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過這4句話的孩子,說明已經“極度自卑”,再不干預就晚了

早期教育 教育 楓糖媽媽 2018-11-30

“自卑”是影響孩子成長最大的絆腳石,因為這種負面情緒會一直伴隨孩子,無論孩子碰到什麼事情,無論這件事情在家長看來是好事兒、壞事兒,還是微不足道,到孩子自己的認知上,由於自卑感作祟,都可能充滿了負面情緒。

說過這4句話的孩子,說明已經“極度自卑”,再不干預就晚了

這些負面情緒使孩子無法在各種經歷中總結經驗,失去面對困難的勇氣,甚至失去獲得成功的希望。對於說過以下幾句話的孩子,他們已經“極度自卑”,家長們一定要注意,摒棄現有的一些錯誤的教育方式,用更寬容、科學的方式教育孩子,將孩子從自卑拉回自信。

“他們不喜歡我”

自卑的孩子難以融入集體,他們朋友少,總感到孤立,特別容易對別人的無意之舉感到失落。可能僅僅是一個小朋友講的“你去那邊玩”,就能被理解為,“他們不喜歡我”。這樣的孩子會特別敏感,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旦評價負面,他們就跌入深淵。

說過這4句話的孩子,說明已經“極度自卑”,再不干預就晚了

你可以這樣做:

  1. 千萬別急著去批評他的不合群,或者說他“太敏感”,“別在意別人說什麼”。
  2. 抱抱他,先構建安全感“無論何時,媽媽站在你這邊。”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有勇氣面對外面的世界。
  3. 幫助孩子構建自己的價值體系,讓他知道生活總什麼最重要,讓他體會到自己的內在價值,就不會仔那樣關注別人的評價了。

“他們都比我好……”

在跟別人比較時,得到的往往不是“優越”,就是“自卑”。自卑的孩子往往會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很低,強化別人的“先天優勢”。進而自我否定,認為別人“比我好,我什麼都不如他”“天生是失敗者”。

說過這4句話的孩子,說明已經“極度自卑”,再不干預就晚了

你可以這樣做:

  1. 少拿他和其他人比較,“別人家的孩子”就待在別人家好了,自己家的孩子才重要。
  2. 引導他關注別人的努力,而不是先天的優勢。
  3. 幫助他找到自己的優勢,這裡的優勢不是指“做出超難的數學題”,很多“無意義的愛好”反而能夠提升孩子的自信。“籃球打得好”、“手工做的好”,甚至是“會打水漂”、“擅長堆沙子”,都是能幫助孩子提升自信的方法。不過注意不要是“會打手機遊戲”,那樣孩子會到“虛擬世界”尋找自信。

“我晚點再做”

自卑的孩子追求完美,但完美很難達到,因為恐懼造成了拖延。拖延後,因為時間不足,完成的離完美更遠,有些孩子可能選擇乾脆不做。

說過這4句話的孩子,說明已經“極度自卑”,再不干預就晚了

你可以這樣做:

  1. 跟孩子一起制定可行的目標,一次只要一點點進步。比如寫字,不需要像字帖一樣,先保證所有的橫是平的,豎是直的,就可以了。
  2. 可以做一些“限時活動”的練習,這些練習應該是不需要做出評價的。比如:每天跑步10分鐘、每天寫字5分鐘等等。

“他們有好多毛病”

千萬別覺得喜歡給別人挑毛病,是孩子太自負。其實,這是自卑孩子的“自我保護”。批評別人讓她們暫時感到自我安慰,並通過批評別人找到優越感。

說過這4句話的孩子,說明已經“極度自卑”,再不干預就晚了

你可以這樣做:

  1. 別急著說孩子批評的不對,你可以先承認他觀察的很仔細。然後引導孩子進行更客觀的評價;
  2. 平時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幫助孩子學會感恩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嬰兒一出生就會感受到無助,同時感受到父母強大的力量和權利,在經歷挑戰父母這種力量的絕望後,自卑感從孩子一出生就伴隨他們了。而自信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鍛煉出的“心理肌肉”。要鍛煉出這樣的自信的“心理肌肉”,首先需要“父母的愛”作為營養,其次需要在每次遇到問題時,不斷的練習。

說過這4句話的孩子,說明已經“極度自卑”,再不干預就晚了

​所以,家長們一方面需要更加寬容,給孩子更多愛的營養;另一方面,在孩子遇到困境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方向,幫助他們鍛鍊自己的自信,切記一棒子打死。這樣,孩子一定能夠從自卑轉向自信,快樂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