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鄭州 交通 酒店 設計 轎車 圖說中原 2019-08-06
"

兩年前,為了阻止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鄭州相關部門借鑑外省經驗安裝了隔離樁,沒成想這一安裝不打緊,猶如雨後春筍,鄭州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隔離樁,汽車確實被擋在隔離樁外邊了,市容市貌好多了,可這讓騎電動車市民苦不堪言,原本通暢的非機動車道突然冒出個攔路虎,結果事故頻發,淤青、流血、骨折、甚至到了最後還發生傷重離世的悲慘事件。發生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很多人歸結於騎行人車速太快,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騎電動車的市民深有體會,發生事故最主要原因還是隔離樁安裝不規範,間距不夠。

按照相關規定,隔離樁的間距應該為1.3--1.5米,這樣的間距既能夠成功擋住汽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也能讓騎電動車者順暢通行,極少發生事故。一開始,是市政部門安裝的,還比較規範,可到最後,市政部門忙不過來時,一些沿街單位、轄區辦事處也開始安裝,而很多安裝工人沒有安裝資質,這些安裝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相關規定是多少,只要把隔離樁安裝下去,就可以憑安裝隔離樁的數量領取酬勞。

在黃河路上的一處隔離樁,東西兩排隔離樁不對稱,遠遠望去就像梅花樁,而導致一起電動車相撞事故的兩個隔離樁間距只有0.97米,與規定相差0,3米以上,而在某學校門口的一處隔離樁,其最小的間距只有0.7米,這樣的間距不發生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結果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頻頻發生受傷事故,小學生坐在電動車後座,兩隻叉開的腳極易撞上隔離樁,學生家長強烈要求拆除或者放寬隔離樁。

7月10日,受傷4天后的鄭州市民張女士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警醒了大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隔離樁的去留,廣大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拆除隔離樁,也有人擔心隔離樁拆除後,轎車會趁虛而入,亂停亂放。

7月26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政府信息公開辦等單位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對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迴應。隨後,鄭州市下發文件,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隔離樁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隔離樁進行拆除整治,同時做好清理工作,恢復路面,還路於民。

並規定,今後鄭州市區內非機動車道內原則上將不再設置隔離樁,確需設置的,需經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評審,城管交警部門會商審核方能實施。而對市民擔心的機動車會侵佔非機動車道等行為,責成交警、城管等部門進行嚴查重罰。

8月3日,鄭州金水路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大部分已經拆除,平整了路面,一些則待平整,有必要留下的一部分隔離樁符合規範,只要正常行駛,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可避免發生,拆除了隔離樁的路面非常通暢,也並沒有出現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亂停亂放的情況。

鄭州的交通秩序靠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來共同維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鄭州的交通秩序井然,通暢無阻。

"

兩年前,為了阻止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鄭州相關部門借鑑外省經驗安裝了隔離樁,沒成想這一安裝不打緊,猶如雨後春筍,鄭州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隔離樁,汽車確實被擋在隔離樁外邊了,市容市貌好多了,可這讓騎電動車市民苦不堪言,原本通暢的非機動車道突然冒出個攔路虎,結果事故頻發,淤青、流血、骨折、甚至到了最後還發生傷重離世的悲慘事件。發生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很多人歸結於騎行人車速太快,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騎電動車的市民深有體會,發生事故最主要原因還是隔離樁安裝不規範,間距不夠。

按照相關規定,隔離樁的間距應該為1.3--1.5米,這樣的間距既能夠成功擋住汽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也能讓騎電動車者順暢通行,極少發生事故。一開始,是市政部門安裝的,還比較規範,可到最後,市政部門忙不過來時,一些沿街單位、轄區辦事處也開始安裝,而很多安裝工人沒有安裝資質,這些安裝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相關規定是多少,只要把隔離樁安裝下去,就可以憑安裝隔離樁的數量領取酬勞。

在黃河路上的一處隔離樁,東西兩排隔離樁不對稱,遠遠望去就像梅花樁,而導致一起電動車相撞事故的兩個隔離樁間距只有0.97米,與規定相差0,3米以上,而在某學校門口的一處隔離樁,其最小的間距只有0.7米,這樣的間距不發生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結果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頻頻發生受傷事故,小學生坐在電動車後座,兩隻叉開的腳極易撞上隔離樁,學生家長強烈要求拆除或者放寬隔離樁。

7月10日,受傷4天后的鄭州市民張女士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警醒了大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隔離樁的去留,廣大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拆除隔離樁,也有人擔心隔離樁拆除後,轎車會趁虛而入,亂停亂放。

7月26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政府信息公開辦等單位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對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迴應。隨後,鄭州市下發文件,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隔離樁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隔離樁進行拆除整治,同時做好清理工作,恢復路面,還路於民。

並規定,今後鄭州市區內非機動車道內原則上將不再設置隔離樁,確需設置的,需經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評審,城管交警部門會商審核方能實施。而對市民擔心的機動車會侵佔非機動車道等行為,責成交警、城管等部門進行嚴查重罰。

8月3日,鄭州金水路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大部分已經拆除,平整了路面,一些則待平整,有必要留下的一部分隔離樁符合規範,只要正常行駛,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可避免發生,拆除了隔離樁的路面非常通暢,也並沒有出現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亂停亂放的情況。

鄭州的交通秩序靠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來共同維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鄭州的交通秩序井然,通暢無阻。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紫荊山立交橋下,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已經拆除。

"

兩年前,為了阻止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鄭州相關部門借鑑外省經驗安裝了隔離樁,沒成想這一安裝不打緊,猶如雨後春筍,鄭州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隔離樁,汽車確實被擋在隔離樁外邊了,市容市貌好多了,可這讓騎電動車市民苦不堪言,原本通暢的非機動車道突然冒出個攔路虎,結果事故頻發,淤青、流血、骨折、甚至到了最後還發生傷重離世的悲慘事件。發生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很多人歸結於騎行人車速太快,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騎電動車的市民深有體會,發生事故最主要原因還是隔離樁安裝不規範,間距不夠。

按照相關規定,隔離樁的間距應該為1.3--1.5米,這樣的間距既能夠成功擋住汽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也能讓騎電動車者順暢通行,極少發生事故。一開始,是市政部門安裝的,還比較規範,可到最後,市政部門忙不過來時,一些沿街單位、轄區辦事處也開始安裝,而很多安裝工人沒有安裝資質,這些安裝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相關規定是多少,只要把隔離樁安裝下去,就可以憑安裝隔離樁的數量領取酬勞。

在黃河路上的一處隔離樁,東西兩排隔離樁不對稱,遠遠望去就像梅花樁,而導致一起電動車相撞事故的兩個隔離樁間距只有0.97米,與規定相差0,3米以上,而在某學校門口的一處隔離樁,其最小的間距只有0.7米,這樣的間距不發生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結果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頻頻發生受傷事故,小學生坐在電動車後座,兩隻叉開的腳極易撞上隔離樁,學生家長強烈要求拆除或者放寬隔離樁。

7月10日,受傷4天后的鄭州市民張女士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警醒了大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隔離樁的去留,廣大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拆除隔離樁,也有人擔心隔離樁拆除後,轎車會趁虛而入,亂停亂放。

7月26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政府信息公開辦等單位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對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迴應。隨後,鄭州市下發文件,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隔離樁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隔離樁進行拆除整治,同時做好清理工作,恢復路面,還路於民。

並規定,今後鄭州市區內非機動車道內原則上將不再設置隔離樁,確需設置的,需經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評審,城管交警部門會商審核方能實施。而對市民擔心的機動車會侵佔非機動車道等行為,責成交警、城管等部門進行嚴查重罰。

8月3日,鄭州金水路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大部分已經拆除,平整了路面,一些則待平整,有必要留下的一部分隔離樁符合規範,只要正常行駛,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可避免發生,拆除了隔離樁的路面非常通暢,也並沒有出現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亂停亂放的情況。

鄭州的交通秩序靠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來共同維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鄭州的交通秩序井然,通暢無阻。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紫荊山立交橋下,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已經拆除。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

兩年前,為了阻止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鄭州相關部門借鑑外省經驗安裝了隔離樁,沒成想這一安裝不打緊,猶如雨後春筍,鄭州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隔離樁,汽車確實被擋在隔離樁外邊了,市容市貌好多了,可這讓騎電動車市民苦不堪言,原本通暢的非機動車道突然冒出個攔路虎,結果事故頻發,淤青、流血、骨折、甚至到了最後還發生傷重離世的悲慘事件。發生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很多人歸結於騎行人車速太快,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騎電動車的市民深有體會,發生事故最主要原因還是隔離樁安裝不規範,間距不夠。

按照相關規定,隔離樁的間距應該為1.3--1.5米,這樣的間距既能夠成功擋住汽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也能讓騎電動車者順暢通行,極少發生事故。一開始,是市政部門安裝的,還比較規範,可到最後,市政部門忙不過來時,一些沿街單位、轄區辦事處也開始安裝,而很多安裝工人沒有安裝資質,這些安裝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相關規定是多少,只要把隔離樁安裝下去,就可以憑安裝隔離樁的數量領取酬勞。

在黃河路上的一處隔離樁,東西兩排隔離樁不對稱,遠遠望去就像梅花樁,而導致一起電動車相撞事故的兩個隔離樁間距只有0.97米,與規定相差0,3米以上,而在某學校門口的一處隔離樁,其最小的間距只有0.7米,這樣的間距不發生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結果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頻頻發生受傷事故,小學生坐在電動車後座,兩隻叉開的腳極易撞上隔離樁,學生家長強烈要求拆除或者放寬隔離樁。

7月10日,受傷4天后的鄭州市民張女士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警醒了大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隔離樁的去留,廣大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拆除隔離樁,也有人擔心隔離樁拆除後,轎車會趁虛而入,亂停亂放。

7月26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政府信息公開辦等單位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對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迴應。隨後,鄭州市下發文件,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隔離樁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隔離樁進行拆除整治,同時做好清理工作,恢復路面,還路於民。

並規定,今後鄭州市區內非機動車道內原則上將不再設置隔離樁,確需設置的,需經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評審,城管交警部門會商審核方能實施。而對市民擔心的機動車會侵佔非機動車道等行為,責成交警、城管等部門進行嚴查重罰。

8月3日,鄭州金水路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大部分已經拆除,平整了路面,一些則待平整,有必要留下的一部分隔離樁符合規範,只要正常行駛,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可避免發生,拆除了隔離樁的路面非常通暢,也並沒有出現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亂停亂放的情況。

鄭州的交通秩序靠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來共同維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鄭州的交通秩序井然,通暢無阻。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紫荊山立交橋下,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已經拆除。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

兩年前,為了阻止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鄭州相關部門借鑑外省經驗安裝了隔離樁,沒成想這一安裝不打緊,猶如雨後春筍,鄭州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隔離樁,汽車確實被擋在隔離樁外邊了,市容市貌好多了,可這讓騎電動車市民苦不堪言,原本通暢的非機動車道突然冒出個攔路虎,結果事故頻發,淤青、流血、骨折、甚至到了最後還發生傷重離世的悲慘事件。發生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很多人歸結於騎行人車速太快,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騎電動車的市民深有體會,發生事故最主要原因還是隔離樁安裝不規範,間距不夠。

按照相關規定,隔離樁的間距應該為1.3--1.5米,這樣的間距既能夠成功擋住汽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也能讓騎電動車者順暢通行,極少發生事故。一開始,是市政部門安裝的,還比較規範,可到最後,市政部門忙不過來時,一些沿街單位、轄區辦事處也開始安裝,而很多安裝工人沒有安裝資質,這些安裝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相關規定是多少,只要把隔離樁安裝下去,就可以憑安裝隔離樁的數量領取酬勞。

在黃河路上的一處隔離樁,東西兩排隔離樁不對稱,遠遠望去就像梅花樁,而導致一起電動車相撞事故的兩個隔離樁間距只有0.97米,與規定相差0,3米以上,而在某學校門口的一處隔離樁,其最小的間距只有0.7米,這樣的間距不發生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結果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頻頻發生受傷事故,小學生坐在電動車後座,兩隻叉開的腳極易撞上隔離樁,學生家長強烈要求拆除或者放寬隔離樁。

7月10日,受傷4天后的鄭州市民張女士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警醒了大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隔離樁的去留,廣大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拆除隔離樁,也有人擔心隔離樁拆除後,轎車會趁虛而入,亂停亂放。

7月26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政府信息公開辦等單位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對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迴應。隨後,鄭州市下發文件,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隔離樁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隔離樁進行拆除整治,同時做好清理工作,恢復路面,還路於民。

並規定,今後鄭州市區內非機動車道內原則上將不再設置隔離樁,確需設置的,需經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評審,城管交警部門會商審核方能實施。而對市民擔心的機動車會侵佔非機動車道等行為,責成交警、城管等部門進行嚴查重罰。

8月3日,鄭州金水路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大部分已經拆除,平整了路面,一些則待平整,有必要留下的一部分隔離樁符合規範,只要正常行駛,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可避免發生,拆除了隔離樁的路面非常通暢,也並沒有出現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亂停亂放的情況。

鄭州的交通秩序靠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來共同維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鄭州的交通秩序井然,通暢無阻。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紫荊山立交橋下,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已經拆除。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

兩年前,為了阻止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鄭州相關部門借鑑外省經驗安裝了隔離樁,沒成想這一安裝不打緊,猶如雨後春筍,鄭州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隔離樁,汽車確實被擋在隔離樁外邊了,市容市貌好多了,可這讓騎電動車市民苦不堪言,原本通暢的非機動車道突然冒出個攔路虎,結果事故頻發,淤青、流血、骨折、甚至到了最後還發生傷重離世的悲慘事件。發生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很多人歸結於騎行人車速太快,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騎電動車的市民深有體會,發生事故最主要原因還是隔離樁安裝不規範,間距不夠。

按照相關規定,隔離樁的間距應該為1.3--1.5米,這樣的間距既能夠成功擋住汽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也能讓騎電動車者順暢通行,極少發生事故。一開始,是市政部門安裝的,還比較規範,可到最後,市政部門忙不過來時,一些沿街單位、轄區辦事處也開始安裝,而很多安裝工人沒有安裝資質,這些安裝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相關規定是多少,只要把隔離樁安裝下去,就可以憑安裝隔離樁的數量領取酬勞。

在黃河路上的一處隔離樁,東西兩排隔離樁不對稱,遠遠望去就像梅花樁,而導致一起電動車相撞事故的兩個隔離樁間距只有0.97米,與規定相差0,3米以上,而在某學校門口的一處隔離樁,其最小的間距只有0.7米,這樣的間距不發生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結果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頻頻發生受傷事故,小學生坐在電動車後座,兩隻叉開的腳極易撞上隔離樁,學生家長強烈要求拆除或者放寬隔離樁。

7月10日,受傷4天后的鄭州市民張女士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警醒了大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隔離樁的去留,廣大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拆除隔離樁,也有人擔心隔離樁拆除後,轎車會趁虛而入,亂停亂放。

7月26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政府信息公開辦等單位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對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迴應。隨後,鄭州市下發文件,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隔離樁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隔離樁進行拆除整治,同時做好清理工作,恢復路面,還路於民。

並規定,今後鄭州市區內非機動車道內原則上將不再設置隔離樁,確需設置的,需經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評審,城管交警部門會商審核方能實施。而對市民擔心的機動車會侵佔非機動車道等行為,責成交警、城管等部門進行嚴查重罰。

8月3日,鄭州金水路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大部分已經拆除,平整了路面,一些則待平整,有必要留下的一部分隔離樁符合規範,只要正常行駛,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可避免發生,拆除了隔離樁的路面非常通暢,也並沒有出現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亂停亂放的情況。

鄭州的交通秩序靠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來共同維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鄭州的交通秩序井然,通暢無阻。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紫荊山立交橋下,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已經拆除。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

兩年前,為了阻止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鄭州相關部門借鑑外省經驗安裝了隔離樁,沒成想這一安裝不打緊,猶如雨後春筍,鄭州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隔離樁,汽車確實被擋在隔離樁外邊了,市容市貌好多了,可這讓騎電動車市民苦不堪言,原本通暢的非機動車道突然冒出個攔路虎,結果事故頻發,淤青、流血、骨折、甚至到了最後還發生傷重離世的悲慘事件。發生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很多人歸結於騎行人車速太快,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騎電動車的市民深有體會,發生事故最主要原因還是隔離樁安裝不規範,間距不夠。

按照相關規定,隔離樁的間距應該為1.3--1.5米,這樣的間距既能夠成功擋住汽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也能讓騎電動車者順暢通行,極少發生事故。一開始,是市政部門安裝的,還比較規範,可到最後,市政部門忙不過來時,一些沿街單位、轄區辦事處也開始安裝,而很多安裝工人沒有安裝資質,這些安裝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相關規定是多少,只要把隔離樁安裝下去,就可以憑安裝隔離樁的數量領取酬勞。

在黃河路上的一處隔離樁,東西兩排隔離樁不對稱,遠遠望去就像梅花樁,而導致一起電動車相撞事故的兩個隔離樁間距只有0.97米,與規定相差0,3米以上,而在某學校門口的一處隔離樁,其最小的間距只有0.7米,這樣的間距不發生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結果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頻頻發生受傷事故,小學生坐在電動車後座,兩隻叉開的腳極易撞上隔離樁,學生家長強烈要求拆除或者放寬隔離樁。

7月10日,受傷4天后的鄭州市民張女士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警醒了大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隔離樁的去留,廣大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拆除隔離樁,也有人擔心隔離樁拆除後,轎車會趁虛而入,亂停亂放。

7月26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政府信息公開辦等單位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對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迴應。隨後,鄭州市下發文件,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隔離樁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隔離樁進行拆除整治,同時做好清理工作,恢復路面,還路於民。

並規定,今後鄭州市區內非機動車道內原則上將不再設置隔離樁,確需設置的,需經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評審,城管交警部門會商審核方能實施。而對市民擔心的機動車會侵佔非機動車道等行為,責成交警、城管等部門進行嚴查重罰。

8月3日,鄭州金水路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大部分已經拆除,平整了路面,一些則待平整,有必要留下的一部分隔離樁符合規範,只要正常行駛,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可避免發生,拆除了隔離樁的路面非常通暢,也並沒有出現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亂停亂放的情況。

鄭州的交通秩序靠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來共同維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鄭州的交通秩序井然,通暢無阻。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紫荊山立交橋下,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已經拆除。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

兩年前,為了阻止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鄭州相關部門借鑑外省經驗安裝了隔離樁,沒成想這一安裝不打緊,猶如雨後春筍,鄭州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隔離樁,汽車確實被擋在隔離樁外邊了,市容市貌好多了,可這讓騎電動車市民苦不堪言,原本通暢的非機動車道突然冒出個攔路虎,結果事故頻發,淤青、流血、骨折、甚至到了最後還發生傷重離世的悲慘事件。發生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很多人歸結於騎行人車速太快,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騎電動車的市民深有體會,發生事故最主要原因還是隔離樁安裝不規範,間距不夠。

按照相關規定,隔離樁的間距應該為1.3--1.5米,這樣的間距既能夠成功擋住汽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也能讓騎電動車者順暢通行,極少發生事故。一開始,是市政部門安裝的,還比較規範,可到最後,市政部門忙不過來時,一些沿街單位、轄區辦事處也開始安裝,而很多安裝工人沒有安裝資質,這些安裝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相關規定是多少,只要把隔離樁安裝下去,就可以憑安裝隔離樁的數量領取酬勞。

在黃河路上的一處隔離樁,東西兩排隔離樁不對稱,遠遠望去就像梅花樁,而導致一起電動車相撞事故的兩個隔離樁間距只有0.97米,與規定相差0,3米以上,而在某學校門口的一處隔離樁,其最小的間距只有0.7米,這樣的間距不發生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結果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頻頻發生受傷事故,小學生坐在電動車後座,兩隻叉開的腳極易撞上隔離樁,學生家長強烈要求拆除或者放寬隔離樁。

7月10日,受傷4天后的鄭州市民張女士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警醒了大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隔離樁的去留,廣大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拆除隔離樁,也有人擔心隔離樁拆除後,轎車會趁虛而入,亂停亂放。

7月26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政府信息公開辦等單位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對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迴應。隨後,鄭州市下發文件,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隔離樁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隔離樁進行拆除整治,同時做好清理工作,恢復路面,還路於民。

並規定,今後鄭州市區內非機動車道內原則上將不再設置隔離樁,確需設置的,需經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評審,城管交警部門會商審核方能實施。而對市民擔心的機動車會侵佔非機動車道等行為,責成交警、城管等部門進行嚴查重罰。

8月3日,鄭州金水路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大部分已經拆除,平整了路面,一些則待平整,有必要留下的一部分隔離樁符合規範,只要正常行駛,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可避免發生,拆除了隔離樁的路面非常通暢,也並沒有出現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亂停亂放的情況。

鄭州的交通秩序靠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來共同維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鄭州的交通秩序井然,通暢無阻。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紫荊山立交橋下,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已經拆除。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人行道上的隔離樁被拆除,而這裡就有一所小學。

"

兩年前,為了阻止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鄭州相關部門借鑑外省經驗安裝了隔離樁,沒成想這一安裝不打緊,猶如雨後春筍,鄭州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隔離樁,汽車確實被擋在隔離樁外邊了,市容市貌好多了,可這讓騎電動車市民苦不堪言,原本通暢的非機動車道突然冒出個攔路虎,結果事故頻發,淤青、流血、骨折、甚至到了最後還發生傷重離世的悲慘事件。發生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很多人歸結於騎行人車速太快,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騎電動車的市民深有體會,發生事故最主要原因還是隔離樁安裝不規範,間距不夠。

按照相關規定,隔離樁的間距應該為1.3--1.5米,這樣的間距既能夠成功擋住汽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也能讓騎電動車者順暢通行,極少發生事故。一開始,是市政部門安裝的,還比較規範,可到最後,市政部門忙不過來時,一些沿街單位、轄區辦事處也開始安裝,而很多安裝工人沒有安裝資質,這些安裝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相關規定是多少,只要把隔離樁安裝下去,就可以憑安裝隔離樁的數量領取酬勞。

在黃河路上的一處隔離樁,東西兩排隔離樁不對稱,遠遠望去就像梅花樁,而導致一起電動車相撞事故的兩個隔離樁間距只有0.97米,與規定相差0,3米以上,而在某學校門口的一處隔離樁,其最小的間距只有0.7米,這樣的間距不發生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結果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頻頻發生受傷事故,小學生坐在電動車後座,兩隻叉開的腳極易撞上隔離樁,學生家長強烈要求拆除或者放寬隔離樁。

7月10日,受傷4天后的鄭州市民張女士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警醒了大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隔離樁的去留,廣大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拆除隔離樁,也有人擔心隔離樁拆除後,轎車會趁虛而入,亂停亂放。

7月26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政府信息公開辦等單位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對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迴應。隨後,鄭州市下發文件,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隔離樁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隔離樁進行拆除整治,同時做好清理工作,恢復路面,還路於民。

並規定,今後鄭州市區內非機動車道內原則上將不再設置隔離樁,確需設置的,需經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評審,城管交警部門會商審核方能實施。而對市民擔心的機動車會侵佔非機動車道等行為,責成交警、城管等部門進行嚴查重罰。

8月3日,鄭州金水路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大部分已經拆除,平整了路面,一些則待平整,有必要留下的一部分隔離樁符合規範,只要正常行駛,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可避免發生,拆除了隔離樁的路面非常通暢,也並沒有出現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亂停亂放的情況。

鄭州的交通秩序靠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來共同維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鄭州的交通秩序井然,通暢無阻。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紫荊山立交橋下,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已經拆除。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人行道上的隔離樁被拆除,而這裡就有一所小學。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人行道上的隔離樁被拆除,而這裡就有一所小學。

"

兩年前,為了阻止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鄭州相關部門借鑑外省經驗安裝了隔離樁,沒成想這一安裝不打緊,猶如雨後春筍,鄭州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隔離樁,汽車確實被擋在隔離樁外邊了,市容市貌好多了,可這讓騎電動車市民苦不堪言,原本通暢的非機動車道突然冒出個攔路虎,結果事故頻發,淤青、流血、骨折、甚至到了最後還發生傷重離世的悲慘事件。發生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很多人歸結於騎行人車速太快,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騎電動車的市民深有體會,發生事故最主要原因還是隔離樁安裝不規範,間距不夠。

按照相關規定,隔離樁的間距應該為1.3--1.5米,這樣的間距既能夠成功擋住汽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也能讓騎電動車者順暢通行,極少發生事故。一開始,是市政部門安裝的,還比較規範,可到最後,市政部門忙不過來時,一些沿街單位、轄區辦事處也開始安裝,而很多安裝工人沒有安裝資質,這些安裝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相關規定是多少,只要把隔離樁安裝下去,就可以憑安裝隔離樁的數量領取酬勞。

在黃河路上的一處隔離樁,東西兩排隔離樁不對稱,遠遠望去就像梅花樁,而導致一起電動車相撞事故的兩個隔離樁間距只有0.97米,與規定相差0,3米以上,而在某學校門口的一處隔離樁,其最小的間距只有0.7米,這樣的間距不發生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結果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頻頻發生受傷事故,小學生坐在電動車後座,兩隻叉開的腳極易撞上隔離樁,學生家長強烈要求拆除或者放寬隔離樁。

7月10日,受傷4天后的鄭州市民張女士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警醒了大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隔離樁的去留,廣大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拆除隔離樁,也有人擔心隔離樁拆除後,轎車會趁虛而入,亂停亂放。

7月26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政府信息公開辦等單位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對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迴應。隨後,鄭州市下發文件,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隔離樁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隔離樁進行拆除整治,同時做好清理工作,恢復路面,還路於民。

並規定,今後鄭州市區內非機動車道內原則上將不再設置隔離樁,確需設置的,需經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評審,城管交警部門會商審核方能實施。而對市民擔心的機動車會侵佔非機動車道等行為,責成交警、城管等部門進行嚴查重罰。

8月3日,鄭州金水路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大部分已經拆除,平整了路面,一些則待平整,有必要留下的一部分隔離樁符合規範,只要正常行駛,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可避免發生,拆除了隔離樁的路面非常通暢,也並沒有出現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亂停亂放的情況。

鄭州的交通秩序靠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來共同維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鄭州的交通秩序井然,通暢無阻。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紫荊山立交橋下,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已經拆除。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人行道上的隔離樁被拆除,而這裡就有一所小學。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人行道上的隔離樁被拆除,而這裡就有一所小學。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中州假日酒店門口,保留或者有待拆除的隔離樁,其間距基本符合安裝要求。

"

兩年前,為了阻止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鄭州相關部門借鑑外省經驗安裝了隔離樁,沒成想這一安裝不打緊,猶如雨後春筍,鄭州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隔離樁,汽車確實被擋在隔離樁外邊了,市容市貌好多了,可這讓騎電動車市民苦不堪言,原本通暢的非機動車道突然冒出個攔路虎,結果事故頻發,淤青、流血、骨折、甚至到了最後還發生傷重離世的悲慘事件。發生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很多人歸結於騎行人車速太快,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騎電動車的市民深有體會,發生事故最主要原因還是隔離樁安裝不規範,間距不夠。

按照相關規定,隔離樁的間距應該為1.3--1.5米,這樣的間距既能夠成功擋住汽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也能讓騎電動車者順暢通行,極少發生事故。一開始,是市政部門安裝的,還比較規範,可到最後,市政部門忙不過來時,一些沿街單位、轄區辦事處也開始安裝,而很多安裝工人沒有安裝資質,這些安裝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相關規定是多少,只要把隔離樁安裝下去,就可以憑安裝隔離樁的數量領取酬勞。

在黃河路上的一處隔離樁,東西兩排隔離樁不對稱,遠遠望去就像梅花樁,而導致一起電動車相撞事故的兩個隔離樁間距只有0.97米,與規定相差0,3米以上,而在某學校門口的一處隔離樁,其最小的間距只有0.7米,這樣的間距不發生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結果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頻頻發生受傷事故,小學生坐在電動車後座,兩隻叉開的腳極易撞上隔離樁,學生家長強烈要求拆除或者放寬隔離樁。

7月10日,受傷4天后的鄭州市民張女士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警醒了大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隔離樁的去留,廣大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拆除隔離樁,也有人擔心隔離樁拆除後,轎車會趁虛而入,亂停亂放。

7月26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政府信息公開辦等單位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對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迴應。隨後,鄭州市下發文件,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隔離樁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隔離樁進行拆除整治,同時做好清理工作,恢復路面,還路於民。

並規定,今後鄭州市區內非機動車道內原則上將不再設置隔離樁,確需設置的,需經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評審,城管交警部門會商審核方能實施。而對市民擔心的機動車會侵佔非機動車道等行為,責成交警、城管等部門進行嚴查重罰。

8月3日,鄭州金水路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大部分已經拆除,平整了路面,一些則待平整,有必要留下的一部分隔離樁符合規範,只要正常行駛,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可避免發生,拆除了隔離樁的路面非常通暢,也並沒有出現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亂停亂放的情況。

鄭州的交通秩序靠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來共同維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鄭州的交通秩序井然,通暢無阻。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紫荊山立交橋下,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已經拆除。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人行道上的隔離樁被拆除,而這裡就有一所小學。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人行道上的隔離樁被拆除,而這裡就有一所小學。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中州假日酒店門口,保留或者有待拆除的隔離樁,其間距基本符合安裝要求。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拆除隔離樁後有待平整的路面。

"

兩年前,為了阻止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鄭州相關部門借鑑外省經驗安裝了隔離樁,沒成想這一安裝不打緊,猶如雨後春筍,鄭州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隔離樁,汽車確實被擋在隔離樁外邊了,市容市貌好多了,可這讓騎電動車市民苦不堪言,原本通暢的非機動車道突然冒出個攔路虎,結果事故頻發,淤青、流血、骨折、甚至到了最後還發生傷重離世的悲慘事件。發生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很多人歸結於騎行人車速太快,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騎電動車的市民深有體會,發生事故最主要原因還是隔離樁安裝不規範,間距不夠。

按照相關規定,隔離樁的間距應該為1.3--1.5米,這樣的間距既能夠成功擋住汽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也能讓騎電動車者順暢通行,極少發生事故。一開始,是市政部門安裝的,還比較規範,可到最後,市政部門忙不過來時,一些沿街單位、轄區辦事處也開始安裝,而很多安裝工人沒有安裝資質,這些安裝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相關規定是多少,只要把隔離樁安裝下去,就可以憑安裝隔離樁的數量領取酬勞。

在黃河路上的一處隔離樁,東西兩排隔離樁不對稱,遠遠望去就像梅花樁,而導致一起電動車相撞事故的兩個隔離樁間距只有0.97米,與規定相差0,3米以上,而在某學校門口的一處隔離樁,其最小的間距只有0.7米,這樣的間距不發生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結果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頻頻發生受傷事故,小學生坐在電動車後座,兩隻叉開的腳極易撞上隔離樁,學生家長強烈要求拆除或者放寬隔離樁。

7月10日,受傷4天后的鄭州市民張女士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警醒了大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隔離樁的去留,廣大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拆除隔離樁,也有人擔心隔離樁拆除後,轎車會趁虛而入,亂停亂放。

7月26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政府信息公開辦等單位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對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迴應。隨後,鄭州市下發文件,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隔離樁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隔離樁進行拆除整治,同時做好清理工作,恢復路面,還路於民。

並規定,今後鄭州市區內非機動車道內原則上將不再設置隔離樁,確需設置的,需經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評審,城管交警部門會商審核方能實施。而對市民擔心的機動車會侵佔非機動車道等行為,責成交警、城管等部門進行嚴查重罰。

8月3日,鄭州金水路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大部分已經拆除,平整了路面,一些則待平整,有必要留下的一部分隔離樁符合規範,只要正常行駛,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可避免發生,拆除了隔離樁的路面非常通暢,也並沒有出現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亂停亂放的情況。

鄭州的交通秩序靠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來共同維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鄭州的交通秩序井然,通暢無阻。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紫荊山立交橋下,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已經拆除。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人行道上的隔離樁被拆除,而這裡就有一所小學。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人行道上的隔離樁被拆除,而這裡就有一所小學。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中州假日酒店門口,保留或者有待拆除的隔離樁,其間距基本符合安裝要求。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拆除隔離樁後有待平整的路面。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中州假日酒店門口,保留或者有待拆除的隔離樁,其間距基本符合安裝要求。

"

兩年前,為了阻止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鄭州相關部門借鑑外省經驗安裝了隔離樁,沒成想這一安裝不打緊,猶如雨後春筍,鄭州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隔離樁,汽車確實被擋在隔離樁外邊了,市容市貌好多了,可這讓騎電動車市民苦不堪言,原本通暢的非機動車道突然冒出個攔路虎,結果事故頻發,淤青、流血、骨折、甚至到了最後還發生傷重離世的悲慘事件。發生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很多人歸結於騎行人車速太快,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騎電動車的市民深有體會,發生事故最主要原因還是隔離樁安裝不規範,間距不夠。

按照相關規定,隔離樁的間距應該為1.3--1.5米,這樣的間距既能夠成功擋住汽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也能讓騎電動車者順暢通行,極少發生事故。一開始,是市政部門安裝的,還比較規範,可到最後,市政部門忙不過來時,一些沿街單位、轄區辦事處也開始安裝,而很多安裝工人沒有安裝資質,這些安裝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相關規定是多少,只要把隔離樁安裝下去,就可以憑安裝隔離樁的數量領取酬勞。

在黃河路上的一處隔離樁,東西兩排隔離樁不對稱,遠遠望去就像梅花樁,而導致一起電動車相撞事故的兩個隔離樁間距只有0.97米,與規定相差0,3米以上,而在某學校門口的一處隔離樁,其最小的間距只有0.7米,這樣的間距不發生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結果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頻頻發生受傷事故,小學生坐在電動車後座,兩隻叉開的腳極易撞上隔離樁,學生家長強烈要求拆除或者放寬隔離樁。

7月10日,受傷4天后的鄭州市民張女士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警醒了大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隔離樁的去留,廣大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拆除隔離樁,也有人擔心隔離樁拆除後,轎車會趁虛而入,亂停亂放。

7月26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政府信息公開辦等單位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對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迴應。隨後,鄭州市下發文件,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隔離樁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隔離樁進行拆除整治,同時做好清理工作,恢復路面,還路於民。

並規定,今後鄭州市區內非機動車道內原則上將不再設置隔離樁,確需設置的,需經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評審,城管交警部門會商審核方能實施。而對市民擔心的機動車會侵佔非機動車道等行為,責成交警、城管等部門進行嚴查重罰。

8月3日,鄭州金水路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大部分已經拆除,平整了路面,一些則待平整,有必要留下的一部分隔離樁符合規範,只要正常行駛,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可避免發生,拆除了隔離樁的路面非常通暢,也並沒有出現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亂停亂放的情況。

鄭州的交通秩序靠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來共同維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鄭州的交通秩序井然,通暢無阻。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紫荊山立交橋下,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已經拆除。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人行道上的隔離樁被拆除,而這裡就有一所小學。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人行道上的隔離樁被拆除,而這裡就有一所小學。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中州假日酒店門口,保留或者有待拆除的隔離樁,其間距基本符合安裝要求。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拆除隔離樁後有待平整的路面。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中州假日酒店門口,保留或者有待拆除的隔離樁,其間距基本符合安裝要求。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中州假日酒店門口,保留或者有待拆除的隔離樁,其間距基本符合安裝要求。

"

兩年前,為了阻止機動車在人行道上亂停亂放,鄭州相關部門借鑑外省經驗安裝了隔離樁,沒成想這一安裝不打緊,猶如雨後春筍,鄭州大街小巷都安裝了隔離樁,汽車確實被擋在隔離樁外邊了,市容市貌好多了,可這讓騎電動車市民苦不堪言,原本通暢的非機動車道突然冒出個攔路虎,結果事故頻發,淤青、流血、骨折、甚至到了最後還發生傷重離世的悲慘事件。發生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很多人歸結於騎行人車速太快,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騎電動車的市民深有體會,發生事故最主要原因還是隔離樁安裝不規範,間距不夠。

按照相關規定,隔離樁的間距應該為1.3--1.5米,這樣的間距既能夠成功擋住汽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也能讓騎電動車者順暢通行,極少發生事故。一開始,是市政部門安裝的,還比較規範,可到最後,市政部門忙不過來時,一些沿街單位、轄區辦事處也開始安裝,而很多安裝工人沒有安裝資質,這些安裝人員甚至都不知道相關規定是多少,只要把隔離樁安裝下去,就可以憑安裝隔離樁的數量領取酬勞。

在黃河路上的一處隔離樁,東西兩排隔離樁不對稱,遠遠望去就像梅花樁,而導致一起電動車相撞事故的兩個隔離樁間距只有0.97米,與規定相差0,3米以上,而在某學校門口的一處隔離樁,其最小的間距只有0.7米,這樣的間距不發生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結果接送學生的家長、學生頻頻發生受傷事故,小學生坐在電動車後座,兩隻叉開的腳極易撞上隔離樁,學生家長強烈要求拆除或者放寬隔離樁。

7月10日,受傷4天后的鄭州市民張女士離開了人世,她的離去,警醒了大家,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隔離樁的去留,廣大市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有人建議拆除隔離樁,也有人擔心隔離樁拆除後,轎車會趁虛而入,亂停亂放。

7月26日,鄭州市政府組織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市政府信息公開辦等單位召開全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新聞通氣會,對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迴應。隨後,鄭州市下發文件,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隔離樁問題進行排查整治,對不符合標準的隔離樁進行拆除整治,同時做好清理工作,恢復路面,還路於民。

並規定,今後鄭州市區內非機動車道內原則上將不再設置隔離樁,確需設置的,需經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評審,城管交警部門會商審核方能實施。而對市民擔心的機動車會侵佔非機動車道等行為,責成交警、城管等部門進行嚴查重罰。

8月3日,鄭州金水路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大部分已經拆除,平整了路面,一些則待平整,有必要留下的一部分隔離樁符合規範,只要正常行駛,電動車與隔離樁相撞事故可避免發生,拆除了隔離樁的路面非常通暢,也並沒有出現機動車進入非機動車道亂停亂放的情況。

鄭州的交通秩序靠每一位交通參與者來共同維護,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讓鄭州的交通秩序井然,通暢無阻。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紫荊山立交橋下,慢車道上的隔離樁已經拆除。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保留的石質隔離樁,這些隔離樁間距在1.6米以上,非常安全,極少發生相撞事故。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花園路與緯一路口,鋼質隔離樁間拆除後,放置了幾個塑料隔離樁。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人行道上的隔離樁被拆除,而這裡就有一所小學。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花園路與緯一路口,人行道上的隔離樁被拆除,而這裡就有一所小學。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中州假日酒店門口,保留或者有待拆除的隔離樁,其間距基本符合安裝要求。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拆除隔離樁後有待平整的路面。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中州假日酒店門口,保留或者有待拆除的隔離樁,其間距基本符合安裝要求。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中州假日酒店門口,保留或者有待拆除的隔離樁,其間距基本符合安裝要求。

鄭州:相關部門大力拆除慢車道隔離樁,還路於民

圖為:鄭州金水路中州假日酒店門口,保留或者有待拆除的隔離樁,其間距基本符合安裝要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