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同學要了解一下:全國卷語文的改革趨勢和考查要點簡釋

高三同學要了解一下:全國卷語文的改革趨勢和考查要點簡釋

如果你仔細看2015年之前的高考題,會發現與現在的全國I卷簡直有天壤之別:前5題全部考察字音字形成語病句的基礎知識,文學類文本閱讀很少出現客觀題;論述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閱讀最多出現一種,題目最多三個,而且全部都是客觀題,絕對不會有讓你分析對比三個材料的問題;二卷沒有那麼多應用類的主觀題,默寫完名句差不多就要到作文了。

這就是高考語文卷兩個最大的改革趨勢:

(1)閱讀類問題材料增加、難度增加、客觀題增加,對理性分析、邏輯分析的要求大大增加。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公開表示:“以後語文高考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讓15%的人做不完。”

(2)主觀題越來越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著重考察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思考文本,在題目設置上“反套路”,僅憑語文老師多年總結的“模板”越來越難得分。

理解了上面兩點,才能明白應該提高哪些能力。

具體說——

高三同學要了解一下:全國卷語文的改革趨勢和考查要點簡釋

一、論述類文本的滿分之道

論述類文本實際上是社會科學論文片段,論述對象經常是中國史或中國哲學中的某個點,或者現當代中國社會的文化現象,等等。這類文本及其問題讓大家感到不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根本沒讀過這類文本,頂多看看新聞、小說、雜誌,有點追求的自己看看古詩詞、文言文、歷史書,絕對不會有人專門買社科論文雜誌回來看的,所以較難看出它的邏輯何在,會覺得它遣詞造句很奇怪,每個字都懂,但連起來就是不懂!

所以要從本質上解決論述類文本問題,其實就兩點:

第一點:讀懂社會科學類學術論文的能力

第二點:提高解答題目的實際能力。

解決第一點的辦法:有一個網站叫 中國社會科學網,百度一下就能找到,上面所有的學術論文都可以免費閱讀,而且這些論文緊跟時代動向,與高考出題方向一致。閱讀的時候注意整篇文章的架構,如何通過小標題的論述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再具體看每小段的論述邏輯和行文方式。另外,還可以讀《新華文摘》,不用多,讀過3篇之後,你會發現考試命題其實截取的就是某文的某幾個些段落。

解決第二點的辦法:首先你一定要牢記,論述類文本閱讀的三道題,無論命題人怎麼刁鑽古怪,都逃不出八大套路:以偏概全、因果混亂、混淆是非、無中生有、偷換概念、張冠李戴、主次顛倒、時模混淆。做題的時候心裡繃根弦,時刻尋找選項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每一個選項,除非十拿九穩,否則一定要定位到原文中再去復位比較,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高三同學要了解一下:全國卷語文的改革趨勢和考查要點簡釋

二、文學類文本題目的解答

在後面的實用類文本補充了新聞甚至人物小傳記閱讀的大背景下,文學類文本開始慢慢摒棄原有的新聞、散文和傳記體文章,呈現出小說一家獨大的格局,預計2019年高考依然會延續這一特點。因此,研究小說的出題思路和解決方法,是最有效的。

2018年全國I、II、III卷的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擇題都是“選出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注意,這四個選項是很有規律的,考察點就兩個:小說內容,小說手法。這也是讀懂小說的兩個基本要求:正確理解它的內容,能看出小說運用的手法。看穿了這兩個考察點,這道題其實是很好做的。考內容的選項,直接定位回原文,聯繫上下文,看它是不是犯了無中生有、過度聯想、錯誤嫁接等問題。與前後情節有出入的,一定是原則性錯誤,千萬別被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給騙了。實在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考慮是否與全文的主題和感情基調相悖。語文閱讀題越來越像託福閱讀和聽力——在託福閱讀和聽力中,全都是高難度的細節或態度、主旨選擇題,原文定位和主旨基調的把握至關重要。

考手法的不正確一般有兩種

1、故意將手法說錯;2、手法是對的,但對手法的解讀是錯的。看到手法類選項的時候,就從這兩個角度入手,一定能看出可能的錯誤。

接下來的兩道主觀題,其考察點與選擇題是一致的,一道考內容,一道考手法。無論具體的題目怎麼變,其考察的本質就是這兩點,永遠不會變。因為這是文學類文本的性質決定的:讀懂它,就是看懂內容,理解其手法。

內容題考察對文本情節的歸納總結能力。作為一箇中國人,一個被漢語言浸泡長大的人,這道題是沒有理由失分的,因為你只需要按題幹要求把該總結的點都寫上,然後分析一下就行,簡直是送分。

當然,總結分析也有步驟。我們給大家總結一下,按照這個思路去總結,決不失分:

1、確定答題範圍。這是題幹會告訴你的,比如2018年全國I卷:小說中說趙一曼“身瀰漫著拔俗的文人氣質和職業軍人的冷峻”,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人家讓你總結文人氣質和軍人冷峻相關內容,不要遺漏也不要超出題目要求範圍節外生枝。2、在劃定的範圍內擷取關鍵詞,連詞成句

應注意的是,題幹是讓你分析,不是總結了就完事兒了。當然總結是分析的基礎,不總結你也沒得分析。分析這一步不難,人家都告訴你是要讓你分析文人氣質和軍人冷峻了,你就把總結出來的相關點說說跟這兩個氣質的相關性,分就拿穩了。

第二道考手法的題,這道題現在需要把思維打開,因為經常出現不是典型現代文的手法。還是以2018全國I卷“趙一曼女士”為例,問“歷史與現實交織的寫法有哪些好處”,像不像詩歌裡面常講的虛實結合?手法題反而是變得最小的那個,把老師上課講的散文、小說、詩歌手法學全了,遇到問題就點出手法然後結合原文分析即可。

高三同學要了解一下:全國卷語文的改革趨勢和考查要點簡釋

三、實用類文本的解題思路

實用類文本一下子來三段,看起來難,實際上也是很有規律可循的。

首先一定要明白三則材料的內在關係:它們一定是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但側重點不同。“同”很多人都能看出來,但概括同中的不同,是實用類文本閱讀最有區分度的題目。前兩個題目跟論述類文本閱讀差不多,把握住那八個陷阱,迴歸原文復位,都能找出答案。

最後一問的歸納概括,要牢記兩點:

1.三則材料(全國2卷是四則),每一則都會用到,但不會重複用。答案一般是三點,每則材料提取出一點2.答題模式為:宏觀歸納+原文關鍵詞+簡要分析說明。同學們容易忽視宏觀歸納和原文關鍵詞,因為題目的問法一般都是“請簡要分析說明”,但還是那句話,歸納原文要點是分析的基礎,一定要體現出來,否則分是絕對拿不全的。看完了上面的分析,你還覺得現代文閱讀不知所云、無病呻吟嗎?其實學習最關鍵的地方,不是刷多少題,而是要明白,人家想考什麼。在此基礎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學。明白了考察的要點,哪怕離高考還有三天,脫胎換骨也完全不是問題!

高三同學要了解一下:全國卷語文的改革趨勢和考查要點簡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