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與政治學行政學前沿問題

政治 大學 馬建堂 經濟 中國經濟網 2017-06-07

2016年11月19日,由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主辦,北京行政學院承辦的2016年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年會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與政治學行政學前沿問題研究”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國家行政學院、中央黨校、國家發展改革委、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科院等高校科研單位及外省市13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會址單位負責人、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馬建堂出席並講話。北京行政學院副院長吳兵致開幕詞,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會長範文主持。與會專家圍繞“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與政治學行政學前沿問題”這個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會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學術成果。

馬建堂指出,在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之際,本次研討會的召開恰逢其時。大會的主要任務就是深入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認真研討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馬建堂認為,六中全會有兩個重要成果:一是系統總結近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就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做出新的重大部署,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二是明確習近平總書記為黨中央和全黨核心,這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是黨和國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根本保證,對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馬建堂就如何進一步藉助好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平臺推進政治學行政學前沿問題研究提出看法:一是要深入學習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二是要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新,對十八大以來的理論貢獻進行科學梳理和概括;三是要發揮好高端智庫作用,不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理論支撐和對策建議;四是要加強學會自身建設,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做出貢獻。

北京師範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院李濤教授認為,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的鮮明主題。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在參與政治生活中必須遵守的紀律規定和傳統慣例,也是黨員的高壓線和政黨的生命線。政治規矩的概念是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會議上首次提出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在參與政治生活中必須遵守的紀律規定和傳統慣例。當前,黨內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破壞政治紀律,惡化政治生態的嚴重問題。突出表現為高官腐敗數量激增、“邊腐邊升”現象嚴重、拉幫結派帶壞政風。面對當前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黨內政治生活必須常抓常嚴,防止政治灰塵和微生物汙染、侵蝕黨的肌體,築牢從嚴治黨的政治根基。六中全會制定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正是要燒旺黨內政治生活的大熔爐,築牢從嚴治黨的政治根基。嚴守紀律規矩紅線,淨化政治生態應做到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紮緊扎牢制度籠子;二是堅持“三嚴”用人標準;三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

北京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袁達毅教授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黨內政治生活在黨的建設中的作用,不但身體力行,率先垂範,深入實際,加強指導,而且提出和實施了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舉措,要求全黨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全面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六中全會提出嚴肅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是新形勢下對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的新發展。它對於新形勢下加強和改善黨內政治生活,準確把握黨內政治生活的內容,創新黨內政治生活形式,全面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光斌教授認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學理論。中國政治學的尷尬地位首先是因為沒有完全解決其“身份”問題。民國時期的政治學主要是介紹歐洲的,新中國頭30年主要是蘇聯的,而改革開放之後恢復的政治學則更多汲取了美國政治學體系。現在,黨中央提出“國家治理現代化”命題,這是發展“中國政治學”的好時機。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劉熙瑞教授認為,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注意借鑑人類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並給以創造性的融合。當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治理、生態文明方面正確實行“融合主義”,社會將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各方面的積極性得到全面調動,“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而發展成果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公平正義原則得以在整個社會落實。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創新是兩方面:第一,在經濟上,把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結合了起來;第二,在政治上,把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做主結合了起來。這兩種結合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西方主流理論認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中國在實踐中實現了這種結合,而且還取得了好的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些創造既是馬克思主義傳統理論的重大發展,從實踐上它還將會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名譽會長徐鴻武教授認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注意借鑑中國傳統治國理政中的智慧。德政仁政是中華傳統政治治理思想之精華,它像一條紅線貫穿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始終,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突出優點和特點,是中華文化立於世界文化不敗之地的根源。這些傳統智慧主要表現在:一是姜尚的庶民為本思想;二是周公(姬旦)的敬天保民思想;三是孔孟的德政仁政思想;四是老子的無為與善政思想;五是墨子的兼愛尚同思想;六是劉邦的與民生息思想;七是諸葛亮的仁德感化思想;八是李世民的民為邦本思想;九是朱元璋的安民治吏思想;十是康熙的道不擾民思想等等。對這些傳統的治國之道,要注意給以辯證的揚棄,使其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燕繼榮教授認為,面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挑戰,當前中國國家治理在國家建設層面要強調推進國家統一性,實現國家均等化和促進國家創新性。主要任務:一是統一的信息網絡要遍佈全國;二是城市化的問題要有應對之策;三是老齡化引發的社會問題要有解決辦法;四是社會保障體系要統一起來;五是“三農”問題要得到緩解;六是司法公信力要樹立起來;七是腐敗治理要納入制度化軌道;八是產權要得到切實保護;九是政府決策合理化要有制度保障;十是社會組織體系要有效運轉起來;十一是軍隊要完成現代化改造;十二是大學要辦得像個大學(去行政化);十三是國企壟斷問題要得到破解;十四是政治問題要得到脫敏處理;十五是國家結構制度要有更大的包容性。

北京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吳剛教授指出,行政哲學要注重研究公共事務管理過程中主體間關係。隨著不斷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群眾享受的服務不斷增多,公共事務管理的主體間關係發生了變化:從主體與受體的關係,演變為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的關係。政府要將群眾作為中心,政府要努力為群眾服務。要增強第二行政主體的參與程度、主動精神和主體意識。不僅讓第二行政主體要有獲得感,也要有為社會良性運行而做出貢獻的主體感。第二行政主體既要享受服務,又要在公共事務管理中具有能動性。要著力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搭建協商平臺,鼓勵市民、村民有序參與到公共事務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作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改革內參》劉學軍主編認為,要正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會制度是現代化變革的關鍵性因素,只有把現代化的內涵提升到治理現代化的高度,將制度的完善與發展熔鑄為改革的總目標,現代化才能平穩持續地向前推進。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短板”,必須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從治理主體角度講,有效的治理,突出強調社會公共事務的多方合作治理。通過改革,從政府與市場關係而言就是要回歸市場本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從政府與社會關係而言就是要回歸人民本位,讓人民群眾以主體身份參與社會治理,實現自我治理,這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突破點。從權力運行角度講,有效的政府治理,必須合理定位政府職能。從組織結構角度講,有效的治理,必須以科學合理的政府組織結構為基礎。重點是要優化政府職能配置、機構設置、工作流程,完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行政運行機制,用機制再造流程、簡事減費、加強監督、提高效能。

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林震教授認為,要建立健全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強調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創新,構建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猶如“指揮棒”,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是最重要的。對領導幹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一項創舉,是考核領導幹部綠色政績和開展生態問責的重大舉措,是倒逼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深入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推進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縱觀目前理論研究和實踐進展情況,建立健全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要重點考慮明確審計對象和審計目的、明確審計內容和審計方法、加強部門合作和數據共享、加強隊伍建設和公眾參與和防止綠色造假和綠色腐敗幾個方面問題。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趙周賢教授認為,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對全面從嚴治黨做出了新的部署。軍隊黨建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領域。部隊如何學習貫徹好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也是政治學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學習貫徹六中全會做出的全面從嚴治黨新部署,對於軍隊來講,就是要按照習近平同志強調的 “軍隊必須高標準、嚴要求,努力走在全黨前列”指示,緊緊扭住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題,以貫徹落實《準則》和《條例》為抓手,加大力度儘快淨化、恢復和重塑遭到嚴重破壞的軍隊政治生態。這是黨和人民對軍隊的期望和要求,也是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組織基礎和政治保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胡象明教授認為,“信息是國家治理的重要依據”,因而要“統籌發展電子政務,構建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通信息壁壘,構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溝通體系和溝通能力、決策體系和決策能力、執行體系和執行能力以及監督體系和監督能力的現代化。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在決策方案的優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並且出現了專門的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如群體決策支持系統,為科學決策提供了技術保證。同時,信息化為決策執行的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有助於推進國家治理執行體系和執行能力的現代化。比如,互聯網+的出現及應用,有助於創新公共服務模式(從城市向農村的延伸),提高公共服務資源的配置效率。信息化的發展也為國家治理監督體系和監督能力的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信息化為監督者監督治理者提供了新的渠道,使監督者對治理者的監督更有效,參與的成本更低。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柴寶勇教授認為,從世界範圍看,政黨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在國家治理現代化包括兩個層次:治理主體與結構的明晰化與制度化,治理方式與能力的民主化與科學化。政黨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或關鍵領域。政黨尤其是執政黨首先要清晰界定其與政府、社會、社會組織等的功能區分與主體關係才是治理的基礎。目前,要重視政黨認同問題。對政黨意識形態的信仰認同是政黨認同形成的最穩固根基。從鞏固政黨認同的角度而言,就是要從政黨意識形態、政黨組織、政黨領袖、政黨執政績效四個方面來化解所存危險,應對所存問題,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第一,強化意識形態認同;第二,加強組織認同;第三,加強政黨領袖人格魅力的宣傳;第四,延續績效認同。最後,執政黨還需要塑造一種政黨與國家、社會、政府適度分野的公民認知觀念,在制度上科學規範政黨與公共權力的界限,改善黨的執政方式,進一步推進政黨治理和國家治理的現代化。

範文教授在會議總結髮言中指出,這次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年會的舉辦具有鮮明特點,主題突出,參與熱烈,討論深入。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學會成員要深入研究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聚焦政治學行政學前沿問題,深化對政治價值、政治治理體系、政治治理能力研究、政治體制行政體制改革、政府政治、政治領導、政治秩序、政治腐敗、政治生態、政治範式轉換等問題的研究,加快構建既具有時代精神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治學行政學學科體系,為深化行政體制及政治體制改革,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勝利提供理論支撐和建設性的對策建議。

作者簡介] 王豔傑,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博士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