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主動去學習,讓他發揮主觀能動性,父母只要幫他做一件事

早期教育 雞湯 美文 侯媽家庭教育 2019-02-05

情緒是一種感受,很難用語言,文字去形象的描述他,情緒本質上是跟隨身體的一種能量。這個能量包含了喜悅、開心,恐懼、害怕、悲傷、難過、健忘、寂寞、厭惡、輕蔑、煩躁、和善、友愛等等,而這些情緒相互之間是可以流通轉化的。你今天是喜悅的,明天是開心的,現在是快樂的,一會兒又是憤怒的,也有可能轉化為傷心、恐懼、害怕、悲傷、難過、絕望、羞恥、煩躁、和善。

讓孩子主動去學習,讓他發揮主觀能動性,父母只要幫他做一件事

經常有人說不能有情緒,要控制情緒,其實發洩情緒也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因為情緒對你來說都有保護和正面意義和價值,它是每個人自我價值的保護牆,讓人免受傷害。情緒沒有對錯好壞之分,在有喪事的家裡面,你表現出開心的樣子,就是不當;而在朋友的婚禮上面,如果你表現出很悲傷的樣子,別人覺得你有想法或是不當,主要是看對事情的發展是否有幫助。世間萬事萬物都遵循守恆定律,情緒的總量也是一個定值。如果你的憤怒多了,那麼你的愛就少了;如果你總是害怕,那麼你的勇敢的能量就減少了。情緒他還可以轉換的,情緒可以從悲傷到憤怒。

讓孩子主動去學習,讓他發揮主觀能動性,父母只要幫他做一件事

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故事。有一次他走向講臺,從箱子裡面拿出一隻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弄蒙了,不知道陶先生要幹什麼。陶先生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那隻公雞隻叫不吃。他又撬開公雞的嘴,把大米硬往公雞的嘴裡面塞,大公雞拼命的掙扎,還是不肯吃。過了一會兒,陶先生鬆開了手,把它放在桌子上面,自己後退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出米來。隨後陶先生就說了:我認為,教育就像餵雞一樣,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輸給他,他是不情願的,如果讓他自由自在的自己去學,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讓孩子主動去學習,讓他發揮主觀能動性,父母只要幫他做一件事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做作業,不願意上學。那是因為寫作業和讀書對他來說是不快樂的事情,大家發現沒有,大部分學習成績好的,學習很認真,都處於比較快樂的狀態。大部分都願意自己主動去學習,而不是被逼的。逼是痛苦的。願是喜悅的。

讓孩子主動去學習,讓他發揮主觀能動性,父母只要幫他做一件事

我們生命的本能就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如果說你打壓他,指責他,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這麼不上進啊,你的作業怎麼這麼不努力呢,這就讓孩子有了恐懼,孩子會產生抗拒,會逃避。很多的孩子被家長指責,監督,管理,要求他怎樣去做作業,寫作業的時候,你越罵孩子,孩子的反應就越遲鈍,越容易出錯。我們給他一個空間讓他獨立完成後再幫助也可以啊!

其實那都是因為孩子不開心、不高興的排斥心理。如果能讓孩子迴歸到喜悅,他的狀態會不一樣的。我們不監督他,給他自己做一個計劃,如果他願意了,就會慢慢啟動喜悅的能量。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活在喜悅的狀態當中,一定要讓他找到一種喜悅的感覺,只要孩子有了喜悅的感覺,他學習就會認真,上課就會認真的聽,做作業也會很主動。

讓孩子主動去學習,讓他發揮主觀能動性,父母只要幫他做一件事

大部分的外國人都很幽默,他的幽默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很多開心,喜悅,這個家裡洋溢著這種喜悅。在這樣的喜悅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能夠感受喜悅、創造喜悅、創造愛。這樣的孩子她能夠用喜悅去創造在藝術科技等各個方面去啟發他的創造力。沒有喜悅能量的孩子,身體是很僵硬的。

讓孩子主動去學習,讓他發揮主觀能動性,父母只要幫他做一件事

所以,我們的孩子要讓他迴歸到喜悅,也要讓伴侶迴歸到喜悅,自己也要喜悅。喜悅是一切創造的源泉,創造力是在愛和喜悅的寧靜中綻放,在恐懼和孤立的浮躁中枯萎。謝謝關注侯媽家庭教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