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歲的孩子愛唱反調,父母要反省一下,這幾件事你做對了嗎?

玩具 早期教育 育兒 陪寶寶寫日記 2019-02-05

朋友最近很頭疼,三歲的女兒之前一直很聽話,可是最近開始反常地變得喜歡頂嘴、說反話,十分任性,比如到了睡覺的時候朋友說:“我們是不是該睡覺了?”小姑娘頭一搖:“我不睡覺!”到了吃飯的時候,朋友說:“我們去吃飯好嗎?”小姑娘一扭頭:“我不吃飯”;明明睡覺前不可以吃糖果,可是小姑娘卻非要鬧著要吃,怎麼哄都沒用。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跟上面朋友有一樣的體會:孩子到了兩三歲時,就開始跟父母頂嘴唱反調,做什麼事情總喜歡跟父母對著幹。

據幼兒專家研究表明,孩子在兩三歲時,由於自由活動能力大大增強,在不斷吸收各方面知識的同時,孩子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烈,所以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自主選擇性,有自己的判斷和主見,不喜歡別人安排和干涉,所以喜歡說不。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他認知自我的開始,也體現了他的獨立性開始漸漸萌芽,是他生理和心理正常發展的一種重要表現。心理學家把孩子在2-5歲之間集中出現的逆反行為稱之為“第一反抗期”。

三四歲的孩子愛唱反調,父母要反省一下,這幾件事你做對了嗎?

“第一反抗期”孩子愛唱反調是不是個壞毛病?

在西方國家,對待孩子素有“恐怖的兩歲”之說;在中國,也都有“三歲小孩,貓狗都嫌”的說法。有些寶寶從兩歲半開始,有些從三歲開始,他們會拒絕父母的要求,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父母,其實不願和父母親密摟抱,總是從父母身邊跑開。他們的破壞性可能變強,摔東西,拆玩具,亂寫亂畫,情緒有時候反應過度,堅持要某一件東西,堅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甚至有的在公共場合耍賴。他們開始和父母講條件,不達要求不罷休。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也變得很自私,不愛分享,搶玩具,甚至打人,等等。

曾經有專家做過一項研究,把2-5歲的孩子分成兩組,一組是反抗性較強的孩子,一組是比較聽話的孩子。結果發現,反抗性較強的孩子中,有80%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夠很快獨立,對事情的判斷能力也比較強,而那組比較聽話的孩子中間,只有24%的孩子長大以後有很好的獨立能力,但是獨立判斷事物的能力仍舊比較弱,喜歡依賴別人。

根據專家研究結果得出的結論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是他發展判斷力和獨立能力的好時機,寶寶到達了這個發展期,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發展期,你要嘗試用各種方法和你的寶寶溝通,對他們進行引導,尋找最適合的方法。耐心地陪伴他們度過這個發展期。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如果這個階段你調教的好,那對她未來的性格個性都會是很好的影響,相反,如果你用消極的態度的行為來應對的話,那也可能是極大和負面影響了。

三四歲的孩子愛唱反調,父母要反省一下,這幾件事你做對了嗎?

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第一反抗期?

1、 理解和尊重孩子

孩子到了兩三歲,跟父母對著幹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階段,我們需要理解的是,這個階段的寶寶,簡單來說,自我意識開始形成,而後開始探索“我”的力量,想看看自己的行為有哪些影響。一方面他急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意願,感覺“都是我的”;另一方面尚沒有足夠的自制力控制和約束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更加不知道這種“自我”其實是大人們眼中“自私”“不懂事”“不乖”的表現。

他們開始學習思考,知道什麼是“我不想要的”,但不能將其區分於“我應該要的”。他們的身體和動作的發展使他們可以通過一些行為表達自己的態度,抵抗自己“不想要的”,想要“獨立”,但認知發展的限制,也限制了他們並不理解行為後果和意義。某種程度上說,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不再是孩子了,但是一方面他們仍然依賴大人們,就是個兩極化的共生體。

如果我們此時用命令的語氣說“必須要這樣”或者“絕對不能那樣”,可能最終換回的就是一場漫長的哭鬧拉鋸戰。如果此時父母能尊重寶寶的想法,給他們有機會去展示自己。可以讓寶寶當大人的小幫手,有意識地與寶寶商量一些大事小事,家裡的事情,並適當地給予表揚。即使做得不好,也不要批評,而是好好溝通。

以硬制硬是對叛逆孩子最失敗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和孩子溝通之前,急躁的父母,必需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靜。

三四歲的孩子愛唱反調,父母要反省一下,這幾件事你做對了嗎?

2、 父母要善於嘗試改變與孩子對立的狀態

孩子喜歡跟父母作對,多半是因為父母給孩子製造了一個“作對”的氛圍,有的父母說孩子太“犟”,多半是因為父母想讓孩子去做的事孩子都不願意去做,而孩子想做的事父母卻不讓他去做。

此時的父母就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改善跟孩子的“對敵”關係。

我家孩子剛剛進入第一叛逆期的時候,我忍著脾氣耐著性子跟他講道理,告訴他為什麼要刷牙洗臉,為什麼要多吃蔬菜水果,為什麼不能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結果一點作用都不起。我一度無法忍受他的無理取鬧而對他動手,然而結果卻並不如我意,反而越來越糟糕。

慢慢地,我在跟他鬥智鬥勇的過程中掌握了“馴服”他的規律,刷牙的時候他不願意張嘴,我就故意逗他:“小狗狗的牙齒尖利不尖利呀?”他就“格格”笑著把嘴巴張開讓我看,我趁機把牙刷塞進他嘴裡,然後嘴裡唱著自創的刷牙歌:“左刷刷右刷刷,上刷刷下刷刷,前刷刷後刷刷”,他十分享受地任由我擺弄。差不多牙齒刷完的時候我又說“哇,小狗狗的牙齒刷乾淨了,白白的”,他就高興地對著鏡子齜著牙齒欣賞半天。從那開始每天刷牙時就重複這樣的故事。

此時的我不是他的對立面,而是他的遊戲夥伴,我改變了我們之間的對立環境,自然他也就不再跟我作對了。

所以,在某些情況下,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的不聽話而去埋怨他,也可以多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創造更好的外界條件來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三四歲的孩子愛唱反調,父母要反省一下,這幾件事你做對了嗎?

3、 用非語言行為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要知道我們人類的語言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我們脫口而出的話很容易就變成了指責。孩子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大人第一反應說出的話可能就是:“你總是把玩具弄得亂七八糟,怎麼就不知道自己收拾一下。”孩子不會因為父母說了這樣的話就把玩具收拾好,反而會越發變得執拗起來。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用表情、目光或者其他肢體語言所傳遞給他的信息。

當孩子出錯的時候,父母可以用嚴肅的目光或者表情示意他做錯了,孩子很快就會停止錯誤的行為。反之,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父母可以對他微笑地表示鼓勵,或者是擁抱他,他就能感受到父母傳達的善意,從而刻意糾正自己以後的言行往好的方面發展。

三四歲的孩子愛唱反調,父母要反省一下,這幾件事你做對了嗎?

4、 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較小一點的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主要矛盾,大多來源於大人不讓孩子幹什麼,孩子非要幹什麼。這其實是孩子好奇心的驅使以及強烈的自主願望,使得他什麼都想去嘗試一下。父母一味地斥責和制止就會引發孩子的抵抗。

對此,父母應該在保證孩子安全的範圍之內允許他去嘗試接觸新東西,滿足他的好奇心,哪怕有時候知道孩子會吃點小小的虧,只要沒有危及到人身安全,就放手讓他去嘗試。我們要相信孩子,只有讓他們在親自實踐的同時才能積累生活經驗,承受過失敗的教訓他就知道如何去改進自己,從而體會成功的快樂。

三四歲的孩子愛唱反調,父母要反省一下,這幾件事你做對了嗎?

5、 不要嬌慣放縱孩子

讓孩子去嘗試,並不意味著凡事都能滿足孩子,如果聽之任之百依百順,孩子很快就會養成任性、驕橫的性格。對於那些經常說反話或者經常任性、提出不合情理要求的孩子,我們應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一)、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告訴他為什麼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抑制他任性、執拗行為的發生。

(二)、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另一種讓他更感興趣的事情來吸引他,從而使他放棄不正當的要求。

(三)、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不合理的要求,再哭再鬧也不會滿足的。

(四)、暫時不理他,用冷處理的方式來終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三四歲的孩子愛唱反調,父母要反省一下,這幾件事你做對了嗎?

總之,孩子跟大人作對、想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並沒錯,孩子還太小,他還不懂得用什麼方式來跟大人溝通自己的想法,大人要及時察覺孩子的心理,並幫助孩子去分辨他想要做的事情是否可行,並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不要輕易地給孩子貼上不聽話的標籤。

我是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或者微信公眾帳號:陪寶寶寫日記,共同探討育兒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