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張雲雷 文章 藝術 文化 品戲 2019-07-27
"

6月25日發表第一篇文章,到今天,一共發表了33篇文章,“品戲”滿月了。

因為喜歡傳統藝術,也寫過幾個劇本,其中有幾個也搬上了舞臺,和朋友聊起傳統藝術也是不管他人感受自己滔滔不絕,有朋友提議,你在“頭條”上申請個賬號,把這些小故事、經典唱段介紹給更多的人吧,畢竟在像你這個基本可以靠上“年輕人”的群體裡,對傳統藝術感興趣的人不多,可以推廣一下,而且你本身也對這個感興趣,故事又多,能支撐長期寫下去。

"

6月25日發表第一篇文章,到今天,一共發表了33篇文章,“品戲”滿月了。

因為喜歡傳統藝術,也寫過幾個劇本,其中有幾個也搬上了舞臺,和朋友聊起傳統藝術也是不管他人感受自己滔滔不絕,有朋友提議,你在“頭條”上申請個賬號,把這些小故事、經典唱段介紹給更多的人吧,畢竟在像你這個基本可以靠上“年輕人”的群體裡,對傳統藝術感興趣的人不多,可以推廣一下,而且你本身也對這個感興趣,故事又多,能支撐長期寫下去。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戴高帽

朋友們給“戴高帽”了,我也就真的“戴高樂”了。當天就註冊了賬號,在起名字的時候真犯愁了,文雅的起不出來、沒有文化氣息的呢又與主題不符、經典的呢已經被註冊了,乾脆就來個簡單明瞭的,就叫“品戲”吧,簡介也寫的簡單點,直奔主題:聊伶人故事,品戲中乾坤。就這樣,6月25日,“品戲”誕生了。現在覺得這個名字起得太大了,因為自己根本就沒有那麼高的能力,去“品”戲,只能是欣賞。

"

6月25日發表第一篇文章,到今天,一共發表了33篇文章,“品戲”滿月了。

因為喜歡傳統藝術,也寫過幾個劇本,其中有幾個也搬上了舞臺,和朋友聊起傳統藝術也是不管他人感受自己滔滔不絕,有朋友提議,你在“頭條”上申請個賬號,把這些小故事、經典唱段介紹給更多的人吧,畢竟在像你這個基本可以靠上“年輕人”的群體裡,對傳統藝術感興趣的人不多,可以推廣一下,而且你本身也對這個感興趣,故事又多,能支撐長期寫下去。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戴高帽

朋友們給“戴高帽”了,我也就真的“戴高樂”了。當天就註冊了賬號,在起名字的時候真犯愁了,文雅的起不出來、沒有文化氣息的呢又與主題不符、經典的呢已經被註冊了,乾脆就來個簡單明瞭的,就叫“品戲”吧,簡介也寫的簡單點,直奔主題:聊伶人故事,品戲中乾坤。就這樣,6月25日,“品戲”誕生了。現在覺得這個名字起得太大了,因為自己根本就沒有那麼高的能力,去“品”戲,只能是欣賞。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6月25日,第一篇文章

說句實話,戲曲雖然近幾年形勢有所好轉,但是總體來說還沒有走出低谷,寫關於戲曲演員和戲曲劇目的內容,誰會看,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去關注傳統藝術,我沒有一點信心。我又有點虛榮,寫東西就是要讓更多的人看到,沒人看,覺得沒面子,所以想找一個好的切入點。我發現相聲演員張雲雷在表演中有不少戲曲、曲藝等傳統藝術段子,很受大家歡迎,而且他的表演很很真誠。於是我就開始圍繞張雲雷所表演的節目寫文章,推薦經典戲曲唱段,而且發了一篇求助貼向各位老師求助張雲雷唱過的段子,得到了老師的大力支持。先後寫了關於《梁山伯與祝英臺》、《花為媒》、《王少安趕船》、《白蛇傳》、《桃花庵》、《劉伶醉酒》、《楊三姐告狀》、《劉雲打母》、《鎖麟囊》、《秦香蓮》、《重整河山待後生》等戲曲、曲藝作品的文章。雖然水平有限,但是受到了平臺和各位老師的支持、包容與鼓勵,其中《同樣的<梁祝>不一樣的“十八相送”》推薦量達到了23.1萬次、《聽張雲雷唱<桃花庵>,賞這出評劇骨子老戲》閱讀量達到7369次,更有269個老師關注了我,這都是我沒有想到的。

"

6月25日發表第一篇文章,到今天,一共發表了33篇文章,“品戲”滿月了。

因為喜歡傳統藝術,也寫過幾個劇本,其中有幾個也搬上了舞臺,和朋友聊起傳統藝術也是不管他人感受自己滔滔不絕,有朋友提議,你在“頭條”上申請個賬號,把這些小故事、經典唱段介紹給更多的人吧,畢竟在像你這個基本可以靠上“年輕人”的群體裡,對傳統藝術感興趣的人不多,可以推廣一下,而且你本身也對這個感興趣,故事又多,能支撐長期寫下去。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戴高帽

朋友們給“戴高帽”了,我也就真的“戴高樂”了。當天就註冊了賬號,在起名字的時候真犯愁了,文雅的起不出來、沒有文化氣息的呢又與主題不符、經典的呢已經被註冊了,乾脆就來個簡單明瞭的,就叫“品戲”吧,簡介也寫的簡單點,直奔主題:聊伶人故事,品戲中乾坤。就這樣,6月25日,“品戲”誕生了。現在覺得這個名字起得太大了,因為自己根本就沒有那麼高的能力,去“品”戲,只能是欣賞。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6月25日,第一篇文章

說句實話,戲曲雖然近幾年形勢有所好轉,但是總體來說還沒有走出低谷,寫關於戲曲演員和戲曲劇目的內容,誰會看,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去關注傳統藝術,我沒有一點信心。我又有點虛榮,寫東西就是要讓更多的人看到,沒人看,覺得沒面子,所以想找一個好的切入點。我發現相聲演員張雲雷在表演中有不少戲曲、曲藝等傳統藝術段子,很受大家歡迎,而且他的表演很很真誠。於是我就開始圍繞張雲雷所表演的節目寫文章,推薦經典戲曲唱段,而且發了一篇求助貼向各位老師求助張雲雷唱過的段子,得到了老師的大力支持。先後寫了關於《梁山伯與祝英臺》、《花為媒》、《王少安趕船》、《白蛇傳》、《桃花庵》、《劉伶醉酒》、《楊三姐告狀》、《劉雲打母》、《鎖麟囊》、《秦香蓮》、《重整河山待後生》等戲曲、曲藝作品的文章。雖然水平有限,但是受到了平臺和各位老師的支持、包容與鼓勵,其中《同樣的<梁祝>不一樣的“十八相送”》推薦量達到了23.1萬次、《聽張雲雷唱<桃花庵>,賞這出評劇骨子老戲》閱讀量達到7369次,更有269個老師關注了我,這都是我沒有想到的。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推送量最多的文章

"

6月25日發表第一篇文章,到今天,一共發表了33篇文章,“品戲”滿月了。

因為喜歡傳統藝術,也寫過幾個劇本,其中有幾個也搬上了舞臺,和朋友聊起傳統藝術也是不管他人感受自己滔滔不絕,有朋友提議,你在“頭條”上申請個賬號,把這些小故事、經典唱段介紹給更多的人吧,畢竟在像你這個基本可以靠上“年輕人”的群體裡,對傳統藝術感興趣的人不多,可以推廣一下,而且你本身也對這個感興趣,故事又多,能支撐長期寫下去。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戴高帽

朋友們給“戴高帽”了,我也就真的“戴高樂”了。當天就註冊了賬號,在起名字的時候真犯愁了,文雅的起不出來、沒有文化氣息的呢又與主題不符、經典的呢已經被註冊了,乾脆就來個簡單明瞭的,就叫“品戲”吧,簡介也寫的簡單點,直奔主題:聊伶人故事,品戲中乾坤。就這樣,6月25日,“品戲”誕生了。現在覺得這個名字起得太大了,因為自己根本就沒有那麼高的能力,去“品”戲,只能是欣賞。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6月25日,第一篇文章

說句實話,戲曲雖然近幾年形勢有所好轉,但是總體來說還沒有走出低谷,寫關於戲曲演員和戲曲劇目的內容,誰會看,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去關注傳統藝術,我沒有一點信心。我又有點虛榮,寫東西就是要讓更多的人看到,沒人看,覺得沒面子,所以想找一個好的切入點。我發現相聲演員張雲雷在表演中有不少戲曲、曲藝等傳統藝術段子,很受大家歡迎,而且他的表演很很真誠。於是我就開始圍繞張雲雷所表演的節目寫文章,推薦經典戲曲唱段,而且發了一篇求助貼向各位老師求助張雲雷唱過的段子,得到了老師的大力支持。先後寫了關於《梁山伯與祝英臺》、《花為媒》、《王少安趕船》、《白蛇傳》、《桃花庵》、《劉伶醉酒》、《楊三姐告狀》、《劉雲打母》、《鎖麟囊》、《秦香蓮》、《重整河山待後生》等戲曲、曲藝作品的文章。雖然水平有限,但是受到了平臺和各位老師的支持、包容與鼓勵,其中《同樣的<梁祝>不一樣的“十八相送”》推薦量達到了23.1萬次、《聽張雲雷唱<桃花庵>,賞這出評劇骨子老戲》閱讀量達到7369次,更有269個老師關注了我,這都是我沒有想到的。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推送量最多的文章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閱讀量最高的文章

滿月後的“品戲”將不斷提升自己的節目質量,以弘揚傳統藝術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同時也期待著老師們更多的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們在弘揚祖國傳統藝術的道路上一路同行!

"

6月25日發表第一篇文章,到今天,一共發表了33篇文章,“品戲”滿月了。

因為喜歡傳統藝術,也寫過幾個劇本,其中有幾個也搬上了舞臺,和朋友聊起傳統藝術也是不管他人感受自己滔滔不絕,有朋友提議,你在“頭條”上申請個賬號,把這些小故事、經典唱段介紹給更多的人吧,畢竟在像你這個基本可以靠上“年輕人”的群體裡,對傳統藝術感興趣的人不多,可以推廣一下,而且你本身也對這個感興趣,故事又多,能支撐長期寫下去。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戴高帽

朋友們給“戴高帽”了,我也就真的“戴高樂”了。當天就註冊了賬號,在起名字的時候真犯愁了,文雅的起不出來、沒有文化氣息的呢又與主題不符、經典的呢已經被註冊了,乾脆就來個簡單明瞭的,就叫“品戲”吧,簡介也寫的簡單點,直奔主題:聊伶人故事,品戲中乾坤。就這樣,6月25日,“品戲”誕生了。現在覺得這個名字起得太大了,因為自己根本就沒有那麼高的能力,去“品”戲,只能是欣賞。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6月25日,第一篇文章

說句實話,戲曲雖然近幾年形勢有所好轉,但是總體來說還沒有走出低谷,寫關於戲曲演員和戲曲劇目的內容,誰會看,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去關注傳統藝術,我沒有一點信心。我又有點虛榮,寫東西就是要讓更多的人看到,沒人看,覺得沒面子,所以想找一個好的切入點。我發現相聲演員張雲雷在表演中有不少戲曲、曲藝等傳統藝術段子,很受大家歡迎,而且他的表演很很真誠。於是我就開始圍繞張雲雷所表演的節目寫文章,推薦經典戲曲唱段,而且發了一篇求助貼向各位老師求助張雲雷唱過的段子,得到了老師的大力支持。先後寫了關於《梁山伯與祝英臺》、《花為媒》、《王少安趕船》、《白蛇傳》、《桃花庵》、《劉伶醉酒》、《楊三姐告狀》、《劉雲打母》、《鎖麟囊》、《秦香蓮》、《重整河山待後生》等戲曲、曲藝作品的文章。雖然水平有限,但是受到了平臺和各位老師的支持、包容與鼓勵,其中《同樣的<梁祝>不一樣的“十八相送”》推薦量達到了23.1萬次、《聽張雲雷唱<桃花庵>,賞這出評劇骨子老戲》閱讀量達到7369次,更有269個老師關注了我,這都是我沒有想到的。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推送量最多的文章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閱讀量最高的文章

滿月後的“品戲”將不斷提升自己的節目質量,以弘揚傳統藝術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同時也期待著老師們更多的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們在弘揚祖國傳統藝術的道路上一路同行!

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感謝張雲雷的演出素材,寫在“品戲”滿月之際

感謝各位老師的支持與鼓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