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在天邊,不孝在身邊

正能量 社會 觀音竹家 2017-05-07

孝子在天邊,不孝在身邊

2017-05-06文/朱漢斌

中華竹氏文化研究院

責編:公益記者/竹世科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在現實中,這句老話卻並不是那麼令人信服,換個視角,你會發現事物的另一面。

朋友四姐弟,三兄弟在外工作,只有大姐留在家鄉,照顧年邁的父母。可是,朋友常接到母親的“投訴”,歷數大姐的“不孝”。少言寡語的大姐面對弟弟們的質問,卻從不辯駁,總是默默地獨自落淚。

直到有一天,朋友從舅舅那裡得到真相。原來,年過八旬的老母,愈發像“老小孩”,常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頑童”之舉。大姐只得連哄帶嚇的伺候她的日常起居,照顧得十分周到。面對女兒的體貼入微,老人人卻以為女兒管得太寬太嚴。結果,“叛逆”的老母親,屢屢向兒子們投訴自己的“不幸”。

得知真相的朋友,後悔不已。一直以來,兄弟們都是每月按時地給母親寄錢,足夠贍養老人家過上富裕幸福的晚年。這讓哥幾個以為自己在孝行上,佔據了道德高地,甚至優勢。以至於片面地相信母親,對大姐心生怨言。

明白大姐良苦用心後,朋友和弟弟商議後,結伴專程趕回家鄉。當著老母親的面,朋友將兄弟們合買的項鍊,親手戴在大姐的頸上,然後,兄弟三個齊聲說:姐姐,辛苦你了!

兄弟們的舉動,讓大姐感動得放聲大哭,那一刻,她所受的委屈和誤解,頓時煙消雲散。

父母在,不遠遊,是說要在父母跟前盡心侍奉,即使有事情要出門也要把家裡安排好才出外,這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

現代社會裡,往往都是由留在家裡的兄弟或姐妹,負責照顧父母,在外的孝子賢孫們,除了定期寄錢回家,而且每天都打電話給父母,噓寒問暖,聊聊家常。時間久了,老人們更是格外親近在異鄉打拚的兒女,反而無視自己床前盡心伺奉的孩子。這也會讓一些老人產生偏見:孝子在天邊,不孝在身邊。

讓我們換位思考,留在家鄉的是你,真能做到事事讓老人順心稱意?真能萬事隨老人的心意?別忘了,人老了,像孩子似的耍脾氣也要理解,可更要理解和關心那代你行孝的兄弟姐妹,如果他們為贍養老人付出了那麼多,還要受到遠方的誤解,那可真是不應該。

家要有心經營,和諧是幸福的前提,理解是和諧的粘合力。在父母眼裡,十指連心,一個都不能少,對兒女的“偏見”當不了真。不信,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出不了一個月,“不孝子”就變成你了。

一母同胞,血濃於水,理解萬歲吧。

孝敬父母不是靠嘴靠錢就可以解決的,而需要更多的用心去踐行孝心與理解,從感受中發現孝的奧祕!特別兄弟姐妹多的必須輪流用心去踐行孝心、也可以增進兄弟姐妹之間的互信與理解,床前無孝子也包含其中之意,人老返童,避免兄弟之間誤判,有利於後輩教育、也有利於兄弟姐妹的團結!增持家族的凝聚力!才能真正做到孝的傳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