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玉河 御河橋 甘河 大同人家 2017-04-04

很多年前,也有人在雨天站在護城河上吧。那時候,大同城的橋又是什麼模樣呢?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建於明代的大同城,城起之日周圍即有河。河是人工挖掘的護城河,這是構成城市防禦體系不可缺少的一環。護城河深5米,寬10米。據說,護城河的水是從西北方向引入的,入水口在今天的白泊窪、供水公司一代。從白泊窪向西,有一條延綿三十里的溝渠,直通陽和坡山下一處泉眼,泉眼一年四季湧動,流水東下,從白泊窪注入護城河。所以,大同護城河常年有水,即使冬春季也不見斷流,到夏秋兩季更是水流豐沛,行人必須藉助橋樑通行方能進出城池。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據說當年護城河的有十八座吊橋。河水深幽、吊橋林立,不啻為大同一處著名的風景。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相傳當年每一座吊橋都有自己的名字,可惜文獻記載中能找到依據的只有西門“金湯橋”和北門“普渡橋”。兩橋後來都改為石砌,金湯橋為石砌三孔拱橋,普渡橋為磚砌單孔平橋。兩橋一直使用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是城建需要被拆毀,但它們的身影至今仍存留在許多大同老年人的記憶深處。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老人們的記憶裡應該還有“東門大橋”,也叫御河橋。位於大同城東300米處的御河上,原名興雲橋,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工農橋,是大同通往北京、張家口、陽原、渾源、靈丘等地的必經之路。它跨越御河,歷代多有修建。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1937年,晉綏軍傅作義部為阻日軍進城,將御河橋炸燬。日軍侵佔大同後,強抓民夫重新架設一座百孔木橋,長600米,高5米,橋面寬6米。新中國成立後,在木橋南側建鋼筋混凝土新橋,舊橋逐漸廢棄拆除。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名城大同》中記載,“若概括大同山水全貌,那就是山川交錯河流縱橫八個字。”“就水而言,大同河流大大小小多達二十幾條,像蒲扇般伸展於全境,主要河流有御河、十里河、口泉河、甘河”,有河就有橋。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大同市目前圍繞“一軸雙城”為總體規劃進行城市建設,一軸指的就是依南北走向的御河為軸,分為東部是御東新區,西部是原老城區。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北環橋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平城橋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興雲橋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北都橋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迎賓橋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南環橋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大同古橋變遷振奮人心

看到這些橋、很興奮、大同的經濟建設不斷在發展,人民生活日益變好、大同的明天會越來越美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