建莉:我們的掐尖教育把成長的規律破壞了,現在大家為了能考上名校,能有一個好的工作,毫無底線破壞成長規律,最後真正勝出的是少數孩子。

走在大街上細心觀察一下,我發現大部分的人臉是不快樂的,很少看出有幾個人臉上洋溢著平和、喜悅和幸福那種感覺。整個人類也有這樣一個現象。

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是不是真的出了什麼問題了?我們真的認為,把孩子送進清華、北大,或者哈佛就是幸福嗎?到底有多少人能進呢?

像我女兒高考也還不錯,我希望她高考有一個好成績,但我不會為了考出好成績,任意妄為,把她的其他可能性“葬送”掉,我沒有給我女兒報過一個課外班。

教育本身包含閒暇的功能,教育不是用知識把生活塞滿,如果兒童所有的時間都被課程塞滿了,他已經沒有自我成長的空間了。

仔細體會一下,“教育即生長”——你給他留出多少空間,給了他多少陽光,多少雨露,這真的是需要哲學思考的問題。

三川玲:我記得周老師在文章裡面說過一句話,兒童不是為成人做準備,您要補充兩句嗎?

周國平:一個孩子從早上去上學,到傍晚才放學,晚上還要寫作業,週末也有作業要做。大部分時間都被學校教育佔據了。

這種情況下,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幫助孩子減少學校教育對他的傷害。

不執著於孩子的成績

為什麼他們都進了名校?


三川玲:周老師的女兒在紐約大學學戲劇,尹老師的女兒是美國“常春藤”盟校畢業,你們不執著於孩子的考試成績,孩子卻取得了好成績,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悖論?

尹建莉:每個孩子自帶著能量出生的,只要我們不破壞,每個小朋友都能成長為對社會有益的人。

我對我女兒的培養,從技術層面上來說,無非就是從小培養了她的閱讀興趣,剩下的就是給她自由,一切讓她自己來安排。

在她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留的作業太多,我還替她寫作業。老師佈置的懲罰性作業,我女兒一個字都不會寫,我會動用我作為家長的能力和智慧,儘量保護好她。

教育應該要做減法,現在很多家長都在做加法。

你家買了學區房,我家要買更好的學區房,你給孩子上三個補習班,我家要上五個……其實,孩子需要的一點都不多,做加法是能力,做減法是智慧。

家庭教育成功,不是說孩子非得幹多大的事,進入世界500強企業什麼的,而是孩子能生活得開心幸福,能夠獨立。我的孩子也不是完美的,也有很多缺點毛病,但我覺得最成功的是,她成為了她自己,做著她自己想做的事,這就可以了。

周國平:教育是冒險,是賭博。我不敢說我的教育方法一定會成功——我跟應試體制對抗,來保護我的孩子。這也有可能失敗,也許在應試體制裡面,最後她沒考上好學校,因此感到自卑什麼的。

但我覺得如果教育就是賭博的話,你把賭注下在哪邊很重要。我的賭注就下在讓她快樂,讓她健康成長這邊哪怕在應試上面有可能遇到挫折,我也願意,我認為總體上我是賺了。就像尹老師說的,她的快樂、她的幸福是最重要的。

尹建莉:並不是說我女兒上了名校才證明我的教育方法成功,她高考即便失利了,最後沒有上很好的大學,我的教育觀仍然是成立的。

高考只是一個篩選機制,在競爭中有可能出現失敗。一場考試決定不了孩子的人生。人的獨立意志、人內在的東西,才能決定他的一生。

就算我女兒只上個二本,我相信她未來也差不到哪兒去。讓孩子有獨立性,能成為他自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上名校只是附帶品,水到渠成的事。

大作家的家裡

也有不愛閱讀的孩子?

三川玲:剛剛二位都提到閱讀,我們又該怎麼引導孩子閱讀呢?

尹建莉:兒童天生都有好奇心,閱讀可以滿足他的好奇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把閱讀帶入孩子的生活當中,讓孩子喜歡上閱讀,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要防止的是家長對閱讀的功利心。什麼事情被功利心“綁架”,最後就達不到目的。懷著渴求的、好奇的心態去閱讀,基本上孩子都會喜歡上閱讀,這不難。

三川玲:可是,小朋友老是想要看動畫片怎麼辦?

尹建莉:孩子喜歡動漫產品,是很正常的。如果說某一階段,孩子的閱讀跟看這些動漫產品發生衝突,不用著急,就隨他的便,讓他自由去選擇。

童年畢竟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家長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任何功利性,完全不去著急,給孩子做個榜樣,你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並且給孩子介紹一些非常好看的書,孩子喜歡上閱讀不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周國平:做家長的心態一定要放輕鬆,中國家長自己的焦慮是中國孩子最沉重的負擔。

我女兒愛讀書愛得要命,5歲就拿著《窗邊的小豆豆》在那裡讀了。我說“寶貝,不認識的字,你做個記號一起來問我”,她說,“不用,我全認識”。我基本上沒有給她特意挑過書,她小學到中學,成績都是班上最好的。

可是,我的兒子和女兒,大不一樣。我應該再寫一本關於我兒子的書,叫《怎麼樣當好爸爸》。

我兒子上小學之前基本不認得字,小學二三年級,語文成績是班上最差的之一。到五年級他還是不愛讀書,語文成績始終上不去。

我本來以為,女兒這麼順利,兒子也會很順利,沒想到這麼困難。而且,我發現他確實討厭語文。

我也能理解,語文課好多要死記硬背,他沒有這個耐心。一測試就錯了,錯一個字抄十遍。抄的過程中,流著眼淚抄,也就越來越討厭了。

我說:“寶貝,爸爸的語文成績怎麼樣?”

他說:“你是作家,當然語文成績好了。”

我說,“爸爸小學的時候,老師從來沒有表揚過我的語文,就表揚過一次,還是說‘大家看看周國平寫的字多端正’。”

我說的基本是事實,我的語文是從中學好起來的。

我還鼓勵他,“分數不重要,語文就是語言表達能力。你口頭表達能力非常好,很生動也很清晰。你現在無非是很多字不會寫,將來你會寫了,你能寫出好作文來,爸爸堅信這一點,所以,心裡不要有壓力。”

我首先是給他減除心理壓力。到了今年六年級,得益於他媽媽,兒子開始愛讀書了。開始讀《三國演義》《水滸傳》,還有古龍、金庸的書,他媽媽喜歡看。我們給他買了全套金庸,基本上兩天一本。

三川玲:您家兒子的這個轉變,契機是什麼?

周國平:我也不知道,我都已經快絕望了。我就說“季節到了自然就覺醒了,每個孩子成長的節奏是不一樣的,男孩比女孩晚得多”。

原來他成績不好的時候,我沒有去強迫他。我只想要讓他童年這段時間基本是快樂的,這就夠了。他最後有沒有出息?我們給他這個環境,他醒來以後,自己就會快速成長,我相信這一點。

三川玲:您剛剛說的,第一是因材施教,不把女兒的方法照搬到兒子身上,第二是尹老師說的以身作則——如果家庭沒有讀書的氛圍,到六年級也不見得喜歡上閱讀。

周國平:我是覺得兩個孩子同父同母,差別怎麼會這麼大呢?生命真奇妙。

尹建莉:種小麥和種水稻是不一樣的,每個孩子也不一樣,教育是找到背後共有的規則,而不是把小麥當水稻去種。

孩子們問著問題

怎麼就哭了?

對談會的最後一個部分是邀請幾位孩子向二位老師提問,讓我非常吃驚的是,孩子們起來問問題的時候,幾乎都是含著眼淚的。我們來看看這些年齡在10歲左右孩子的問題。

問題一:怎麼看待在理想上受到挫折?

一個孩子的提問“之前我學了5年鋼琴,但媽媽由於我要考PET(劍橋通用英語五級系列英語證書考試的第二級),就把鋼琴班停掉了,我非常想繼續學。您怎麼看待在理想上受到挫折?”

周國平你覺得很遺憾是吧?

孩子:是的(她遞過話筒之後就抹眼淚)。

周國平:你那麼喜歡,我覺得不應該斷掉,真的,這有點可惜。不過,你現在仍然喜歡,課餘時間還可以繼續彈。而且,你曾經學過這麼長時間,收穫一定還在,它給你的滋養,在你以後的學習生活中都會發揮作用。

問題二:我們要為金錢妥協自己的愛好嗎?


孩子提問:“我是學古箏的,我爸覺得學這個花錢太多,前幾天我姥姥因為這件事情還把古箏翻起來,把琴碼都弄掉了。現在媽媽還沒有修好,耽誤了好長時間課。家長的這些壓力我真的受不了了。 ”

周國平:你特別喜歡古箏是吧?我看你都哭了。雖然受到一點小挫折,停了幾天,但是我相信,你的古箏一定能學得特別好,因為你是真喜歡。

尹建莉:小朋友,你提的是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古箏的絃斷了怎麼辦,但實際上,背後是很大的你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的一個問題。

我給你一個非常具體的建議,讓你姥姥爸爸媽媽把我的書看一看。你自己也可以看,看完以後進行自我教育,然後指出你爸爸媽媽哪裡不對,這對家長也是一個幫助。

小朋友:我指出媽媽的錯誤時,她經常反駁我:“你說別人不對,你自己首先要做得完美”。

尹建莉:下次她再這樣說時,你就告訴她:“你是大人,你先給我做個榜樣!”

問題三:為了優秀我應該放棄玩嗎?

孩子的提問:我特別希望成為一個學習特別好的人,特別優秀,考上特別好的初中。但是,為了獲得一些有用的證書,就需要上一些刷題班,上好多特別難的課。有時候我也想玩兒。怎樣既能夠讓我有一些時間放鬆,又可以成為一個比較好的人呢?

尹建莉:你的問題特別有代表性。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得到別人的認可,各方面都很優秀,是每一個兒童的願望。只是現在大家把優秀,都集中在學業成功這一個點上了,所以,就得上很多課外班什麼的。這又跟你的另外一種天性——娛樂和休閒的天性——衝突了。

上進是一種天性,娛樂休閒也是一種天性。天性都沒有錯,千萬不要把我想休息了,我不想上課,當做不好的事情,這說明你是正常的。如果一個孩子就像木頭人一樣,媽媽安排幹什麼就幹什麼,上無數的課都沒感覺,那是很恐怖的。

建議你自己做一個平衡,不要把時間塞得太滿了。小升初,中考,當然是比較重要的,但它真的決定不了人生。

你階段性地用功是可以的,但不要從初一開始,就要為了初三的中考做準備。如果可以拿出70分來努力,就儘量留下30分的閒暇。如果你對一個課程特別厭倦,可以果斷放棄。什麼事情把自己塞得滿滿的,有時候反而失去得更多。

周國平:把那些課外班該砍的都砍掉,留出玩的時間。我看你是個乖孩子,玩得不夠!

問題四:興趣和職業哪個更重要?

孩子提問:我特別喜歡畫畫,高中想做美術生,但我媽媽不同意,說“以後你應該從事一個正當的職業。”


周國平:家長為孩子的前途考慮多一點,可以理解。最後,能不能靠畫畫來有經濟收入?是不容易。但如果是我來處理這個事情,我會支持你畫畫。

我曾給我女兒寫過一封信,標題就是“興趣比職業偉大”。考慮一個人的道路時,要首先考慮他的興趣,而不是以後能不能成為職業。

如果時光倒回到我的童年,我說想當一個哲學家,父母會不會覺得:你瘋了,那能養活自己嗎?

尹建莉:我從上小學二年級,就想當一個作家。初一我就跟家人宣佈,以後要得諾貝爾文學獎,然後給你們每人分兩萬塊錢。幸虧家人沒有笑話我這個理想。

你是衝著興趣去的,你媽媽是衝著安身立命去的。但事實上,一個真正的興趣,它就是才華,就可以養活你自己。

每一個興趣都是神賦予你的一種天才,你要相信自己是有這個天才的。照著你的理想去做就是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