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

為了最大限度走近真實的晚年張愛玲,我讀了她與最親密摯友宋淇鄺文美的通信集——《張愛玲私語錄》,一口氣看下來,字裡行間避不開的是一種淡淡疏離感,幾乎每封信的開頭都是一遍遍地道歉、愧疚:

千萬不要再為我的事麻煩了;

是我帶累你們了;

讓你這麼辛苦,我真過意不去;

"

為了最大限度走近真實的晚年張愛玲,我讀了她與最親密摯友宋淇鄺文美的通信集——《張愛玲私語錄》,一口氣看下來,字裡行間避不開的是一種淡淡疏離感,幾乎每封信的開頭都是一遍遍地道歉、愧疚:

千萬不要再為我的事麻煩了;

是我帶累你們了;

讓你這麼辛苦,我真過意不去;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當然,這也許是張愛玲出身貴族的禮貌風度使然,一切都是必要的客氣,但也難掩其個性的高度敏感,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人,哪怕是親密如鄺文美,她還是隔了一層,不得不時時發射彩虹屁,說見了文美才相信了古代那些蹩腳愛情小說裡完美的“佳人”真的存在,實在是古今中外只有她這麼一個,不管見了什麼優雅美麗的女性都忍不住要跟文美相比。

張愛玲就這麼不厭其煩地用最誇張的讚美來鞏固彼此的友情,甚至有時還給鄺文美寄錢作為幫她跑腿的雜費報銷。自小開始與母親姑姑同住養成的“親兄弟明算賬”的習慣改不了,她的不安全感始終都在,再加上一個人遠隔重洋,有關出書的大小事宜都要拜託宋淇鄺文美,她不得不抓住這浮木。

"

為了最大限度走近真實的晚年張愛玲,我讀了她與最親密摯友宋淇鄺文美的通信集——《張愛玲私語錄》,一口氣看下來,字裡行間避不開的是一種淡淡疏離感,幾乎每封信的開頭都是一遍遍地道歉、愧疚:

千萬不要再為我的事麻煩了;

是我帶累你們了;

讓你這麼辛苦,我真過意不去;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當然,這也許是張愛玲出身貴族的禮貌風度使然,一切都是必要的客氣,但也難掩其個性的高度敏感,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人,哪怕是親密如鄺文美,她還是隔了一層,不得不時時發射彩虹屁,說見了文美才相信了古代那些蹩腳愛情小說裡完美的“佳人”真的存在,實在是古今中外只有她這麼一個,不管見了什麼優雅美麗的女性都忍不住要跟文美相比。

張愛玲就這麼不厭其煩地用最誇張的讚美來鞏固彼此的友情,甚至有時還給鄺文美寄錢作為幫她跑腿的雜費報銷。自小開始與母親姑姑同住養成的“親兄弟明算賬”的習慣改不了,她的不安全感始終都在,再加上一個人遠隔重洋,有關出書的大小事宜都要拜託宋淇鄺文美,她不得不抓住這浮木。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沒有誰真的能和張愛玲做朋友,她是能不聯繫人就儘量不聯繫人,她說許多小事一擱下來就不值得一說了,沒消息就是好消息,生活完全極簡主義,要多騰出點時間來寫信簡直如割肉般疼痛,所以一收到鄺文美的信就像收到炸彈,遲遲不敢拆開,必須要等吃飽喝足,精神養好,壯著膽子啟封。

是一種疏離,也是莫大的慈悲。只因宋淇鄺文美晚年病痛不斷,又常對張愛玲吐苦水——他們顯然是更潦草,更大而化之的普通人,真拿愛玲當知己好友,大大方方傾倒情緒垃圾——而張愛玲也不得不顧惜他們,生怕宋淇心臟又衰竭了,鄺文美的胃癌又犯了。難怪每次拆信都像拆炸彈般心情沉重。

"

為了最大限度走近真實的晚年張愛玲,我讀了她與最親密摯友宋淇鄺文美的通信集——《張愛玲私語錄》,一口氣看下來,字裡行間避不開的是一種淡淡疏離感,幾乎每封信的開頭都是一遍遍地道歉、愧疚:

千萬不要再為我的事麻煩了;

是我帶累你們了;

讓你這麼辛苦,我真過意不去;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當然,這也許是張愛玲出身貴族的禮貌風度使然,一切都是必要的客氣,但也難掩其個性的高度敏感,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人,哪怕是親密如鄺文美,她還是隔了一層,不得不時時發射彩虹屁,說見了文美才相信了古代那些蹩腳愛情小說裡完美的“佳人”真的存在,實在是古今中外只有她這麼一個,不管見了什麼優雅美麗的女性都忍不住要跟文美相比。

張愛玲就這麼不厭其煩地用最誇張的讚美來鞏固彼此的友情,甚至有時還給鄺文美寄錢作為幫她跑腿的雜費報銷。自小開始與母親姑姑同住養成的“親兄弟明算賬”的習慣改不了,她的不安全感始終都在,再加上一個人遠隔重洋,有關出書的大小事宜都要拜託宋淇鄺文美,她不得不抓住這浮木。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沒有誰真的能和張愛玲做朋友,她是能不聯繫人就儘量不聯繫人,她說許多小事一擱下來就不值得一說了,沒消息就是好消息,生活完全極簡主義,要多騰出點時間來寫信簡直如割肉般疼痛,所以一收到鄺文美的信就像收到炸彈,遲遲不敢拆開,必須要等吃飽喝足,精神養好,壯著膽子啟封。

是一種疏離,也是莫大的慈悲。只因宋淇鄺文美晚年病痛不斷,又常對張愛玲吐苦水——他們顯然是更潦草,更大而化之的普通人,真拿愛玲當知己好友,大大方方傾倒情緒垃圾——而張愛玲也不得不顧惜他們,生怕宋淇心臟又衰竭了,鄺文美的胃癌又犯了。難怪每次拆信都像拆炸彈般心情沉重。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這兩夫妻長達數十年的重病史也著實讓我驚呆,動輒就是病危、化療、戴呼吸機,還三天兩頭摔倒,一摔就是骨折,骨裂,頭破血流!——和我想象中清貴非凡的宋家大不一樣呀?尤其是鄺文美,有十幾二十年間幾乎與張愛玲斷聯,就因為同時要照顧生病的老母和丈夫,兒女都在國外不回來,可見也跟父母感情淡漠。

在後期鄺文美的信裡,她稱自己不再是從前那個優雅美麗的女人了,並且喪失了表達自我的能力,每天都是圍著家人團團轉,得了胃癌後更是隻剩半個人活著。也一再地為自己太少給張愛玲寫信而感到抱歉。

"

為了最大限度走近真實的晚年張愛玲,我讀了她與最親密摯友宋淇鄺文美的通信集——《張愛玲私語錄》,一口氣看下來,字裡行間避不開的是一種淡淡疏離感,幾乎每封信的開頭都是一遍遍地道歉、愧疚:

千萬不要再為我的事麻煩了;

是我帶累你們了;

讓你這麼辛苦,我真過意不去;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當然,這也許是張愛玲出身貴族的禮貌風度使然,一切都是必要的客氣,但也難掩其個性的高度敏感,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人,哪怕是親密如鄺文美,她還是隔了一層,不得不時時發射彩虹屁,說見了文美才相信了古代那些蹩腳愛情小說裡完美的“佳人”真的存在,實在是古今中外只有她這麼一個,不管見了什麼優雅美麗的女性都忍不住要跟文美相比。

張愛玲就這麼不厭其煩地用最誇張的讚美來鞏固彼此的友情,甚至有時還給鄺文美寄錢作為幫她跑腿的雜費報銷。自小開始與母親姑姑同住養成的“親兄弟明算賬”的習慣改不了,她的不安全感始終都在,再加上一個人遠隔重洋,有關出書的大小事宜都要拜託宋淇鄺文美,她不得不抓住這浮木。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沒有誰真的能和張愛玲做朋友,她是能不聯繫人就儘量不聯繫人,她說許多小事一擱下來就不值得一說了,沒消息就是好消息,生活完全極簡主義,要多騰出點時間來寫信簡直如割肉般疼痛,所以一收到鄺文美的信就像收到炸彈,遲遲不敢拆開,必須要等吃飽喝足,精神養好,壯著膽子啟封。

是一種疏離,也是莫大的慈悲。只因宋淇鄺文美晚年病痛不斷,又常對張愛玲吐苦水——他們顯然是更潦草,更大而化之的普通人,真拿愛玲當知己好友,大大方方傾倒情緒垃圾——而張愛玲也不得不顧惜他們,生怕宋淇心臟又衰竭了,鄺文美的胃癌又犯了。難怪每次拆信都像拆炸彈般心情沉重。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這兩夫妻長達數十年的重病史也著實讓我驚呆,動輒就是病危、化療、戴呼吸機,還三天兩頭摔倒,一摔就是骨折,骨裂,頭破血流!——和我想象中清貴非凡的宋家大不一樣呀?尤其是鄺文美,有十幾二十年間幾乎與張愛玲斷聯,就因為同時要照顧生病的老母和丈夫,兒女都在國外不回來,可見也跟父母感情淡漠。

在後期鄺文美的信裡,她稱自己不再是從前那個優雅美麗的女人了,並且喪失了表達自我的能力,每天都是圍著家人團團轉,得了胃癌後更是隻剩半個人活著。也一再地為自己太少給張愛玲寫信而感到抱歉。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而張愛玲從不怪罪,她似乎總是過於體諒,“就算你總不寫信我也知道你肯定是忙”,一方面是出於信任,一方面也是沒那精力去胡思亂想,更不像鄺文美那樣熱切地渴盼對方回信,連宋淇犯下大錯洩露她隱私她也完全沒放在心上,她要把有限的熱情投入到她最熱愛的小說事業上去。

於是這個傳說中晚年淒涼的單身女人其實過得蠻自在——相較於她那個有家有子多災多難的閨蜜鄺文美——最起碼張愛玲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我順著信件年份一路看下去,1989,1990,1991,1992,1993……邊看邊懸著心,越來越接近張愛玲離世的1995,總疑心這私語錄會在1993或是1994就猛地戛然而止。畢竟人死前總要大病一場,一病也許一年半載,這中間的生命質量是忽略不計的,哪還提得動筆?

"

為了最大限度走近真實的晚年張愛玲,我讀了她與最親密摯友宋淇鄺文美的通信集——《張愛玲私語錄》,一口氣看下來,字裡行間避不開的是一種淡淡疏離感,幾乎每封信的開頭都是一遍遍地道歉、愧疚:

千萬不要再為我的事麻煩了;

是我帶累你們了;

讓你這麼辛苦,我真過意不去;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當然,這也許是張愛玲出身貴族的禮貌風度使然,一切都是必要的客氣,但也難掩其個性的高度敏感,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人,哪怕是親密如鄺文美,她還是隔了一層,不得不時時發射彩虹屁,說見了文美才相信了古代那些蹩腳愛情小說裡完美的“佳人”真的存在,實在是古今中外只有她這麼一個,不管見了什麼優雅美麗的女性都忍不住要跟文美相比。

張愛玲就這麼不厭其煩地用最誇張的讚美來鞏固彼此的友情,甚至有時還給鄺文美寄錢作為幫她跑腿的雜費報銷。自小開始與母親姑姑同住養成的“親兄弟明算賬”的習慣改不了,她的不安全感始終都在,再加上一個人遠隔重洋,有關出書的大小事宜都要拜託宋淇鄺文美,她不得不抓住這浮木。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沒有誰真的能和張愛玲做朋友,她是能不聯繫人就儘量不聯繫人,她說許多小事一擱下來就不值得一說了,沒消息就是好消息,生活完全極簡主義,要多騰出點時間來寫信簡直如割肉般疼痛,所以一收到鄺文美的信就像收到炸彈,遲遲不敢拆開,必須要等吃飽喝足,精神養好,壯著膽子啟封。

是一種疏離,也是莫大的慈悲。只因宋淇鄺文美晚年病痛不斷,又常對張愛玲吐苦水——他們顯然是更潦草,更大而化之的普通人,真拿愛玲當知己好友,大大方方傾倒情緒垃圾——而張愛玲也不得不顧惜他們,生怕宋淇心臟又衰竭了,鄺文美的胃癌又犯了。難怪每次拆信都像拆炸彈般心情沉重。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這兩夫妻長達數十年的重病史也著實讓我驚呆,動輒就是病危、化療、戴呼吸機,還三天兩頭摔倒,一摔就是骨折,骨裂,頭破血流!——和我想象中清貴非凡的宋家大不一樣呀?尤其是鄺文美,有十幾二十年間幾乎與張愛玲斷聯,就因為同時要照顧生病的老母和丈夫,兒女都在國外不回來,可見也跟父母感情淡漠。

在後期鄺文美的信裡,她稱自己不再是從前那個優雅美麗的女人了,並且喪失了表達自我的能力,每天都是圍著家人團團轉,得了胃癌後更是隻剩半個人活著。也一再地為自己太少給張愛玲寫信而感到抱歉。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而張愛玲從不怪罪,她似乎總是過於體諒,“就算你總不寫信我也知道你肯定是忙”,一方面是出於信任,一方面也是沒那精力去胡思亂想,更不像鄺文美那樣熱切地渴盼對方回信,連宋淇犯下大錯洩露她隱私她也完全沒放在心上,她要把有限的熱情投入到她最熱愛的小說事業上去。

於是這個傳說中晚年淒涼的單身女人其實過得蠻自在——相較於她那個有家有子多災多難的閨蜜鄺文美——最起碼張愛玲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我順著信件年份一路看下去,1989,1990,1991,1992,1993……邊看邊懸著心,越來越接近張愛玲離世的1995,總疑心這私語錄會在1993或是1994就猛地戛然而止。畢竟人死前總要大病一場,一病也許一年半載,這中間的生命質量是忽略不計的,哪還提得動筆?

揭祕真實的張愛玲晚年,其實她過得比大多數人都幸福

就像宋淇儘管活到1996年,還有妻子全力照顧,但也在1990年之後就不怎麼來信了,日常生活離不開呼吸機,只得由鄺文美焦頭爛額之餘強撐著給張愛玲寫信——哪怕她自己也患著胃癌——不得不感慨中國女性堅韌的生命力全是在嚴酷的家庭環境中練出來的,鄺文美最終活到2007年,我想象中她就是許多傳統大家庭裡“賈母”一般的存在,大地之母般包容著萬物,默默奉獻了自己全部。

然而最讓我驚訝的是,直到張愛玲離世前一個多月的1995年7月25日,她還在給鄺文美寫信!顯然她還是健康的!而且還洋洋灑灑分析國際局勢,雄心勃勃地要鄺文美給她兌換一些日圓作為理財之用,還一度把自己居住的下一站定為新加坡,古稀之年的張愛玲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

死亡或許是突發,可以肯定的是她沒太遭罪。而且遺囑早在92年就寫好,因為疏離和極簡主義,她不用考慮什麼家人,不用對公眾做什麼交代,只消把遺產悉數送給宋淇鄺文美,也是給他們留下一項艱鉅的責任——最大限度地將她的作品傳揚下去。

除了眾所周知的蝨子的騷擾,她那襲華美的袍始終無恙。這大概是我在這本私語錄裡得到的最大安慰。我腦海中浮現一個清瘦高挑的老太太,微駝著背,眼神矍鑠,但似乎又看不到任何人,只顧快步向前趕路,在斑斕的洛杉磯裡她是唯一灰色的存在,儘可能地給生活減法再減法,把潛在的麻煩與困擾隔絕在千里之外。

會不會又太自由了?自由得不接地氣,怎麼可以有一個人活著都不用去照顧父母家人,又沒有子女拖累?似乎也沒生過大病?加州地震也讓她躲過去!未免也太出塵脫俗,飄逸若仙了吧!總要有點小煩惱,或許她是故意要製造點小煩惱——小小的就好,不要是嚴重影響生命的那種——像蝨子暗暗啃齧,才能覺知到自己還活著。

May all your troubles be little ones

——Eileen Chang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