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太子胤礽復立後要是有所收斂,會被廢黜嗎?

小說:太子胤礽復立後要是有所收斂,會被廢黜嗎?

歷史上的太子胤礽並非如此不堪,猶如唐朝之李建成,實際上的才幹並不輸於康熙其他任何一位皇子。胤礽的不堪都是康熙所言,雍正即位之後,為了粉飾雍正的統治,自然會去貶低太子胤礽的所作所為,為雍正加分。

有人說:太子胤礽與庶母鄭春華有私情,道德弱化,賣官鬻爵,公私不明,結黨營私,不利朝局,調兵謀反,陰謀篡位,難道還不足以廢黜嗎?

可是正如鄔思道所言,老四胤禛又有多少陽謀可言,陰謀算盡,斬草除根。江夏鎮屠戮婦孺,毀滅《百官行述》證據,追比欠款逼死忠臣魏東亭,耍陰招對付老十四,要是胤禛為太子,估計不比胤礽幹得少。

假設,太子胤礽復立之後,低調謹慎行事,康熙會不會再次罷黜他?答案是肯定的,胤礽必將再次被廢,只是時間問題。為什麼?

首先我們要從康熙為什麼要立太子開始講起。大清朝沒有立太子的傳統和習慣,皇太極建立大清,福臨入主中原,他們都不是通過立太子走上帝位的,因為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族後就不是按照漢族帝王們的政治制度行事的。胤礽是大清的第一個太子,是因為到康熙這一代,大清朝已經吸納了很多漢文化的政治體制和制度,康熙這人壽命不長,幹皇帝的年代確實史上之最,而康熙當初立太子的目的卻相對簡單,是因為要穩定朝局和國本的政治考量,因為當初政局不穩,三藩亂,臺灣亂,西北亂,立太子是要穩定當時的局勢。

而這種立太子的形式其實與大清朝的傳統政治是格格不入的,漢族帝王立太子是有很多制度約定和約束的,其他皇子也不能幹政,康熙根本沒有注意和關心這種尷尬的境遇,於是就貿然立了太子,沒有對太子的權力和行為進行規範和約束,對其他皇子也沒有約束和限制,而是放馬讓他們參與各項高層政務管理,勢必造成矛盾的產生。

當然,康熙對皇子們的教育是公平的,對任何皇子都沒有偏私偏廢。因為胤礽是康熙最鍾愛的皇后赫舍裡所生,所以對胤礽的關注其實要比其他皇子更多,管教更嚴,寄予的希望更大。據史料記載,胤礽也十分好學,對於把握朝政,管理政務的能力也很強,康熙十分喜歡胤礽。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康熙與太子胤礽產生嫌隙了的呢?這就是我們要說明的第二點。康熙立儲缺乏制度保障,必然造就諸多矛盾。

之前我們已經說過了,大清朝與漢族帝王制度有區別,漢族帝王制度立太子有傳統基礎,有制度保障和約束,而大清朝沒有。為什麼呢?因為封建社會,皇帝的權力是蓋天的,所有大權集於一身,任何人都不可替代,而立有儲君太子之後,太子要行政,就必然要分皇帝的權力,這必然因為政見的不同而產生衝突,太子儲君與皇帝就要因為權力劃分不明確,造成互相奪權或爭權的事件產生。在漢族帝王立太子之後,沒有皇帝的許可,太子是不可以行政的,這也就避免了儲君與皇帝奪權,康熙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他與太子胤礽的矛盾遲早會產生,只是時間問題。

另外,康熙還讓其他的皇子們參與政務,這就加速了矛盾的提升。漢族帝王規定皇子是不得行政的,因為行政就可能結黨,結黨之後就會和皇權抗衡,皇權是無上的,豈能讓黨爭奪取皇帝的權力,這就是為什麼皇帝們都害怕黨爭的原因所在。康熙讓諸皇子們參與政務,太子有太子黨,老八形成了八爺黨,老四耍兩面派,卻還是有年羹堯,老十三等,四爺黨勢力不比老八差,老大有老大的勢力,連老三胤祉都是清流的靠山,朝局黨派林立,紛紛與太子黨抗衡,與康熙的皇權抗衡。所以,康熙其實與太子的這種抗衡也是不可避免產生的。

康熙復立太子的目的不再單純,一是還沒有考慮好真正的繼承人。二是轉移皇權鬥爭的目標,可以說,胤礽第二次立為太子,就是把太子當作了諸皇子爭鬥的擋箭牌,讓所有的朋黨們去消滅太子一黨,太子胤礽不得不反。這裡,康熙實際上是利用了太子胤礽,做了四十年太子的胤礽也就成了康熙政治的犧牲品。

說到底,康熙與太子胤礽的矛盾是皇權分配不可調和的矛盾,胤礽再次被廢的結局註定早已形成,不可逆改。解決不了皇權分配的問題,胤礽就算再低調謹慎,也是死路一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