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眼中的朝鮮半島與東北亞形勢

朝鮮半島 韓國 朝韓關係 日韓關係 財經雜誌 2017-03-31
2017年的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局勢將在震盪與期待中度過。韓國即將開始的總統選舉,以及特朗普政府亞太團隊的最終成立都將是此中最為關鍵的變量

暴風眼中的朝鮮半島與東北亞形勢

韓美同盟在朴槿惠執政期間得到進一步提升,美國再次確認了包括延伸威懾以及使用常規及核戰力的對韓防禦承諾。圖/CFP

李枏/文

2017年3月10日,韓國憲法法院最終通過了對總統朴槿惠的彈劾案,朴槿惠成為韓國憲政史上第一位被彈劾下野的總統。

韓國提前進入選舉模式,新一輪政治較量的大幕已經拉開。不論選舉結果如何,朝鮮半島將迎來一個新的時代,東北亞格局也將走進一個關鍵的時期。

朴槿惠把一個高度對立的局面留給下任政府

朴槿惠早在總統競選的時候就提出南北之間的“信任政治”,在上臺後提出了“半島信任進程”和“東北亞和平合作構想”,並在世界各大國極力遊說。

2014年7月15日,總統直屬的統一準備委員會正式啟動,該委員會致力於探索有關實現朝鮮半島統一的建設性方案,促進韓朝之間的溝通和民間交流。

“統一”成為朴槿惠時代的高頻詞語,但南北關係在其任期內卻走向高度對抗,相互敵視日益升溫。

這些貌似偉大的方案為何未能實現南北真正的和解?事實上,這些倡議幾乎都只是概念,其中沒有具體的目標和可操作的措施。不僅如此,這些方案本應致力於與朝鮮發展關係,最後反倒成為韓國說服周邊國家支持韓國立場的工具。

在朝鮮看來,這些方案無非是企圖孤立朝鮮、並聯合周邊國家對朝鮮共同施壓,以實現“韓國吸收式統一”的工具,南北之間本質性的矛盾沒有觸及。

朝韓兩邊的國家機器依然沿著冷戰思維前行,敵對與對抗是當今南北關係的主旋律。

南北曾出現短暫的和解機會,例如2014年朝鮮派出三名高級代表出席仁川亞運會閉幕式;2015年,因“木盒(地雷)事件” 韓朝在板門店舉行高級別對話。但最後都沒能很好地把握住,以致走上高度對抗的道路。

朝鮮在朴槿惠任內進行了三次核試驗,導彈發射頻頻。在朴槿惠執政後期,韓國軍方恢復在三八線上對北廣播,關閉開城工業園區運營,全面中斷南北關係。同時,朴槿惠政府將朝鮮“人權問題”與“核問題”並列為韓國對朝政策的“核心問題”。2016年3月2日,韓國國會通過了《朝鮮人權法》,這是韓國憲法史上首次制定干預朝鮮內部人權問題的法案,被認為是韓國促使朝鮮內變的重要步驟,將對未來韓朝關係產生巨大影響。

在對“朝鮮崩潰”的期待中,朴槿惠完成了她的任期,把一個南北高度對立的局面留給了下一任政府。

目前的民調顯示,在野的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文在寅一直保持優勢,但韓國選舉經常受到國內外因素和突發事件左右,至今還無法做出有效的預測。不過不論選舉結果如何,新當選的韓國總統仍將面對以軍方為代表的保守力量的挑戰,以及韓國民眾對朝鮮日趨負面的情緒。

在朝鮮男子在馬來西亞遇害事件後,一向主張南北關係改善的文在寅也公開批評朝鮮,可見韓國內部對南北關係新政策的走向將經歷激烈的較量,它將受到保守力量、民意以及美國等因素的重重製約。

朴槿惠下臺後,韓國新政府是重拾“陽光政策”,還是繼續走李明博和朴槿惠時代的老路?目前還不清楚。特朗普政府對朝鮮的政策還未最終成型,朝鮮仍不敢放下手中的核武和導彈,仍將充滿疑慮地等待著轉機。

韓美同盟暗流湧動

以朝鮮半島南北對立為端,朝韓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也經歷著深刻的改變。

朴槿惠政府始終在中美之間搖擺,最終綁上了美國的戰車。中韓關係在其任期的四年中,經歷了過山車般大起大落,從歷史最佳時期降到最差時期。此次“薩德入韓”,中韓關係受到嚴重衝擊。正像一些韓國學者認為的那樣,“一旦俄美或者中美髮生衝突,韓國就成了中俄美之間進攻或者反擊對方的前哨。”

韓國從美國那裡獲得了暫時安全的保障,卻有可能失去中國發展所帶來的紅利。由此看來,朴槿惠遺留下的薩德遺產將會成為未來韓國外交的最大難關。

韓美同盟在朴槿惠執政期間得到進一步提升,美國再次確認了包括延伸威懾以及使用常規及核戰力的對韓防禦承諾,繼續努力消除朝鮮核導彈所帶來的威脅。

2月3日,國防部長馬蒂斯剛剛上任就訪問韓國和日本。在訪韓期間,美韓同意繼續“戰略延伸威懾”措施,包括美國在韓國部署“戰略性資產”。6日,美軍太平洋司令哈里斯表示,美國海軍最新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可能部署到韓國近海,以威懾朝鮮。7日,國務卿蒂勒森和韓國外交部長尹炳世通電話時聲稱要將同盟水平升至“最高水平”。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美韓3月的聯合軍演,這場號稱“史上空前”的軍演將包括對朝鮮進行先發制人軍事打擊的演練。

不過,韓美同盟看似堅冰,其下仍是暗流湧動。特朗普在競選時要求韓國負擔更多的防衛費用。2018年,韓美兩國簽訂的《防衛費分擔特別協定》即將到期,雙方面臨重新分攤駐韓美軍的防衛費用問題。目前,韓國所承擔的防衛費用每年都在增長,2016年已分攤50%達到8.6億美元,如果新協定使韓國負擔超過60%以上,韓國上下可能對美國產生嚴重不滿情緒。加之薩德系統入韓以及高精尖武器進口,這對經濟已陷入停滯狀態的韓國無疑是雪上加霜。如果《韓美自貿協定》再被拿出來討論,迫使韓國放開市場,美韓矛盾將會激化。

在對朝政策上,如果韓國新一屆政府意圖改善南北關係,而特朗普政府堅持對朝強硬;或反之,若美朝實現對話,而韓國則仍對朝鮮強化施壓,則美韓同盟同樣將經歷一番震盪。

對於韓日關係,朴槿惠在執政初期,始終冷淡與日本的關係,甚至在公開場合拒絕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握手。但為了在任期內最終解決“慰安婦”問題,2015年12月28日,韓日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議。韓方表示,若日方能切實履行承諾,韓方將確認“慰安婦”問題終結。雖然日本向慰安婦受害人表示誠摯道歉和反省並承諾進行賠償,但韓國社會並不認同這一協議,社會團體掀起大規模抵制,反而使韓日關係更加惡化。2017年1月6日,日本駐釜山總領事館前豎立起新的“慰安婦”銅像,日本臨時召回了駐韓大使,至今仍未回到首爾。

由此看來,儘管韓日在情報安保上可以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合作,但歷史問題引發的結構性矛盾仍將長期存在,尤其從“親信干政門”事件以來,民意在韓國政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哪位新總統都不會罔顧民意獨自與日本進行和解。

朝美關係是重中之重

朝鮮的外交關係也在經歷不小的調整,朝美關係是朝鮮外交的重中之重。

特朗普競選時曾表示願意同金正恩對話,嘗試停止朝鮮核計劃。然而朝美對話談何容易。克林頓政府時期,美國對朝鮮實行以重油援助來換取朝鮮棄核政策;小布什政府時期,美國以締結和平協定誘使朝鮮在六方會談中棄核;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以糧食援助換取對朝鮮核設施進行核查。美朝長期敵對的狀態使得兩國之間缺乏基本的互信,對話很難取得成功,即使達成協議,也很難得以貫徹。

當今,美國對朝鮮軍事設施進行先發制人打擊再度被熱議起來。隨著朝鮮洲際導彈對美國本土的威脅日益明顯,如果美國可以明確認定朝鮮導彈對美國本土的威脅度,憑藉“美國利益優先”的外交理念,特朗普或將選擇對朝鮮核設施和導彈基地進行打擊。

如果美朝對話無法展開或對話失敗,抑或軍事打擊無法實行,特朗普仍可能回到奧巴馬政府的對朝政策,即鞏固美韓、美日同盟,對朝鮮強化制裁和孤立,施壓中國,以實現在朝核問題上的大國一致。但實踐證明,這種政策只會刺激朝鮮義無反顧地走上發展核武之路,未來美國將面對一個對本土直接構成安全威脅的國家。

目前,特朗普仍在評估奧巴馬的半島政策,朝美關係將成為左右半島以及東北亞局勢最為引人矚目的因素。

隨著朝鮮不斷推進核武以及導彈研發進程,中國在幾次聯合國涉朝決議案上都投了贊成票,並堅持嚴格履行聯合國決議案,這給朝鮮帶來了壓力,為此中朝關係不容樂觀,但中朝官方仍堅持“維護傳統友誼的大局”。在國際上,中俄都對美韓推動的“朝鮮人權問題國際化”持反對態度,這反映出中朝關係雖然面臨困難,但仍將保持傳統關係的基本面。

日本一直視朝鮮的核武和導彈為威脅,首相安倍晉三最近明確將朝鮮視為新階段的威脅。美、韓、日為應對朝鮮的威脅正迅速走近,但與此同時,朝日之間的祕密接觸也從未中斷過。如果朝美可以開始對話,則朝日的接觸將更為頻繁。

朝鮮半島對於俄羅斯具有明顯的戰略、政治和經濟利益。奧巴馬時期,美俄關係持續惡化,朝美關係也高度對立,俄羅斯和朝鮮之間惺惺相惜。朝鮮在克里米亞問題上公開表態支持俄羅斯;俄羅斯也在政治上提升與朝鮮的關係,如反對聯合國安理會將朝鮮人權問題列入議程。朝俄高級官員互訪日漸密切,經濟文化往來也很頻繁,一些俄羅斯學者認為俄朝關係正處於自蘇聯解體以來的最佳時期。

由以上分析看來,在半島南北對立的局面下,朝韓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在不斷調整、重組,而結果是它們不得不捲進大國的紛爭之中,從長期上不利於朝韓之間自主實現和解進程,更無法帶來東北亞的長久穩定。

東北亞震盪局勢的關鍵變量

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也使東北亞域內大國關係受到深遠影響。

就中美關係而言,“薩德入韓”進一步加劇中美之間的戰略互疑,中美軍事安全合作的空間被壓縮。在朝核問題上,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反覆強調“中國責任論”。蒂勒森在即任國務卿的國會聽證會上表示,如果“中國不能履行聯合國的制裁,則美國應迫使中國履行制裁,採取行動以使中國就範”。在未來中美高級會談中,“朝核問題”將成為中美較量的主要議題。如果美朝在特朗普任期內可以實現對話,則中美在半島合作的空間將擴大;而如果特朗普堅持對朝鮮的強硬政策,或對朝鮮實施冒險性行動,則中美不但無法實現朝核問題的合作,反而將加速關係的緊張。

就美俄關係而言,俄國認為,薩德系統配置的AN/TPY-2 X波段雷達的涵蓋面積可以遠及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俄羅斯外交部多次表示,韓美在東北亞地區的軍備競賽對該地區的戰略穩定和國際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影響。“薩德入韓”也將不利於俄美關係的改善。美俄也將圍繞朝核問題進行對話,在近期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通話中,特意提及了朝核問題,從中顯示出特朗普對俄羅斯在半島影響的看重。中、美、俄在朝核問題上如何開展對話將成為日後朝核問題發展的關鍵因素。

對於中俄關系,中俄兩國明確表明對薩德的反對態度,俄羅斯外交部最近宣佈,中俄之間高級外交官員對話將討論包括薩德在內的各種問題。面對東北亞地區均衡被打破的局面,中俄不得不進一步加強聯繫和戰略溝通,以應對隨之而來的威脅。

由上可見,2017年的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局勢將在震盪與期待中度過。韓國即將開始的總統選舉,以及特朗普政府亞太團隊的最終成立都將是此中最為關鍵的變量。

當今冷戰思維仍頑固地主導著東北亞很多國家的決策過程。面對半島南北高度對立的局面和東北亞的嚴峻形勢,各國應反思各自的半島政策,是堅持對話、協商、共贏的新思維,還是迴歸冷戰思維、走結盟對抗的老路。新冷戰在東北亞浮現出來,打破這一魔咒正當其時。

(作者為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編輯:袁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