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選BAT!IBM牽手百洋,全面殺入中國智能醫療市場

雲計算 IBM 腫瘤 人工智能 鈦媒體 2017-04-05

鈦媒體 TMTPost.com

TMT |創新| 創業

關注這個不一樣的微信號:鈦媒體 ( ID:taimeiti )

沒選BAT!IBM牽手百洋,全面殺入中國智能醫療市場

在中國,每年有430萬的腫瘤確診患者,佔了全球的1/4,在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看來,IBM的Watson技術能讀懂12種語言,並且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是目前治療腫瘤智能方案中最具潛力的。

2017年初,全球最大的醫療信息化盛會HIMSS17在美國開幕,會上最大亮點之一就是IBM公司女掌門人Ginni Rometty發表了題為《認知系統和醫療行業的未來:數據分析和認知計算如何改變醫療和個性化醫療革命》的開幕主題演講,IBM旗艦產品Watson Health豔驚四座,IBM進軍全球智能醫療市場的野心初露端倪。

3月28日,巨石落地。IBM與百洋醫藥集團在北京簽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Watson Health將全線殺入中國醫療市場,百洋集團旗下百洋智能科技將獲得沃森在中國市場的三年獨家總代分銷權。

那麼,Watson Health將如何在中國落地?IBM又為啥撇開生猛的BAT企業,選擇百洋作為合作伙伴?

AI智能醫療全面開啟

此次IBM與國內醫藥巨頭百洋的合作,主要圍繞以腫瘤為核心的六大醫療服務,包括肺癌、乳腺癌、宮頸癌等,為醫療機構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醫療解決方案。

IBM Watson之所以能擔此重任,在於它強大的信息分析、自然語言處理及自我學習能力。通過雲計算分析,沃森能從任何相關的複雜數據中提取見解,進行邏輯認證,獲取更深的洞察和證據,360度地觀察患者病情的來龍去脈。沃森還具有強大的學習能力,能從用戶交互中不斷優化自身,提供基於證據的決策。與頂級專家組所給出的治療方案對比,Watson給出的診斷方案已高達90%以上的符合度。

在中國,每年有430萬的腫瘤確診患者,佔了全球的1/4,因腫瘤死亡的人數在中國佔了全部死亡人數的1/5。在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看來,Watson技術能讀懂12種語言,並且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是目前治療腫瘤智能方案中最具潛力的。

而之所以最先在腫瘤領域下手,是因為在Watson Health的全產品線中,沃森腫瘤是最領先的產品。事實上,醫療是IBM認知智能最先涉足的領域。早在上世紀90年代,IBM的技術團隊就在圍繞醫療健康打磨Watson技術,如今,沃森健康堪稱整個認知家族中最成熟的產品。美國癌症協會也正在利用Watson技術挖掘相關數據,以期為腫瘤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

實際上,這並非IBM Watson Health在中國的首個商業應用。2016年8月12日,IBM與杭州認知達成合作,計劃使用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CKCC)訓練的IBM Watson腫瘤解決方案(Watson for Oncology),通過認知計算幫助中國醫療機構獲取個性化的癌症治療方案。而MSKCC是IBM Watson軟件系統的在全球的首個商業應用中心,如今,MSK90%的護士都會藉助AI的指導信息輔助日常工作。

在被問及此次合作與杭州認知有何不同時,付鋼解釋說,二者的區別主要在於合作範圍。杭州公司只是IBM的一個用戶,百洋不但是一個用戶,還是總代理商。也就是說,百洋會基於Watson技術系統開發能力,來幫助其他醫院、企業、保險公司與IBM建立合作並開發市場。IBM自此不會在腫瘤產品線上自己去發展用戶。

百洋為啥會被IBM慧眼相中?

面對迅猛崛起且大有後來居上之勢的BAT等醫療互聯網生力軍,IBM為啥慧眼獨具,選擇了百洋這樣一個背靠傳統醫療資源的企業?

實際上,百洋能被選中並非偶然。早在2016年,百洋醫藥集團就與IBM達成合作,百洋旗下的菩提醫療選擇IBM的Linux ONE來構建醫療界最強大腦“菩提醫療雲平臺”。這個用HIP平臺把醫院各分散的系統統一集成起來的雲數據中心,不僅對內消除了醫院的信息孤島現象,提升醫生決策效率,對外還聯結了大大小小的醫療機構,用第三方信息共享平臺,構建醫療互聯體,真正實現分級診療。

“凡是接入這個平臺的醫院,就變成了‘雲’醫院。”付鋼如是說。

現在,菩提醫療雲平臺還在積極助力青島市立醫院“物聯網雲醫院”建設。百洋自建的醫療大數據中心,以及Watson health技術的嵌入,對這些醫院在腫瘤、慢病管理、影像檢驗等多個領域都將全面智能化。

其次,百洋集團強大的IT運營能力在業界也是首屈一指。百洋擁有一支將近600人的IT團隊,提供著醫療垂直產業鏈上的四大解決方案:簽約超6萬醫生的診後管理工具“易複診”,將醫生和患者提供了一個電子處方流轉的平臺;有40萬醫生使用的掌上醫訊APP,是中國醫生使用時長最多的自我學習工具;中國應用最多的人才評估工具EXAM,目前有200萬的醫生和護士的專業考試都在此進行;還有為醫生排憂解難、查找疑難雜症的智能醫生工程等。

這些多年積累所攢下來的豐富產業資源,無疑會縮短Watson Health在中國市場的成長時間,同時也反向強化沃森的深度學習能力。

在線下零售領域,百洋的合作藥店規模也相當可觀。與近萬家藥店合作構建的“分鐘診所”平臺更是順應全球“藥店診所化”趨勢而提供的一個大健康管理方案。就像美國的連鎖藥店CVS一樣,它通過對海量患者的行為信息、臨床數據、購藥數據及保險數據等對Watson開放,來預測患者的疾病風險,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診療手段。

如今,百洋集團在全國覆蓋12000多家醫療機構,23萬家藥店,750家合作伙伴。篤信佛教的付鋼認為,除了多年深耕所積累的這些優勢資源,百洋也是與IBM文化發展基因最為相似的企業。付鋼把百洋的文化圖騰定位為駱駝。他認為,醫療行業不能像互聯網企業那樣,單純追求“快”,而是要穩妥前進,能夠承載起強大的社會責任感。駱駝忍堅守目標,忍辱負重,很好地代表了百洋創建智慧健康的使命,也與IBM公司的文化一脈相承。

開啟“人機合一”智能醫療時代

為了讓Watson Health更快地投入應用,百洋日前已經投巨資在青島建立了一個AI訓練基地,鍛鍊沃森的反應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如何與用戶互動。

在付鋼看來,認知醫療最先受益的是醫患雙方。對於醫生來說,就像從手持刀劍的“冷兵器時代”一下子跳躍至一槍即可對決的“熱兵器時代”。原先依靠經驗和技能下論斷的行為,不可避免會出現漏診、誤診等狀況。現在有了AI這個“超人類大腦”的協助,醫生的診斷水平會大幅提升。患者當然受益更大,等於從循證醫學進入認知醫學時代。“中國將全面進入‘人機合一’的智能醫療時代。”

顯然,AI改變的不僅僅是簡單的醫患關係,醫院格局,包括中國的整個健康產業鏈都將被重構。藥物濫用的不合理診療必然會被曝光、拋棄,一批擅長人工智能的創新性技術和醫療企業則會迅速崛起,甚至覆蓋市場,未來新型智慧診所、新藥研發、醫療信息建設等都將迎來重大變局。

付鋼拿最常見的新藥研發舉了一個例子。“每一種新藥的研發都需要軟件來處理數據,過去二三十年裡,新藥上市都有數以萬計的中國患者來自願參與臨床實驗,那麼Watson就可以憑藉以往的成功案例和數據分析藥物化學成為,預測誰更適合入組。”

當然,AI也不是你想裝就能裝。在年初的HIMSS大會上,與會者討論的一個熱點就是部署一套AI系統的經費都在1500—2000萬美元之間,這對眾多醫療機構來說並非小數。甚至有很多來自小醫院的人都直言擔負不起這筆“鉅款”。對此付鋼倒是信躊躇滿志。“投入肯定是巨大的,因為你要做基站,要用工具去分析,但這也是智慧醫療的一個長遠趨勢。”

對於Watson在中國市場的落地,付鋼透露說,第一批客戶會瞄準一些綜合性的三甲醫院而非腫瘤專科醫院。他認為這些醫院系統相對比較完善,病源資料也比較充分。而專業腫瘤醫院“顯然已經推不開門了。” (本文獨家首發鈦媒體,記者/胡江路)

微信推送太少,下個鈦媒體App更及時

瞭解這個新奇世界

沒選BAT!IBM牽手百洋,全面殺入中國智能醫療市場沒選BAT!IBM牽手百洋,全面殺入中國智能醫療市場

做你的專業助手,鈦媒體Pro(專業版)來了,更豐富的專業信息服務體系,點擊“閱讀原文”,註冊成為鈦媒體專業用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