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2》緣何被下架?細思極恐,“亮點”或即是“雷區”

綜藝 周迅 太平輪 文學 鋒芒智庫 鋒芒智庫 2017-09-23

9月12日《見字如面》第二季登陸騰訊視頻和黑龍江衛視,節目上線不足20分鐘,網絡點擊量就突破百萬。第一期節目中,尤以周迅讀太平輪倖存者家書落淚的片段流傳甚廣。

自9月15日起在北京衛視播出的、同以“講故事”為主要內容的文化綜藝《中國故事大會》,也因十分契合“講好中國故事”的國家文化戰略需求而贏得了廣泛關注。

《見字如面2》緣何被下架?細思極恐,“亮點”或即是“雷區”

《見字如面2》和《中國故事大會》的播出讓勢頭正猛的文化類綜藝如虎添翼。然而,就在9月19日,獲得9.5分豆瓣評分的《見字如面2》卻遭全網下架。一時間,關於《見字如面2》下架原因的推測紛至沓來,但如今並無人能夠得到任何與節目下架原因和復播時間相關的確切消息。

無論如何,《見字如面2》和《中國故事大會》都是文化類綜藝節目中的代表性作品,它們的首秀無疑是成功的。此二者之間,有同有異,為何一個面臨停播風險,另一個卻能夠處之泰然?在二者的對比之中或可知此類文化綜藝節目的雷區何在。

故事文本的選擇

《見字如面2》與《中國故事大會》都是以故事來傳遞情感、感化人心的文化類節目,重在給予觀眾一種美的體驗、一種特殊的文化感受。有了第一季節目的積澱之後,《見字如面2》邀請了周迅、姚晨等更符合年輕觀眾口味的演員,而《中國故事大會》的嘉賓則相對更為小眾。

除此之外,二者最大的不同體現在內容方面,《見字如面2》採取的是有文本的書信朗讀方式,而《中國故事大會》則採用的是無文本的口頭講述方式

《見字如面2》緣何被下架?細思極恐,“亮點”或即是“雷區”

在“有文本”和“無文本”之間,二者的鮮明區別顯露無疑。首先,故事文本的選擇。據瞭解,與第一季相比,《見字如面2》信件選擇範圍更廣,觀眾也更主動參與信件推薦。《見字如面2》的故事文本是有一定群眾選擇的,甚至是經過歷史選擇的“經典”。

至於《中國故事大會》中的無本文故事,節目播出前自然是不為觀眾所知的。而《中國故事大會》卻在節目進程中呈現了“文本選擇”環節,即所謂的“一句話故事時間”。

故事講述提出故事提案,掌門人陳偉鴻決定誰可以成為講述者。這種形式化的“故事選擇環節”不僅無異於增強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還會顯得過於刻意,畫蛇添足。

《見字如面2》緣何被下架?細思極恐,“亮點”或即是“雷區”

其次,故事文本的風格。書信是一種文學文體,雖然家書也是私人化情感表達的載體,但寫信人必然也是反覆思索後才落筆成書的,因而書信文本更具文學感和詩意性。而《中國故事大會》中的故事化講述則更為口語化,但同時它又本就是面向公眾“即興”創作的,因而也更具技巧性和形式感。

再次,文本講述的風格。在書信文本的框定下,《見字如面2》的形式更為簡潔、純粹。一桌、一人、一信,娓娓道來間可看出寫信者的人生見地,簡化形式以突顯內容,賦予信件以靈魂。《中國故事大會》的講述者在口頭講故事的同時還試圖以肢體表演等方式來豐富講述形式以“模擬”故事主人公的言行、神態,以使得觀眾更能進入故事情境。

《見字如面2》緣何被下架?細思極恐,“亮點”或即是“雷區”

最後,文本的討論空間。較之有本文的講述,無文本的講述無疑更為主觀化、私人化。這種私人化的文本本身就不具備討論的空間,而《中國故事大會》本身也並沒有設置這種討論環節。

《見字如面2》中設置了兩個場域,一個讀信場,一個討論場,營造了一種讀書會的感覺。討論場的存在一則有助於深挖書信文本本身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情感,二則有助於補充故事的文化背景,以書信引出更多的故事,以多個故事構造整個歷史情境和文化氛圍。

有文本的閱讀提供的討論空間拓展了《見字如面2》的深度,比如《太平輪脫險旅客家書》之後對“劫後創傷”的討論。導演關文正說,“每封信我們都希望能打開人生、人性的觀察窗口,讓人可以窺視儘可能的廣度與深度。”有文本的閱讀幫助節目組實現了這個目標。

節目主題的設置

與第一季相比,《見字如面》第二季有幾個鮮明的創新之處,除了嘉賓人選年輕化之外,每期節目增加的主題設置是第二季的一大亮點。無獨有偶,《中國故事大會》第一期的故事較為散亂,而第二期節目就設置了“回家”這一主題。

就主題選擇而言,無論是《見字如面2》還是《中國故事大會》,它們所選擇的主題都是較為日常化的,以此來確保能夠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這些話題幾乎都是不具備“時效性”的,它們往往很難搭上社會熱點的班車,因而整個話題氛圍就主要依靠節目自身來營造。

《見字如面2》緣何被下架?細思極恐,“亮點”或即是“雷區”

相較之下,《中國故事大會》的主題更加具時代性,多是現當代、當下發生的故事,具有現代感。此類故事更貼近觀眾生活,更易被觀眾理解,但也因此喪失了一些神祕感。而《見字如面2》中則包含許多具有歷史感的主題,時空跨度較大,更能顯現出歷史的厚重感。

《見字如面2》的主題設置頗有“精英話語”的風範。這些主題看似大而泛,實則主題之下的不同故事卻闡釋著關於同一主題的不同解讀。許多信件原本就是歷史文人留下的,在借嘉賓之口呈現給觀眾之後,再由樑文道等文化精英進行細緻入微地分析、解讀。

關正文在採訪中表示,“本季節目強化了信件內容的主題編排,十二期節目各有自己的主題,分別涉及到生死訣別、眾生世相、愛恨情仇、中醫背叛和讀書成長等。”第二季首期節目以“生死”為主題,選取了劫後餘生的女兒給父母的家信,在孩子自殺一年後父親寫給孩子的信等五封信件,每封信件都關乎生死,從不同角度闡發關於生命的思考。

《見字如面2》緣何被下架?細思極恐,“亮點”或即是“雷區”

同《見字如面2》一樣,《中國故事大會》中同一主題設置下不同“故事”的具體主題又是有所不同的,故事也是有層次感的。然而,由於《中國故事大會》的主題整體而言更為日常化,當然,節目中也有“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加德納與福州鼓嶺的情緣”這樣頗具國際範兒的故事。此類講述外國友人與中國的人、事、物之間的情感的故事是典型的中國故事,十分契合主流話語體系。

《見字如面2》緣何被下架?細思極恐,“亮點”或即是“雷區”

當然,《中國故事大會》的主題設置雖有層次感,但卻缺乏深度感和角度變化。《中國故事大會》自稱“以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培養民族文化自信為內核,挖掘故事背後的故事,多視角的故事解讀,不同文化的碰撞,用立體而完整的觀點表達。”

它的確做到了挖掘故事背後的故事,每個故事講述者講完後,其他講述者會補充相關的故事,但是對於主題本身的挖掘卻是不夠深入的。

主題設置與議程設置密切相關,然而由於《見字如面2》和《中國故事大會》本身的主題難以轉化為引人矚目的話題點,這兩個故事往往只能利用選取和製造精彩的情感段落來吸引觀眾。

這種伎倆尤其適合於戲劇性鮮明、連續性較強的綜藝節目,對於連續性相對較差的《見字如面2》《中國故事大會》來說,一次性吸引並不能有效地幫助它們留住觀眾,因而如何講好每一個故事以充分調動觀眾情感是節目創作團隊需要關注的核心命題。

真情實感的傳遞

《見字如面2》讀切實存在的書信,《中國故事大會》講真實發生的故事,《見字如面2》與《中國故事大會》這兩檔文化類綜藝節目都是以情感傳播見長的節目,“真情實感”是它們得以致勝的法寶。要將故事文本中的情感透過屏幕傳遞給電視機前的觀眾,節目組需要藉助兩個中介環節,一是嘉賓對於故事的講述,二是現場觀眾對於故事講述的反饋。

《見字如面2》緣何被下架?細思極恐,“亮點”或即是“雷區”

就現場觀眾對於故事講述的反饋來說,《見字如面2》較少地呈現了觀眾的“感性反饋”而較多地呈現了觀眾的“理性反饋”,給觀眾以參與深度討論的空間;而《中國故事大會》則是過多地呈現了觀眾的“感性反饋”,而缺乏觀眾的“理性反饋”。

在講述者講述故事的過程中,《見字如面2》通常只給講述者中近景,偶爾鏡頭掃視全場,很少著重刻畫某一觀眾的表情。而《中國故事大會》則用遠景、中景、近景、特寫等各種景別交替使用的方式來塑造講述者,同時會在講述者講述的過程中插入現場觀眾為之動容的特寫鏡頭,有煽情的嫌疑。可以說,《見字如面2》的現場觀眾為屏幕前的觀眾“代言”以挖掘故事的深度;而《中國故事大會》的現場觀眾則試圖以“代哭”的方式挑動觀眾情緒。

《見字如面2》緣何被下架?細思極恐,“亮點”或即是“雷區”

就嘉賓講述故事的視角和方式而言,《見字如面2》和《中國故事大會》邀請的講述者都不是素人,《中國故事大會》嘉賓身份相對比較多元,而《見字如面2》的絕大多數嘉賓都是演員。《中國故事大會》中有的嘉賓講述的是自己的故事,有的嘉賓講述的是別人的故事,而《見字如面2》的嘉賓講述的都是他人的故事。

《見字如面2》的嘉賓均以第三視角朗讀書信、體悟感情,勝在為觀眾提供一種客觀、冷靜的欣賞視角,缺點在於講述視角較為單一。而《中國故事大會》的講述者在第三視角與第一視角之間跳躍,勝在講述方式多元,缺點卻在於,無論是第三視角敘述還是第一視角敘事,《中國故事大會》中的演員、主持人等講述者的表演痕跡較重,講述者難以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給予了故事過多略顯做作的加工。

《見字如面2》緣何被下架?細思極恐,“亮點”或即是“雷區”

以往的絕大多數所謂明星“真人秀”本質上其重點往往在於“秀”明星本人而不在於呈現真實本身。在《見字如面2》中,明星演員的個性特徵被最大程度的“削弱”了,他們成為千千萬萬個朗讀者中的一位,他們只是工具、是介質,而他們所要傳達的情感才是節目的重點。

《見字如面2》緣何被下架?細思極恐,“亮點”或即是“雷區”

在第一期節目中第一位讀信嘉賓周迅以一封《太平輪脫險旅客家書》贏得滿堂喝彩,她在全體起立鼓掌的現場觀眾面前害羞的躲在桌子後面的一瞬也被網友們傳頌。“《見字如面2》首播周迅嬌羞躲桌底,少女感爆棚”的字樣在網絡上流傳開來。

有網友認為周迅紮實的臺詞功底和迅速入戲的專業技能是這段朗讀得以動人的重要原因。節目導演關正文卻說,“在《見字如面》中,嚴格地說藝術家們並不是在表演。這是一種介乎於冷靜的讀和角色的演之間的狀態。只是用聲音,只是面部最細微的表情,卻帶出了巨大的感染力。”

《見字如面2》緣何被下架?細思極恐,“亮點”或即是“雷區”

整體而言,與《中國故事大會》相比,《見字如面2》的故事文本更為精緻、節目主題更為多樣、情感表達更為節制,因而該節目富有一種“餘音繞樑”、“哀而不傷”的溫厚感。然而,溫和的故事需要獨到的點評來與之相配,正所謂“言多必失”,《見字如面2》提供給嘉賓和觀眾更為廣闊的話語空間,自然也就承擔著更大的輿論風險。

《見字如面2》的命運將會如何仍然不得而知。但每個講故事的人都該知道故事本身固然是重要的,講好中國故事也是重要的,然而最為關鍵的是要把握好中國故事背後的政治文化導向。

《見字如面2》被下架的背後是文化類綜藝的隱憂,有態度無深度的節目不是好的文化類節目,然而有文化又有觀點的節目卻又要冒“言論出格”的風險。文化類節目的創作者該從《見字如面2》和《中國故事大會》的對比間獲得些許借鑑:文化類節目需要抒情但不該“濫情”,可以“論道”但決不能“胡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