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洋縣傳統造紙技藝,感悟四大發明之魅力

造紙 蔡倫 博物館 美國 文旅陝西 2017-06-26

洋縣傳統造紙技藝是陝西省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原料為構樹皮,又名楮(chù)皮、榖(gǔ)皮,產地為秦嶺及漢江支流龍溪河。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洋縣傳統造紙技藝採用了109道工序環節,其中23道為主要工序,且1萬斤乾燥構皮可造10萬張紙(10捆構紙),每捆10把,每把5刀,每刀100張,複雜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探訪洋縣傳統造紙技藝,感悟四大發明之魅力

探訪洋縣傳統造紙技藝,感悟四大發明之魅力

在洋縣傳統造紙技藝中,搗漿攪拌、撈紙晒紙是重點步驟。其中攪拌時,要將搗好的紙漿加入抄紙池,用竹竿上下用力攪拌,使池水晃盪,同時用竹竿擊打池水,直至穰絨浮出水面,最後將穰絨推至池子的另一端。另外晒紙時,應以左手掐住溼紙一角,右手持棕刷護持,將溼紙貼到烘牆上面,方式是後一張紙迭壓在前一張紙上面,但不能全部覆蓋,須在上端露出幾公分的空檔,且只能上下刷動,以防起皺。

探訪洋縣傳統造紙技藝,感悟四大發明之魅力

說起造紙術,我們不得不提到蔡倫這個大發明家。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利用樹皮、麻頭、破布、破魚網等原料,成功改進和提高了造紙術,製作出了物美價廉的紙,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被後世尊崇為“紙聖”,而蔡侯紙也成為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紙張。

探訪洋縣傳統造紙技藝,感悟四大發明之魅力

漢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朝廷以蔡倫供職宮延,年久有功,封蔡倫為“龍亭侯”,其封地和葬地就在如今的陝西省漢中市洋縣龍亭鎮龍亭村蔡倫墓祠。如今的蔡倫墓祠內古柏參天、殿宇櫛比、碑石林立、風景秀麗,主要分為南北兩部分,墓區居北,墓冢高約7米,長30米,寬17米。

探訪洋縣傳統造紙技藝,感悟四大發明之魅力

2002年,國內首家蔡倫紙文化博物館正式建成,該博物館位於蔡倫墓祠西側,佔地十餘畝,建築物3000平方米。該博物館將紙文化與蔡侯抄紙工藝融為一體,建有茶廳、紀念品堂等配套設施。在古作坊的造紙工藝流水線上,身懷絕技的老藝人也會為遊客展示造紙的過程。

探訪洋縣傳統造紙技藝,感悟四大發明之魅力

蔡倫造紙術雖然偉大,被美國《芝加哥論壇報》稱為能與“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標相提並論”,但它的傳承卻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作為一種純手工工藝,只有一些老師傅才能將紙張的厚度做的十分平均且質地上乘。因此,小編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讀者朋友們,有機會可以去體驗體驗這門技藝,說不定此後就喜歡上了。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