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第二季迴歸,哭著看完的有多少?

趙立新 吳三桂 綜藝 周迅 朗讀者 朗讀者 2017-09-15

《見字如面》第二季又和觀眾見面了。

這期主題是“生死”。

讀信的嘉賓有周迅、趙立新、歸亞蕾、黃志忠,解讀嘉賓有上一季的許老師,和新添的樑文道。

不怕丟臉地說,整期節目菌菌是哭著看完的,家裡的抽紙抽掉了一半,因為那些信太感人了,因為讀信的嘉賓演繹得太好了!

當隔壁的明星真人秀綜藝你追我趕,比收視比明星咖位比話題比著各種的時候,《見字如面》第二季依然保持著自己作為清流文化綜藝的純粹性和高潔性。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見字如面》的第一季是裸奔的(即沒有冠名沒有贊助),播出平臺也是非一線衛視,前期宣傳幾乎為零,全靠節目的高品質贏得了一大批高忠誠度的粉絲在社交網絡上大肆推薦,然後忽地走紅。

第一季火了之後,到了第二季,自然不缺錢啦!

《見字如面》第二季迴歸,哭著看完的有多少?

可是“變得有錢”的《見字如面》並沒有因此整出什麼大排場和么蛾子,而是堅持了自己最初的樣子:依然是一封信,一位讀信人,三位品信人,一群人,一個個故事,一段段歷史……

周迅讀一封經歷海難的女孩的信。

隨著她的朗讀,我們也好像陷入了海水裡,我們周圍的空氣好像也是冰冷的,我們的身旁彷彿都是人們的呼救聲,沒有個人劫後餘生的喜悅,只有對群體死亡的無力悲痛;

趙立新讀吳三桂寫給父親的信。

擲地有聲,情感豐盈,他讀出了吳三桂忠孝兩難全的矛盾,讀出了一個我們不曾見過的複雜的吳三桂;

李立群讀黃春明寫給兒子黃國峻的信。

寥寥數語,輕輕淺淺,沒有華麗辭藻,沒有聲嘶力竭,沒有故作煽情,甚至沒有半個關於“死”的字眼,卻聽得人心慼慼,字字句句裡全是化不開的思念與悲傷;

歸亞蕾讀瓊瑤寫給兒子兒媳的信。

瓊瑤的信洋洋灑灑很多字,文采飛揚,她一生追求浪漫,連死也不外如是,歸亞蕾緩緩道來,冷靜客觀地講述一個垂老女人的對死的心願,不帶半點對死的畏懼與痛苦;

黃國忠讀重病兒子寫給母親的信。

聲淚俱下,堅強而深情,是整期節目裡最催淚的瞬間,寫信的兒子沒法預料死亡在哪一刻會來臨,可他明白,愛與希望卻是時時刻刻都在光臨自己的。

《見字如面》第二季迴歸,哭著看完的有多少?

《見字如面》帶給觀眾很多,一部分是感動,更重要更珍貴的一部分是感動之餘帶給我們的思考,作為觀眾的我們聽到這些信時,一面感動著,一面又忍不住探究起這一封封信背後的故事和人性。

比如吳三桂寫給父親吳襄那封“舍小家為大家”表態度信,讓不少觀眾對吳三桂的人物形象定位有了360度大轉變:開始客觀看待,原來吳三桂並非賣國求榮的叛臣;

又比如在中日戰爭中,失去哥哥的陳難寫給失去丈夫的美惠子那封漂洋過海的信,和樑、許兩位老師在後臺的解讀引發了觀眾網友們的爭議。有人因為這封信欽佩那個時代國人的品性與素養,有人不認同老師們的解讀,有人依然耿耿於懷當年侵略國對我國的傷害;

還比如,有過輕生念頭的人們因為讀過黃春明寫給兒子的那封信而停止了輕生的動作……

《見字如面》第二季迴歸,哭著看完的有多少?

在信裡我們認識了不一樣的吳三桂,明白活著不一定比死去快樂,重新審視了戰爭對於不同人的影響,因此更加珍視活著的人和還能活著的時光,懂得了:人類面對死亡仍然是無能為力的,唯有愛可以超越生死,變成永恆……

菌菌想,這才是一檔主流的節目應該有的態度和責任。

《見字如面》第二季迴歸,哭著看完的有多少?

它沒有製造任何八卦的噱頭,它消費明星,沒有跟風,它沒有把真摯的“人”的感情變成俗氣的煽情,它亦沒有企圖站在一個說教的立場去引導人們應該怎麼怎麼做,它給我們留下了足夠獨立思考的空間。

嗯,開心的是,第一季裸奔的《見字如面》這一季終於有冠名和贊助了,有錢了,這個節目就可以繼續下去了,就可以把更好的故事更多的思考帶給觀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