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成熟,叫不為難自己

你願意做一個完美的人,還是一個完整的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但沒有人生來就是完美無缺的。

有人說,“一個片面的自己,無法活出完整的人生。”

學會與自己和解,就懂得了人生。


1

人這一生

應該學會與自己和解


有的人時常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有的人卻與之相反,總是將所有錯誤都歸咎於自己,害怕別人投來指責的目光。

就如作家萊恩說:“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可以理解,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卻都是問題。”

事實上,無論哪一種都會對雙方造成持續傷害。

生活有一部分需要嚴肅認真,有一部分需要難得糊塗。

知名主持人楊瀾曾經採訪過當當網的創始人俞渝,問她:“你最不自信的地方在哪?”

俞渝毫不猶豫地回答:“長相。”

她曾經為此十分自卑,以至於每次出門之前都要先搭配幾套衣服,鏡子照了又照,還經常不滿意。

楊瀾看著面前這個優雅自信的女性,疑惑地問道:“可是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現在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氣質呢?”

俞渝坦然一笑:“放棄讓自己成為不可能的人,然後全然接受自己。

活著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而是平時我們對自己太過苛刻;

總是為難自己,過分追求完美,逼著自己永不停歇,結果就是身心俱疲。

當一個人學會了與自己和解,臉上便常常帶著自信的笑容,舉手投足之間都會散發著優雅的光芒。

比起焦慮緊張地活在別人的目光下,接受一個真實的自己,活得更加輕鬆自在。

心簡單了,世界就簡單了。


2

真正的高尚

不是從不犯錯


心學家王陽明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把永遠不犯錯誤當成標準。”

一個人最高尚的品德在於能夠改正錯誤,這樣才會重獲新生。

初唐詩人陳子昂,年輕時就已經跟隨父親來到京城長安,由於從小嬌慣,每天不是和朋友出城打獵,就是去賭坊鬥雞賭錢。

後來,他無意間經過一處私塾,聽到老師講:“一個人如果放任自流,行為傲慢,就無法受人尊敬,甚至討人嫌棄。”

這番話讓他十分羞愧。散學後,他請教老師:“我現在還來得及改正嗎?”

老師說:“如果能夠改過自新,何必擔憂來不及呢。”

聽到這句話,陳子昂頓時振奮精神,從此潛心研究學問,最終成為有名的愛國詩人。

易中天教授曾說:“人,總是很難改正自己的缺點,也總是很難發現自己的錯誤。”

但當你意識到錯誤時,其實內心已經有了改正的想法,並且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人,沒有誰生下來就所向披靡:

正如黃河經過九曲十八彎,卻依然滔滔不絕,最終匯入大海;

正如太陽也會被烏雲遮擋,但終會突破障礙,重新照耀人間;

正如美玉藏在醜陋的石頭裡,磨開粗糙的外表,依然散發光芒。

永遠不犯錯誤是神的準則,儘量少犯錯誤是人的目標,改正錯誤是真正高貴的品德。

原諒自己,並不是給自己找一個開脫的藉口,而是付出相應代價後的沉思與反省,跳出自怨自艾的陰影,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為什麼會陷入錯誤的行為模式。

如此,才能正視自己的內心,避免繼續對自己以及對他人的傷害。

只有學會放下的人,才不會重蹈覆轍。


3

愛自己

才能更好地愛別人


蔡康永在《奇葩說》裡曾經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大部分的人在一味愛對方的時候,常常會忽略自己最美好的部分。”

愛自己和愛他人並不是相悖的理論,而是兩條相互靠近的軌跡。

心靈學家張德芬,曾經當過風光的臺視新聞主播,也擔任過知名公司的銷售經理。

以前填報大學志願的時候,她完全聽從父母的意願,報了金融系,放棄了熱愛的文學,終日鬱鬱寡歡;

畢業後,她聽從母親的安排,走入婚姻的殿堂,但最終以失敗收場。

她不明白,為什麼放棄了這麼多,卻換得如此下場,父母也因此終日傷心流淚。

2002年,她終於恍然大悟,決定放下外界對她的一切要求,重新找回自己的內心,追求心靈世界。

最終,她成為了一個作家,生活幸福充實,父母也為此驕傲。

正如論語裡面說過一句話:“真正的孝順,是不讓父母擔憂”,善待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愛別人,這也是關心你的人最殷切的期盼。

愛自己,並不是自私;

而是在不損害別人的同時,將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沉澱出一個豐滿有力的靈魂。

真正地愛自己,不一定是不顧一切地去實現輝煌的夢想,也不是窮奢極侈地盡情享樂,

而是活在當下,擺脫陰影,讓自己每一天都過得充實快樂。

正如表演大師卓別林寫的一句詩所說,“以我的方式,過我的生活。我把這叫做,幸福。”


《重遇未知的自己》裡說:

負面情緒就像黑暗無法驅趕,唯一能做的,就是帶進光來。


只有內心平和淡定的人,才能看到沿途的風景,看到灑落在窗臺上的點點陽光。

當一個人學會與自己和解的時候,那些曾經的糾結、過往的苦難,都會轉化成前行的強大力量,支撐你走向豁然開朗。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願我們都能與自己和解,與人生把盞言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