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

晚清名將張曜的一生充滿傳奇。

首先,他的籍貫就是稀裡糊塗的一筆爛賬。

張曜生於1832年。《清史稿》說張曜“其先上虞人,改籍大興,既,復隸錢塘”,這是說,他本是浙江上虞,後改為大興,不久又改為錢塘。為什麼要改籍貫?語焉不詳。《清史稿》是一本官修史書,這種寫不清楚一個名人籍貫的情況極為罕見,偏偏張曜就遇到了。

"

晚清名將張曜的一生充滿傳奇。

首先,他的籍貫就是稀裡糊塗的一筆爛賬。

張曜生於1832年。《清史稿》說張曜“其先上虞人,改籍大興,既,復隸錢塘”,這是說,他本是浙江上虞,後改為大興,不久又改為錢塘。為什麼要改籍貫?語焉不詳。《清史稿》是一本官修史書,這種寫不清楚一個名人籍貫的情況極為罕見,偏偏張曜就遇到了。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張曜家庭貧困,沒有讀書的機會,很小就混跡於市井之間。江浙一帶,繁華富庶,賭風極盛,張曜便整天在賭場裡討生活,成了一名無賴潑皮。一天,張曜碰到一名姓陳的親戚。親戚恨鐵不成鋼,劈頭蓋臉地痛罵了他一通。張曜覺得丟了面子,在這一帶混不下去了,就跑到河南固始來投奔姑父蒯賀蓀。

蒯賀蓀是固始知縣,他知道張曜目不識丁,不堪大用,便沒有安排什麼差事,只是讓他在衙門裡吃一碗閒飯。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張曜這輩子就在姑父蒯賀蓀的衙門裡混下去了。可就在這時候,捻軍興起於河南,來勢凶猛,很快就打到固始附近。固始的鄉紳們驚慌失措,湊了一筆錢給蒯賀蓀,由他出面募集了一支300人的團練。

"

晚清名將張曜的一生充滿傳奇。

首先,他的籍貫就是稀裡糊塗的一筆爛賬。

張曜生於1832年。《清史稿》說張曜“其先上虞人,改籍大興,既,復隸錢塘”,這是說,他本是浙江上虞,後改為大興,不久又改為錢塘。為什麼要改籍貫?語焉不詳。《清史稿》是一本官修史書,這種寫不清楚一個名人籍貫的情況極為罕見,偏偏張曜就遇到了。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張曜家庭貧困,沒有讀書的機會,很小就混跡於市井之間。江浙一帶,繁華富庶,賭風極盛,張曜便整天在賭場裡討生活,成了一名無賴潑皮。一天,張曜碰到一名姓陳的親戚。親戚恨鐵不成鋼,劈頭蓋臉地痛罵了他一通。張曜覺得丟了面子,在這一帶混不下去了,就跑到河南固始來投奔姑父蒯賀蓀。

蒯賀蓀是固始知縣,他知道張曜目不識丁,不堪大用,便沒有安排什麼差事,只是讓他在衙門裡吃一碗閒飯。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張曜這輩子就在姑父蒯賀蓀的衙門裡混下去了。可就在這時候,捻軍興起於河南,來勢凶猛,很快就打到固始附近。固始的鄉紳們驚慌失措,湊了一筆錢給蒯賀蓀,由他出面募集了一支300人的團練。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隊伍拉起了,由誰來領隊呢?那時候兵荒馬亂,誰都不願來領隊。張曜毛遂自薦,蒯賀蓀實在找不到人,只好答應了。

張曜還沒帶幾天隊,捻軍就衝來了。蒯賀蓀驚慌失措,張曜卻鎮靜自若。他提出,這300人太少,不足以防守城池。不如兵行險著,埋伏在城外,奇襲捻軍,捻軍不知虛實,或會一驚而退,保住固始城的安全。

蒯賀蓀無計可施,只好依言而行。

當夜,張曜帶著300人悄然出城,在三更時分奇襲捻軍大營。與此同時,固始城內大張聲勢,吶喊助威。捻軍遭到襲擊,不知道清軍到底有多少,心慌意亂,敗下陣來。

這時候,僧格林沁親王正帶著他的馬隊火速來援時,發現清軍正追著捻軍打。在這之前,可只有捻軍追著清軍打的份。

"

晚清名將張曜的一生充滿傳奇。

首先,他的籍貫就是稀裡糊塗的一筆爛賬。

張曜生於1832年。《清史稿》說張曜“其先上虞人,改籍大興,既,復隸錢塘”,這是說,他本是浙江上虞,後改為大興,不久又改為錢塘。為什麼要改籍貫?語焉不詳。《清史稿》是一本官修史書,這種寫不清楚一個名人籍貫的情況極為罕見,偏偏張曜就遇到了。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張曜家庭貧困,沒有讀書的機會,很小就混跡於市井之間。江浙一帶,繁華富庶,賭風極盛,張曜便整天在賭場裡討生活,成了一名無賴潑皮。一天,張曜碰到一名姓陳的親戚。親戚恨鐵不成鋼,劈頭蓋臉地痛罵了他一通。張曜覺得丟了面子,在這一帶混不下去了,就跑到河南固始來投奔姑父蒯賀蓀。

蒯賀蓀是固始知縣,他知道張曜目不識丁,不堪大用,便沒有安排什麼差事,只是讓他在衙門裡吃一碗閒飯。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張曜這輩子就在姑父蒯賀蓀的衙門裡混下去了。可就在這時候,捻軍興起於河南,來勢凶猛,很快就打到固始附近。固始的鄉紳們驚慌失措,湊了一筆錢給蒯賀蓀,由他出面募集了一支300人的團練。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隊伍拉起了,由誰來領隊呢?那時候兵荒馬亂,誰都不願來領隊。張曜毛遂自薦,蒯賀蓀實在找不到人,只好答應了。

張曜還沒帶幾天隊,捻軍就衝來了。蒯賀蓀驚慌失措,張曜卻鎮靜自若。他提出,這300人太少,不足以防守城池。不如兵行險著,埋伏在城外,奇襲捻軍,捻軍不知虛實,或會一驚而退,保住固始城的安全。

蒯賀蓀無計可施,只好依言而行。

當夜,張曜帶著300人悄然出城,在三更時分奇襲捻軍大營。與此同時,固始城內大張聲勢,吶喊助威。捻軍遭到襲擊,不知道清軍到底有多少,心慌意亂,敗下陣來。

這時候,僧格林沁親王正帶著他的馬隊火速來援時,發現清軍正追著捻軍打。在這之前,可只有捻軍追著清軍打的份。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僧格林沁親王很欣賞張曜。在僧格林沁親王的推薦下,張曜受賞藍翎。後來,蒯賀蓀轉遷到其它地方,張曜補了他的缺,被授為固始知縣,步入官場。

張曜英勇善戰,多次擊敗捻軍進攻,官職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歷任知州、知府、道臺。1861年時,已官至從二品的河南布政使。

正在此時,御史劉毓楠奏報朝廷,說張曜“目不識丁”,怎麼能當掌管一省財政、民政大權的布政使呢?朝廷查明,確有此事,便將張曜由布政使轉任總兵。總兵的級別是正二品,高於布政使,但地位遠遠不如後者,所以張曜很鬱悶。

"

晚清名將張曜的一生充滿傳奇。

首先,他的籍貫就是稀裡糊塗的一筆爛賬。

張曜生於1832年。《清史稿》說張曜“其先上虞人,改籍大興,既,復隸錢塘”,這是說,他本是浙江上虞,後改為大興,不久又改為錢塘。為什麼要改籍貫?語焉不詳。《清史稿》是一本官修史書,這種寫不清楚一個名人籍貫的情況極為罕見,偏偏張曜就遇到了。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張曜家庭貧困,沒有讀書的機會,很小就混跡於市井之間。江浙一帶,繁華富庶,賭風極盛,張曜便整天在賭場裡討生活,成了一名無賴潑皮。一天,張曜碰到一名姓陳的親戚。親戚恨鐵不成鋼,劈頭蓋臉地痛罵了他一通。張曜覺得丟了面子,在這一帶混不下去了,就跑到河南固始來投奔姑父蒯賀蓀。

蒯賀蓀是固始知縣,他知道張曜目不識丁,不堪大用,便沒有安排什麼差事,只是讓他在衙門裡吃一碗閒飯。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張曜這輩子就在姑父蒯賀蓀的衙門裡混下去了。可就在這時候,捻軍興起於河南,來勢凶猛,很快就打到固始附近。固始的鄉紳們驚慌失措,湊了一筆錢給蒯賀蓀,由他出面募集了一支300人的團練。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隊伍拉起了,由誰來領隊呢?那時候兵荒馬亂,誰都不願來領隊。張曜毛遂自薦,蒯賀蓀實在找不到人,只好答應了。

張曜還沒帶幾天隊,捻軍就衝來了。蒯賀蓀驚慌失措,張曜卻鎮靜自若。他提出,這300人太少,不足以防守城池。不如兵行險著,埋伏在城外,奇襲捻軍,捻軍不知虛實,或會一驚而退,保住固始城的安全。

蒯賀蓀無計可施,只好依言而行。

當夜,張曜帶著300人悄然出城,在三更時分奇襲捻軍大營。與此同時,固始城內大張聲勢,吶喊助威。捻軍遭到襲擊,不知道清軍到底有多少,心慌意亂,敗下陣來。

這時候,僧格林沁親王正帶著他的馬隊火速來援時,發現清軍正追著捻軍打。在這之前,可只有捻軍追著清軍打的份。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僧格林沁親王很欣賞張曜。在僧格林沁親王的推薦下,張曜受賞藍翎。後來,蒯賀蓀轉遷到其它地方,張曜補了他的缺,被授為固始知縣,步入官場。

張曜英勇善戰,多次擊敗捻軍進攻,官職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歷任知州、知府、道臺。1861年時,已官至從二品的河南布政使。

正在此時,御史劉毓楠奏報朝廷,說張曜“目不識丁”,怎麼能當掌管一省財政、民政大權的布政使呢?朝廷查明,確有此事,便將張曜由布政使轉任總兵。總兵的級別是正二品,高於布政使,但地位遠遠不如後者,所以張曜很鬱悶。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張曜痛定思痛,開始認真地讀書、識字,並鐫刻了“目不識丁”4字印章,隨身攜帶,以激勵自己勤奮學習。

經過一番刻苦學習,張曜的學業大有進步,書法寫得似模似樣。及至後來,他因為軍功顯赫,再次從武官轉為文官,官至山東巡撫。山東沒有總督,巡撫與總督平級,再加上兼河道總督、提督等銜,實為從一品。

這是後話,此處不說。且說張曜還在河南做官時,來了一名很熟悉的人——劉毓楠。劉毓楠任職安徽鳳穎道時,被人彈劾,丟了官帽子,灰溜溜地回到河南祥符老家。劉毓楠走投無路之際,居然來討好張曜。

"

晚清名將張曜的一生充滿傳奇。

首先,他的籍貫就是稀裡糊塗的一筆爛賬。

張曜生於1832年。《清史稿》說張曜“其先上虞人,改籍大興,既,復隸錢塘”,這是說,他本是浙江上虞,後改為大興,不久又改為錢塘。為什麼要改籍貫?語焉不詳。《清史稿》是一本官修史書,這種寫不清楚一個名人籍貫的情況極為罕見,偏偏張曜就遇到了。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張曜家庭貧困,沒有讀書的機會,很小就混跡於市井之間。江浙一帶,繁華富庶,賭風極盛,張曜便整天在賭場裡討生活,成了一名無賴潑皮。一天,張曜碰到一名姓陳的親戚。親戚恨鐵不成鋼,劈頭蓋臉地痛罵了他一通。張曜覺得丟了面子,在這一帶混不下去了,就跑到河南固始來投奔姑父蒯賀蓀。

蒯賀蓀是固始知縣,他知道張曜目不識丁,不堪大用,便沒有安排什麼差事,只是讓他在衙門裡吃一碗閒飯。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張曜這輩子就在姑父蒯賀蓀的衙門裡混下去了。可就在這時候,捻軍興起於河南,來勢凶猛,很快就打到固始附近。固始的鄉紳們驚慌失措,湊了一筆錢給蒯賀蓀,由他出面募集了一支300人的團練。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隊伍拉起了,由誰來領隊呢?那時候兵荒馬亂,誰都不願來領隊。張曜毛遂自薦,蒯賀蓀實在找不到人,只好答應了。

張曜還沒帶幾天隊,捻軍就衝來了。蒯賀蓀驚慌失措,張曜卻鎮靜自若。他提出,這300人太少,不足以防守城池。不如兵行險著,埋伏在城外,奇襲捻軍,捻軍不知虛實,或會一驚而退,保住固始城的安全。

蒯賀蓀無計可施,只好依言而行。

當夜,張曜帶著300人悄然出城,在三更時分奇襲捻軍大營。與此同時,固始城內大張聲勢,吶喊助威。捻軍遭到襲擊,不知道清軍到底有多少,心慌意亂,敗下陣來。

這時候,僧格林沁親王正帶著他的馬隊火速來援時,發現清軍正追著捻軍打。在這之前,可只有捻軍追著清軍打的份。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僧格林沁親王很欣賞張曜。在僧格林沁親王的推薦下,張曜受賞藍翎。後來,蒯賀蓀轉遷到其它地方,張曜補了他的缺,被授為固始知縣,步入官場。

張曜英勇善戰,多次擊敗捻軍進攻,官職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歷任知州、知府、道臺。1861年時,已官至從二品的河南布政使。

正在此時,御史劉毓楠奏報朝廷,說張曜“目不識丁”,怎麼能當掌管一省財政、民政大權的布政使呢?朝廷查明,確有此事,便將張曜由布政使轉任總兵。總兵的級別是正二品,高於布政使,但地位遠遠不如後者,所以張曜很鬱悶。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張曜痛定思痛,開始認真地讀書、識字,並鐫刻了“目不識丁”4字印章,隨身攜帶,以激勵自己勤奮學習。

經過一番刻苦學習,張曜的學業大有進步,書法寫得似模似樣。及至後來,他因為軍功顯赫,再次從武官轉為文官,官至山東巡撫。山東沒有總督,巡撫與總督平級,再加上兼河道總督、提督等銜,實為從一品。

這是後話,此處不說。且說張曜還在河南做官時,來了一名很熟悉的人——劉毓楠。劉毓楠任職安徽鳳穎道時,被人彈劾,丟了官帽子,灰溜溜地回到河南祥符老家。劉毓楠走投無路之際,居然來討好張曜。

清朝一個目不識丁的無賴 憑啥當上從一品的山東巡撫

大家都以為張曜要好好奚落劉毓楠一番,沒想到,張曜熱情周到地接待了他,饋贈重禮。不僅如此,張曜每次給劉毓楠寫信,都要在末尾鈐上一方“目不識丁”小印。

有人還就此事賦詩一首:“笳鼓歸來操錦瑟,鈴韜收拾事丹青。河聲山色供吟詠,誰謂將軍不識丁?”

朝野內外一時傳為佳話。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