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語文,為什麼最難“雞”出效果?(上)'

語文 讀書 英語 不完美媽媽 幼兒園 文章 伊森媽媽童年館 2019-07-26
"

讀者群裡,我已經看到大家不止一次這樣感嘆:

現在感覺最難雞的,就是語文了!

所以我琢磨著一直想寫一篇關於“真正提高語文水平”的乾貨推文。

“提高語文水平”是個很BIG的話題,我決定這篇就先以問題為導向來寫一寫我的理解。可能此文主觀性較強,大家權作參考,也希望有不同感想的家長讀者能與我多多交流,我們都在教育自己小孩的路上,一個個“摸著石頭過河”,沒有誰比誰更權威,更正確。#如果想入讀者群與大家一起交流,可以拉到文末,加管理員入群。

此文我想和大家談“六個爭議問題”,寫到一半的時候,發現:啊呀,寫長了……所以,就分了【上】【下】兩篇,分開推送了。#【下篇】等我更新推送哦~

問題一

學齡前、啟蒙初,如果英語太“雞”,會不會影響之後“中文”學習?

我的答案是:絕對會的。

我有好幾個朋友,小孩在滬上的國際學校唸書,父母都是中國人,但由於從幼兒園到小學都是以英語教學為主,中文反而成了“老大難”問題。之前,大家都不理解,“生活中不都是用中文交流的嗎?”

但其實,生活語言和書面語,其實是兩個層次的東西。前者只是實用溝通,而後者則和思維能力緊緊相連——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指的也是書面學習的語言,不是日常交流用語。

每個小孩3-6歲是學習語言的窗口期,這大家都知道。但是並不是說,窗口期中發射好幾個火箭,它們都能順利升空;一般而言,空間就這麼大,只有一支火箭,才能發射得又高又遠,奔向無盡的太空。一個小孩,在學習語言窗口期中難免會有所偏重,所以,如果每天“給予”的英語特別大量,就會自然而然擠佔掉接觸中文學習與閱讀的機會——不要覺得反正我們父母都是中國人,平時說話和大環境都是中文,孩子將來語文怎麼可能會差。

所以,很多家長到了小孩上小學,就會發現:呀,我娃就是不愛看中文書,他英文的Indepandent reading都能自主看到橋樑書了,但中文注音書塞給他他都不看。——從小沒有培養起閱讀中文圖書的習慣,後面就會面臨這般困境。

母語的思維能力問題,其實是一個人壘砌自我知識結構大廈的根基。而這種思維能力,就是從小大量的閱讀與深度思考中習得的。有一位留學英倫專攻語言的朋友,曾跟我說,“我學英語,越學到後面,越發現,母語中文就是我學英語的天花板”。我雖自身沒有她的經歷,但我深以為然。

還有一點,語言只是工具,一個人會耍的工具越多,越容易變成“三腳貓”,注意力全部都在學習“工具使用上”,就很難再去真正“鑽研”下去能用這個工具創造什麼更有價值的東西。

所以,我覺得家長給娃安排學習要有一個合理的比例分配:英語的學習很重要,分級讀物、原版繪本需要不斷加碼;但中文閱讀也不能馬虎,兩邊的時間和精力配比要調節到合適的度。

問題二

那些號稱“學齡前認字3000”的牛娃,是不是一定等同於“將來語文肯定很好”?

我的答案是:絕對不一定。

認字多少和閱讀能力是不能完全打等號的,雖然你沒有“字庫儲備”無法完成閱讀。一個成年人,如你我,其實平時工作生活常用的漢字也就差不多3000個,像我這種從事“通俗寫作的文字工作者”也最多就用3000字了,沒見過需要掌握更多的生僻字,能將寫作進行得更順暢,寫出更精彩的文章。

所以那些號稱自己的娃學齡前已經認字3000的,大可不必引起只認識300甚至更少的孩子爹媽的恐慌:在將來9年義務教育和後面的高中大學教育中,考核一個孩子語文能力的核心,永遠不會是“認識了多少字”或者“掌握了多少字”。當然,小學期間,把字詞的基礎打牢,是語文學科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很多家長問我,閱讀的最最開始,是不是應該先塞給孩子認字卡?我的回答一直是:不用,直接上故事書或者繪本,親子閱讀。

認字最好是閱讀的文本結合在一起,一開始可以用指讀的方法,讓孩子對中文字對應的讀音產生關聯;積累時間久了之後,再塞給他認字卡,這時候認字卡是為了強化他之前在閱讀中遇到的、已經“看著眼熟的文字”;然後再親子閱讀,再塞認字卡——長此以往,反覆多次,你會發現,小孩已經認識了很多字,而且他不是孤立地認識這些字,他是在閱讀浸潤中“掌握”了這些字詞的用法。

所以,光光去計算一個小孩認識多少字,有什麼意義呢?沒有一個比賽,是比誰認字多的。閱讀理解能力才是最強勁的實力,動不動就高調甩出來“學齡前大幾千的識字量”,基本都是在嚇唬人而已。

問題三

很喜歡“看書”的小孩,語文成績一定很好嗎?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

一些小學三、四年級的家長會在群裡問我:

我家娃很愛看書啊,回家啥事兒不做,就捧著一本書開始看,不叫他都停不下來。可為什麼語文還是很爛,作文寫得鬆鬆散散,閱讀理解做得不得要領?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看的是什麼書,二是看書的效果。

看的什麼書,對語文閱讀和寫作有用?漫畫書、言情小說、武俠小說等休閒類的文字閱讀產品,還真是對閱讀尤其是寫作沒什麼用。遙想一下,我們當年讀書時,班級後面一大片同學都在傳看武俠漫畫,裡面有幾個語文好到被老師隆重表揚了?這些書,閱讀起來很友好,很輕鬆,但真的沒有什麼營養。

什麼書才是有營養的呢?自然是一些經典作品,文學經典、史學經典、哲學經典。大部頭的宏篇鉅著,小學生自然沒法讀,但它們中也有很多“輕巧型”的就適合孩子讀啊,比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格列佛遊記等等,凡爾納的科幻系列,也文辭優美,情節扣人心懸,小學低年級的小孩閱讀也沒有什麼特別障礙。(我書單寫得不多,至今只寫過一次科普書單,馬上我會整理適合低年級小孩看的文學類書單,等我推送哈~)

這和大人讀書一樣。看一個人床頭是不是有書、在讀什麼書,大抵能推測出此人的學識修養和品味來。

還有一個是看書效果,我之前寫過一篇有關閱讀反饋的文章,沒有看過的可以點擊:做好“閱讀反饋”,自主閱讀才能真正走向高效。

不得不說,這是世上人的智商是有高低之分,我就認識真人“過目不忘”的,他看一本書,吸收率高得驚人,如果一本書想傳遞給讀者的信息是100%,讀過之後,普通人能get到60%已經了不起了;記憶力好,吸收率高的,則可以達到80%-90%。這個“吸收率”的表現,是對書本整體章節的一種覆盤(能用在自己往後的寫作構架中),是對優美段落的複述與再運用能力(用在自己往後的文章文辭中),是對作者寫作精神的一種思想上的領悟(用在自己往後思考問題時)——我們當然人人都想成為這樣的“超會讀書”的人,但也不必強求,每個人都各自有特長而已。

還有一點我特別想說:現在有很多閱讀指導性的書籍和音頻,比如10分鐘讀完一本書、10分鐘聽完一本書——我不建議,把這種閱讀捷徑教給孩子。

最好的閱讀,就是讀原汁原味的書本。如果外語能力足夠好,讀原著是好過讀翻譯作品的。更何況是這種經過別人加工過、壓縮過、提煉過的書。這種“人工食品”,看似增加了卡路里,其實只會造成虛胖。

這也是我個人反對讓小孩去買什麼“好詞好句精選”“好文章節選”之類的作文教輔。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必須和語境相關聯的,一些妙語佳句,是從整篇文章中運用而生的,你生生把它“摘”出來,再嫁接到自己的文章裡去,有時候就會顯得浮躁而生硬,因為形成這些東西的思路,你根本無從體會,如果整個行文的思想是不契合的,那再華美的辭藻,也只是袍子上蝨子而已。

所以,我始終堅持“自己閱讀、自己選摘好詞好句”,學以致用,方能用得得當妥帖——當然,我此文說的是“細水長流”地提高語文水平,要突擊提高,就是另外一條路子了。

接下來還有三個問題

問題四

像英語和數學一樣,也讓孩子拼命刷題,做“閱讀分析”,是個好方法嗎?

問題五

語文一定要提前學,這個說法對不對?

問題六

既然閱讀、刷題,都不能直接導致“語文水平的絕對大幅提高”,那怎麼辦?

等我下一篇【乾貨】推送哦

注: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

讀者群裡,我已經看到大家不止一次這樣感嘆:

現在感覺最難雞的,就是語文了!

所以我琢磨著一直想寫一篇關於“真正提高語文水平”的乾貨推文。

“提高語文水平”是個很BIG的話題,我決定這篇就先以問題為導向來寫一寫我的理解。可能此文主觀性較強,大家權作參考,也希望有不同感想的家長讀者能與我多多交流,我們都在教育自己小孩的路上,一個個“摸著石頭過河”,沒有誰比誰更權威,更正確。#如果想入讀者群與大家一起交流,可以拉到文末,加管理員入群。

此文我想和大家談“六個爭議問題”,寫到一半的時候,發現:啊呀,寫長了……所以,就分了【上】【下】兩篇,分開推送了。#【下篇】等我更新推送哦~

問題一

學齡前、啟蒙初,如果英語太“雞”,會不會影響之後“中文”學習?

我的答案是:絕對會的。

我有好幾個朋友,小孩在滬上的國際學校唸書,父母都是中國人,但由於從幼兒園到小學都是以英語教學為主,中文反而成了“老大難”問題。之前,大家都不理解,“生活中不都是用中文交流的嗎?”

但其實,生活語言和書面語,其實是兩個層次的東西。前者只是實用溝通,而後者則和思維能力緊緊相連——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指的也是書面學習的語言,不是日常交流用語。

每個小孩3-6歲是學習語言的窗口期,這大家都知道。但是並不是說,窗口期中發射好幾個火箭,它們都能順利升空;一般而言,空間就這麼大,只有一支火箭,才能發射得又高又遠,奔向無盡的太空。一個小孩,在學習語言窗口期中難免會有所偏重,所以,如果每天“給予”的英語特別大量,就會自然而然擠佔掉接觸中文學習與閱讀的機會——不要覺得反正我們父母都是中國人,平時說話和大環境都是中文,孩子將來語文怎麼可能會差。

所以,很多家長到了小孩上小學,就會發現:呀,我娃就是不愛看中文書,他英文的Indepandent reading都能自主看到橋樑書了,但中文注音書塞給他他都不看。——從小沒有培養起閱讀中文圖書的習慣,後面就會面臨這般困境。

母語的思維能力問題,其實是一個人壘砌自我知識結構大廈的根基。而這種思維能力,就是從小大量的閱讀與深度思考中習得的。有一位留學英倫專攻語言的朋友,曾跟我說,“我學英語,越學到後面,越發現,母語中文就是我學英語的天花板”。我雖自身沒有她的經歷,但我深以為然。

還有一點,語言只是工具,一個人會耍的工具越多,越容易變成“三腳貓”,注意力全部都在學習“工具使用上”,就很難再去真正“鑽研”下去能用這個工具創造什麼更有價值的東西。

所以,我覺得家長給娃安排學習要有一個合理的比例分配:英語的學習很重要,分級讀物、原版繪本需要不斷加碼;但中文閱讀也不能馬虎,兩邊的時間和精力配比要調節到合適的度。

問題二

那些號稱“學齡前認字3000”的牛娃,是不是一定等同於“將來語文肯定很好”?

我的答案是:絕對不一定。

認字多少和閱讀能力是不能完全打等號的,雖然你沒有“字庫儲備”無法完成閱讀。一個成年人,如你我,其實平時工作生活常用的漢字也就差不多3000個,像我這種從事“通俗寫作的文字工作者”也最多就用3000字了,沒見過需要掌握更多的生僻字,能將寫作進行得更順暢,寫出更精彩的文章。

所以那些號稱自己的娃學齡前已經認字3000的,大可不必引起只認識300甚至更少的孩子爹媽的恐慌:在將來9年義務教育和後面的高中大學教育中,考核一個孩子語文能力的核心,永遠不會是“認識了多少字”或者“掌握了多少字”。當然,小學期間,把字詞的基礎打牢,是語文學科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很多家長問我,閱讀的最最開始,是不是應該先塞給孩子認字卡?我的回答一直是:不用,直接上故事書或者繪本,親子閱讀。

認字最好是閱讀的文本結合在一起,一開始可以用指讀的方法,讓孩子對中文字對應的讀音產生關聯;積累時間久了之後,再塞給他認字卡,這時候認字卡是為了強化他之前在閱讀中遇到的、已經“看著眼熟的文字”;然後再親子閱讀,再塞認字卡——長此以往,反覆多次,你會發現,小孩已經認識了很多字,而且他不是孤立地認識這些字,他是在閱讀浸潤中“掌握”了這些字詞的用法。

所以,光光去計算一個小孩認識多少字,有什麼意義呢?沒有一個比賽,是比誰認字多的。閱讀理解能力才是最強勁的實力,動不動就高調甩出來“學齡前大幾千的識字量”,基本都是在嚇唬人而已。

問題三

很喜歡“看書”的小孩,語文成績一定很好嗎?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

一些小學三、四年級的家長會在群裡問我:

我家娃很愛看書啊,回家啥事兒不做,就捧著一本書開始看,不叫他都停不下來。可為什麼語文還是很爛,作文寫得鬆鬆散散,閱讀理解做得不得要領?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看的是什麼書,二是看書的效果。

看的什麼書,對語文閱讀和寫作有用?漫畫書、言情小說、武俠小說等休閒類的文字閱讀產品,還真是對閱讀尤其是寫作沒什麼用。遙想一下,我們當年讀書時,班級後面一大片同學都在傳看武俠漫畫,裡面有幾個語文好到被老師隆重表揚了?這些書,閱讀起來很友好,很輕鬆,但真的沒有什麼營養。

什麼書才是有營養的呢?自然是一些經典作品,文學經典、史學經典、哲學經典。大部頭的宏篇鉅著,小學生自然沒法讀,但它們中也有很多“輕巧型”的就適合孩子讀啊,比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格列佛遊記等等,凡爾納的科幻系列,也文辭優美,情節扣人心懸,小學低年級的小孩閱讀也沒有什麼特別障礙。(我書單寫得不多,至今只寫過一次科普書單,馬上我會整理適合低年級小孩看的文學類書單,等我推送哈~)

這和大人讀書一樣。看一個人床頭是不是有書、在讀什麼書,大抵能推測出此人的學識修養和品味來。

還有一個是看書效果,我之前寫過一篇有關閱讀反饋的文章,沒有看過的可以點擊:做好“閱讀反饋”,自主閱讀才能真正走向高效。

不得不說,這是世上人的智商是有高低之分,我就認識真人“過目不忘”的,他看一本書,吸收率高得驚人,如果一本書想傳遞給讀者的信息是100%,讀過之後,普通人能get到60%已經了不起了;記憶力好,吸收率高的,則可以達到80%-90%。這個“吸收率”的表現,是對書本整體章節的一種覆盤(能用在自己往後的寫作構架中),是對優美段落的複述與再運用能力(用在自己往後的文章文辭中),是對作者寫作精神的一種思想上的領悟(用在自己往後思考問題時)——我們當然人人都想成為這樣的“超會讀書”的人,但也不必強求,每個人都各自有特長而已。

還有一點我特別想說:現在有很多閱讀指導性的書籍和音頻,比如10分鐘讀完一本書、10分鐘聽完一本書——我不建議,把這種閱讀捷徑教給孩子。

最好的閱讀,就是讀原汁原味的書本。如果外語能力足夠好,讀原著是好過讀翻譯作品的。更何況是這種經過別人加工過、壓縮過、提煉過的書。這種“人工食品”,看似增加了卡路里,其實只會造成虛胖。

這也是我個人反對讓小孩去買什麼“好詞好句精選”“好文章節選”之類的作文教輔。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必須和語境相關聯的,一些妙語佳句,是從整篇文章中運用而生的,你生生把它“摘”出來,再嫁接到自己的文章裡去,有時候就會顯得浮躁而生硬,因為形成這些東西的思路,你根本無從體會,如果整個行文的思想是不契合的,那再華美的辭藻,也只是袍子上蝨子而已。

所以,我始終堅持“自己閱讀、自己選摘好詞好句”,學以致用,方能用得得當妥帖——當然,我此文說的是“細水長流”地提高語文水平,要突擊提高,就是另外一條路子了。

接下來還有三個問題

問題四

像英語和數學一樣,也讓孩子拼命刷題,做“閱讀分析”,是個好方法嗎?

問題五

語文一定要提前學,這個說法對不對?

問題六

既然閱讀、刷題,都不能直接導致“語文水平的絕對大幅提高”,那怎麼辦?

等我下一篇【乾貨】推送哦

注: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乾貨」語文,為什麼最難“雞”出效果?(上)

"童年館館主"伊森媽

上海交大學士、復旦大學新聞學碩士

滬上主流媒體編輯、記者

為孩子寫童話、畫英文手繪筆記,專注親子教育話題,探討素質教育新方法,提倡家長與孩子共成長。

歡迎關注【伊森媽媽童年館】(ID: easonmama98)。

伊森媽讀者Club持續招募中,因為讀者群已滿百人,進群需要加管理員,別忘記加群口號“申請入群”哦~

| 您可能還想看的熱文

【最新出爐】2019魔都“幼升小”的面談真題~民辦花樣再翻滾,公辦也會問問題?

上實“120字問答”網篩過審出結果~~牛娃從不需要去吹牛

怒問:怎會有爹媽為了造“牛娃”,給孩子喂“聰明藥”?!

| 您可能還想看的乾貨文

【乾貨】暑假“自雞”學習計劃:立足校內,適當拓展

【乾貨】從“看圖寫話”到“口述作文”,低年級小作文,爹媽如何引導?

【超強幹貨| 書單】哪幾本科普書,被我兒子翻爛了還在看?

從2019超難的高考作文題中,“雞娃”的我們都能get啥考試技巧?

【乾貨】期末考試來臨前,快給娃整理一個“錯題集”

【乾貨】做好“閱讀反饋”,自主閱讀才能真正走向高效

【乾貨】小學語文的“難”,在於它必須花時間紮紮實實“打基礎”

【乾貨】小學數學的“難”,就在於牢牢保住小孩的“興趣與自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