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和 IBM 達成戰略合作,王健林的眼光也投向了人工智能

雲計算 IBM 王健林 大數據 鈦媒體 2017-03-31
萬達和 IBM 達成戰略合作,王健林的眼光也投向了人工智能

3月19日,IBM董事長、總裁、首席執行官羅睿蘭與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站在了一起,雙方在北京宣佈達成戰略合作,萬達將向國內引入IBM雲服務與認知計算解決方案。

這意味著,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將進軍公有云業務,中國企業將獲得相關的IBM雲基礎架構即服務、平臺即服務(IaaS 與 PaaS)以及IBM Watson、區塊鏈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這一次,IBM的雲服務將全球三大公有云廠商——AWS亞馬遜雲、Azure微軟雲與Google雲,以及國內的BAT雲的機會排除在外。

萬達首度在國內引進IBM Watson這一點同樣值得關注,其重要性不亞於前者,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引進 Watson的背後必然有著王健林的深謀遠慮。

除了認可IBM雲業務的體量和非常清晰的定位,或許王健林更看重的是IBM的認知計算解決方案在業界一枝獨秀。IBM Watson不僅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都有著重要的地位,更為重要的是在三年前創建了Watson業務集團後,IBM全力推進Watson的商業化進程。2016年,以Watson為主的IBM認知解決方案營收達182億美元,毛利率高達81.9%。僅從營收規模來看,IBM Watson已經成為全球唯一可以被稱為成熟的面向商業應用的人工智能平臺。

萬達和 IBM 達成戰略合作,王健林的眼光也投向了人工智能

在此時間節點,萬達網絡科技集團與IBM合作,引進其全球領先的商業人工智能系統Watson,或許萬達考慮的就是人工智能在自身商業體系乃至國內實體領域的商業落地應用。

《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6》顯示:

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累計達到15745項,列世界第二;人工智能領域投資達146筆,列世界第三。然而,雖然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實力排在全球前列,但在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上才剛剛起步,而在國外,人工智能的技術早已在醫療、酒店、無人駕駛等領域都有所落地,國內人工智能要想崛起,落地應用將是關鍵。

與此同時,在剛結束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上首度指出“要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轉化,將從國策高度去推動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

那麼,Watson可以幫助萬達做什麼?鈦媒體曾對IBM Watson有過深入報道,可以查看相關話題“在超級智能Watson的未來世界,會有怎樣的人機共存生活?”瞭解詳情。概括來說,Watson的三大能力包括:

對自然語言的識別。

對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

機器學習

王健林曾在萬達集團年會上明確表示,“萬達在2020年以後原則上不再搞重資產而全部為輕資產”,也就是說,萬達要逐漸從地產開發這個行業退出。

因此,簡單來看,與IBM合作高端雲服務與產品,就是在萬達未來徹底轉向服務商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甚至是關鍵一環。

縱觀萬達在業態、場景等方面的佈局與動作可以發現,它正在做的是基於海量的線下場景,運用技術手段來打通線上線下間的大數據資源,讓資源順暢流轉,降低成本消耗,發現新的消費需求,幫助實體實現轉型。

技術,成為萬達能否做成、能否做好“促進實體轉型”這件事的關鍵因素。

2016年成立的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定位為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整合零售餐飲、影視娛樂、醫療健康、公共服務以及網絡金融服務等資源,打造全球唯一的“實體+互聯網”全生態智慧開放平臺。今年,IBM就成為了萬達在技術領域的“好幫手”。

萬達有豐富的實體場景與數據,這是萬達也是實體的優勢,如何將這些場景、數據進行無縫整合,實現再商業化,技術是核心,其中人工智能的作用不容小覷。

在購物中心層面,利用Watson的認知計算能力,未來店面或許會遍佈視覺傳感器、客流分析系統等技術,可以實時輸出特定人群預警、定向營銷及服務建議(例如VIP用戶服務)、實時貨品調整提醒、以及用戶行為及消費分析報告。

而在餐飲行業,智能排隊等位系統、室內找位導航系統,甚至根據消費者往常的用餐喜好推薦菜品,都將根據大數據得到優化,進而為顧客提供更智慧、更貼心的服務。

萬達雄厚的運營與管理能力,加上IBM提供的前沿技術,人工智能未來應該會在實體商業中有更廣泛的應用實踐,逐步為實體解決服務創新、成本管控、用戶粘性等方面的難點,同時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新鮮體驗。

對於兩家公司的合作來說,聯合開創歷史的意義或將大於合作盈利的意義。(本文首發鈦媒體,記者/吳寧川、瀟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