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子做手術要求“插隊”,女醫生氣得頭疼想罵人!結局讓人鼻子一酸

“讀前半段我以為是倔強病患,後面才發現是醫者仁心。”

這句話的結尾還配上了“哭”的表情。這是浙二眼科中心副主任徐雯教授朋友在看完徐教授朋友圈後寫下的留言之一,代表了大多數人“鼻子一酸”的讀後感,也包括了錢報記者。

徐雯教授這條朋友圈的原文如下。


浙江男子做手術要求“插隊”,女醫生氣得頭疼想罵人!結局讓人鼻子一酸


文中描述的“拼命三郎”是誰,現在怎麼樣了?錢報記者得知他來杭州複查,昨天上午趕到醫院,和他見上了面。

他不高,穿著黑色短袖,頭髮花白了不少,拎著一個病案袋,獨自站在一樓大廳樓梯拐角處,正在等待眼科檢查。

“你好,我姓葉。”這樣主動的開場白之後,這位老實人就陷入了和錢報記者“一問一答”的對話裡。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48歲的葉大哥不是一位臨床醫生,卻每天和臨床患者打交道——他是溫嶺一家醫院導管室的一名技師。

導管室主要是做介入的,日常處理的包括心梗、外傷出血、化療、動脈瘤、腦中風等介入手術,而這都需要利用介入設備。

在葉大哥所在的科室,只有一臺介入設備,近幾年,隨著患者和介入手術不斷增多,設備幾乎24小時運轉。而設備開著,他就必須在。

作為技師,葉大哥的職責是要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轉,而這也關乎患者手術安全與成功與否,絕不能出一點差錯。

每臺手術開始前,他需檢查設備功能,預熱機器;每臺手術進行時,他需全程監控,必要時得穿上沉甸甸的鉛衣,進到導管室幫忙;每臺手術結束後,他需複查設備,對儀器進行調試。

從2003年進科室,這樣一整套的操作流程,葉大哥重複了15年、重複了5000多天、重複超過了10萬次。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他也被同事們稱作“和射線每天打交道的人”。


浙江男子做手術要求“插隊”,女醫生氣得頭疼想罵人!結局讓人鼻子一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你可能想不到,對葉大哥來說,天天都是急診,尤其到了晚上。

最誇張的一個晚上,導管室連著做了18臺手術,主刀醫生換了幾波,而管儀器的他卻熬了一宿,直到凌晨5點才下班。

說起來,葉大哥的老婆也挺委屈的,老公白天8點上班、晚上8點下班,在家裡沒呆一會兒,醫院說有急診,沙發還沒坐熱,人又跑到醫院去了。

對葉大哥來說,這已是工作常態。

他從來沒請過年休,“是辛苦點,但不能因為我耽誤事吧。”他是一個擔心自己給同事、醫院造成不便的人,就連這次看病、手術,也是一個人來。

葉大哥戴著一副眼鏡,鏡片特別厚。他說,我從小視力不好,高度近視,現在雙眼都超過了2000度。

高度近視並不影響日常工作,他也從未在工作上犯過錯。對此,他的描述特實在,“(設備按鈕)看不清的話,就貼近一點看,肯定得保證設備運行沒問題。”

3年前,因為高度近視,白內障也早早找上了他,右眼視力降到0.1,為何不早點手術?

葉大哥的心態是,專門請幾天假來看病似乎有點“奢侈”啊。幾年前,醫院給科室多招了個技師,30多歲的女同事。

現在科室2個人輪班,上一天休一天,但因為手術量不斷增多,經常是凌晨下班,休息半天,第二天一早又得接著幹。

“如果我請假,她就得連軸轉了。”葉大哥的語氣裡透露著心疼,他說,工作這麼忙,人家女孩子還沒找著對象呢。

這也難怪,葉大哥來杭州看病,在診室裡沒說幾句,就想著看完立即回單位幹活了。這次做白內障手術,請了3天,他也打算儘量別“用完”,能早點回去就早點。

令人的高興的是,前來複查的他,視力恢復非常好。右眼手術很成功,術後視力已經到0.6,這輩子從來沒看得這麼清楚過!左眼也即將手術,另外密切關注的血壓也非常穩定。


浙江男子做手術要求“插隊”,女醫生氣得頭疼想罵人!結局讓人鼻子一酸



主刀醫生徐雯教授一邊為葉大哥檢查,一邊嘮叨,你有高血壓、高眼壓,終身要密切隨訪這兩個“壓”,腦子裡的血管爆掉就是中風,眼睛裡的血管爆掉就是失明。

作為醫療界的同行,徐雯教授對他的工作感同深受,她自己也是臨床、手術、研究、會議、教學連軸轉,週末都沒得休息。“現在很多醫生都這樣,一直要到體檢出問題了,徹底亮紅燈才肯請假。”

面對大家的“嘮叨”,這下子,葉大哥自己也再三保證,以後一定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

如今,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工作節奏普遍都比較快,但無論什麼行業,我們都不鼓勵過勞,包括守護健康的醫務工作者。

切記,在健康面前,任何人都沒有豁免權。同時,也向一直堅守崗位的醫務人員們致敬!

來源: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記者 鄭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