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精彩語錄:自己生活貧乏的人,才喜歡刺探別人的私事。

張愛玲精彩語錄:自己生活貧乏的人,才喜歡刺探別人的私事。

來源微信公眾號:世界名著每日讀

要說爭議最大的民國女子,非張愛玲莫屬。她的才情,轟動上海文壇。處女作《第一爐香》被紫羅蘭雜誌主編看到後,他驚呼:“從來沒看過這麼好的小說!”

白先勇贊她:“寫作風格獨樹一格,不僅是富麗堂皇,更是充滿了豐富的意象。”

傅雷稱她的《金鎖記》是“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

名導侯孝賢也說:“創作者最大的希望,是像張愛玲一樣創造出可以留傳下來的不朽作品。”

張愛玲精彩語錄:自己生活貧乏的人,才喜歡刺探別人的私事。

《紅玫瑰與白玫瑰》

1、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2、一個人 ,如果沒空 ,那是因為不想有空。一個人 ,如果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

張愛玲精彩語錄:自己生活貧乏的人,才喜歡刺探別人的私事。

《傾城之戀》

1、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

2、有些傻話,不但是要揹著人說,還得揹著自己。讓自己聽見了也怪難為情的。譬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

3、你年輕麼?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這裡,青春是不稀罕的。

4、人是自私的人,城是寂寞的城。在那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而在這和平年代,處處彰顯個性,我們都太忙於談戀愛,尋找愛,可哪裡還有功夫談戀愛,發現愛呀。

5、刀生了繡,然而還是刀.

6、一個女人,如果得不到異性的愛,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

《半生緣》

1、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現自己愛的人正好也愛著自己。我要你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會永遠等著你。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你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會有這樣一個人。

2、當你發現你最喜歡的人也會離開你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最討厭的人也不是那麼討厭。

3、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他這個年紀的大人,如他所說,想要大聲的哭一場,可是真的哭不出來了。

4、世上的相遇大多猝不及防,而分離總是蓄謀已久。

張愛玲精彩語錄:自己生活貧乏的人,才喜歡刺探別人的私事。

《小團圓》

1、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2、悲觀者稱半杯水為半空,樂觀者稱半杯水為半滿,我享受現在半滿的生活。

3、自己生活貧乏的人才喜歡刺探別人的私事。

4、只有無目的的愛才是真的。

5、不知道為什麼,十八歲異常渺茫,像隔著座大山,過不去,看不見。

6、大考的早晨,那慘淡的心情大概只有軍隊作戰前的黎明可以比擬,像《斯巴達克斯》裡奴隸起義的叛軍在晨霧中遙望羅馬大軍擺陣,所有的戰爭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為完全是等待。

7、沒有愛情這東西,不過習慣一個男人就是了。

8、偽君子也還比較好些,至少肯假裝,還是向上。

9、在最壞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

10、回憶不管是愉快的還是不愉快的,都有一種悲哀,雖然淡,她怕那滋味。她從來不自找傷感,實生活裡有的是,不可避免的。

11、她一向懷疑漂亮的男人。漂亮的女人還比較經得起慣,因為美麗似乎是女孩子的本份,不美才有問題。漂亮的男人更經不起慣,往往有許多彎彎扭扭拐拐角角心理不正常的地方。

12、身邊的事比世界大事要緊,因為畫圖遠近大小的比例。窗臺上的瓶花比窗外的群眾場面大。

13、沒有她們也會有別人,我不能與半個人類為敵。

《色戒》

1、我這輩子最遺憾的事,就是推我入地獄的人,也曾帶我上天堂。

《天才夢》

1、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齧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2、如果沒有幽默天才,千萬別說笑話。

《流言》

1、房子可以毀掉,錢轉眼可以成廢紙,人可以死,自己更是朝不保暮。像唐詩上的“悽悽去親愛,泛泛人煙霧”,可是那到底不像這裡的無牽無桂的虛空與絕望。人們受不了這個,急於攀住一點踏實的東西,因而結婚了。

張愛玲小傳

張愛玲(1921-1995)生於上海,原籍河北豐潤,香港大學肄業,家門顯赫,清朝一代重臣李鴻章是張愛玲的外曾祖父。然父母離異,早年生活多有不幸,和姑姑住在一起,很小就表現出編故事的才能,40年代以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蜚聲上海文壇,一時無出其左右者。

張愛玲23歲時,認識了一個男子。從此她的生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此人是胡蘭成,當時汪精衛偽政府宣傳部政務副部長,上海“孤島”時期的《中華日報》總主筆。他們於1944年締結婚約。1945年,兩人再無相見。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大的不幸。本來在文壇成名是件好事,可是這在解放後居然成了罪狀,最後只得離開大陸,遠走他鄉。先到香港後又去美國,1956年,張愛玲在美國麥克道威爾文藝營認識了她以後的第二任丈夫,美國作家賴雅。1967年,賴雅因病逝世。張愛玲的一生充滿了悲劇,從出生的舊家,戀愛與婚姻,直到孤寂的離開她所愛的上海,以至1995年離開這個人世。

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

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