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家分晉後,天下進入了戰國時代。戰國初期最先崛起的是魏國,戰國時期的魏國在歷史上的影響很大,以至於秦後的很多政權都以魏為名,如曹魏、北魏、東魏、西魏等。魏國能夠稱為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國家,是由多方面造成的。

"

三家分晉後,天下進入了戰國時代。戰國初期最先崛起的是魏國,戰國時期的魏國在歷史上的影響很大,以至於秦後的很多政權都以魏為名,如曹魏、北魏、東魏、西魏等。魏國能夠稱為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國家,是由多方面造成的。

戰國首霸:魏國的崛起與衰落

首先是天時。戰國初期魏國周邊的國家裡,秦國還在沉睡,齊楚兩大國的國君也不是很有作為,趙韓兩國是自己的盟友互為脣齒,燕國距離自己太遠,這些都為魏國稱霸創造了條件。

具體來講,當時的秦國國君經歷了“四代亂政”: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四任君主,在這幾位君主的統治下,秦國一步步的走向衰弱,到了秦獻公時期,秦國已經成為了貧弱之國,為天下諸侯所不齒。

同時代的齊國國君有:齊平公、齊宣公、齊康公。這三任國君都沒有實際的權力,齊國大權都掌握在田氏手裡,田氏代齊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是最後幫助田氏正式稱為諸侯的人恰恰是魏文侯,因此對於齊國田氏,和魏文侯是盟友關係,因此並沒有打魏國的主意,田氏當時的主要打算是立威封侯而已。

楚國同時期的國君是:楚惠王、楚簡王。這兩位不能說沒有做為,尤其是楚惠王在位期間,重用子西、子期、子閭等人,改革政治、發展生產、與民休養生息,迅速恢復了楚國的國力,即位之初平定了白公勝之亂,並攻滅了陳國、蔡國、杞國,將楚國的邊界擴展到了東海、淮海、泗水一代,楚國成為了一方強霸。但觀察後,我們會發現楚國的戰略方向不是向北擴展,實事上楚國和秦國北進東出的最大障礙一直是晉國,三家分晉後,三晉結盟還是嚴重遏制了秦楚問鼎中原的企圖。

結論:魏國四周沒有能夠對他構成威脅的強敵,沒有了外部干擾,因此有了發展的可能

其次是地利。魏國雖然處於四戰之地,但也是當時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魏國的國都,在今天的山西夏縣,屬於運城地區,魏國橫跨黃河河東河西,大體是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河北和陝西的部分地方,這些地方都是當時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

"

三家分晉後,天下進入了戰國時代。戰國初期最先崛起的是魏國,戰國時期的魏國在歷史上的影響很大,以至於秦後的很多政權都以魏為名,如曹魏、北魏、東魏、西魏等。魏國能夠稱為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國家,是由多方面造成的。

戰國首霸:魏國的崛起與衰落

首先是天時。戰國初期魏國周邊的國家裡,秦國還在沉睡,齊楚兩大國的國君也不是很有作為,趙韓兩國是自己的盟友互為脣齒,燕國距離自己太遠,這些都為魏國稱霸創造了條件。

具體來講,當時的秦國國君經歷了“四代亂政”: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四任君主,在這幾位君主的統治下,秦國一步步的走向衰弱,到了秦獻公時期,秦國已經成為了貧弱之國,為天下諸侯所不齒。

同時代的齊國國君有:齊平公、齊宣公、齊康公。這三任國君都沒有實際的權力,齊國大權都掌握在田氏手裡,田氏代齊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是最後幫助田氏正式稱為諸侯的人恰恰是魏文侯,因此對於齊國田氏,和魏文侯是盟友關係,因此並沒有打魏國的主意,田氏當時的主要打算是立威封侯而已。

楚國同時期的國君是:楚惠王、楚簡王。這兩位不能說沒有做為,尤其是楚惠王在位期間,重用子西、子期、子閭等人,改革政治、發展生產、與民休養生息,迅速恢復了楚國的國力,即位之初平定了白公勝之亂,並攻滅了陳國、蔡國、杞國,將楚國的邊界擴展到了東海、淮海、泗水一代,楚國成為了一方強霸。但觀察後,我們會發現楚國的戰略方向不是向北擴展,實事上楚國和秦國北進東出的最大障礙一直是晉國,三家分晉後,三晉結盟還是嚴重遏制了秦楚問鼎中原的企圖。

結論:魏國四周沒有能夠對他構成威脅的強敵,沒有了外部干擾,因此有了發展的可能

其次是地利。魏國雖然處於四戰之地,但也是當時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魏國的國都,在今天的山西夏縣,屬於運城地區,魏國橫跨黃河河東河西,大體是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河北和陝西的部分地方,這些地方都是當時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

戰國首霸:魏國的崛起與衰落

最重要的是人和。魏文侯、魏武侯兩代國君,在開國之後數十年,積極進取,勵精圖治,講信修睦,才讓魏國成為了戰國首霸。

"

三家分晉後,天下進入了戰國時代。戰國初期最先崛起的是魏國,戰國時期的魏國在歷史上的影響很大,以至於秦後的很多政權都以魏為名,如曹魏、北魏、東魏、西魏等。魏國能夠稱為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國家,是由多方面造成的。

戰國首霸:魏國的崛起與衰落

首先是天時。戰國初期魏國周邊的國家裡,秦國還在沉睡,齊楚兩大國的國君也不是很有作為,趙韓兩國是自己的盟友互為脣齒,燕國距離自己太遠,這些都為魏國稱霸創造了條件。

具體來講,當時的秦國國君經歷了“四代亂政”: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四任君主,在這幾位君主的統治下,秦國一步步的走向衰弱,到了秦獻公時期,秦國已經成為了貧弱之國,為天下諸侯所不齒。

同時代的齊國國君有:齊平公、齊宣公、齊康公。這三任國君都沒有實際的權力,齊國大權都掌握在田氏手裡,田氏代齊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是最後幫助田氏正式稱為諸侯的人恰恰是魏文侯,因此對於齊國田氏,和魏文侯是盟友關係,因此並沒有打魏國的主意,田氏當時的主要打算是立威封侯而已。

楚國同時期的國君是:楚惠王、楚簡王。這兩位不能說沒有做為,尤其是楚惠王在位期間,重用子西、子期、子閭等人,改革政治、發展生產、與民休養生息,迅速恢復了楚國的國力,即位之初平定了白公勝之亂,並攻滅了陳國、蔡國、杞國,將楚國的邊界擴展到了東海、淮海、泗水一代,楚國成為了一方強霸。但觀察後,我們會發現楚國的戰略方向不是向北擴展,實事上楚國和秦國北進東出的最大障礙一直是晉國,三家分晉後,三晉結盟還是嚴重遏制了秦楚問鼎中原的企圖。

結論:魏國四周沒有能夠對他構成威脅的強敵,沒有了外部干擾,因此有了發展的可能

其次是地利。魏國雖然處於四戰之地,但也是當時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魏國的國都,在今天的山西夏縣,屬於運城地區,魏國橫跨黃河河東河西,大體是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河北和陝西的部分地方,這些地方都是當時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

戰國首霸:魏國的崛起與衰落

最重要的是人和。魏文侯、魏武侯兩代國君,在開國之後數十年,積極進取,勵精圖治,講信修睦,才讓魏國成為了戰國首霸。

戰國首霸:魏國的崛起與衰落

我們首先來看外部的人和。在外交政策上,魏文侯致力於三晉結盟,同時化解外部給他們帶來的壓力。韓國想向魏國借兵去攻打趙國,趙國也想借兵去攻打韓國,魏文侯對韓國說趙國和我是兄弟,你不能去攻打。又對趙國說,我和韓國是兄弟,你不能去攻打,兩個國家都很生氣,你不幫助我太不夠意思了。後來發現魏文侯的目的是為了兩家的和睦,以維繫三晉聯盟的關係。於是韓趙兩國尊魏文侯為盟主,魏文侯初年,三家結盟,天下莫敢與之爭。

其次是內部改革的人和。魏文侯化解內部矛盾,注意在意識形態上採取儒法並用,兼容幷包的策略,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同時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關係。

"

三家分晉後,天下進入了戰國時代。戰國初期最先崛起的是魏國,戰國時期的魏國在歷史上的影響很大,以至於秦後的很多政權都以魏為名,如曹魏、北魏、東魏、西魏等。魏國能夠稱為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國家,是由多方面造成的。

戰國首霸:魏國的崛起與衰落

首先是天時。戰國初期魏國周邊的國家裡,秦國還在沉睡,齊楚兩大國的國君也不是很有作為,趙韓兩國是自己的盟友互為脣齒,燕國距離自己太遠,這些都為魏國稱霸創造了條件。

具體來講,當時的秦國國君經歷了“四代亂政”: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四任君主,在這幾位君主的統治下,秦國一步步的走向衰弱,到了秦獻公時期,秦國已經成為了貧弱之國,為天下諸侯所不齒。

同時代的齊國國君有:齊平公、齊宣公、齊康公。這三任國君都沒有實際的權力,齊國大權都掌握在田氏手裡,田氏代齊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是最後幫助田氏正式稱為諸侯的人恰恰是魏文侯,因此對於齊國田氏,和魏文侯是盟友關係,因此並沒有打魏國的主意,田氏當時的主要打算是立威封侯而已。

楚國同時期的國君是:楚惠王、楚簡王。這兩位不能說沒有做為,尤其是楚惠王在位期間,重用子西、子期、子閭等人,改革政治、發展生產、與民休養生息,迅速恢復了楚國的國力,即位之初平定了白公勝之亂,並攻滅了陳國、蔡國、杞國,將楚國的邊界擴展到了東海、淮海、泗水一代,楚國成為了一方強霸。但觀察後,我們會發現楚國的戰略方向不是向北擴展,實事上楚國和秦國北進東出的最大障礙一直是晉國,三家分晉後,三晉結盟還是嚴重遏制了秦楚問鼎中原的企圖。

結論:魏國四周沒有能夠對他構成威脅的強敵,沒有了外部干擾,因此有了發展的可能

其次是地利。魏國雖然處於四戰之地,但也是當時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魏國的國都,在今天的山西夏縣,屬於運城地區,魏國橫跨黃河河東河西,大體是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河北和陝西的部分地方,這些地方都是當時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

戰國首霸:魏國的崛起與衰落

最重要的是人和。魏文侯、魏武侯兩代國君,在開國之後數十年,積極進取,勵精圖治,講信修睦,才讓魏國成為了戰國首霸。

戰國首霸:魏國的崛起與衰落

我們首先來看外部的人和。在外交政策上,魏文侯致力於三晉結盟,同時化解外部給他們帶來的壓力。韓國想向魏國借兵去攻打趙國,趙國也想借兵去攻打韓國,魏文侯對韓國說趙國和我是兄弟,你不能去攻打。又對趙國說,我和韓國是兄弟,你不能去攻打,兩個國家都很生氣,你不幫助我太不夠意思了。後來發現魏文侯的目的是為了兩家的和睦,以維繫三晉聯盟的關係。於是韓趙兩國尊魏文侯為盟主,魏文侯初年,三家結盟,天下莫敢與之爭。

其次是內部改革的人和。魏文侯化解內部矛盾,注意在意識形態上採取儒法並用,兼容幷包的策略,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同時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關係。

戰國首霸:魏國的崛起與衰落

戰國是一個改革的年代,而改革的最初發起點就在魏國。魏文侯啟用李克推變法,其核心就是鼓勵農耕。他頒佈了《法經》,主要用於維護社會秩序和財產秩序。《法經》的頒佈對於後期各國的變法,尤其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有很強的指導性意義。李克是個很務實的人,在改革期間注重儒法並用,這可能和他曾經跟隨儒家大師子夏學習過有關,子夏是孔子的高徒,曾經參與過編寫《論語》。

在《史記》和《資治通鑑》裡,都記載了一個關於李克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一窺李克的能力:魏文侯向李克請教國相的人選,說:“你看魏成和翟璜誰更適合做國相呢?”李克推辭說:“這不是我該管的事,我是個地位低下的人,承蒙您賞識我的能力,才能在廟堂之上參與國政大事。這兩個人都比我官位高,且能力都在我之上,我怎麼好對他們品頭論足呢?”魏文侯說:“先生不要推辭,只管名言!”李克決定採取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的辦法,讓魏文侯自己來選擇國相的人選。他對魏文侯說:“我們選人通常看五個方面:平常看這個人跟什麼人來往,富貴的時候看他跟什麼人結交,顯赫的時候看他保薦什麼人,困頓、官運不濟的時候看他哪些事情不做,貧窮時看他哪些不謀取。”魏文侯聽完說:“我知道該選擇誰了,謝謝先生!”

翟璜知道魏文侯找李克的事情,便去找到李克問他推薦了誰?李克回答:“我看魏文侯會選魏成為國相。”翟璜有點生氣,對李克說:“先生不要忘了,你也是我推薦給魏侯的!”李克說:“你推薦我,難道是要為了自己謀求相國之位嗎?”翟璜沒想到李克會這麼說,立刻羞紅了臉,李克接著說:“你和魏成都為國君推薦了不少人才,但是魏成推薦的人如:子夏、段幹木、田子方都成為了魏文侯的老師,你推薦的人儘管也很有才能,但都做了魏文侯的臣子,因此你的境界和格局比魏成還是差了一截。”翟璜聽後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禮,連忙向李克謝罪,並表示要終身拜李克為師。

田子方也是一代帝王之師。一次魏文侯宴請田子方,席間魏文侯聽出了樂曲似乎彈奏的不對,便對田子方說:“今天的樂曲演奏的好像有問題,先生你發現了沒有?”田子方一笑,對魏文侯說:“做為國君,應該把精力用來考察人,而不是具體的業務,具體的業務應該由對應負責考核的官員去考核。國君直接插手業務並不是個明智的做法,因為你能插手只是因為權力而不是能力,另外還會影響奏樂人的執行力。”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職責,不管對於誰都很重要,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還有一次太子魏擊碰到了田子方,魏擊為了表示尊重,停下車來向田子方行禮。但田子方並沒有回禮,而是揚長而去,太子魏擊大怒,說道:“我給你行禮是因為我尊重你,是因為父親敬重你,貧賤之人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田子方回答道:“貧賤之人當然值得驕傲,因為國家不論發生什麼事,我們拍拍屁股就可以離開。而你們這些高貴的人則不同,一旦國家滅亡你們就什麼都不是,成為亡國之君,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魏擊聽了之後猶如當頭棒喝,連忙向田子方賠禮,魏文侯知道這件事情後告訴自己的兒子:“田先生是用這種方法來教導你,一個要想有所作為,有所成就的人,應該比其他人更謙卑。

田子方這類人不具體做任何事情,他們是從戰略層面來提升魏文侯、魏武侯的格局,因此堪稱為帝王之師。

吳起、樂羊、西門豹這些人是執行層面的高手,吳起創立的魏武卒創造了以五萬克秦軍五十萬的戰績,樂羊攻滅了中山國,西門豹在基層治理工作上堪稱一代能臣,而李克則立法固本、變法強國。可以說正是因為擁有了如此多的人才,魏國才獲得了戰國首霸的地位,當然這些人才都要感謝魏文侯給他們提供了發揮自己才能的平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魏文侯就是伯樂,能發現可用之人,並能依才適用,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還有一個原因,不起眼但很重要。魏文侯的壽命很長,他生於公元前472年,死於公元前396年,共在位49年,這保證了國策的持續性和改革的連續性,其子魏武侯繼承了父親的王位,但卻沒有繼承父親魏文侯的能力和胸襟。

很多人認為魏國是在魏惠王手裡走向沒落和衰敗的,實際上,在魏武侯手裡,魏國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魏文侯是任人唯賢,魏武侯是任人唯親,他任用田文為國相,只是看中了田文的貴族出身而不是治國理政的能力。他重用的公叔痤卻是個嫉賢妒能的小人,正是公叔痤的陰謀,才把吳起排擠到了楚國。在我看來,魏武侯最大的問題在於短視,自己缺乏魏國爭霸的長遠規劃,因此儘管仗打了不少,但並沒有獲得實際的利益,反而四處樹敵,三晉之盟也在他手中瓦解。魏武侯去世後,其子魏惠王繼續其父的國策,導致人才大量外流,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秦國。商鞅、範睢就都是棄魏入秦的能人,魏國為大秦發出東方立下了大功(開個玩笑)!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