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資料來自《考古》1960年第6期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資料來自《考古》1960年第6期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北宋鑄造的第一種年號錢——“太平通寶”大鐵錢,直徑4釐米左右,約重30克,鑄於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通過計算鐵錢發行量可以見其用鐵量之多。

以上說明是金朝入侵北宋,使得中原的鐵質物資大量流失到北方,才使得蒙古人有了崛起機會。所以生產力水平才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要盲目高估包括成吉思汗在內個別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絕對作用。

回到本文主線。由於蒙古部落持續不斷地入塞劫掠,從明昌六年(1192年)起金章宗開始出兵攻打蒙古部落,最遠打到栲栳濼(今貝爾湖),滅掉14個蒙古營,擄獲大量羊馬財物。因分贓不均,引起北阻卜部落反叛。金朝派完顏襄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擊殺阻卜(又稱阻䪁,後世稱韃靼)部落,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派軍隊相助金朝授予鐵木真“扎兀惕忽裡”(招討使)官職。到承安三年(1198年)止,金朝殺滅不少蒙古部落,這是金朝最後一次大規模北征,這也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掃清了大量障礙。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明末李成樑之與努爾哈赤……

泰和六年(1206年)鐵木真改名成吉思汗,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攻西夏並與金朝絕交,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攻金,天興三年(1234年)金朝滅亡。一個在文化上比金朝更野蠻、更落後的奴隸制的蒙古王朝入主中原,開始繼承金朝的漢化統治制度,同時收編不少金朝的漢人官員和儒士,在封建化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二、元代女真人的分化。

金朝入關時曾經帶走大量生產方式比較先進、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女真人散入住北方各地,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在東北只留下文化比較落後、漢化程度不高的女真人。元朝滅金朝時對其皇族進行了殘酷殺戮。另據元好問寫的《遺山文集》記載,當時中原被壓迫漢人乘機也殺死不少曾經強佔他們土地的女真人。當然這些並沒有完全絕滅中原女真人。縮小和誇大歷史上的屠殺都不可取。剩下的中原女真人跑哪裡去了?大部分成為漢人,也有少部分成為蒙古人的。《元史》提到的著名外交家趙良弼(本姓術要甲,音訛為趙家,故改姓趙;中日友好的前驅)就是改為漢人的女真人。

完顏姓,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肅慎汪谷截氏,為金朝皇族或賜姓家族。滅國後多改為顏、王、符、汪、完、顧、銀、金等漢姓。據統計,全國共有完顏女真後裔11000多人,分佈在河南省鹿邑縣、甘肅省涇川縣完顏村、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等地。其中,鹿邑的完顏家族約5000人,據稱是金兀朮後人,單姓“完”,過去民族填漢族,但保留了不吃馬肉和狗肉的民族習慣。1987年,經政府批准,鹿邑“完”姓改為複姓“完顏”,民族成分也改成滿族。

元朝還搞了一個“漢人八種”。即把東北地區的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這八種人中懂農業技術的的、會說漢語的人劃歸漢人(到了明代這些人才真正成為漢族人),不會種地且不會說漢語的人劃歸蒙古人(你知道蒙古部族為什麼會迅速壯大?因為一直在吸收其他部族)。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資料來自《考古》1960年第6期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北宋鑄造的第一種年號錢——“太平通寶”大鐵錢,直徑4釐米左右,約重30克,鑄於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通過計算鐵錢發行量可以見其用鐵量之多。

以上說明是金朝入侵北宋,使得中原的鐵質物資大量流失到北方,才使得蒙古人有了崛起機會。所以生產力水平才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要盲目高估包括成吉思汗在內個別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絕對作用。

回到本文主線。由於蒙古部落持續不斷地入塞劫掠,從明昌六年(1192年)起金章宗開始出兵攻打蒙古部落,最遠打到栲栳濼(今貝爾湖),滅掉14個蒙古營,擄獲大量羊馬財物。因分贓不均,引起北阻卜部落反叛。金朝派完顏襄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擊殺阻卜(又稱阻䪁,後世稱韃靼)部落,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派軍隊相助金朝授予鐵木真“扎兀惕忽裡”(招討使)官職。到承安三年(1198年)止,金朝殺滅不少蒙古部落,這是金朝最後一次大規模北征,這也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掃清了大量障礙。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明末李成樑之與努爾哈赤……

泰和六年(1206年)鐵木真改名成吉思汗,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攻西夏並與金朝絕交,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攻金,天興三年(1234年)金朝滅亡。一個在文化上比金朝更野蠻、更落後的奴隸制的蒙古王朝入主中原,開始繼承金朝的漢化統治制度,同時收編不少金朝的漢人官員和儒士,在封建化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二、元代女真人的分化。

金朝入關時曾經帶走大量生產方式比較先進、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女真人散入住北方各地,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在東北只留下文化比較落後、漢化程度不高的女真人。元朝滅金朝時對其皇族進行了殘酷殺戮。另據元好問寫的《遺山文集》記載,當時中原被壓迫漢人乘機也殺死不少曾經強佔他們土地的女真人。當然這些並沒有完全絕滅中原女真人。縮小和誇大歷史上的屠殺都不可取。剩下的中原女真人跑哪裡去了?大部分成為漢人,也有少部分成為蒙古人的。《元史》提到的著名外交家趙良弼(本姓術要甲,音訛為趙家,故改姓趙;中日友好的前驅)就是改為漢人的女真人。

完顏姓,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肅慎汪谷截氏,為金朝皇族或賜姓家族。滅國後多改為顏、王、符、汪、完、顧、銀、金等漢姓。據統計,全國共有完顏女真後裔11000多人,分佈在河南省鹿邑縣、甘肅省涇川縣完顏村、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等地。其中,鹿邑的完顏家族約5000人,據稱是金兀朮後人,單姓“完”,過去民族填漢族,但保留了不吃馬肉和狗肉的民族習慣。1987年,經政府批准,鹿邑“完”姓改為複姓“完顏”,民族成分也改成滿族。

元朝還搞了一個“漢人八種”。即把東北地區的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這八種人中懂農業技術的的、會說漢語的人劃歸漢人(到了明代這些人才真正成為漢族人),不會種地且不會說漢語的人劃歸蒙古人(你知道蒙古部族為什麼會迅速壯大?因為一直在吸收其他部族)。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在以上情況發生之後還剩下的女真人主要就集中在東北地區了。

三、東夏國保住了女真的血脈,但不是完顏部的女真。

再說留在東北故地的女真。崇慶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遼東勾結蒙古人造反,金朝派蒲鮮萬奴為遼東宣撫使,帶數十萬大兵前去鎮壓。貞佑三年(1215年)十月,蒲鮮萬奴已佔據鹹平(開原)、東京(遼陽)、瀋州(瀋陽)、澄州(海城)。而當年五月元兵已攻佔中都(北京),阻隔了蒲鮮萬奴與金朝朝廷的聯繫。於是蒲鮮萬奴乘機割據遼東,稱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

大真國佔據了金國大部分地盤, 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治所在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治所在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治所在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

換個說法更確切,其東至日本海,北至鄂霍次克海,西至黃龍府(農安),南至朝鮮半島東北部。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資料來自《考古》1960年第6期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北宋鑄造的第一種年號錢——“太平通寶”大鐵錢,直徑4釐米左右,約重30克,鑄於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通過計算鐵錢發行量可以見其用鐵量之多。

以上說明是金朝入侵北宋,使得中原的鐵質物資大量流失到北方,才使得蒙古人有了崛起機會。所以生產力水平才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要盲目高估包括成吉思汗在內個別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絕對作用。

回到本文主線。由於蒙古部落持續不斷地入塞劫掠,從明昌六年(1192年)起金章宗開始出兵攻打蒙古部落,最遠打到栲栳濼(今貝爾湖),滅掉14個蒙古營,擄獲大量羊馬財物。因分贓不均,引起北阻卜部落反叛。金朝派完顏襄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擊殺阻卜(又稱阻䪁,後世稱韃靼)部落,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派軍隊相助金朝授予鐵木真“扎兀惕忽裡”(招討使)官職。到承安三年(1198年)止,金朝殺滅不少蒙古部落,這是金朝最後一次大規模北征,這也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掃清了大量障礙。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明末李成樑之與努爾哈赤……

泰和六年(1206年)鐵木真改名成吉思汗,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攻西夏並與金朝絕交,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攻金,天興三年(1234年)金朝滅亡。一個在文化上比金朝更野蠻、更落後的奴隸制的蒙古王朝入主中原,開始繼承金朝的漢化統治制度,同時收編不少金朝的漢人官員和儒士,在封建化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二、元代女真人的分化。

金朝入關時曾經帶走大量生產方式比較先進、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女真人散入住北方各地,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在東北只留下文化比較落後、漢化程度不高的女真人。元朝滅金朝時對其皇族進行了殘酷殺戮。另據元好問寫的《遺山文集》記載,當時中原被壓迫漢人乘機也殺死不少曾經強佔他們土地的女真人。當然這些並沒有完全絕滅中原女真人。縮小和誇大歷史上的屠殺都不可取。剩下的中原女真人跑哪裡去了?大部分成為漢人,也有少部分成為蒙古人的。《元史》提到的著名外交家趙良弼(本姓術要甲,音訛為趙家,故改姓趙;中日友好的前驅)就是改為漢人的女真人。

完顏姓,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肅慎汪谷截氏,為金朝皇族或賜姓家族。滅國後多改為顏、王、符、汪、完、顧、銀、金等漢姓。據統計,全國共有完顏女真後裔11000多人,分佈在河南省鹿邑縣、甘肅省涇川縣完顏村、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等地。其中,鹿邑的完顏家族約5000人,據稱是金兀朮後人,單姓“完”,過去民族填漢族,但保留了不吃馬肉和狗肉的民族習慣。1987年,經政府批准,鹿邑“完”姓改為複姓“完顏”,民族成分也改成滿族。

元朝還搞了一個“漢人八種”。即把東北地區的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這八種人中懂農業技術的的、會說漢語的人劃歸漢人(到了明代這些人才真正成為漢族人),不會種地且不會說漢語的人劃歸蒙古人(你知道蒙古部族為什麼會迅速壯大?因為一直在吸收其他部族)。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在以上情況發生之後還剩下的女真人主要就集中在東北地區了。

三、東夏國保住了女真的血脈,但不是完顏部的女真。

再說留在東北故地的女真。崇慶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遼東勾結蒙古人造反,金朝派蒲鮮萬奴為遼東宣撫使,帶數十萬大兵前去鎮壓。貞佑三年(1215年)十月,蒲鮮萬奴已佔據鹹平(開原)、東京(遼陽)、瀋州(瀋陽)、澄州(海城)。而當年五月元兵已攻佔中都(北京),阻隔了蒲鮮萬奴與金朝朝廷的聯繫。於是蒲鮮萬奴乘機割據遼東,稱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

大真國佔據了金國大部分地盤, 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治所在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治所在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治所在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

換個說法更確切,其東至日本海,北至鄂霍次克海,西至黃龍府(農安),南至朝鮮半島東北部。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前期都城鹹平,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作為獨立的東夏國一直存在到1233年,共十九年。

根據記載和推算,東夏國擁有女真一百七十餘萬人,約佔金代女真人(四百萬左右)一半。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資料來自《考古》1960年第6期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北宋鑄造的第一種年號錢——“太平通寶”大鐵錢,直徑4釐米左右,約重30克,鑄於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通過計算鐵錢發行量可以見其用鐵量之多。

以上說明是金朝入侵北宋,使得中原的鐵質物資大量流失到北方,才使得蒙古人有了崛起機會。所以生產力水平才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要盲目高估包括成吉思汗在內個別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絕對作用。

回到本文主線。由於蒙古部落持續不斷地入塞劫掠,從明昌六年(1192年)起金章宗開始出兵攻打蒙古部落,最遠打到栲栳濼(今貝爾湖),滅掉14個蒙古營,擄獲大量羊馬財物。因分贓不均,引起北阻卜部落反叛。金朝派完顏襄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擊殺阻卜(又稱阻䪁,後世稱韃靼)部落,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派軍隊相助金朝授予鐵木真“扎兀惕忽裡”(招討使)官職。到承安三年(1198年)止,金朝殺滅不少蒙古部落,這是金朝最後一次大規模北征,這也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掃清了大量障礙。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明末李成樑之與努爾哈赤……

泰和六年(1206年)鐵木真改名成吉思汗,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攻西夏並與金朝絕交,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攻金,天興三年(1234年)金朝滅亡。一個在文化上比金朝更野蠻、更落後的奴隸制的蒙古王朝入主中原,開始繼承金朝的漢化統治制度,同時收編不少金朝的漢人官員和儒士,在封建化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二、元代女真人的分化。

金朝入關時曾經帶走大量生產方式比較先進、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女真人散入住北方各地,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在東北只留下文化比較落後、漢化程度不高的女真人。元朝滅金朝時對其皇族進行了殘酷殺戮。另據元好問寫的《遺山文集》記載,當時中原被壓迫漢人乘機也殺死不少曾經強佔他們土地的女真人。當然這些並沒有完全絕滅中原女真人。縮小和誇大歷史上的屠殺都不可取。剩下的中原女真人跑哪裡去了?大部分成為漢人,也有少部分成為蒙古人的。《元史》提到的著名外交家趙良弼(本姓術要甲,音訛為趙家,故改姓趙;中日友好的前驅)就是改為漢人的女真人。

完顏姓,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肅慎汪谷截氏,為金朝皇族或賜姓家族。滅國後多改為顏、王、符、汪、完、顧、銀、金等漢姓。據統計,全國共有完顏女真後裔11000多人,分佈在河南省鹿邑縣、甘肅省涇川縣完顏村、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等地。其中,鹿邑的完顏家族約5000人,據稱是金兀朮後人,單姓“完”,過去民族填漢族,但保留了不吃馬肉和狗肉的民族習慣。1987年,經政府批准,鹿邑“完”姓改為複姓“完顏”,民族成分也改成滿族。

元朝還搞了一個“漢人八種”。即把東北地區的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這八種人中懂農業技術的的、會說漢語的人劃歸漢人(到了明代這些人才真正成為漢族人),不會種地且不會說漢語的人劃歸蒙古人(你知道蒙古部族為什麼會迅速壯大?因為一直在吸收其他部族)。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在以上情況發生之後還剩下的女真人主要就集中在東北地區了。

三、東夏國保住了女真的血脈,但不是完顏部的女真。

再說留在東北故地的女真。崇慶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遼東勾結蒙古人造反,金朝派蒲鮮萬奴為遼東宣撫使,帶數十萬大兵前去鎮壓。貞佑三年(1215年)十月,蒲鮮萬奴已佔據鹹平(開原)、東京(遼陽)、瀋州(瀋陽)、澄州(海城)。而當年五月元兵已攻佔中都(北京),阻隔了蒲鮮萬奴與金朝朝廷的聯繫。於是蒲鮮萬奴乘機割據遼東,稱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

大真國佔據了金國大部分地盤, 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治所在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治所在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治所在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

換個說法更確切,其東至日本海,北至鄂霍次克海,西至黃龍府(農安),南至朝鮮半島東北部。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前期都城鹹平,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作為獨立的東夏國一直存在到1233年,共十九年。

根據記載和推算,東夏國擁有女真一百七十餘萬人,約佔金代女真人(四百萬左右)一半。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1991年4月27日在黑龍江省海林發現的東夏國“北京勸農使”銅印,印面鐫漢字九疊篆陽文“北京勸農使印”, 印背左邊刻漢字行書“天泰二年十月日”,右邊刻 “行六部造”。此印形制和篆書風格類似金朝官印。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資料來自《考古》1960年第6期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北宋鑄造的第一種年號錢——“太平通寶”大鐵錢,直徑4釐米左右,約重30克,鑄於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通過計算鐵錢發行量可以見其用鐵量之多。

以上說明是金朝入侵北宋,使得中原的鐵質物資大量流失到北方,才使得蒙古人有了崛起機會。所以生產力水平才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要盲目高估包括成吉思汗在內個別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絕對作用。

回到本文主線。由於蒙古部落持續不斷地入塞劫掠,從明昌六年(1192年)起金章宗開始出兵攻打蒙古部落,最遠打到栲栳濼(今貝爾湖),滅掉14個蒙古營,擄獲大量羊馬財物。因分贓不均,引起北阻卜部落反叛。金朝派完顏襄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擊殺阻卜(又稱阻䪁,後世稱韃靼)部落,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派軍隊相助金朝授予鐵木真“扎兀惕忽裡”(招討使)官職。到承安三年(1198年)止,金朝殺滅不少蒙古部落,這是金朝最後一次大規模北征,這也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掃清了大量障礙。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明末李成樑之與努爾哈赤……

泰和六年(1206年)鐵木真改名成吉思汗,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攻西夏並與金朝絕交,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攻金,天興三年(1234年)金朝滅亡。一個在文化上比金朝更野蠻、更落後的奴隸制的蒙古王朝入主中原,開始繼承金朝的漢化統治制度,同時收編不少金朝的漢人官員和儒士,在封建化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二、元代女真人的分化。

金朝入關時曾經帶走大量生產方式比較先進、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女真人散入住北方各地,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在東北只留下文化比較落後、漢化程度不高的女真人。元朝滅金朝時對其皇族進行了殘酷殺戮。另據元好問寫的《遺山文集》記載,當時中原被壓迫漢人乘機也殺死不少曾經強佔他們土地的女真人。當然這些並沒有完全絕滅中原女真人。縮小和誇大歷史上的屠殺都不可取。剩下的中原女真人跑哪裡去了?大部分成為漢人,也有少部分成為蒙古人的。《元史》提到的著名外交家趙良弼(本姓術要甲,音訛為趙家,故改姓趙;中日友好的前驅)就是改為漢人的女真人。

完顏姓,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肅慎汪谷截氏,為金朝皇族或賜姓家族。滅國後多改為顏、王、符、汪、完、顧、銀、金等漢姓。據統計,全國共有完顏女真後裔11000多人,分佈在河南省鹿邑縣、甘肅省涇川縣完顏村、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等地。其中,鹿邑的完顏家族約5000人,據稱是金兀朮後人,單姓“完”,過去民族填漢族,但保留了不吃馬肉和狗肉的民族習慣。1987年,經政府批准,鹿邑“完”姓改為複姓“完顏”,民族成分也改成滿族。

元朝還搞了一個“漢人八種”。即把東北地區的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這八種人中懂農業技術的的、會說漢語的人劃歸漢人(到了明代這些人才真正成為漢族人),不會種地且不會說漢語的人劃歸蒙古人(你知道蒙古部族為什麼會迅速壯大?因為一直在吸收其他部族)。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在以上情況發生之後還剩下的女真人主要就集中在東北地區了。

三、東夏國保住了女真的血脈,但不是完顏部的女真。

再說留在東北故地的女真。崇慶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遼東勾結蒙古人造反,金朝派蒲鮮萬奴為遼東宣撫使,帶數十萬大兵前去鎮壓。貞佑三年(1215年)十月,蒲鮮萬奴已佔據鹹平(開原)、東京(遼陽)、瀋州(瀋陽)、澄州(海城)。而當年五月元兵已攻佔中都(北京),阻隔了蒲鮮萬奴與金朝朝廷的聯繫。於是蒲鮮萬奴乘機割據遼東,稱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

大真國佔據了金國大部分地盤, 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治所在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治所在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治所在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

換個說法更確切,其東至日本海,北至鄂霍次克海,西至黃龍府(農安),南至朝鮮半島東北部。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前期都城鹹平,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作為獨立的東夏國一直存在到1233年,共十九年。

根據記載和推算,東夏國擁有女真一百七十餘萬人,約佔金代女真人(四百萬左右)一半。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1991年4月27日在黑龍江省海林發現的東夏國“北京勸農使”銅印,印面鐫漢字九疊篆陽文“北京勸農使印”, 印背左邊刻漢字行書“天泰二年十月日”,右邊刻 “行六部造”。此印形制和篆書風格類似金朝官印。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南京(今吉林省圖們市長安鎮城子山)遺址發現的錢幣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資料來自《考古》1960年第6期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北宋鑄造的第一種年號錢——“太平通寶”大鐵錢,直徑4釐米左右,約重30克,鑄於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通過計算鐵錢發行量可以見其用鐵量之多。

以上說明是金朝入侵北宋,使得中原的鐵質物資大量流失到北方,才使得蒙古人有了崛起機會。所以生產力水平才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要盲目高估包括成吉思汗在內個別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絕對作用。

回到本文主線。由於蒙古部落持續不斷地入塞劫掠,從明昌六年(1192年)起金章宗開始出兵攻打蒙古部落,最遠打到栲栳濼(今貝爾湖),滅掉14個蒙古營,擄獲大量羊馬財物。因分贓不均,引起北阻卜部落反叛。金朝派完顏襄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擊殺阻卜(又稱阻䪁,後世稱韃靼)部落,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派軍隊相助金朝授予鐵木真“扎兀惕忽裡”(招討使)官職。到承安三年(1198年)止,金朝殺滅不少蒙古部落,這是金朝最後一次大規模北征,這也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掃清了大量障礙。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明末李成樑之與努爾哈赤……

泰和六年(1206年)鐵木真改名成吉思汗,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攻西夏並與金朝絕交,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攻金,天興三年(1234年)金朝滅亡。一個在文化上比金朝更野蠻、更落後的奴隸制的蒙古王朝入主中原,開始繼承金朝的漢化統治制度,同時收編不少金朝的漢人官員和儒士,在封建化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二、元代女真人的分化。

金朝入關時曾經帶走大量生產方式比較先進、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女真人散入住北方各地,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在東北只留下文化比較落後、漢化程度不高的女真人。元朝滅金朝時對其皇族進行了殘酷殺戮。另據元好問寫的《遺山文集》記載,當時中原被壓迫漢人乘機也殺死不少曾經強佔他們土地的女真人。當然這些並沒有完全絕滅中原女真人。縮小和誇大歷史上的屠殺都不可取。剩下的中原女真人跑哪裡去了?大部分成為漢人,也有少部分成為蒙古人的。《元史》提到的著名外交家趙良弼(本姓術要甲,音訛為趙家,故改姓趙;中日友好的前驅)就是改為漢人的女真人。

完顏姓,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肅慎汪谷截氏,為金朝皇族或賜姓家族。滅國後多改為顏、王、符、汪、完、顧、銀、金等漢姓。據統計,全國共有完顏女真後裔11000多人,分佈在河南省鹿邑縣、甘肅省涇川縣完顏村、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等地。其中,鹿邑的完顏家族約5000人,據稱是金兀朮後人,單姓“完”,過去民族填漢族,但保留了不吃馬肉和狗肉的民族習慣。1987年,經政府批准,鹿邑“完”姓改為複姓“完顏”,民族成分也改成滿族。

元朝還搞了一個“漢人八種”。即把東北地區的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這八種人中懂農業技術的的、會說漢語的人劃歸漢人(到了明代這些人才真正成為漢族人),不會種地且不會說漢語的人劃歸蒙古人(你知道蒙古部族為什麼會迅速壯大?因為一直在吸收其他部族)。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在以上情況發生之後還剩下的女真人主要就集中在東北地區了。

三、東夏國保住了女真的血脈,但不是完顏部的女真。

再說留在東北故地的女真。崇慶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遼東勾結蒙古人造反,金朝派蒲鮮萬奴為遼東宣撫使,帶數十萬大兵前去鎮壓。貞佑三年(1215年)十月,蒲鮮萬奴已佔據鹹平(開原)、東京(遼陽)、瀋州(瀋陽)、澄州(海城)。而當年五月元兵已攻佔中都(北京),阻隔了蒲鮮萬奴與金朝朝廷的聯繫。於是蒲鮮萬奴乘機割據遼東,稱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

大真國佔據了金國大部分地盤, 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治所在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治所在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治所在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

換個說法更確切,其東至日本海,北至鄂霍次克海,西至黃龍府(農安),南至朝鮮半島東北部。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前期都城鹹平,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作為獨立的東夏國一直存在到1233年,共十九年。

根據記載和推算,東夏國擁有女真一百七十餘萬人,約佔金代女真人(四百萬左右)一半。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1991年4月27日在黑龍江省海林發現的東夏國“北京勸農使”銅印,印面鐫漢字九疊篆陽文“北京勸農使印”, 印背左邊刻漢字行書“天泰二年十月日”,右邊刻 “行六部造”。此印形制和篆書風格類似金朝官印。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南京(今吉林省圖們市長安鎮城子山)遺址發現的錢幣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2014年在東夏國南京遺址發掘的一處院落

1218年,成吉思汗派元帥哈真和扎剌領兵一萬與留哥的餘部相合開赴高麗,蒲鮮萬奴派元帥胡土率軍二萬,共有十萬之眾,高麗自出兵四十萬,共同討伐討逃至江東城旳契丹餘部。1219年正月,契丹餘部首領喊舍自殺,餘者出降,遂平。高麗為表感謝之意,向兩國呈獻歲貢,還約定兩國遣使至高麗受納貢物。此後,蒙古派往高麗督催貢物的使臣均取道東夏國境,與東夏的使臣常來往同行,親如一家。蒙軍元帥哈真曾對高麗王說:“果與我結好,當先遙禮蒙古皇帝,次則禮萬奴皇帝。”(見《高麗史》)。這一時期蒙古已經承認東夏是正式國家。東夏派遣使節跋涉萬里前往成吉思汗西征駐蹕之地朝覲。這種友好關係一直維持到1224年。

其實東夏與蒙古只是表面親善,實際上都在拉攏、壓迫高麗,以孤立或打擊對方。東夏還不斷派兵侵擾高麗邊境劫掠,致使兩國時常處於小規模的戰爭狀態。

1233年9月蒙古大軍取道高麗,北進東夏境內,包圍東夏國南京。城陷,蒲鮮萬奴被擒。蒙軍繼續前進,攻佔“開元(黑龍江省牡丹江東部)、恤品(綏芬河流域中下游),東土悉平”(《元史》)。東夏國亡。

另據康熙二十五年(1686)發現的刻有“大同”年款的官印,以及朝鮮《高麗史》多次記載東真(東夏)與高麗交涉事宜,證明蒲鮮萬奴被擒之後仍被蒙古所用,其子孫仍然承襲如藩國(《黑韃事略箋證》)。另外在《高麗史》和《元史》1233年後多年的記載中仍使用“東夏萬奴國”稱謂等,說明東夏的舊屬繼續協助蒙古管理該地區政務,並使用“大同”年號。作為藩國的東夏,對蒙古一直順從,並協助蒙軍鎮壓高麗的反叛,而且在日後蒙古征討日本時也派出女真士兵參與。

據《高麗史》,1235年蒙古三伐高麗,東夏軍作為前導,攻下了龍津鎮、鎮溟城等地。1236年蒙軍再入高麗,東夏國派援兵百餘騎侵入高麗東北境,自耀德、靜邊至永興倉。到蒙哥時期蒙古大規模用兵高麗,東夏又成為蒙軍進兵的通路。

又據《高麗史》,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東夏的兵馬入境侵擾。1257年,東夏國一次多至三千餘騎攻入登州,1258年還出舟師圍攻高城縣鬆島。直至蒙古出面干預,才停止。

直到元世祖即位後,才開始逐步加強對東夏的控制。至元三年(1266)二月,元朝設立過東京、開元、恤品、合懶、婆速等路宣撫司。至元二十年(1283)五月,又增設海西遼東提刑按察司。恤品、合懶兩路是東夏的領地,海西包括了東夏在內,可見其時其地已經與國內地區統治管轄方式相同。至1287年後,不再有“東真、東夏”記錄出現。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資料來自《考古》1960年第6期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北宋鑄造的第一種年號錢——“太平通寶”大鐵錢,直徑4釐米左右,約重30克,鑄於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通過計算鐵錢發行量可以見其用鐵量之多。

以上說明是金朝入侵北宋,使得中原的鐵質物資大量流失到北方,才使得蒙古人有了崛起機會。所以生產力水平才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要盲目高估包括成吉思汗在內個別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絕對作用。

回到本文主線。由於蒙古部落持續不斷地入塞劫掠,從明昌六年(1192年)起金章宗開始出兵攻打蒙古部落,最遠打到栲栳濼(今貝爾湖),滅掉14個蒙古營,擄獲大量羊馬財物。因分贓不均,引起北阻卜部落反叛。金朝派完顏襄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擊殺阻卜(又稱阻䪁,後世稱韃靼)部落,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派軍隊相助金朝授予鐵木真“扎兀惕忽裡”(招討使)官職。到承安三年(1198年)止,金朝殺滅不少蒙古部落,這是金朝最後一次大規模北征,這也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掃清了大量障礙。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明末李成樑之與努爾哈赤……

泰和六年(1206年)鐵木真改名成吉思汗,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攻西夏並與金朝絕交,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攻金,天興三年(1234年)金朝滅亡。一個在文化上比金朝更野蠻、更落後的奴隸制的蒙古王朝入主中原,開始繼承金朝的漢化統治制度,同時收編不少金朝的漢人官員和儒士,在封建化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二、元代女真人的分化。

金朝入關時曾經帶走大量生產方式比較先進、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女真人散入住北方各地,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在東北只留下文化比較落後、漢化程度不高的女真人。元朝滅金朝時對其皇族進行了殘酷殺戮。另據元好問寫的《遺山文集》記載,當時中原被壓迫漢人乘機也殺死不少曾經強佔他們土地的女真人。當然這些並沒有完全絕滅中原女真人。縮小和誇大歷史上的屠殺都不可取。剩下的中原女真人跑哪裡去了?大部分成為漢人,也有少部分成為蒙古人的。《元史》提到的著名外交家趙良弼(本姓術要甲,音訛為趙家,故改姓趙;中日友好的前驅)就是改為漢人的女真人。

完顏姓,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肅慎汪谷截氏,為金朝皇族或賜姓家族。滅國後多改為顏、王、符、汪、完、顧、銀、金等漢姓。據統計,全國共有完顏女真後裔11000多人,分佈在河南省鹿邑縣、甘肅省涇川縣完顏村、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等地。其中,鹿邑的完顏家族約5000人,據稱是金兀朮後人,單姓“完”,過去民族填漢族,但保留了不吃馬肉和狗肉的民族習慣。1987年,經政府批准,鹿邑“完”姓改為複姓“完顏”,民族成分也改成滿族。

元朝還搞了一個“漢人八種”。即把東北地區的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這八種人中懂農業技術的的、會說漢語的人劃歸漢人(到了明代這些人才真正成為漢族人),不會種地且不會說漢語的人劃歸蒙古人(你知道蒙古部族為什麼會迅速壯大?因為一直在吸收其他部族)。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在以上情況發生之後還剩下的女真人主要就集中在東北地區了。

三、東夏國保住了女真的血脈,但不是完顏部的女真。

再說留在東北故地的女真。崇慶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遼東勾結蒙古人造反,金朝派蒲鮮萬奴為遼東宣撫使,帶數十萬大兵前去鎮壓。貞佑三年(1215年)十月,蒲鮮萬奴已佔據鹹平(開原)、東京(遼陽)、瀋州(瀋陽)、澄州(海城)。而當年五月元兵已攻佔中都(北京),阻隔了蒲鮮萬奴與金朝朝廷的聯繫。於是蒲鮮萬奴乘機割據遼東,稱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

大真國佔據了金國大部分地盤, 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治所在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治所在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治所在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

換個說法更確切,其東至日本海,北至鄂霍次克海,西至黃龍府(農安),南至朝鮮半島東北部。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前期都城鹹平,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作為獨立的東夏國一直存在到1233年,共十九年。

根據記載和推算,東夏國擁有女真一百七十餘萬人,約佔金代女真人(四百萬左右)一半。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1991年4月27日在黑龍江省海林發現的東夏國“北京勸農使”銅印,印面鐫漢字九疊篆陽文“北京勸農使印”, 印背左邊刻漢字行書“天泰二年十月日”,右邊刻 “行六部造”。此印形制和篆書風格類似金朝官印。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南京(今吉林省圖們市長安鎮城子山)遺址發現的錢幣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2014年在東夏國南京遺址發掘的一處院落

1218年,成吉思汗派元帥哈真和扎剌領兵一萬與留哥的餘部相合開赴高麗,蒲鮮萬奴派元帥胡土率軍二萬,共有十萬之眾,高麗自出兵四十萬,共同討伐討逃至江東城旳契丹餘部。1219年正月,契丹餘部首領喊舍自殺,餘者出降,遂平。高麗為表感謝之意,向兩國呈獻歲貢,還約定兩國遣使至高麗受納貢物。此後,蒙古派往高麗督催貢物的使臣均取道東夏國境,與東夏的使臣常來往同行,親如一家。蒙軍元帥哈真曾對高麗王說:“果與我結好,當先遙禮蒙古皇帝,次則禮萬奴皇帝。”(見《高麗史》)。這一時期蒙古已經承認東夏是正式國家。東夏派遣使節跋涉萬里前往成吉思汗西征駐蹕之地朝覲。這種友好關係一直維持到1224年。

其實東夏與蒙古只是表面親善,實際上都在拉攏、壓迫高麗,以孤立或打擊對方。東夏還不斷派兵侵擾高麗邊境劫掠,致使兩國時常處於小規模的戰爭狀態。

1233年9月蒙古大軍取道高麗,北進東夏境內,包圍東夏國南京。城陷,蒲鮮萬奴被擒。蒙軍繼續前進,攻佔“開元(黑龍江省牡丹江東部)、恤品(綏芬河流域中下游),東土悉平”(《元史》)。東夏國亡。

另據康熙二十五年(1686)發現的刻有“大同”年款的官印,以及朝鮮《高麗史》多次記載東真(東夏)與高麗交涉事宜,證明蒲鮮萬奴被擒之後仍被蒙古所用,其子孫仍然承襲如藩國(《黑韃事略箋證》)。另外在《高麗史》和《元史》1233年後多年的記載中仍使用“東夏萬奴國”稱謂等,說明東夏的舊屬繼續協助蒙古管理該地區政務,並使用“大同”年號。作為藩國的東夏,對蒙古一直順從,並協助蒙軍鎮壓高麗的反叛,而且在日後蒙古征討日本時也派出女真士兵參與。

據《高麗史》,1235年蒙古三伐高麗,東夏軍作為前導,攻下了龍津鎮、鎮溟城等地。1236年蒙軍再入高麗,東夏國派援兵百餘騎侵入高麗東北境,自耀德、靜邊至永興倉。到蒙哥時期蒙古大規模用兵高麗,東夏又成為蒙軍進兵的通路。

又據《高麗史》,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東夏的兵馬入境侵擾。1257年,東夏國一次多至三千餘騎攻入登州,1258年還出舟師圍攻高城縣鬆島。直至蒙古出面干預,才停止。

直到元世祖即位後,才開始逐步加強對東夏的控制。至元三年(1266)二月,元朝設立過東京、開元、恤品、合懶、婆速等路宣撫司。至元二十年(1283)五月,又增設海西遼東提刑按察司。恤品、合懶兩路是東夏的領地,海西包括了東夏在內,可見其時其地已經與國內地區統治管轄方式相同。至1287年後,不再有“東真、東夏”記錄出現。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從表格中看出,東夏國成為藩國後曾經14次侵入高麗境內,其中有兩次是配合蒙古軍,而12次則是單獨入侵。從其兵力來看,少者百餘騎,多者三千餘騎。從入侵地點看,基本在高麗的東北邊境。從其侵入時間看,基本每年東夏國都要侵入一次,尤其是1257年入侵三次。這進一步說明,蒙古對東夏國採取懷柔政策,目的是為牽制高麗,為征服高麗助力。而高麗對東夏國則是無可奈何,又是助其糧食又是交納貢幣。面對東夏國的侵擾高麗只是派兵抵抗,從來不敢有主動出擊東夏國的行為。如果算上藩屬國時期,東夏國實際存在七十餘年。

說元代,尤其是早期,女真人在朝鮮半島上耀武揚威不算為過。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高麗國成為元朝的“女婿國”,境況才稍有改觀。

四、元代與“女婿國”高麗交往時期,女真人的故地有所損失。

早期高麗不服元朝統治,一度把首都遷到江華島負隅頑抗。元朝數度攻伐,高麗最終降服進貢。此時兩國國界在慈悲嶺和鐵嶺處。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資料來自《考古》1960年第6期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北宋鑄造的第一種年號錢——“太平通寶”大鐵錢,直徑4釐米左右,約重30克,鑄於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通過計算鐵錢發行量可以見其用鐵量之多。

以上說明是金朝入侵北宋,使得中原的鐵質物資大量流失到北方,才使得蒙古人有了崛起機會。所以生產力水平才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要盲目高估包括成吉思汗在內個別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絕對作用。

回到本文主線。由於蒙古部落持續不斷地入塞劫掠,從明昌六年(1192年)起金章宗開始出兵攻打蒙古部落,最遠打到栲栳濼(今貝爾湖),滅掉14個蒙古營,擄獲大量羊馬財物。因分贓不均,引起北阻卜部落反叛。金朝派完顏襄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擊殺阻卜(又稱阻䪁,後世稱韃靼)部落,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派軍隊相助金朝授予鐵木真“扎兀惕忽裡”(招討使)官職。到承安三年(1198年)止,金朝殺滅不少蒙古部落,這是金朝最後一次大規模北征,這也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掃清了大量障礙。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明末李成樑之與努爾哈赤……

泰和六年(1206年)鐵木真改名成吉思汗,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攻西夏並與金朝絕交,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攻金,天興三年(1234年)金朝滅亡。一個在文化上比金朝更野蠻、更落後的奴隸制的蒙古王朝入主中原,開始繼承金朝的漢化統治制度,同時收編不少金朝的漢人官員和儒士,在封建化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二、元代女真人的分化。

金朝入關時曾經帶走大量生產方式比較先進、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女真人散入住北方各地,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在東北只留下文化比較落後、漢化程度不高的女真人。元朝滅金朝時對其皇族進行了殘酷殺戮。另據元好問寫的《遺山文集》記載,當時中原被壓迫漢人乘機也殺死不少曾經強佔他們土地的女真人。當然這些並沒有完全絕滅中原女真人。縮小和誇大歷史上的屠殺都不可取。剩下的中原女真人跑哪裡去了?大部分成為漢人,也有少部分成為蒙古人的。《元史》提到的著名外交家趙良弼(本姓術要甲,音訛為趙家,故改姓趙;中日友好的前驅)就是改為漢人的女真人。

完顏姓,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肅慎汪谷截氏,為金朝皇族或賜姓家族。滅國後多改為顏、王、符、汪、完、顧、銀、金等漢姓。據統計,全國共有完顏女真後裔11000多人,分佈在河南省鹿邑縣、甘肅省涇川縣完顏村、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等地。其中,鹿邑的完顏家族約5000人,據稱是金兀朮後人,單姓“完”,過去民族填漢族,但保留了不吃馬肉和狗肉的民族習慣。1987年,經政府批准,鹿邑“完”姓改為複姓“完顏”,民族成分也改成滿族。

元朝還搞了一個“漢人八種”。即把東北地區的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這八種人中懂農業技術的的、會說漢語的人劃歸漢人(到了明代這些人才真正成為漢族人),不會種地且不會說漢語的人劃歸蒙古人(你知道蒙古部族為什麼會迅速壯大?因為一直在吸收其他部族)。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在以上情況發生之後還剩下的女真人主要就集中在東北地區了。

三、東夏國保住了女真的血脈,但不是完顏部的女真。

再說留在東北故地的女真。崇慶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遼東勾結蒙古人造反,金朝派蒲鮮萬奴為遼東宣撫使,帶數十萬大兵前去鎮壓。貞佑三年(1215年)十月,蒲鮮萬奴已佔據鹹平(開原)、東京(遼陽)、瀋州(瀋陽)、澄州(海城)。而當年五月元兵已攻佔中都(北京),阻隔了蒲鮮萬奴與金朝朝廷的聯繫。於是蒲鮮萬奴乘機割據遼東,稱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

大真國佔據了金國大部分地盤, 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治所在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治所在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治所在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

換個說法更確切,其東至日本海,北至鄂霍次克海,西至黃龍府(農安),南至朝鮮半島東北部。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前期都城鹹平,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作為獨立的東夏國一直存在到1233年,共十九年。

根據記載和推算,東夏國擁有女真一百七十餘萬人,約佔金代女真人(四百萬左右)一半。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1991年4月27日在黑龍江省海林發現的東夏國“北京勸農使”銅印,印面鐫漢字九疊篆陽文“北京勸農使印”, 印背左邊刻漢字行書“天泰二年十月日”,右邊刻 “行六部造”。此印形制和篆書風格類似金朝官印。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南京(今吉林省圖們市長安鎮城子山)遺址發現的錢幣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2014年在東夏國南京遺址發掘的一處院落

1218年,成吉思汗派元帥哈真和扎剌領兵一萬與留哥的餘部相合開赴高麗,蒲鮮萬奴派元帥胡土率軍二萬,共有十萬之眾,高麗自出兵四十萬,共同討伐討逃至江東城旳契丹餘部。1219年正月,契丹餘部首領喊舍自殺,餘者出降,遂平。高麗為表感謝之意,向兩國呈獻歲貢,還約定兩國遣使至高麗受納貢物。此後,蒙古派往高麗督催貢物的使臣均取道東夏國境,與東夏的使臣常來往同行,親如一家。蒙軍元帥哈真曾對高麗王說:“果與我結好,當先遙禮蒙古皇帝,次則禮萬奴皇帝。”(見《高麗史》)。這一時期蒙古已經承認東夏是正式國家。東夏派遣使節跋涉萬里前往成吉思汗西征駐蹕之地朝覲。這種友好關係一直維持到1224年。

其實東夏與蒙古只是表面親善,實際上都在拉攏、壓迫高麗,以孤立或打擊對方。東夏還不斷派兵侵擾高麗邊境劫掠,致使兩國時常處於小規模的戰爭狀態。

1233年9月蒙古大軍取道高麗,北進東夏境內,包圍東夏國南京。城陷,蒲鮮萬奴被擒。蒙軍繼續前進,攻佔“開元(黑龍江省牡丹江東部)、恤品(綏芬河流域中下游),東土悉平”(《元史》)。東夏國亡。

另據康熙二十五年(1686)發現的刻有“大同”年款的官印,以及朝鮮《高麗史》多次記載東真(東夏)與高麗交涉事宜,證明蒲鮮萬奴被擒之後仍被蒙古所用,其子孫仍然承襲如藩國(《黑韃事略箋證》)。另外在《高麗史》和《元史》1233年後多年的記載中仍使用“東夏萬奴國”稱謂等,說明東夏的舊屬繼續協助蒙古管理該地區政務,並使用“大同”年號。作為藩國的東夏,對蒙古一直順從,並協助蒙軍鎮壓高麗的反叛,而且在日後蒙古征討日本時也派出女真士兵參與。

據《高麗史》,1235年蒙古三伐高麗,東夏軍作為前導,攻下了龍津鎮、鎮溟城等地。1236年蒙軍再入高麗,東夏國派援兵百餘騎侵入高麗東北境,自耀德、靜邊至永興倉。到蒙哥時期蒙古大規模用兵高麗,東夏又成為蒙軍進兵的通路。

又據《高麗史》,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東夏的兵馬入境侵擾。1257年,東夏國一次多至三千餘騎攻入登州,1258年還出舟師圍攻高城縣鬆島。直至蒙古出面干預,才停止。

直到元世祖即位後,才開始逐步加強對東夏的控制。至元三年(1266)二月,元朝設立過東京、開元、恤品、合懶、婆速等路宣撫司。至元二十年(1283)五月,又增設海西遼東提刑按察司。恤品、合懶兩路是東夏的領地,海西包括了東夏在內,可見其時其地已經與國內地區統治管轄方式相同。至1287年後,不再有“東真、東夏”記錄出現。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從表格中看出,東夏國成為藩國後曾經14次侵入高麗境內,其中有兩次是配合蒙古軍,而12次則是單獨入侵。從其兵力來看,少者百餘騎,多者三千餘騎。從入侵地點看,基本在高麗的東北邊境。從其侵入時間看,基本每年東夏國都要侵入一次,尤其是1257年入侵三次。這進一步說明,蒙古對東夏國採取懷柔政策,目的是為牽制高麗,為征服高麗助力。而高麗對東夏國則是無可奈何,又是助其糧食又是交納貢幣。面對東夏國的侵擾高麗只是派兵抵抗,從來不敢有主動出擊東夏國的行為。如果算上藩屬國時期,東夏國實際存在七十餘年。

說元代,尤其是早期,女真人在朝鮮半島上耀武揚威不算為過。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高麗國成為元朝的“女婿國”,境況才稍有改觀。

四、元代與“女婿國”高麗交往時期,女真人的故地有所損失。

早期高麗不服元朝統治,一度把首都遷到江華島負隅頑抗。元朝數度攻伐,高麗最終降服進貢。此時兩國國界在慈悲嶺和鐵嶺處。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元朝早期與高麗的疆域分界

元朝與高麗的關係後來通過賜婚發生變化。從高麗忠烈王算起,除2位未成年早死的高麗王外,共有6位高麗王成為元朝皇帝的女婿。這些女婿必須以晚輩身份侍奉元朝,同時也要滿足元朝的要求。比如,剃髮易(蒙古)服、進獻處女(高麗王朝至少獻了16次)、從徵日本(元朝在朝鮮半島五設徵東行省)等。高麗忠烈王雖在蒙古公主面前又是捱打、又是捱罵,但在忽必烈壽宴上頂著駙馬的稱號在元朝其他藩屬國面前還是感覺倍有面子。此人一生朝拜元朝16次,通過小心伺候逐漸要回元朝佔據的東寧路,甚至蠶食了女真的一些故地,把高麗西北疆域推進到朝鮮半島西北鴨綠江口附近。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資料來自《考古》1960年第6期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北宋鑄造的第一種年號錢——“太平通寶”大鐵錢,直徑4釐米左右,約重30克,鑄於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通過計算鐵錢發行量可以見其用鐵量之多。

以上說明是金朝入侵北宋,使得中原的鐵質物資大量流失到北方,才使得蒙古人有了崛起機會。所以生產力水平才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要盲目高估包括成吉思汗在內個別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絕對作用。

回到本文主線。由於蒙古部落持續不斷地入塞劫掠,從明昌六年(1192年)起金章宗開始出兵攻打蒙古部落,最遠打到栲栳濼(今貝爾湖),滅掉14個蒙古營,擄獲大量羊馬財物。因分贓不均,引起北阻卜部落反叛。金朝派完顏襄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擊殺阻卜(又稱阻䪁,後世稱韃靼)部落,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派軍隊相助金朝授予鐵木真“扎兀惕忽裡”(招討使)官職。到承安三年(1198年)止,金朝殺滅不少蒙古部落,這是金朝最後一次大規模北征,這也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掃清了大量障礙。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明末李成樑之與努爾哈赤……

泰和六年(1206年)鐵木真改名成吉思汗,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攻西夏並與金朝絕交,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攻金,天興三年(1234年)金朝滅亡。一個在文化上比金朝更野蠻、更落後的奴隸制的蒙古王朝入主中原,開始繼承金朝的漢化統治制度,同時收編不少金朝的漢人官員和儒士,在封建化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二、元代女真人的分化。

金朝入關時曾經帶走大量生產方式比較先進、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女真人散入住北方各地,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在東北只留下文化比較落後、漢化程度不高的女真人。元朝滅金朝時對其皇族進行了殘酷殺戮。另據元好問寫的《遺山文集》記載,當時中原被壓迫漢人乘機也殺死不少曾經強佔他們土地的女真人。當然這些並沒有完全絕滅中原女真人。縮小和誇大歷史上的屠殺都不可取。剩下的中原女真人跑哪裡去了?大部分成為漢人,也有少部分成為蒙古人的。《元史》提到的著名外交家趙良弼(本姓術要甲,音訛為趙家,故改姓趙;中日友好的前驅)就是改為漢人的女真人。

完顏姓,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肅慎汪谷截氏,為金朝皇族或賜姓家族。滅國後多改為顏、王、符、汪、完、顧、銀、金等漢姓。據統計,全國共有完顏女真後裔11000多人,分佈在河南省鹿邑縣、甘肅省涇川縣完顏村、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等地。其中,鹿邑的完顏家族約5000人,據稱是金兀朮後人,單姓“完”,過去民族填漢族,但保留了不吃馬肉和狗肉的民族習慣。1987年,經政府批准,鹿邑“完”姓改為複姓“完顏”,民族成分也改成滿族。

元朝還搞了一個“漢人八種”。即把東北地區的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這八種人中懂農業技術的的、會說漢語的人劃歸漢人(到了明代這些人才真正成為漢族人),不會種地且不會說漢語的人劃歸蒙古人(你知道蒙古部族為什麼會迅速壯大?因為一直在吸收其他部族)。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在以上情況發生之後還剩下的女真人主要就集中在東北地區了。

三、東夏國保住了女真的血脈,但不是完顏部的女真。

再說留在東北故地的女真。崇慶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遼東勾結蒙古人造反,金朝派蒲鮮萬奴為遼東宣撫使,帶數十萬大兵前去鎮壓。貞佑三年(1215年)十月,蒲鮮萬奴已佔據鹹平(開原)、東京(遼陽)、瀋州(瀋陽)、澄州(海城)。而當年五月元兵已攻佔中都(北京),阻隔了蒲鮮萬奴與金朝朝廷的聯繫。於是蒲鮮萬奴乘機割據遼東,稱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

大真國佔據了金國大部分地盤, 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治所在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治所在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治所在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

換個說法更確切,其東至日本海,北至鄂霍次克海,西至黃龍府(農安),南至朝鮮半島東北部。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前期都城鹹平,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作為獨立的東夏國一直存在到1233年,共十九年。

根據記載和推算,東夏國擁有女真一百七十餘萬人,約佔金代女真人(四百萬左右)一半。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1991年4月27日在黑龍江省海林發現的東夏國“北京勸農使”銅印,印面鐫漢字九疊篆陽文“北京勸農使印”, 印背左邊刻漢字行書“天泰二年十月日”,右邊刻 “行六部造”。此印形制和篆書風格類似金朝官印。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南京(今吉林省圖們市長安鎮城子山)遺址發現的錢幣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2014年在東夏國南京遺址發掘的一處院落

1218年,成吉思汗派元帥哈真和扎剌領兵一萬與留哥的餘部相合開赴高麗,蒲鮮萬奴派元帥胡土率軍二萬,共有十萬之眾,高麗自出兵四十萬,共同討伐討逃至江東城旳契丹餘部。1219年正月,契丹餘部首領喊舍自殺,餘者出降,遂平。高麗為表感謝之意,向兩國呈獻歲貢,還約定兩國遣使至高麗受納貢物。此後,蒙古派往高麗督催貢物的使臣均取道東夏國境,與東夏的使臣常來往同行,親如一家。蒙軍元帥哈真曾對高麗王說:“果與我結好,當先遙禮蒙古皇帝,次則禮萬奴皇帝。”(見《高麗史》)。這一時期蒙古已經承認東夏是正式國家。東夏派遣使節跋涉萬里前往成吉思汗西征駐蹕之地朝覲。這種友好關係一直維持到1224年。

其實東夏與蒙古只是表面親善,實際上都在拉攏、壓迫高麗,以孤立或打擊對方。東夏還不斷派兵侵擾高麗邊境劫掠,致使兩國時常處於小規模的戰爭狀態。

1233年9月蒙古大軍取道高麗,北進東夏境內,包圍東夏國南京。城陷,蒲鮮萬奴被擒。蒙軍繼續前進,攻佔“開元(黑龍江省牡丹江東部)、恤品(綏芬河流域中下游),東土悉平”(《元史》)。東夏國亡。

另據康熙二十五年(1686)發現的刻有“大同”年款的官印,以及朝鮮《高麗史》多次記載東真(東夏)與高麗交涉事宜,證明蒲鮮萬奴被擒之後仍被蒙古所用,其子孫仍然承襲如藩國(《黑韃事略箋證》)。另外在《高麗史》和《元史》1233年後多年的記載中仍使用“東夏萬奴國”稱謂等,說明東夏的舊屬繼續協助蒙古管理該地區政務,並使用“大同”年號。作為藩國的東夏,對蒙古一直順從,並協助蒙軍鎮壓高麗的反叛,而且在日後蒙古征討日本時也派出女真士兵參與。

據《高麗史》,1235年蒙古三伐高麗,東夏軍作為前導,攻下了龍津鎮、鎮溟城等地。1236年蒙軍再入高麗,東夏國派援兵百餘騎侵入高麗東北境,自耀德、靜邊至永興倉。到蒙哥時期蒙古大規模用兵高麗,東夏又成為蒙軍進兵的通路。

又據《高麗史》,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東夏的兵馬入境侵擾。1257年,東夏國一次多至三千餘騎攻入登州,1258年還出舟師圍攻高城縣鬆島。直至蒙古出面干預,才停止。

直到元世祖即位後,才開始逐步加強對東夏的控制。至元三年(1266)二月,元朝設立過東京、開元、恤品、合懶、婆速等路宣撫司。至元二十年(1283)五月,又增設海西遼東提刑按察司。恤品、合懶兩路是東夏的領地,海西包括了東夏在內,可見其時其地已經與國內地區統治管轄方式相同。至1287年後,不再有“東真、東夏”記錄出現。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從表格中看出,東夏國成為藩國後曾經14次侵入高麗境內,其中有兩次是配合蒙古軍,而12次則是單獨入侵。從其兵力來看,少者百餘騎,多者三千餘騎。從入侵地點看,基本在高麗的東北邊境。從其侵入時間看,基本每年東夏國都要侵入一次,尤其是1257年入侵三次。這進一步說明,蒙古對東夏國採取懷柔政策,目的是為牽制高麗,為征服高麗助力。而高麗對東夏國則是無可奈何,又是助其糧食又是交納貢幣。面對東夏國的侵擾高麗只是派兵抵抗,從來不敢有主動出擊東夏國的行為。如果算上藩屬國時期,東夏國實際存在七十餘年。

說元代,尤其是早期,女真人在朝鮮半島上耀武揚威不算為過。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高麗國成為元朝的“女婿國”,境況才稍有改觀。

四、元代與“女婿國”高麗交往時期,女真人的故地有所損失。

早期高麗不服元朝統治,一度把首都遷到江華島負隅頑抗。元朝數度攻伐,高麗最終降服進貢。此時兩國國界在慈悲嶺和鐵嶺處。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元朝早期與高麗的疆域分界

元朝與高麗的關係後來通過賜婚發生變化。從高麗忠烈王算起,除2位未成年早死的高麗王外,共有6位高麗王成為元朝皇帝的女婿。這些女婿必須以晚輩身份侍奉元朝,同時也要滿足元朝的要求。比如,剃髮易(蒙古)服、進獻處女(高麗王朝至少獻了16次)、從徵日本(元朝在朝鮮半島五設徵東行省)等。高麗忠烈王雖在蒙古公主面前又是捱打、又是捱罵,但在忽必烈壽宴上頂著駙馬的稱號在元朝其他藩屬國面前還是感覺倍有面子。此人一生朝拜元朝16次,通過小心伺候逐漸要回元朝佔據的東寧路,甚至蠶食了女真的一些故地,把高麗西北疆域推進到朝鮮半島西北鴨綠江口附近。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元朝晚期與高麗疆域的分界

此後具有蒙古血統的高麗王都有侵奪女真故地的野心,但是在女真與高麗的共主元朝皇帝面前不敢太過張揚。直到元朝滅亡、明朝初起之際,才又蠢蠢欲動起來。我們下一章節會看到朝鮮記錄女真分佈的“變天賬”。

五、從女真文字看建州女真聯盟集團與金朝的皇族女真之間是一種有傳承沒繼承的關係。

金建國後,因使用契丹文和漢文記載本民族語言比較困難,完顏阿骨打天輔二年(1118年 )命希尹、葉魯等基於漢字和契丹字,對漢字、契丹字採取加筆、減筆、變形或照搬幾種辦法,並借鑑唐宋俗字,製成女真文字,即女真大字。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又創制了女真小字。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資料來自《考古》1960年第6期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北宋鑄造的第一種年號錢——“太平通寶”大鐵錢,直徑4釐米左右,約重30克,鑄於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通過計算鐵錢發行量可以見其用鐵量之多。

以上說明是金朝入侵北宋,使得中原的鐵質物資大量流失到北方,才使得蒙古人有了崛起機會。所以生產力水平才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要盲目高估包括成吉思汗在內個別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絕對作用。

回到本文主線。由於蒙古部落持續不斷地入塞劫掠,從明昌六年(1192年)起金章宗開始出兵攻打蒙古部落,最遠打到栲栳濼(今貝爾湖),滅掉14個蒙古營,擄獲大量羊馬財物。因分贓不均,引起北阻卜部落反叛。金朝派完顏襄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擊殺阻卜(又稱阻䪁,後世稱韃靼)部落,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派軍隊相助金朝授予鐵木真“扎兀惕忽裡”(招討使)官職。到承安三年(1198年)止,金朝殺滅不少蒙古部落,這是金朝最後一次大規模北征,這也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掃清了大量障礙。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明末李成樑之與努爾哈赤……

泰和六年(1206年)鐵木真改名成吉思汗,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攻西夏並與金朝絕交,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攻金,天興三年(1234年)金朝滅亡。一個在文化上比金朝更野蠻、更落後的奴隸制的蒙古王朝入主中原,開始繼承金朝的漢化統治制度,同時收編不少金朝的漢人官員和儒士,在封建化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二、元代女真人的分化。

金朝入關時曾經帶走大量生產方式比較先進、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女真人散入住北方各地,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在東北只留下文化比較落後、漢化程度不高的女真人。元朝滅金朝時對其皇族進行了殘酷殺戮。另據元好問寫的《遺山文集》記載,當時中原被壓迫漢人乘機也殺死不少曾經強佔他們土地的女真人。當然這些並沒有完全絕滅中原女真人。縮小和誇大歷史上的屠殺都不可取。剩下的中原女真人跑哪裡去了?大部分成為漢人,也有少部分成為蒙古人的。《元史》提到的著名外交家趙良弼(本姓術要甲,音訛為趙家,故改姓趙;中日友好的前驅)就是改為漢人的女真人。

完顏姓,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肅慎汪谷截氏,為金朝皇族或賜姓家族。滅國後多改為顏、王、符、汪、完、顧、銀、金等漢姓。據統計,全國共有完顏女真後裔11000多人,分佈在河南省鹿邑縣、甘肅省涇川縣完顏村、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等地。其中,鹿邑的完顏家族約5000人,據稱是金兀朮後人,單姓“完”,過去民族填漢族,但保留了不吃馬肉和狗肉的民族習慣。1987年,經政府批准,鹿邑“完”姓改為複姓“完顏”,民族成分也改成滿族。

元朝還搞了一個“漢人八種”。即把東北地區的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這八種人中懂農業技術的的、會說漢語的人劃歸漢人(到了明代這些人才真正成為漢族人),不會種地且不會說漢語的人劃歸蒙古人(你知道蒙古部族為什麼會迅速壯大?因為一直在吸收其他部族)。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在以上情況發生之後還剩下的女真人主要就集中在東北地區了。

三、東夏國保住了女真的血脈,但不是完顏部的女真。

再說留在東北故地的女真。崇慶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遼東勾結蒙古人造反,金朝派蒲鮮萬奴為遼東宣撫使,帶數十萬大兵前去鎮壓。貞佑三年(1215年)十月,蒲鮮萬奴已佔據鹹平(開原)、東京(遼陽)、瀋州(瀋陽)、澄州(海城)。而當年五月元兵已攻佔中都(北京),阻隔了蒲鮮萬奴與金朝朝廷的聯繫。於是蒲鮮萬奴乘機割據遼東,稱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

大真國佔據了金國大部分地盤, 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治所在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治所在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治所在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

換個說法更確切,其東至日本海,北至鄂霍次克海,西至黃龍府(農安),南至朝鮮半島東北部。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前期都城鹹平,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作為獨立的東夏國一直存在到1233年,共十九年。

根據記載和推算,東夏國擁有女真一百七十餘萬人,約佔金代女真人(四百萬左右)一半。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1991年4月27日在黑龍江省海林發現的東夏國“北京勸農使”銅印,印面鐫漢字九疊篆陽文“北京勸農使印”, 印背左邊刻漢字行書“天泰二年十月日”,右邊刻 “行六部造”。此印形制和篆書風格類似金朝官印。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南京(今吉林省圖們市長安鎮城子山)遺址發現的錢幣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2014年在東夏國南京遺址發掘的一處院落

1218年,成吉思汗派元帥哈真和扎剌領兵一萬與留哥的餘部相合開赴高麗,蒲鮮萬奴派元帥胡土率軍二萬,共有十萬之眾,高麗自出兵四十萬,共同討伐討逃至江東城旳契丹餘部。1219年正月,契丹餘部首領喊舍自殺,餘者出降,遂平。高麗為表感謝之意,向兩國呈獻歲貢,還約定兩國遣使至高麗受納貢物。此後,蒙古派往高麗督催貢物的使臣均取道東夏國境,與東夏的使臣常來往同行,親如一家。蒙軍元帥哈真曾對高麗王說:“果與我結好,當先遙禮蒙古皇帝,次則禮萬奴皇帝。”(見《高麗史》)。這一時期蒙古已經承認東夏是正式國家。東夏派遣使節跋涉萬里前往成吉思汗西征駐蹕之地朝覲。這種友好關係一直維持到1224年。

其實東夏與蒙古只是表面親善,實際上都在拉攏、壓迫高麗,以孤立或打擊對方。東夏還不斷派兵侵擾高麗邊境劫掠,致使兩國時常處於小規模的戰爭狀態。

1233年9月蒙古大軍取道高麗,北進東夏境內,包圍東夏國南京。城陷,蒲鮮萬奴被擒。蒙軍繼續前進,攻佔“開元(黑龍江省牡丹江東部)、恤品(綏芬河流域中下游),東土悉平”(《元史》)。東夏國亡。

另據康熙二十五年(1686)發現的刻有“大同”年款的官印,以及朝鮮《高麗史》多次記載東真(東夏)與高麗交涉事宜,證明蒲鮮萬奴被擒之後仍被蒙古所用,其子孫仍然承襲如藩國(《黑韃事略箋證》)。另外在《高麗史》和《元史》1233年後多年的記載中仍使用“東夏萬奴國”稱謂等,說明東夏的舊屬繼續協助蒙古管理該地區政務,並使用“大同”年號。作為藩國的東夏,對蒙古一直順從,並協助蒙軍鎮壓高麗的反叛,而且在日後蒙古征討日本時也派出女真士兵參與。

據《高麗史》,1235年蒙古三伐高麗,東夏軍作為前導,攻下了龍津鎮、鎮溟城等地。1236年蒙軍再入高麗,東夏國派援兵百餘騎侵入高麗東北境,自耀德、靜邊至永興倉。到蒙哥時期蒙古大規模用兵高麗,東夏又成為蒙軍進兵的通路。

又據《高麗史》,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東夏的兵馬入境侵擾。1257年,東夏國一次多至三千餘騎攻入登州,1258年還出舟師圍攻高城縣鬆島。直至蒙古出面干預,才停止。

直到元世祖即位後,才開始逐步加強對東夏的控制。至元三年(1266)二月,元朝設立過東京、開元、恤品、合懶、婆速等路宣撫司。至元二十年(1283)五月,又增設海西遼東提刑按察司。恤品、合懶兩路是東夏的領地,海西包括了東夏在內,可見其時其地已經與國內地區統治管轄方式相同。至1287年後,不再有“東真、東夏”記錄出現。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從表格中看出,東夏國成為藩國後曾經14次侵入高麗境內,其中有兩次是配合蒙古軍,而12次則是單獨入侵。從其兵力來看,少者百餘騎,多者三千餘騎。從入侵地點看,基本在高麗的東北邊境。從其侵入時間看,基本每年東夏國都要侵入一次,尤其是1257年入侵三次。這進一步說明,蒙古對東夏國採取懷柔政策,目的是為牽制高麗,為征服高麗助力。而高麗對東夏國則是無可奈何,又是助其糧食又是交納貢幣。面對東夏國的侵擾高麗只是派兵抵抗,從來不敢有主動出擊東夏國的行為。如果算上藩屬國時期,東夏國實際存在七十餘年。

說元代,尤其是早期,女真人在朝鮮半島上耀武揚威不算為過。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高麗國成為元朝的“女婿國”,境況才稍有改觀。

四、元代與“女婿國”高麗交往時期,女真人的故地有所損失。

早期高麗不服元朝統治,一度把首都遷到江華島負隅頑抗。元朝數度攻伐,高麗最終降服進貢。此時兩國國界在慈悲嶺和鐵嶺處。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元朝早期與高麗的疆域分界

元朝與高麗的關係後來通過賜婚發生變化。從高麗忠烈王算起,除2位未成年早死的高麗王外,共有6位高麗王成為元朝皇帝的女婿。這些女婿必須以晚輩身份侍奉元朝,同時也要滿足元朝的要求。比如,剃髮易(蒙古)服、進獻處女(高麗王朝至少獻了16次)、從徵日本(元朝在朝鮮半島五設徵東行省)等。高麗忠烈王雖在蒙古公主面前又是捱打、又是捱罵,但在忽必烈壽宴上頂著駙馬的稱號在元朝其他藩屬國面前還是感覺倍有面子。此人一生朝拜元朝16次,通過小心伺候逐漸要回元朝佔據的東寧路,甚至蠶食了女真的一些故地,把高麗西北疆域推進到朝鮮半島西北鴨綠江口附近。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元朝晚期與高麗疆域的分界

此後具有蒙古血統的高麗王都有侵奪女真故地的野心,但是在女真與高麗的共主元朝皇帝面前不敢太過張揚。直到元朝滅亡、明朝初起之際,才又蠢蠢欲動起來。我們下一章節會看到朝鮮記錄女真分佈的“變天賬”。

五、從女真文字看建州女真聯盟集團與金朝的皇族女真之間是一種有傳承沒繼承的關係。

金建國後,因使用契丹文和漢文記載本民族語言比較困難,完顏阿骨打天輔二年(1118年 )命希尹、葉魯等基於漢字和契丹字,對漢字、契丹字採取加筆、減筆、變形或照搬幾種辦法,並借鑑唐宋俗字,製成女真文字,即女真大字。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又創制了女真小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女真文

到了努爾哈赤時代,女真文早已廢棄不用。努兒哈赤於萬曆二十七年 (1599年) 命學士額爾德尼、噶蓋等以蒙古字拼女真國語,創制無圈點滿文新字,也稱老滿文。皇太極在天聰六年(1632年) 正月,命文士達海“可以原字頭照舊書寫,惟增加圈點,俾後學者視之,或有裨益於萬一。如有錯訛,仍能用舊字頭證明”,創制了新滿文,俗稱有圈點滿文。乾隆十三年 (1748年),參照漢文篆書又創制了32種滿文篆字。滿文一直用到辛亥革命為止。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資料來自《考古》1960年第6期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北宋鑄造的第一種年號錢——“太平通寶”大鐵錢,直徑4釐米左右,約重30克,鑄於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通過計算鐵錢發行量可以見其用鐵量之多。

以上說明是金朝入侵北宋,使得中原的鐵質物資大量流失到北方,才使得蒙古人有了崛起機會。所以生產力水平才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要盲目高估包括成吉思汗在內個別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絕對作用。

回到本文主線。由於蒙古部落持續不斷地入塞劫掠,從明昌六年(1192年)起金章宗開始出兵攻打蒙古部落,最遠打到栲栳濼(今貝爾湖),滅掉14個蒙古營,擄獲大量羊馬財物。因分贓不均,引起北阻卜部落反叛。金朝派完顏襄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擊殺阻卜(又稱阻䪁,後世稱韃靼)部落,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派軍隊相助金朝授予鐵木真“扎兀惕忽裡”(招討使)官職。到承安三年(1198年)止,金朝殺滅不少蒙古部落,這是金朝最後一次大規模北征,這也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掃清了大量障礙。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明末李成樑之與努爾哈赤……

泰和六年(1206年)鐵木真改名成吉思汗,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攻西夏並與金朝絕交,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攻金,天興三年(1234年)金朝滅亡。一個在文化上比金朝更野蠻、更落後的奴隸制的蒙古王朝入主中原,開始繼承金朝的漢化統治制度,同時收編不少金朝的漢人官員和儒士,在封建化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二、元代女真人的分化。

金朝入關時曾經帶走大量生產方式比較先進、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女真人散入住北方各地,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在東北只留下文化比較落後、漢化程度不高的女真人。元朝滅金朝時對其皇族進行了殘酷殺戮。另據元好問寫的《遺山文集》記載,當時中原被壓迫漢人乘機也殺死不少曾經強佔他們土地的女真人。當然這些並沒有完全絕滅中原女真人。縮小和誇大歷史上的屠殺都不可取。剩下的中原女真人跑哪裡去了?大部分成為漢人,也有少部分成為蒙古人的。《元史》提到的著名外交家趙良弼(本姓術要甲,音訛為趙家,故改姓趙;中日友好的前驅)就是改為漢人的女真人。

完顏姓,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肅慎汪谷截氏,為金朝皇族或賜姓家族。滅國後多改為顏、王、符、汪、完、顧、銀、金等漢姓。據統計,全國共有完顏女真後裔11000多人,分佈在河南省鹿邑縣、甘肅省涇川縣完顏村、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等地。其中,鹿邑的完顏家族約5000人,據稱是金兀朮後人,單姓“完”,過去民族填漢族,但保留了不吃馬肉和狗肉的民族習慣。1987年,經政府批准,鹿邑“完”姓改為複姓“完顏”,民族成分也改成滿族。

元朝還搞了一個“漢人八種”。即把東北地區的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這八種人中懂農業技術的的、會說漢語的人劃歸漢人(到了明代這些人才真正成為漢族人),不會種地且不會說漢語的人劃歸蒙古人(你知道蒙古部族為什麼會迅速壯大?因為一直在吸收其他部族)。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在以上情況發生之後還剩下的女真人主要就集中在東北地區了。

三、東夏國保住了女真的血脈,但不是完顏部的女真。

再說留在東北故地的女真。崇慶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遼東勾結蒙古人造反,金朝派蒲鮮萬奴為遼東宣撫使,帶數十萬大兵前去鎮壓。貞佑三年(1215年)十月,蒲鮮萬奴已佔據鹹平(開原)、東京(遼陽)、瀋州(瀋陽)、澄州(海城)。而當年五月元兵已攻佔中都(北京),阻隔了蒲鮮萬奴與金朝朝廷的聯繫。於是蒲鮮萬奴乘機割據遼東,稱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

大真國佔據了金國大部分地盤, 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治所在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治所在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治所在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

換個說法更確切,其東至日本海,北至鄂霍次克海,西至黃龍府(農安),南至朝鮮半島東北部。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前期都城鹹平,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作為獨立的東夏國一直存在到1233年,共十九年。

根據記載和推算,東夏國擁有女真一百七十餘萬人,約佔金代女真人(四百萬左右)一半。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1991年4月27日在黑龍江省海林發現的東夏國“北京勸農使”銅印,印面鐫漢字九疊篆陽文“北京勸農使印”, 印背左邊刻漢字行書“天泰二年十月日”,右邊刻 “行六部造”。此印形制和篆書風格類似金朝官印。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南京(今吉林省圖們市長安鎮城子山)遺址發現的錢幣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2014年在東夏國南京遺址發掘的一處院落

1218年,成吉思汗派元帥哈真和扎剌領兵一萬與留哥的餘部相合開赴高麗,蒲鮮萬奴派元帥胡土率軍二萬,共有十萬之眾,高麗自出兵四十萬,共同討伐討逃至江東城旳契丹餘部。1219年正月,契丹餘部首領喊舍自殺,餘者出降,遂平。高麗為表感謝之意,向兩國呈獻歲貢,還約定兩國遣使至高麗受納貢物。此後,蒙古派往高麗督催貢物的使臣均取道東夏國境,與東夏的使臣常來往同行,親如一家。蒙軍元帥哈真曾對高麗王說:“果與我結好,當先遙禮蒙古皇帝,次則禮萬奴皇帝。”(見《高麗史》)。這一時期蒙古已經承認東夏是正式國家。東夏派遣使節跋涉萬里前往成吉思汗西征駐蹕之地朝覲。這種友好關係一直維持到1224年。

其實東夏與蒙古只是表面親善,實際上都在拉攏、壓迫高麗,以孤立或打擊對方。東夏還不斷派兵侵擾高麗邊境劫掠,致使兩國時常處於小規模的戰爭狀態。

1233年9月蒙古大軍取道高麗,北進東夏境內,包圍東夏國南京。城陷,蒲鮮萬奴被擒。蒙軍繼續前進,攻佔“開元(黑龍江省牡丹江東部)、恤品(綏芬河流域中下游),東土悉平”(《元史》)。東夏國亡。

另據康熙二十五年(1686)發現的刻有“大同”年款的官印,以及朝鮮《高麗史》多次記載東真(東夏)與高麗交涉事宜,證明蒲鮮萬奴被擒之後仍被蒙古所用,其子孫仍然承襲如藩國(《黑韃事略箋證》)。另外在《高麗史》和《元史》1233年後多年的記載中仍使用“東夏萬奴國”稱謂等,說明東夏的舊屬繼續協助蒙古管理該地區政務,並使用“大同”年號。作為藩國的東夏,對蒙古一直順從,並協助蒙軍鎮壓高麗的反叛,而且在日後蒙古征討日本時也派出女真士兵參與。

據《高麗史》,1235年蒙古三伐高麗,東夏軍作為前導,攻下了龍津鎮、鎮溟城等地。1236年蒙軍再入高麗,東夏國派援兵百餘騎侵入高麗東北境,自耀德、靜邊至永興倉。到蒙哥時期蒙古大規模用兵高麗,東夏又成為蒙軍進兵的通路。

又據《高麗史》,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東夏的兵馬入境侵擾。1257年,東夏國一次多至三千餘騎攻入登州,1258年還出舟師圍攻高城縣鬆島。直至蒙古出面干預,才停止。

直到元世祖即位後,才開始逐步加強對東夏的控制。至元三年(1266)二月,元朝設立過東京、開元、恤品、合懶、婆速等路宣撫司。至元二十年(1283)五月,又增設海西遼東提刑按察司。恤品、合懶兩路是東夏的領地,海西包括了東夏在內,可見其時其地已經與國內地區統治管轄方式相同。至1287年後,不再有“東真、東夏”記錄出現。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從表格中看出,東夏國成為藩國後曾經14次侵入高麗境內,其中有兩次是配合蒙古軍,而12次則是單獨入侵。從其兵力來看,少者百餘騎,多者三千餘騎。從入侵地點看,基本在高麗的東北邊境。從其侵入時間看,基本每年東夏國都要侵入一次,尤其是1257年入侵三次。這進一步說明,蒙古對東夏國採取懷柔政策,目的是為牽制高麗,為征服高麗助力。而高麗對東夏國則是無可奈何,又是助其糧食又是交納貢幣。面對東夏國的侵擾高麗只是派兵抵抗,從來不敢有主動出擊東夏國的行為。如果算上藩屬國時期,東夏國實際存在七十餘年。

說元代,尤其是早期,女真人在朝鮮半島上耀武揚威不算為過。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高麗國成為元朝的“女婿國”,境況才稍有改觀。

四、元代與“女婿國”高麗交往時期,女真人的故地有所損失。

早期高麗不服元朝統治,一度把首都遷到江華島負隅頑抗。元朝數度攻伐,高麗最終降服進貢。此時兩國國界在慈悲嶺和鐵嶺處。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元朝早期與高麗的疆域分界

元朝與高麗的關係後來通過賜婚發生變化。從高麗忠烈王算起,除2位未成年早死的高麗王外,共有6位高麗王成為元朝皇帝的女婿。這些女婿必須以晚輩身份侍奉元朝,同時也要滿足元朝的要求。比如,剃髮易(蒙古)服、進獻處女(高麗王朝至少獻了16次)、從徵日本(元朝在朝鮮半島五設徵東行省)等。高麗忠烈王雖在蒙古公主面前又是捱打、又是捱罵,但在忽必烈壽宴上頂著駙馬的稱號在元朝其他藩屬國面前還是感覺倍有面子。此人一生朝拜元朝16次,通過小心伺候逐漸要回元朝佔據的東寧路,甚至蠶食了女真的一些故地,把高麗西北疆域推進到朝鮮半島西北鴨綠江口附近。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元朝晚期與高麗疆域的分界

此後具有蒙古血統的高麗王都有侵奪女真故地的野心,但是在女真與高麗的共主元朝皇帝面前不敢太過張揚。直到元朝滅亡、明朝初起之際,才又蠢蠢欲動起來。我們下一章節會看到朝鮮記錄女真分佈的“變天賬”。

五、從女真文字看建州女真聯盟集團與金朝的皇族女真之間是一種有傳承沒繼承的關係。

金建國後,因使用契丹文和漢文記載本民族語言比較困難,完顏阿骨打天輔二年(1118年 )命希尹、葉魯等基於漢字和契丹字,對漢字、契丹字採取加筆、減筆、變形或照搬幾種辦法,並借鑑唐宋俗字,製成女真文字,即女真大字。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又創制了女真小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女真文

到了努爾哈赤時代,女真文早已廢棄不用。努兒哈赤於萬曆二十七年 (1599年) 命學士額爾德尼、噶蓋等以蒙古字拼女真國語,創制無圈點滿文新字,也稱老滿文。皇太極在天聰六年(1632年) 正月,命文士達海“可以原字頭照舊書寫,惟增加圈點,俾後學者視之,或有裨益於萬一。如有錯訛,仍能用舊字頭證明”,創制了新滿文,俗稱有圈點滿文。乾隆十三年 (1748年),參照漢文篆書又創制了32種滿文篆字。滿文一直用到辛亥革命為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滿文

這兩種文字在形式上非常不同,在創制上沒有任何繼承關係。但是,作為女真文化的載體,它們之間是相通的,有傳承意義。

舉例如下:永樂七年 (1409年),明朝政府設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作為管轄黑龍江流域及庫頁島的最高軍政機構。明成祖朱棣派遣女真族宦官亦失哈為欽差太監巡視此地。永樂十一年(1413年),亦失哈在奴兒干都司官衙所在地附近修建了一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佛寺,即永寧寺。 樹立了一尊帶女真文的《永寧寺碑》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資料來自《考古》1960年第6期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北宋鑄造的第一種年號錢——“太平通寶”大鐵錢,直徑4釐米左右,約重30克,鑄於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通過計算鐵錢發行量可以見其用鐵量之多。

以上說明是金朝入侵北宋,使得中原的鐵質物資大量流失到北方,才使得蒙古人有了崛起機會。所以生產力水平才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要盲目高估包括成吉思汗在內個別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絕對作用。

回到本文主線。由於蒙古部落持續不斷地入塞劫掠,從明昌六年(1192年)起金章宗開始出兵攻打蒙古部落,最遠打到栲栳濼(今貝爾湖),滅掉14個蒙古營,擄獲大量羊馬財物。因分贓不均,引起北阻卜部落反叛。金朝派完顏襄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擊殺阻卜(又稱阻䪁,後世稱韃靼)部落,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派軍隊相助金朝授予鐵木真“扎兀惕忽裡”(招討使)官職。到承安三年(1198年)止,金朝殺滅不少蒙古部落,這是金朝最後一次大規模北征,這也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掃清了大量障礙。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明末李成樑之與努爾哈赤……

泰和六年(1206年)鐵木真改名成吉思汗,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攻西夏並與金朝絕交,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攻金,天興三年(1234年)金朝滅亡。一個在文化上比金朝更野蠻、更落後的奴隸制的蒙古王朝入主中原,開始繼承金朝的漢化統治制度,同時收編不少金朝的漢人官員和儒士,在封建化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二、元代女真人的分化。

金朝入關時曾經帶走大量生產方式比較先進、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女真人散入住北方各地,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在東北只留下文化比較落後、漢化程度不高的女真人。元朝滅金朝時對其皇族進行了殘酷殺戮。另據元好問寫的《遺山文集》記載,當時中原被壓迫漢人乘機也殺死不少曾經強佔他們土地的女真人。當然這些並沒有完全絕滅中原女真人。縮小和誇大歷史上的屠殺都不可取。剩下的中原女真人跑哪裡去了?大部分成為漢人,也有少部分成為蒙古人的。《元史》提到的著名外交家趙良弼(本姓術要甲,音訛為趙家,故改姓趙;中日友好的前驅)就是改為漢人的女真人。

完顏姓,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肅慎汪谷截氏,為金朝皇族或賜姓家族。滅國後多改為顏、王、符、汪、完、顧、銀、金等漢姓。據統計,全國共有完顏女真後裔11000多人,分佈在河南省鹿邑縣、甘肅省涇川縣完顏村、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等地。其中,鹿邑的完顏家族約5000人,據稱是金兀朮後人,單姓“完”,過去民族填漢族,但保留了不吃馬肉和狗肉的民族習慣。1987年,經政府批准,鹿邑“完”姓改為複姓“完顏”,民族成分也改成滿族。

元朝還搞了一個“漢人八種”。即把東北地區的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這八種人中懂農業技術的的、會說漢語的人劃歸漢人(到了明代這些人才真正成為漢族人),不會種地且不會說漢語的人劃歸蒙古人(你知道蒙古部族為什麼會迅速壯大?因為一直在吸收其他部族)。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在以上情況發生之後還剩下的女真人主要就集中在東北地區了。

三、東夏國保住了女真的血脈,但不是完顏部的女真。

再說留在東北故地的女真。崇慶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遼東勾結蒙古人造反,金朝派蒲鮮萬奴為遼東宣撫使,帶數十萬大兵前去鎮壓。貞佑三年(1215年)十月,蒲鮮萬奴已佔據鹹平(開原)、東京(遼陽)、瀋州(瀋陽)、澄州(海城)。而當年五月元兵已攻佔中都(北京),阻隔了蒲鮮萬奴與金朝朝廷的聯繫。於是蒲鮮萬奴乘機割據遼東,稱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

大真國佔據了金國大部分地盤, 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治所在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治所在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治所在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

換個說法更確切,其東至日本海,北至鄂霍次克海,西至黃龍府(農安),南至朝鮮半島東北部。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前期都城鹹平,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作為獨立的東夏國一直存在到1233年,共十九年。

根據記載和推算,東夏國擁有女真一百七十餘萬人,約佔金代女真人(四百萬左右)一半。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1991年4月27日在黑龍江省海林發現的東夏國“北京勸農使”銅印,印面鐫漢字九疊篆陽文“北京勸農使印”, 印背左邊刻漢字行書“天泰二年十月日”,右邊刻 “行六部造”。此印形制和篆書風格類似金朝官印。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南京(今吉林省圖們市長安鎮城子山)遺址發現的錢幣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2014年在東夏國南京遺址發掘的一處院落

1218年,成吉思汗派元帥哈真和扎剌領兵一萬與留哥的餘部相合開赴高麗,蒲鮮萬奴派元帥胡土率軍二萬,共有十萬之眾,高麗自出兵四十萬,共同討伐討逃至江東城旳契丹餘部。1219年正月,契丹餘部首領喊舍自殺,餘者出降,遂平。高麗為表感謝之意,向兩國呈獻歲貢,還約定兩國遣使至高麗受納貢物。此後,蒙古派往高麗督催貢物的使臣均取道東夏國境,與東夏的使臣常來往同行,親如一家。蒙軍元帥哈真曾對高麗王說:“果與我結好,當先遙禮蒙古皇帝,次則禮萬奴皇帝。”(見《高麗史》)。這一時期蒙古已經承認東夏是正式國家。東夏派遣使節跋涉萬里前往成吉思汗西征駐蹕之地朝覲。這種友好關係一直維持到1224年。

其實東夏與蒙古只是表面親善,實際上都在拉攏、壓迫高麗,以孤立或打擊對方。東夏還不斷派兵侵擾高麗邊境劫掠,致使兩國時常處於小規模的戰爭狀態。

1233年9月蒙古大軍取道高麗,北進東夏境內,包圍東夏國南京。城陷,蒲鮮萬奴被擒。蒙軍繼續前進,攻佔“開元(黑龍江省牡丹江東部)、恤品(綏芬河流域中下游),東土悉平”(《元史》)。東夏國亡。

另據康熙二十五年(1686)發現的刻有“大同”年款的官印,以及朝鮮《高麗史》多次記載東真(東夏)與高麗交涉事宜,證明蒲鮮萬奴被擒之後仍被蒙古所用,其子孫仍然承襲如藩國(《黑韃事略箋證》)。另外在《高麗史》和《元史》1233年後多年的記載中仍使用“東夏萬奴國”稱謂等,說明東夏的舊屬繼續協助蒙古管理該地區政務,並使用“大同”年號。作為藩國的東夏,對蒙古一直順從,並協助蒙軍鎮壓高麗的反叛,而且在日後蒙古征討日本時也派出女真士兵參與。

據《高麗史》,1235年蒙古三伐高麗,東夏軍作為前導,攻下了龍津鎮、鎮溟城等地。1236年蒙軍再入高麗,東夏國派援兵百餘騎侵入高麗東北境,自耀德、靜邊至永興倉。到蒙哥時期蒙古大規模用兵高麗,東夏又成為蒙軍進兵的通路。

又據《高麗史》,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東夏的兵馬入境侵擾。1257年,東夏國一次多至三千餘騎攻入登州,1258年還出舟師圍攻高城縣鬆島。直至蒙古出面干預,才停止。

直到元世祖即位後,才開始逐步加強對東夏的控制。至元三年(1266)二月,元朝設立過東京、開元、恤品、合懶、婆速等路宣撫司。至元二十年(1283)五月,又增設海西遼東提刑按察司。恤品、合懶兩路是東夏的領地,海西包括了東夏在內,可見其時其地已經與國內地區統治管轄方式相同。至1287年後,不再有“東真、東夏”記錄出現。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從表格中看出,東夏國成為藩國後曾經14次侵入高麗境內,其中有兩次是配合蒙古軍,而12次則是單獨入侵。從其兵力來看,少者百餘騎,多者三千餘騎。從入侵地點看,基本在高麗的東北邊境。從其侵入時間看,基本每年東夏國都要侵入一次,尤其是1257年入侵三次。這進一步說明,蒙古對東夏國採取懷柔政策,目的是為牽制高麗,為征服高麗助力。而高麗對東夏國則是無可奈何,又是助其糧食又是交納貢幣。面對東夏國的侵擾高麗只是派兵抵抗,從來不敢有主動出擊東夏國的行為。如果算上藩屬國時期,東夏國實際存在七十餘年。

說元代,尤其是早期,女真人在朝鮮半島上耀武揚威不算為過。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高麗國成為元朝的“女婿國”,境況才稍有改觀。

四、元代與“女婿國”高麗交往時期,女真人的故地有所損失。

早期高麗不服元朝統治,一度把首都遷到江華島負隅頑抗。元朝數度攻伐,高麗最終降服進貢。此時兩國國界在慈悲嶺和鐵嶺處。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元朝早期與高麗的疆域分界

元朝與高麗的關係後來通過賜婚發生變化。從高麗忠烈王算起,除2位未成年早死的高麗王外,共有6位高麗王成為元朝皇帝的女婿。這些女婿必須以晚輩身份侍奉元朝,同時也要滿足元朝的要求。比如,剃髮易(蒙古)服、進獻處女(高麗王朝至少獻了16次)、從徵日本(元朝在朝鮮半島五設徵東行省)等。高麗忠烈王雖在蒙古公主面前又是捱打、又是捱罵,但在忽必烈壽宴上頂著駙馬的稱號在元朝其他藩屬國面前還是感覺倍有面子。此人一生朝拜元朝16次,通過小心伺候逐漸要回元朝佔據的東寧路,甚至蠶食了女真的一些故地,把高麗西北疆域推進到朝鮮半島西北鴨綠江口附近。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元朝晚期與高麗疆域的分界

此後具有蒙古血統的高麗王都有侵奪女真故地的野心,但是在女真與高麗的共主元朝皇帝面前不敢太過張揚。直到元朝滅亡、明朝初起之際,才又蠢蠢欲動起來。我們下一章節會看到朝鮮記錄女真分佈的“變天賬”。

五、從女真文字看建州女真聯盟集團與金朝的皇族女真之間是一種有傳承沒繼承的關係。

金建國後,因使用契丹文和漢文記載本民族語言比較困難,完顏阿骨打天輔二年(1118年 )命希尹、葉魯等基於漢字和契丹字,對漢字、契丹字採取加筆、減筆、變形或照搬幾種辦法,並借鑑唐宋俗字,製成女真文字,即女真大字。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又創制了女真小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女真文

到了努爾哈赤時代,女真文早已廢棄不用。努兒哈赤於萬曆二十七年 (1599年) 命學士額爾德尼、噶蓋等以蒙古字拼女真國語,創制無圈點滿文新字,也稱老滿文。皇太極在天聰六年(1632年) 正月,命文士達海“可以原字頭照舊書寫,惟增加圈點,俾後學者視之,或有裨益於萬一。如有錯訛,仍能用舊字頭證明”,創制了新滿文,俗稱有圈點滿文。乾隆十三年 (1748年),參照漢文篆書又創制了32種滿文篆字。滿文一直用到辛亥革命為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滿文

這兩種文字在形式上非常不同,在創制上沒有任何繼承關係。但是,作為女真文化的載體,它們之間是相通的,有傳承意義。

舉例如下:永樂七年 (1409年),明朝政府設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作為管轄黑龍江流域及庫頁島的最高軍政機構。明成祖朱棣派遣女真族宦官亦失哈為欽差太監巡視此地。永樂十一年(1413年),亦失哈在奴兒干都司官衙所在地附近修建了一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佛寺,即永寧寺。 樹立了一尊帶女真文的《永寧寺碑》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敕建《永寧寺碑》拓片

該碑原在永寧寺中,其位置在奴兒干都司城西南,黑龍江與亨滾河交匯處對岸的江邊石崖上。1904年以後,永寧寺碑被沙皇俄國當局拆除,運往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斯維爾特蘭大街20號阿爾謝涅夫博物館。20 世紀30年代末,中國學者羅福頤、日本學者園田一龜分別對永寧寺碑文作了考證和校錄。當代學者對碑文進行了翻譯研究,證明女真文的含義是和滿文含義相通的。

"

本文之上是《金朝立國之後,女真走上漢化道路》。

本系列文章是跳躍著寫的,道理很簡單,頭緒太多。尤其是到了元明時期,不但有大量中國史籍,還有朝鮮半島的史籍提供資料,光甄別其真偽都要花許多時間。本主題不容許過多敘述細節和枝節問題,所以有些問題我故意不詳細描述。

比如,建立金朝的完顏部祖先函普是否是新羅人?(當然不是!他叫完顏函普。)或者是來自朝鮮半島?(函普是唐貞觀年間渤海國戰亂南遷到“漢四郡故地”的黑水靺鞨的後人,遼初渤海故地被高麗佔有,後遷徙到僕幹水完顏部被吸收為完顏部人,見金完顏勖等撰《祖宗實錄》。)金國是否曾稱高麗是父母之邦?(說過,因其先曾分別向遼朝和高麗進貢,但進貢規模和性質不同,對前者是臣服,對後者是貿易交換。)後又改稱為兄弟之邦?(把高麗揍掉牙的時候就不那麼客氣了,自己稱兄,高麗為弟——研究一下遼代天祚帝乾統年間阿骨打與高麗之間的曷懶甸之戰)。這些與我們目前的主題關係都不大,按下不細表。

一、金朝對蒙古人殘忍減丁的緣起。

關於前文,要澄清一個事實。金代統治者傾慕漢文化,並且深度漢化,不代表他們對漢族奴隸好,他們只是對漢族中的智識階層要好一些。我在小學時就讀過一本書,講到宋朝的一位儒生感慨知識的力量:如果識文斷字,被金兵擄去做奴隸,還能教金朝主人的小孩讀書,待遇好一些;如果不認字,就只能做牛做馬在勞作中死去了。金朝除了侵掠宋朝外,始終對黃河以北漢族民眾殘酷壓迫。金朝對契丹、奚、渤海人等也是這樣,打天下時儘量利用他們,開國完成後則野蠻統治他們。金朝統治者傾慕漢文化是真,但漢化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部族的發展。即便漢化程度很深的皇帝,已經穿漢服、說漢語、聽漢曲了,也是這樣對待漢人。所謂民族融合,是在日益貧苦的底層女真人和廣大漢人民眾混居在一起時共同生產和交往甚至通婚之中形成的。這就是歷史的殘酷性,我們不能因為金朝統治者的漢化行為就粉飾其殘暴的一面,我們也要看到史實裡血淋淋的另一面。

但這種不算太徹底的漢化和民族融合行為,以及對唐朝官制禮儀的繼承和漢法的推行,也確定了金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只是不完美而已。遼朝、金朝、西夏、宋朝都號稱自己在繼承和維護中國的道統。

金朝的漢家制度最後一股腦傳承給了元朝。

金朝從明昌六年(1195年)到滅亡(1234年),女真政權和日漸強大的蒙古部落的矛盾上升為社會首要矛盾,因為北方的蒙古部落開始侵擾日益漢化的金朝(中原)。

早年間,蒙古部落還未統一,是一個個叛服無常的小部落。他們比之金朝,相對落後許多,需要通過用自己的畜產品交換金朝的手工業產品、農業產品等才能維持正常生產生活需要。尤其是鐵器,蒙古部落必須通過貿易獲得。蒙古各部最後都成為金朝的屬國,向金朝入貢,並獲得金朝的官職,以及相對自由的貿易交換權限。

金朝侵掠北宋後,於建炎四年(1130年)立北宋濟南知府劉豫為傀儡皇帝。劉豫政權被稱為偽齊,當政期間(1128年降,1136年廢)境內流通遼、宋錢幣。《續通典·卷十二·食貨十二》所載:“金初用遼宋舊錢,太宗天會末,亦用齊阜昌元寶、阜昌重寶”。(按:《續通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撰,紀昀等校訂,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其遼宋時期的資料參考自《冊府元龜》、《太平御覽》、《山堂考索》、《契丹國志》、《大金國志》等。多數收藏網站都把《續通典》寫成《讀通典》,害我找了半天原文出處。不知道哪位老先生老眼昏花看錯了,其他人就抄得不亦樂乎。)劉豫政權感到舊錢不夠後,鑄造了阜昌錢。劉豫被廢后,其所鑄鐵錢和境內流通的宋朝鐵錢大量流入蒙古地區,蒙古人把它們打造為鐵器,成為生產工具和兵器。自此蒙古經濟和軍事力量迅猛發展,蒙古人才得以“披堅執銳”,從此具備了寇掠中原(金朝)的能力,在冷兵器時代登上擴張的舞臺。。

有人稱“阜昌錢的鑄行結束了金代初期40餘年不鑄銅錢的歷史。”並稱“由於劉豫偽政權存在時間不長,加之阜昌錢的流通區域基本上與偽齊政權區域相同,僅限於北方局部地區,故其錢幣鑄造發行數量肯定不會太多,存世更是稀罕。”經我辨析,阜昌錢傳世有銅錢和鐵錢,歷史記載沒有錯誤;傳世量不多是因為當時中原貴銅賤鐵,銅錢本來就應該少,鐵錢被蒙古人拿去打造了。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銅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傳世的偽齊鐵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另一方面,生產力發達的宋朝鑄造了大量鐵錢,也通過各種貿易流入蒙古地區。關於宋代鐵錢生產遺址從中原到廣西等處屢有發現,表明宋人不僅鑄銅錢,還大量鑄鐵錢或加錫鐵錢。在北方有的窖藏甚至貯存了好幾噸鐵錢。對中原人民來講鐵產品不算珍貴,普通工具而已,但是對於北方遊牧民族來講這就是民族強大的依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資料來自《考古》1960年第6期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北宋鑄造的第一種年號錢——“太平通寶”大鐵錢,直徑4釐米左右,約重30克,鑄於北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通過計算鐵錢發行量可以見其用鐵量之多。

以上說明是金朝入侵北宋,使得中原的鐵質物資大量流失到北方,才使得蒙古人有了崛起機會。所以生產力水平才是決定社會發展的動力,不要盲目高估包括成吉思汗在內個別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絕對作用。

回到本文主線。由於蒙古部落持續不斷地入塞劫掠,從明昌六年(1192年)起金章宗開始出兵攻打蒙古部落,最遠打到栲栳濼(今貝爾湖),滅掉14個蒙古營,擄獲大量羊馬財物。因分贓不均,引起北阻卜部落反叛。金朝派完顏襄在龍駒河(今克魯倫河)擊殺阻卜(又稱阻䪁,後世稱韃靼)部落,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派軍隊相助金朝授予鐵木真“扎兀惕忽裡”(招討使)官職。到承安三年(1198年)止,金朝殺滅不少蒙古部落,這是金朝最後一次大規模北征,這也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掃清了大量障礙。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明末李成樑之與努爾哈赤……

泰和六年(1206年)鐵木真改名成吉思汗,大安元年(1209年)蒙古攻西夏並與金朝絕交,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攻金,天興三年(1234年)金朝滅亡。一個在文化上比金朝更野蠻、更落後的奴隸制的蒙古王朝入主中原,開始繼承金朝的漢化統治制度,同時收編不少金朝的漢人官員和儒士,在封建化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二、元代女真人的分化。

金朝入關時曾經帶走大量生產方式比較先進、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女真人散入住北方各地,主要居住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在東北只留下文化比較落後、漢化程度不高的女真人。元朝滅金朝時對其皇族進行了殘酷殺戮。另據元好問寫的《遺山文集》記載,當時中原被壓迫漢人乘機也殺死不少曾經強佔他們土地的女真人。當然這些並沒有完全絕滅中原女真人。縮小和誇大歷史上的屠殺都不可取。剩下的中原女真人跑哪裡去了?大部分成為漢人,也有少部分成為蒙古人的。《元史》提到的著名外交家趙良弼(本姓術要甲,音訛為趙家,故改姓趙;中日友好的前驅)就是改為漢人的女真人。

完顏姓,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肅慎汪谷截氏,為金朝皇族或賜姓家族。滅國後多改為顏、王、符、汪、完、顧、銀、金等漢姓。據統計,全國共有完顏女真後裔11000多人,分佈在河南省鹿邑縣、甘肅省涇川縣完顏村、安徽肥東縣完顏牌坊村等地。其中,鹿邑的完顏家族約5000人,據稱是金兀朮後人,單姓“完”,過去民族填漢族,但保留了不吃馬肉和狗肉的民族習慣。1987年,經政府批准,鹿邑“完”姓改為複姓“完顏”,民族成分也改成滿族。

元朝還搞了一個“漢人八種”。即把東北地區的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這八種人中懂農業技術的的、會說漢語的人劃歸漢人(到了明代這些人才真正成為漢族人),不會種地且不會說漢語的人劃歸蒙古人(你知道蒙古部族為什麼會迅速壯大?因為一直在吸收其他部族)。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在以上情況發生之後還剩下的女真人主要就集中在東北地區了。

三、東夏國保住了女真的血脈,但不是完顏部的女真。

再說留在東北故地的女真。崇慶元年(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遼東勾結蒙古人造反,金朝派蒲鮮萬奴為遼東宣撫使,帶數十萬大兵前去鎮壓。貞佑三年(1215年)十月,蒲鮮萬奴已佔據鹹平(開原)、東京(遼陽)、瀋州(瀋陽)、澄州(海城)。而當年五月元兵已攻佔中都(北京),阻隔了蒲鮮萬奴與金朝朝廷的聯繫。於是蒲鮮萬奴乘機割據遼東,稱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

大真國佔據了金國大部分地盤, 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治所在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治所在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治所在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

換個說法更確切,其東至日本海,北至鄂霍次克海,西至黃龍府(農安),南至朝鮮半島東北部。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前期都城鹹平,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作為獨立的東夏國一直存在到1233年,共十九年。

根據記載和推算,東夏國擁有女真一百七十餘萬人,約佔金代女真人(四百萬左右)一半。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1991年4月27日在黑龍江省海林發現的東夏國“北京勸農使”銅印,印面鐫漢字九疊篆陽文“北京勸農使印”, 印背左邊刻漢字行書“天泰二年十月日”,右邊刻 “行六部造”。此印形制和篆書風格類似金朝官印。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東夏國南京(今吉林省圖們市長安鎮城子山)遺址發現的錢幣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2014年在東夏國南京遺址發掘的一處院落

1218年,成吉思汗派元帥哈真和扎剌領兵一萬與留哥的餘部相合開赴高麗,蒲鮮萬奴派元帥胡土率軍二萬,共有十萬之眾,高麗自出兵四十萬,共同討伐討逃至江東城旳契丹餘部。1219年正月,契丹餘部首領喊舍自殺,餘者出降,遂平。高麗為表感謝之意,向兩國呈獻歲貢,還約定兩國遣使至高麗受納貢物。此後,蒙古派往高麗督催貢物的使臣均取道東夏國境,與東夏的使臣常來往同行,親如一家。蒙軍元帥哈真曾對高麗王說:“果與我結好,當先遙禮蒙古皇帝,次則禮萬奴皇帝。”(見《高麗史》)。這一時期蒙古已經承認東夏是正式國家。東夏派遣使節跋涉萬里前往成吉思汗西征駐蹕之地朝覲。這種友好關係一直維持到1224年。

其實東夏與蒙古只是表面親善,實際上都在拉攏、壓迫高麗,以孤立或打擊對方。東夏還不斷派兵侵擾高麗邊境劫掠,致使兩國時常處於小規模的戰爭狀態。

1233年9月蒙古大軍取道高麗,北進東夏境內,包圍東夏國南京。城陷,蒲鮮萬奴被擒。蒙軍繼續前進,攻佔“開元(黑龍江省牡丹江東部)、恤品(綏芬河流域中下游),東土悉平”(《元史》)。東夏國亡。

另據康熙二十五年(1686)發現的刻有“大同”年款的官印,以及朝鮮《高麗史》多次記載東真(東夏)與高麗交涉事宜,證明蒲鮮萬奴被擒之後仍被蒙古所用,其子孫仍然承襲如藩國(《黑韃事略箋證》)。另外在《高麗史》和《元史》1233年後多年的記載中仍使用“東夏萬奴國”稱謂等,說明東夏的舊屬繼續協助蒙古管理該地區政務,並使用“大同”年號。作為藩國的東夏,對蒙古一直順從,並協助蒙軍鎮壓高麗的反叛,而且在日後蒙古征討日本時也派出女真士兵參與。

據《高麗史》,1235年蒙古三伐高麗,東夏軍作為前導,攻下了龍津鎮、鎮溟城等地。1236年蒙軍再入高麗,東夏國派援兵百餘騎侵入高麗東北境,自耀德、靜邊至永興倉。到蒙哥時期蒙古大規模用兵高麗,東夏又成為蒙軍進兵的通路。

又據《高麗史》,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東夏的兵馬入境侵擾。1257年,東夏國一次多至三千餘騎攻入登州,1258年還出舟師圍攻高城縣鬆島。直至蒙古出面干預,才停止。

直到元世祖即位後,才開始逐步加強對東夏的控制。至元三年(1266)二月,元朝設立過東京、開元、恤品、合懶、婆速等路宣撫司。至元二十年(1283)五月,又增設海西遼東提刑按察司。恤品、合懶兩路是東夏的領地,海西包括了東夏在內,可見其時其地已經與國內地區統治管轄方式相同。至1287年後,不再有“東真、東夏”記錄出現。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從表格中看出,東夏國成為藩國後曾經14次侵入高麗境內,其中有兩次是配合蒙古軍,而12次則是單獨入侵。從其兵力來看,少者百餘騎,多者三千餘騎。從入侵地點看,基本在高麗的東北邊境。從其侵入時間看,基本每年東夏國都要侵入一次,尤其是1257年入侵三次。這進一步說明,蒙古對東夏國採取懷柔政策,目的是為牽制高麗,為征服高麗助力。而高麗對東夏國則是無可奈何,又是助其糧食又是交納貢幣。面對東夏國的侵擾高麗只是派兵抵抗,從來不敢有主動出擊東夏國的行為。如果算上藩屬國時期,東夏國實際存在七十餘年。

說元代,尤其是早期,女真人在朝鮮半島上耀武揚威不算為過。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高麗國成為元朝的“女婿國”,境況才稍有改觀。

四、元代與“女婿國”高麗交往時期,女真人的故地有所損失。

早期高麗不服元朝統治,一度把首都遷到江華島負隅頑抗。元朝數度攻伐,高麗最終降服進貢。此時兩國國界在慈悲嶺和鐵嶺處。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元朝早期與高麗的疆域分界

元朝與高麗的關係後來通過賜婚發生變化。從高麗忠烈王算起,除2位未成年早死的高麗王外,共有6位高麗王成為元朝皇帝的女婿。這些女婿必須以晚輩身份侍奉元朝,同時也要滿足元朝的要求。比如,剃髮易(蒙古)服、進獻處女(高麗王朝至少獻了16次)、從徵日本(元朝在朝鮮半島五設徵東行省)等。高麗忠烈王雖在蒙古公主面前又是捱打、又是捱罵,但在忽必烈壽宴上頂著駙馬的稱號在元朝其他藩屬國面前還是感覺倍有面子。此人一生朝拜元朝16次,通過小心伺候逐漸要回元朝佔據的東寧路,甚至蠶食了女真的一些故地,把高麗西北疆域推進到朝鮮半島西北鴨綠江口附近。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元朝晚期與高麗疆域的分界

此後具有蒙古血統的高麗王都有侵奪女真故地的野心,但是在女真與高麗的共主元朝皇帝面前不敢太過張揚。直到元朝滅亡、明朝初起之際,才又蠢蠢欲動起來。我們下一章節會看到朝鮮記錄女真分佈的“變天賬”。

五、從女真文字看建州女真聯盟集團與金朝的皇族女真之間是一種有傳承沒繼承的關係。

金建國後,因使用契丹文和漢文記載本民族語言比較困難,完顏阿骨打天輔二年(1118年 )命希尹、葉魯等基於漢字和契丹字,對漢字、契丹字採取加筆、減筆、變形或照搬幾種辦法,並借鑑唐宋俗字,製成女真文字,即女真大字。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又創制了女真小字。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女真文

到了努爾哈赤時代,女真文早已廢棄不用。努兒哈赤於萬曆二十七年 (1599年) 命學士額爾德尼、噶蓋等以蒙古字拼女真國語,創制無圈點滿文新字,也稱老滿文。皇太極在天聰六年(1632年) 正月,命文士達海“可以原字頭照舊書寫,惟增加圈點,俾後學者視之,或有裨益於萬一。如有錯訛,仍能用舊字頭證明”,創制了新滿文,俗稱有圈點滿文。乾隆十三年 (1748年),參照漢文篆書又創制了32種滿文篆字。滿文一直用到辛亥革命為止。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滿文

這兩種文字在形式上非常不同,在創制上沒有任何繼承關係。但是,作為女真文化的載體,它們之間是相通的,有傳承意義。

舉例如下:永樂七年 (1409年),明朝政府設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作為管轄黑龍江流域及庫頁島的最高軍政機構。明成祖朱棣派遣女真族宦官亦失哈為欽差太監巡視此地。永樂十一年(1413年),亦失哈在奴兒干都司官衙所在地附近修建了一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佛寺,即永寧寺。 樹立了一尊帶女真文的《永寧寺碑》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敕建《永寧寺碑》拓片

該碑原在永寧寺中,其位置在奴兒干都司城西南,黑龍江與亨滾河交匯處對岸的江邊石崖上。1904年以後,永寧寺碑被沙皇俄國當局拆除,運往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斯維爾特蘭大街20號阿爾謝涅夫博物館。20 世紀30年代末,中國學者羅福頤、日本學者園田一龜分別對永寧寺碑文作了考證和校錄。當代學者對碑文進行了翻譯研究,證明女真文的含義是和滿文含義相通的。

建州女真與朝鮮半島之三:元朝,女真在朝鮮半島神一樣的存在

語言學上的東西不深談。舉此間接例子意在說明,元朝打垮了完顏部女真,但是放過了東北女真(殺戮較少),給未來的建州女真提供了發展空間。滿族前身建州女真聯盟集團不算金朝完顏氏皇族女真遺民,應算是東北地區東夏國的女真遺民。至於努爾哈赤最早否認滿族與肅慎的關係,只承認是金朝的遺民,是政治意義大於歷史意義。後來,清朝統治者又承認了肅慎的淵源關係,就說明了他們文化傳承自金朝完顏部女真,血統繼承自東北肅慎族系和其他一些部族。

我為什麼要用建州女真聯盟集團這個詞?因為我認為,女真本身是諸多族源不盡相同但由於戰爭、通婚或貿易交往等原因形成的生活文化習俗相同或趨近的多個部族聯合體。建州女真的來源主要就是元代胡裡改(烏德蓋人,與俄羅斯那乃人——中國赫哲族——較為相近,明代也稱野人女真或兀良哈)、斡朵憐、託溫三個萬戶府管轄下的女真人。這三部分人在明朝以前不算是同一種族的人,到明代,則因通婚部落(氏族)之間構建軍事聯盟等關係形成穩定的部落聯盟集團——建州女真。其他名稱的女真也應是類似結構。說這麼多,就是因為有網友認為我應該解釋一下海西女真與建州女真的關係。我的思維是跳躍的,我的這個解釋所描述的邏輯模式不知道大家看懂沒看懂。不要緊,後文我們就要提到海西女真、建州女真與高麗的“深度”聯繫了。

由此推理,建州女真對於蒙古人殺戮金朝王族並沒有那麼多刻骨銘心的仇恨,畢竟他們是同一女真群體中關係較為鬆散的不同亞群體。雖然蒙古人也壓迫他們,但畢竟還算在一種比較正常的統治範圍內。所以後來的滿族人與部分蒙古人通婚結成軍事聯盟,襄助愛新覺羅氏取得大明江山就不足為奇了。

本文行文至此,敬請期待下文《元末明初,為了得到建州女真之地,朝鮮急紅了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