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項羽沒趕走此人,或許天下再無大漢帝國,韓信和張良不是其對手

張良 歷史 黑白歷史 2017-04-18

在秦末風雲中,無數風雲豪傑湧現,現在知名的有兵仙韓信、智謀千古的張良、千古良相蕭何、霸王項羽及英布、彭越、龍且等等,都是一時的風雲人物;還有更多的不甘雌伏之輩,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如項羽沒趕走此人,或許天下再無大漢帝國,韓信和張良不是其對手

說起項羽,就不得不說到影響項羽崛起的超級牛人——“亞父”范增;在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時候,范增都已經年過七十了;但是在項梁率會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為反秦鬥爭的主力時,范增前往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貢獻給反秦事業。

其實范增不是真的想反秦,因為他與秦毫無瓜葛,只能說,范增是一個不甘雌伏之人,卻又不想為秦國出力,畢竟曾為楚人;而項家曾是楚國的護國大將,在楚國深得民心。

如項羽沒趕走此人,或許天下再無大漢帝國,韓信和張良不是其對手

范增在和項梁會合時,正值反秦的最低谷時期;但是范增充分的給反秦大軍定出了未來的發展路線;但是在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在定陶大破楚軍,擊殺項梁,緊接著渡河攻打趙國。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出兵救趙。不久,項羽斬殺宋義,掌握軍政大權。

兩年後,當時為楚國武安侯的劉邦率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與秦民約法三章,並派人駐守函谷關,以防項羽楚軍進關。

如項羽沒趕走此人,或許天下再無大漢帝國,韓信和張良不是其對手

而項羽所率領的楚軍,則在鉅鹿之戰殲滅了秦軍主力,向關中進發。當項羽到達函谷關後,劉邦軍不準楚軍入關,楚將英布等乃以武力破關直入,並推進至戲水之西。

但是由於項羽勢大,劉邦不得不服,所以才有了鴻門宴,在鴻門宴上,范增力主殺劉邦;這裡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劉邦的真實兵力已經比項羽還多,劉邦兵10萬,項羽兵40萬,但是項羽真實兵力不足10萬,其他的都是其他諸侯的兵力;其次是劉邦的野望,從入主關中的約法三章就可以看得出來。

如項羽沒趕走此人,或許天下再無大漢帝國,韓信和張良不是其對手

可惜在反骨仔項伯和項羽的猶豫不決中,劉邦逃過了這一劫;而范增也看清了項羽胸無大志,這也是為何後來范增那麼容易就離開項羽的一個重要原因。

公元前204年初,楚軍數次切斷漢軍糧道,劉邦被困滎陽,於是向項羽請和。項羽打算同意,范增說:“此時很容易就能擊敗漢軍,如果現在把他們放走而去征服,以後一定會後悔的!”於是項羽與范增急攻滎陽。

如項羽沒趕走此人,或許天下再無大漢帝國,韓信和張良不是其對手

但是在項羽就要大功告成的時候,卻中了劉邦手下陳平的反間計,項羽就懷疑范增與漢有私情,漸漸奪去范增權柄。

范增大怒,說:“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著辦吧。希望您把這把老骨頭賜還給我,讓我回鄉為民吧。”項羽允許范增辭歸。范增啟程,未到彭城,背上生毒瘡發作而死。

如項羽沒趕走此人,或許天下再無大漢帝國,韓信和張良不是其對手

范增死後,楚軍由於沒有謀略卓著之人輔佐,漸漸勢弱;而劉邦軍則在眾多文臣武將的輔佐下,逐漸蕩平諸侯,最終才有了垓下之圍、烏江自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