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悟,是入道的妙門'

"
"
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悟,是入道的妙門

首篇“相也悟道”的文字出來,有老友問,你為何把公眾號名稱改成了“相也非常道”?蓋,相也文字水平醜,文化底蘊差,說不好,詞不達意。不論是散文,隨筆,還是其它文字,寫出來的,都難及心中所悟所思。聖人悟到了世界的真相,字之曰“道”,強之曰“大”,還那麼謙虛。相也能悟出什麼真相呢?窮其一生,也悟不到“道”的真相。就如,不入佛門,悟不到“如來”的真相一樣。故之曰“非常道”。

相也悟道,不糾纏於文字相。就想隨心所欲,寫我所想,寫我所悟。如甲骨文裡的“道”字,從頭開始行走,把我的身體,復歸於嬰兒,走到緣起之地,不逼自己,亦如小篆中的“道”字,有“彳”有“止”,乍行乍止,走走停停,動動靜靜,從老子之道里,感悟人生之道;從宇宙真相中,感悟人生真相。語境和詞意,以《說文解字》和王弼的《老子注》為主。信息化時代,專業的事,專家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相也不是道學專家,更非大師。相也做字注,搞釋引,謀求一錘定音,正本清源,那是專家碗裡搶飯吃,自不量力,恬不知恥的。相也的文字,僅僅是相也的感悟,發表出來,用意在交流,但結果不是相也能預料和控制的。想想,最差的結果,莫非兩種:一是異意,二是謾罵。對此,相也的態度是:異我者,朋也,助我明智;罵我者,友也,醒我定執。為道而疑,為道而罵,皆吾道友。

昨日悟“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帛書版)。有道友留言說,在古代,“可”字沒有“可以”的意思啊。甲骨文中,“可”是人肩挑荷擔的樣子。我理解,既然是挑擔,必須是挑得動重擔,挑不動,就不是可。小孩要挑重物,挑不動,父母肯定不允許,怕把娃的腰壓折。顯然,引申了說,“可”就有許可、准許之意。《廣韻》就雲:“可,許可也”。《詩·小雅·何人斯》:“去不我可”。這些都是明證。“可”的第二個意思是“相稱,適合”。《莊子·天運》雲:“其味相反,百皆可於口。”這是“可口”一詞的最早出處。《荀子·正名》:“故可道而從之,奚以損之而亂?” 楊倞注:“可道,合道也。”相也覺得,這兩個意思,都能理解“可道”,當可體、合道解,似更確些。老子的意思就很明顯了,道,是宇宙的真相,是本體的東西,我命名這個“道”字,是適合的,可體的,合乎道的。

"
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悟,是入道的妙門

首篇“相也悟道”的文字出來,有老友問,你為何把公眾號名稱改成了“相也非常道”?蓋,相也文字水平醜,文化底蘊差,說不好,詞不達意。不論是散文,隨筆,還是其它文字,寫出來的,都難及心中所悟所思。聖人悟到了世界的真相,字之曰“道”,強之曰“大”,還那麼謙虛。相也能悟出什麼真相呢?窮其一生,也悟不到“道”的真相。就如,不入佛門,悟不到“如來”的真相一樣。故之曰“非常道”。

相也悟道,不糾纏於文字相。就想隨心所欲,寫我所想,寫我所悟。如甲骨文裡的“道”字,從頭開始行走,把我的身體,復歸於嬰兒,走到緣起之地,不逼自己,亦如小篆中的“道”字,有“彳”有“止”,乍行乍止,走走停停,動動靜靜,從老子之道里,感悟人生之道;從宇宙真相中,感悟人生真相。語境和詞意,以《說文解字》和王弼的《老子注》為主。信息化時代,專業的事,專家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相也不是道學專家,更非大師。相也做字注,搞釋引,謀求一錘定音,正本清源,那是專家碗裡搶飯吃,自不量力,恬不知恥的。相也的文字,僅僅是相也的感悟,發表出來,用意在交流,但結果不是相也能預料和控制的。想想,最差的結果,莫非兩種:一是異意,二是謾罵。對此,相也的態度是:異我者,朋也,助我明智;罵我者,友也,醒我定執。為道而疑,為道而罵,皆吾道友。

昨日悟“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帛書版)。有道友留言說,在古代,“可”字沒有“可以”的意思啊。甲骨文中,“可”是人肩挑荷擔的樣子。我理解,既然是挑擔,必須是挑得動重擔,挑不動,就不是可。小孩要挑重物,挑不動,父母肯定不允許,怕把娃的腰壓折。顯然,引申了說,“可”就有許可、准許之意。《廣韻》就雲:“可,許可也”。《詩·小雅·何人斯》:“去不我可”。這些都是明證。“可”的第二個意思是“相稱,適合”。《莊子·天運》雲:“其味相反,百皆可於口。”這是“可口”一詞的最早出處。《荀子·正名》:“故可道而從之,奚以損之而亂?” 楊倞注:“可道,合道也。”相也覺得,這兩個意思,都能理解“可道”,當可體、合道解,似更確些。老子的意思就很明顯了,道,是宇宙的真相,是本體的東西,我命名這個“道”字,是適合的,可體的,合乎道的。

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悟,是入道的妙門

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雕像

“道”,是宇宙的真相,自然的本源,人生的本源。一句話,“道”,是產生一切物質世界的總根源。“道”,本來就在那裡。不管你閉著眼睛,睜著眼睛,醒著,夢著,道都在那裡;不管你看見不看見,道就在那裡;不管你覺悟不覺悟,道就在那裡;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它仍在那裡。用哲學的話叫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老子的“道”,不僅是“客觀存在”本身,還是產生“客觀存在”的總根源。是宇宙萬物的本體,是超越時空靜止不動的實體,是本來就有的。用佛家的話語權說,“道”即“如來”。是永恆不變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世間,就是這麼奇妙。道家,始終沒有超越老子之“道”的境界,而佛家卻把“道”的精髓,融化進了“如來”,又在如來的基礎上,開出一片向死而生的西方極樂世界。用禪宗的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切的真相都在自然中。

老子在寫《道德經》之前,已經對“道”有成熟的概念了。孔子五十一歲時,仍未悟得大道,聞老聃迴歸宋國沛地隱居,特攜弟子第三次拜訪老子悟道時,老子見孔子心已能遊於物之初,便給孔子講過道。老子曰:“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佈環宇矣而無處不在,周流不息矣而無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論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敗、資助萬物而不匱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時得之而序,萬物得之而形。”

老子給孔子的這堂講道課,至少對道的特點與功能做了四點概括:一、道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遍佈環宇,無處不在,周流不息,無物不至”的。二、道是生生不息的。道能“生育天地而不衰,資助萬物而不乏”。是“永恆不變”,不衰不敗、不匱不乏的。如佛之“如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三、道是不能窮盡的。“道”的源頭是“求之不可得,論之不可及”的。四、道能生育資助萬物。生天則高,生地則厚,生日月則運行,生四時則有序,生萬物則有形。有了這四個特點,中國哲學的大廈,在孔子五十一歲時,就被老子厚實地就建立起來了。這座大廈就叫“道”。比公元前6世紀,世界上第一位西方哲學家泰勒斯,掉進破井裡悟出的“大地浮在水上”的第一句哲語,高了N個量級。中國只所以沒有產生神學,產生宗教。在老子給孔子講道的這一天就註定了。倘若老子揭示宇宙的真相,定義的不是一個“道”字,而是一個“神”字,那中國就有神學和宗教了。

"
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悟,是入道的妙門

首篇“相也悟道”的文字出來,有老友問,你為何把公眾號名稱改成了“相也非常道”?蓋,相也文字水平醜,文化底蘊差,說不好,詞不達意。不論是散文,隨筆,還是其它文字,寫出來的,都難及心中所悟所思。聖人悟到了世界的真相,字之曰“道”,強之曰“大”,還那麼謙虛。相也能悟出什麼真相呢?窮其一生,也悟不到“道”的真相。就如,不入佛門,悟不到“如來”的真相一樣。故之曰“非常道”。

相也悟道,不糾纏於文字相。就想隨心所欲,寫我所想,寫我所悟。如甲骨文裡的“道”字,從頭開始行走,把我的身體,復歸於嬰兒,走到緣起之地,不逼自己,亦如小篆中的“道”字,有“彳”有“止”,乍行乍止,走走停停,動動靜靜,從老子之道里,感悟人生之道;從宇宙真相中,感悟人生真相。語境和詞意,以《說文解字》和王弼的《老子注》為主。信息化時代,專業的事,專家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相也不是道學專家,更非大師。相也做字注,搞釋引,謀求一錘定音,正本清源,那是專家碗裡搶飯吃,自不量力,恬不知恥的。相也的文字,僅僅是相也的感悟,發表出來,用意在交流,但結果不是相也能預料和控制的。想想,最差的結果,莫非兩種:一是異意,二是謾罵。對此,相也的態度是:異我者,朋也,助我明智;罵我者,友也,醒我定執。為道而疑,為道而罵,皆吾道友。

昨日悟“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帛書版)。有道友留言說,在古代,“可”字沒有“可以”的意思啊。甲骨文中,“可”是人肩挑荷擔的樣子。我理解,既然是挑擔,必須是挑得動重擔,挑不動,就不是可。小孩要挑重物,挑不動,父母肯定不允許,怕把娃的腰壓折。顯然,引申了說,“可”就有許可、准許之意。《廣韻》就雲:“可,許可也”。《詩·小雅·何人斯》:“去不我可”。這些都是明證。“可”的第二個意思是“相稱,適合”。《莊子·天運》雲:“其味相反,百皆可於口。”這是“可口”一詞的最早出處。《荀子·正名》:“故可道而從之,奚以損之而亂?” 楊倞注:“可道,合道也。”相也覺得,這兩個意思,都能理解“可道”,當可體、合道解,似更確些。老子的意思就很明顯了,道,是宇宙的真相,是本體的東西,我命名這個“道”字,是適合的,可體的,合乎道的。

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悟,是入道的妙門

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雕像

“道”,是宇宙的真相,自然的本源,人生的本源。一句話,“道”,是產生一切物質世界的總根源。“道”,本來就在那裡。不管你閉著眼睛,睜著眼睛,醒著,夢著,道都在那裡;不管你看見不看見,道就在那裡;不管你覺悟不覺悟,道就在那裡;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它仍在那裡。用哲學的話叫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老子的“道”,不僅是“客觀存在”本身,還是產生“客觀存在”的總根源。是宇宙萬物的本體,是超越時空靜止不動的實體,是本來就有的。用佛家的話語權說,“道”即“如來”。是永恆不變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世間,就是這麼奇妙。道家,始終沒有超越老子之“道”的境界,而佛家卻把“道”的精髓,融化進了“如來”,又在如來的基礎上,開出一片向死而生的西方極樂世界。用禪宗的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切的真相都在自然中。

老子在寫《道德經》之前,已經對“道”有成熟的概念了。孔子五十一歲時,仍未悟得大道,聞老聃迴歸宋國沛地隱居,特攜弟子第三次拜訪老子悟道時,老子見孔子心已能遊於物之初,便給孔子講過道。老子曰:“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佈環宇矣而無處不在,周流不息矣而無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論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敗、資助萬物而不匱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時得之而序,萬物得之而形。”

老子給孔子的這堂講道課,至少對道的特點與功能做了四點概括:一、道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遍佈環宇,無處不在,周流不息,無物不至”的。二、道是生生不息的。道能“生育天地而不衰,資助萬物而不乏”。是“永恆不變”,不衰不敗、不匱不乏的。如佛之“如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三、道是不能窮盡的。“道”的源頭是“求之不可得,論之不可及”的。四、道能生育資助萬物。生天則高,生地則厚,生日月則運行,生四時則有序,生萬物則有形。有了這四個特點,中國哲學的大廈,在孔子五十一歲時,就被老子厚實地就建立起來了。這座大廈就叫“道”。比公元前6世紀,世界上第一位西方哲學家泰勒斯,掉進破井裡悟出的“大地浮在水上”的第一句哲語,高了N個量級。中國只所以沒有產生神學,產生宗教。在老子給孔子講道的這一天就註定了。倘若老子揭示宇宙的真相,定義的不是一個“道”字,而是一個“神”字,那中國就有神學和宗教了。

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悟,是入道的妙門

孔子拜老子悟道圖

但是,有了“道”,就有了“魔”。因為人類研究“道”的唯一工具,是靠語言文字。語言文字最大的長處,是能夠描述宇宙萬物的真相;但最大的缺陷,又不能精準描繪世界的真相。原子鐘再精確,但與自然的真相,仍有差距。何況真相與文字相之間,留下的空白與差距,就更大了,便被“魔”佔了。這是人類最痛苦的地方,也是在真相路上最難以跨越的鴻溝。所以,人類在哲學與科學的道路上,只能一步步逼近真相,一步步去魔,而不能窮盡真相,去盡魔性。今天的未知,可能成明天的科學;明天的科學,又是後天的迷信和魔。

當年,牛頓力學搭建起經典宇宙觀後,就有人宣稱“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建成”,只剩最後“兩朵烏雲”。但隨後,“兩朵烏雲”竟分別發展成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並直接顛覆了牛頓力學建立起來的宇宙觀。現在,又浮現出了暗物質、暗能量、平行宇宙理論、多重宇宙理論等一堆未解之迷。特別是暗物質這詞兒一出現,才發現人類目前能認識的宇宙物質,百不及五。其它,統統是未知。有未知,迷信與魔自然盛行。這是真正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有困惑,魔惑,而科學技長手短,無能力解惑,迷信便是暫時安撫靈魂的唯一迷藥。

而老子的偉大之處,不僅僅是建立了“道”的哲學範疇,還給出了人類治迷去魔的法器。老子用一個“道”字,把“神”消滅了,讓人敬天畏地,信仰於自然。既把帝王從神道治國上拉下了馬,還原為人,用自然之道治國,使神在中國人的心中失去了土壤;又把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從迷魂坑中拉了出來,從神道上解救了出來。魔失去了神的保護,就成了孤魂野鬼,不礙中國人的大智慧了。

"
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悟,是入道的妙門

首篇“相也悟道”的文字出來,有老友問,你為何把公眾號名稱改成了“相也非常道”?蓋,相也文字水平醜,文化底蘊差,說不好,詞不達意。不論是散文,隨筆,還是其它文字,寫出來的,都難及心中所悟所思。聖人悟到了世界的真相,字之曰“道”,強之曰“大”,還那麼謙虛。相也能悟出什麼真相呢?窮其一生,也悟不到“道”的真相。就如,不入佛門,悟不到“如來”的真相一樣。故之曰“非常道”。

相也悟道,不糾纏於文字相。就想隨心所欲,寫我所想,寫我所悟。如甲骨文裡的“道”字,從頭開始行走,把我的身體,復歸於嬰兒,走到緣起之地,不逼自己,亦如小篆中的“道”字,有“彳”有“止”,乍行乍止,走走停停,動動靜靜,從老子之道里,感悟人生之道;從宇宙真相中,感悟人生真相。語境和詞意,以《說文解字》和王弼的《老子注》為主。信息化時代,專業的事,專家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相也不是道學專家,更非大師。相也做字注,搞釋引,謀求一錘定音,正本清源,那是專家碗裡搶飯吃,自不量力,恬不知恥的。相也的文字,僅僅是相也的感悟,發表出來,用意在交流,但結果不是相也能預料和控制的。想想,最差的結果,莫非兩種:一是異意,二是謾罵。對此,相也的態度是:異我者,朋也,助我明智;罵我者,友也,醒我定執。為道而疑,為道而罵,皆吾道友。

昨日悟“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帛書版)。有道友留言說,在古代,“可”字沒有“可以”的意思啊。甲骨文中,“可”是人肩挑荷擔的樣子。我理解,既然是挑擔,必須是挑得動重擔,挑不動,就不是可。小孩要挑重物,挑不動,父母肯定不允許,怕把娃的腰壓折。顯然,引申了說,“可”就有許可、准許之意。《廣韻》就雲:“可,許可也”。《詩·小雅·何人斯》:“去不我可”。這些都是明證。“可”的第二個意思是“相稱,適合”。《莊子·天運》雲:“其味相反,百皆可於口。”這是“可口”一詞的最早出處。《荀子·正名》:“故可道而從之,奚以損之而亂?” 楊倞注:“可道,合道也。”相也覺得,這兩個意思,都能理解“可道”,當可體、合道解,似更確些。老子的意思就很明顯了,道,是宇宙的真相,是本體的東西,我命名這個“道”字,是適合的,可體的,合乎道的。

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悟,是入道的妙門

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雕像

“道”,是宇宙的真相,自然的本源,人生的本源。一句話,“道”,是產生一切物質世界的總根源。“道”,本來就在那裡。不管你閉著眼睛,睜著眼睛,醒著,夢著,道都在那裡;不管你看見不看見,道就在那裡;不管你覺悟不覺悟,道就在那裡;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它仍在那裡。用哲學的話叫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老子的“道”,不僅是“客觀存在”本身,還是產生“客觀存在”的總根源。是宇宙萬物的本體,是超越時空靜止不動的實體,是本來就有的。用佛家的話語權說,“道”即“如來”。是永恆不變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世間,就是這麼奇妙。道家,始終沒有超越老子之“道”的境界,而佛家卻把“道”的精髓,融化進了“如來”,又在如來的基礎上,開出一片向死而生的西方極樂世界。用禪宗的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切的真相都在自然中。

老子在寫《道德經》之前,已經對“道”有成熟的概念了。孔子五十一歲時,仍未悟得大道,聞老聃迴歸宋國沛地隱居,特攜弟子第三次拜訪老子悟道時,老子見孔子心已能遊於物之初,便給孔子講過道。老子曰:“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佈環宇矣而無處不在,周流不息矣而無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論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敗、資助萬物而不匱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時得之而序,萬物得之而形。”

老子給孔子的這堂講道課,至少對道的特點與功能做了四點概括:一、道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遍佈環宇,無處不在,周流不息,無物不至”的。二、道是生生不息的。道能“生育天地而不衰,資助萬物而不乏”。是“永恆不變”,不衰不敗、不匱不乏的。如佛之“如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三、道是不能窮盡的。“道”的源頭是“求之不可得,論之不可及”的。四、道能生育資助萬物。生天則高,生地則厚,生日月則運行,生四時則有序,生萬物則有形。有了這四個特點,中國哲學的大廈,在孔子五十一歲時,就被老子厚實地就建立起來了。這座大廈就叫“道”。比公元前6世紀,世界上第一位西方哲學家泰勒斯,掉進破井裡悟出的“大地浮在水上”的第一句哲語,高了N個量級。中國只所以沒有產生神學,產生宗教。在老子給孔子講道的這一天就註定了。倘若老子揭示宇宙的真相,定義的不是一個“道”字,而是一個“神”字,那中國就有神學和宗教了。

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悟,是入道的妙門

孔子拜老子悟道圖

但是,有了“道”,就有了“魔”。因為人類研究“道”的唯一工具,是靠語言文字。語言文字最大的長處,是能夠描述宇宙萬物的真相;但最大的缺陷,又不能精準描繪世界的真相。原子鐘再精確,但與自然的真相,仍有差距。何況真相與文字相之間,留下的空白與差距,就更大了,便被“魔”佔了。這是人類最痛苦的地方,也是在真相路上最難以跨越的鴻溝。所以,人類在哲學與科學的道路上,只能一步步逼近真相,一步步去魔,而不能窮盡真相,去盡魔性。今天的未知,可能成明天的科學;明天的科學,又是後天的迷信和魔。

當年,牛頓力學搭建起經典宇宙觀後,就有人宣稱“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建成”,只剩最後“兩朵烏雲”。但隨後,“兩朵烏雲”竟分別發展成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並直接顛覆了牛頓力學建立起來的宇宙觀。現在,又浮現出了暗物質、暗能量、平行宇宙理論、多重宇宙理論等一堆未解之迷。特別是暗物質這詞兒一出現,才發現人類目前能認識的宇宙物質,百不及五。其它,統統是未知。有未知,迷信與魔自然盛行。這是真正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有困惑,魔惑,而科學技長手短,無能力解惑,迷信便是暫時安撫靈魂的唯一迷藥。

而老子的偉大之處,不僅僅是建立了“道”的哲學範疇,還給出了人類治迷去魔的法器。老子用一個“道”字,把“神”消滅了,讓人敬天畏地,信仰於自然。既把帝王從神道治國上拉下了馬,還原為人,用自然之道治國,使神在中國人的心中失去了土壤;又把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從迷魂坑中拉了出來,從神道上解救了出來。魔失去了神的保護,就成了孤魂野鬼,不礙中國人的大智慧了。

相也悟道:道,是宇宙的真相;悟,是入道的妙門

王屋山道德經石刻

老子問道治魔的法器與智慧,就是“悟道”。

悟,不立文字相,悟道,妙不可言,就從智慧上去了“道”與文字相之間留下的鴻溝,讓“道”更能逼近真相。不管你的智慧高低,悟性高低,識字不識字,只要開智啟慧,入了“悟道之門”,你所感悟到的東西,不管是自然之道,科學之道,做人之道,生活之道,還是夫妻之道,品茶之道,大道無邊無際,不論你喜歡悟什麼,或困惑什麼,就悟什麼,你所悟到的東西,肯定是心裡感到最舒坦的,最美好的,最自在的,最如意的東西。一旦悟通,一切的困惑,便豁然開朗。所以,心的舒坦,美好,自在,如意,是解除人的一切恐懼、憂慮、困惑、失望、痛苦、悲傷的最佳良藥。

悟道這麼美妙,故孔子曰:“朝聞道,夕死足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