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死神更可怕的,是拉低你幸福感的焦慮!

俞飛鴻 自媒體 婚禮 英語 婚姻 婉君不走瓊瑤風 2018-12-01

1

同事紅姐找我們吐槽,說前不久自己出差,正巧趕上父母去雲南旅遊,於是週末接送兩個孩子上興趣班的任務就落到老公身上。沒想到週六剛過,紅姐的老公就叫苦不迭,一邊微信問她出差能不能早點結束,一邊打電話催父母趕緊回家帶孩子。

帶兩個孩子能有多忙呢?紅姐說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5歲的大寶學了鋼琴、街舞和圍棋,3歲的小寶學了啟蒙英語、繪畫和樂高。

我們瞪大了眼睛說,“紅姐,你家裡有礦啊?樂高有什麼好學的,自己帶小朋友玩玩不是挺好的嗎?”

紅姐搖搖頭,感慨道:買房子的時候都沒向爸媽要錢,沒想到小朋友上興趣班還要靠長輩們補貼。至於那些課程,她自己也不知道能有多大用處,可是身邊的孩子都在學,自己不掏這份錢就總是睡不著覺,生怕孩子沒有好未來。

比死神更可怕的,是拉低你幸福感的焦慮!

我們身邊的比較和誘惑越來越多了,不論是自媒體還是商家都在放大你原本不在意的事。

80、90後一睜眼就會看到公眾號推送的《從職場小白到年薪百萬,你與成功還差這一點》。文章裡一個原本連房租都付不起的同齡人,自從掌握了PPT、演講或者手繪等某一項技能後,一年內就實現了逆襲,全款買房!

已經生育的人還得操心孩子,視頻裡的王詩齡英語口語了得,你心想“再窮不能窮教育”,於是把自己存著去旅遊的錢交了學費,每天早上6點就催著孩子念英語。

你還帶著父母一起焦慮,爸媽囑咐你過節回家多待幾天,別整天加班。你回答“不努力哪有未來?”,把電話那邊的兩個老人噎得沒話說。然而你又接著嘮叨,“我給你們報了老年大學,別成天跳廣場舞了,其他六十幾歲得老人家一年能賺40萬呢。”

焦慮成了一種難以治癒的“流行病”,你明知道自媒體和微商都是為了賺錢,可是他們的痛點抓得實在太準了。明明自己只是被蚊子叮咬的不適,生生被他們加劇為開刀剜肉、鮮血不止的苦痛。

2

10月初籌備婚禮的日子裡,我過得特別焦慮。

婚禮本身就是一堆麻煩事的合集,必須邀請一些並不熟悉的親戚,現場會聚集一堆又吵又鬧的熊孩子,我要完成一些不知從何而起的傳統禮儀,菸酒餐食不僅開銷巨大還會造成不小的浪費……

我跟先生開玩笑,說自己可能患上了“婚前恐懼症”,明明是過去很憧憬的事情,沒想到越是臨近越是煩躁,頭髮都掉了一大把。朋友發來祝福時,我也忍不住勸他們:“還是單身好,一個人待著多自由,完全不用考慮房子和孩子。”

朋友把我的勸告當狗糧,怒懟道:“哪裡需要你操心了?明明都是長輩們在操持,你只管出席就好,遇到這麼幸福的事還非要自找麻煩。”

焦慮的狀態一直持續到婚禮前兩天,我和先生終於請好假回家。看見先生的爸媽已經張羅好各種婚品,臨近的親戚都來幫忙準備喜宴,眾人為了我和先生的婚禮忙得不可開交,而臉上卻無不是笑盈盈的。我頓時覺得自己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之前的焦慮實屬庸人自擾。

比死神更可怕的,是拉低你幸福感的焦慮!

最近看到畢淑敏在《提醒幸福》裡寫道,“幸福常常是朦朧地、很有節制地向我們噴灑甘霖。你不要總希冀轟轟烈烈的幸福,它多半隻是悄悄地撲面而來。

生活裡多半不會出現影視作品裡的巨大驚喜,平淡中幸福像是一條蜿蜒的小溪,安靜地滋養你。正是如此,村上春樹才會提出“小確幸”這個概念,引導我們註腳日常中那些微小而確實的美好。

3

今年,女神俞飛鴻在《鏗鏘三人行》裡的對答爆火於網絡,熱度一度蓋過當紅小花。

節目中,馮唐和竇文濤反覆就婚姻、年齡等敏感話題提問:你為什麼單身?一個人待著不煩麼?老一個人待著,精神是不是有問題?

這些質疑唐突甚至無禮,但卻也折射出廣大社會群體的態度:大齡單身女必定是孤獨且有病的。

可47歲的俞飛鴻回答地不急不徐,溫柔但卻堅定。她說:我覺得現在單身的階段更舒適,不認為單身是個問題,況且自己精神世界足夠豐富,不需要找人陪伴。我不覺得自己的年齡有什麼問題,倒是亞洲男性的欣賞標準,老是停留在幼齡上。

比死神更可怕的,是拉低你幸福感的焦慮!

這段對話引起了幾十萬轉發,數以萬計的女性慢慢覺醒。年齡不是問題,婚否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一個人的精神是否富足,是不是能享受任何時間、任何狀態下的幸福。

成語有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其實很多事情本身並無好壞之分,關鍵在於當事人如何應對。

同樣是四十幾歲的人,俞飛鴻泰然自若、享樂其中,因此收穫了一份成熟的魅力。而其他一些人困於年齡的數字,想方設法讓自己看起來更低齡,結果不僅蘋果肌是假的,就連歲月增長帶來的那一份自信也弄丟了。

同樣是單身未婚,不少剛進社會的小年輕就開始奔波於相親場,一面吐槽對方顏值談吐如何配不上自己,一面豔羨朋友找了好人家,衣食無憂。唯獨忘了審視自己,是否能做到物質和精神上的自我滿足,能否像俞飛鴻一般溫柔從容。

4

有個廣為流傳的寓言故事,說的是一個年輕人遇到了死神,死神告訴他今晚會帶走鎮上的一條性命。於是年輕人急匆匆跑回去,把這個噩耗通知到每家每戶。

當天晚上,所有人家都門窗緊閉,悄無聲息,生怕不幸的人就是自己。到了第二天,小鎮居民清點後發現,前夜竟死了上百人。

年輕人跋山涉水找到死神,質問他為什麼騙自己。死神回答,“我確實只帶走了一個人,其他人都是死於焦慮。”

可見焦慮的危害比死神大得多,明明可以歡樂如往常,安逸地度過一個夜晚,卻偏偏要用99.99%不會發生的事來恐嚇自己。

比死神更可怕的,是拉低你幸福感的焦慮!

未雨綢繆固然重要,但也不必為了將來難卜的困境而損失當下的幸福。

你大可不必打著“一切為了孩子”的旗號,用各種拔高班來填滿他的生活。實際上父母的陪伴才能帶來最好的成長,寓教於樂才能培養出智商、情商、逆商兼具的下一代。

你大可不必為了以後可能出現的經濟壓力而失眠,車到山前必有路,你只需要專注當下,安心成長。當某天你遇到曾經困擾你的懸崖巨石時,說不定它已經成為了你足下的墊腳石。

你也大可不必為年齡、婚姻、事業而過早焦慮,你能預警的災禍80%都不會發生,剩下20%不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因為當你的身心足夠強大時,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與其因焦慮而失眠、脫髮、發胖,不如安安心心地感受當下的幸福。

別在幸福的金馬車已經駛過去很遠後,撿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它。

END.

比死神更可怕的,是拉低你幸福感的焦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