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女子被疼痛折磨10多年 把全身皮膚刺成馬蜂窩

坐久了脊椎疼、吃酸的東西牙齒疼、熬夜了頭疼……疼痛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怎麼對付疼痛?有的人咬咬牙就忍過去了,有的人拿冰袋敷,有的會買盒止痛片,在大多數人看來,疼痛甚至都算不上一種病。

上個週末,浙大一院成立了疼痛醫學專科聯盟,而多家的醫院疼痛科成立了聯盟協作,將來老百姓在治療疼痛時,會有更多更專業的科室選擇了。

“疼痛科”是個什麼科室?即使是經常到醫院看病的老病號,也未必知道這個科室的存在,“在國內,預計有2億人有慢性疼痛,但是每年到疼痛科看門診的,只有800萬人次。”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張達穎在啟動儀式上說。

2億人慢性疼痛,意味平均7箇中國人當中,就有一個被疼痛所折磨,也許你就是其中之一,“持續疼痛3個月以上的,就屬於慢性疼痛。”浙大一院疼痛科主任馮智英說,“痛疼有像骨性關節痛、神經痛、糖尿病痛造成的神經痛,還有痛經等等,都屬於慢性疼痛。”

疼痛,特別是慢性疼痛,已經成為當前世界範圍中造成人類痛苦和喪失工作能力的最普通、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這麼多人在面對疼痛時都沒有去專門疼痛門診看病,他們是怎麼對付疼痛的?今年50歲的黃女士就是一位讓醫生都感嘆不已的“忍痛”者,她已經被疼痛折磨了10多年,當她在幾個月前走進馮智英的診室時,馮智英都差點以為她掛錯了科室,“臉上、手上、身上……凡是能看到皮膚的地方都是一個個黃褐色斑點,像是馬蜂窩,很像被火燒過留下的痕跡,我以為她是燒傷科的病人。”

等坐在了位子上後,黃女士才開始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訴起來,“這十幾年的日子不好過啊。”黃女士說,她甚至痛到沒有好好說過一個覺,全身每一寸皮膚都有刺痛感。

杭州一女子被疼痛折磨10多年 把全身皮膚刺成馬蜂窩

在這10多年裡,黃女士看過骨科、皮膚科、神經內科……這麼多科室看下來,都沒有找到全身疼痛的根源。

黃女士又轉向了民間偏方,就先用針刺,再用類似艾灸的方法,把每一處刺過的針孔靠近火源燙,她身上的疤痕就是這樣留下的。

可疤痕佔據了她原本白皙的皮膚,而這疼痛的感覺還是沒有消失,“你這是中樞性疼痛。”馮智英告訴黃女士,疼痛的原因在於她調節疼痛感官的中樞系統出現了問題,而這也和她本人的焦慮情緒關係很大,最終,馮智英用生藥物治療聯合神經射頻治療,終於讓黃女士擺脫了疼痛的深淵、

浙大一院聯合全省首批50餘家基層醫院,成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疼痛醫學專科聯,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浙江省慢性疼痛的整體診治能力、提升基層醫院綜合服務水平,推進省級醫院疼痛專科更好的在基層發揮作用。

浙大一院院長王偉林說,疼痛醫學專科聯盟的成立,是該院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要求,而探索的疼痛病專科醫聯體模式。

“通過與聯盟單位成員在共建學科、人才培養、醫療合作、醫學教育、學術研究等方面的全面協作,以實現專科聯盟內學科專業醫療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逐步形成從鬆散型組織過度到緊密型的臨床醫療、教科研協作、管理互動的醫療聯合體。”

據瞭解,我國於上世紀80年代末引入了疼痛治療的觀念,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許多地方還未建立規範的疼痛門診;醫生和患者對慢性疼痛認識水平和理念差異也很大。由於慢性疼痛尤其是頑固性疼痛得不到合理的治療和管理,影響患者及其家屬生活質量,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

杭州一女子被疼痛折磨10多年 把全身皮膚刺成馬蜂窩

浙大一院疼痛科主任馮智英告訴錢江晚報記者,疼痛醫學專科聯盟的宗旨是為了在全省各聯盟單位成員中,建立統一的診療規範、服務管理,為專科聯盟各成員提供同質化服務和標準診療規範,讓基層疼痛病人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疼痛,讓疼痛不再忍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