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

龍泉青瓷因其美輪美奐的釉色而譽滿天下。但對於龍泉青瓷的收藏,大多數人常會遇見“釉色”方面的疑惑。諸如這件龍泉青瓷是什麼釉色,具體叫什麼釉,哪種釉色更具有收藏價值的問題。

對器物的鑑賞方面,不是非要入門的收藏愛好者才能品鑑,就算是吃瓜群眾也一樣知道:

看一件青瓷先看釉色。

釉色是鑑賞瓷器最為直觀的首要素,但是釉色的燒製成色並不受人為控制。除了釉料配方的原因,還會受到窯位、窯溫等多種硬性因素的影響,所以會出現“入窯一色,出窯千色”的情況。面對這種燒製背景,使我們在收藏龍泉青瓷的過程中,難免迷惑於這萬般釉色。


"

龍泉青瓷因其美輪美奐的釉色而譽滿天下。但對於龍泉青瓷的收藏,大多數人常會遇見“釉色”方面的疑惑。諸如這件龍泉青瓷是什麼釉色,具體叫什麼釉,哪種釉色更具有收藏價值的問題。

對器物的鑑賞方面,不是非要入門的收藏愛好者才能品鑑,就算是吃瓜群眾也一樣知道:

看一件青瓷先看釉色。

釉色是鑑賞瓷器最為直觀的首要素,但是釉色的燒製成色並不受人為控制。除了釉料配方的原因,還會受到窯位、窯溫等多種硬性因素的影響,所以會出現“入窯一色,出窯千色”的情況。面對這種燒製背景,使我們在收藏龍泉青瓷的過程中,難免迷惑於這萬般釉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要如何解惑呢?先來一起追溯古人筆觸下對龍泉青瓷的描述,其中的蛛絲馬跡就蘊藏著巨大的祕密。

青瓷的釉色何解,早在晉代就可見於文人筆下詩賦。

《說文》中著有:“縹,帛青白色也。”

淡青顏色的帛叫作“縹”,而縹瓷就是淡青色的瓷器。但縹瓷的產地究竟是甌窯還是越窯,至今尚存爭議。由於年代久遠,青瓷受到當時的技術侷限,所以呈色較淡偏淺是普遍現象。

"

龍泉青瓷因其美輪美奐的釉色而譽滿天下。但對於龍泉青瓷的收藏,大多數人常會遇見“釉色”方面的疑惑。諸如這件龍泉青瓷是什麼釉色,具體叫什麼釉,哪種釉色更具有收藏價值的問題。

對器物的鑑賞方面,不是非要入門的收藏愛好者才能品鑑,就算是吃瓜群眾也一樣知道:

看一件青瓷先看釉色。

釉色是鑑賞瓷器最為直觀的首要素,但是釉色的燒製成色並不受人為控制。除了釉料配方的原因,還會受到窯位、窯溫等多種硬性因素的影響,所以會出現“入窯一色,出窯千色”的情況。面對這種燒製背景,使我們在收藏龍泉青瓷的過程中,難免迷惑於這萬般釉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要如何解惑呢?先來一起追溯古人筆觸下對龍泉青瓷的描述,其中的蛛絲馬跡就蘊藏著巨大的祕密。

青瓷的釉色何解,早在晉代就可見於文人筆下詩賦。

《說文》中著有:“縹,帛青白色也。”

淡青顏色的帛叫作“縹”,而縹瓷就是淡青色的瓷器。但縹瓷的產地究竟是甌窯還是越窯,至今尚存爭議。由於年代久遠,青瓷受到當時的技術侷限,所以呈色較淡偏淺是普遍現象。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雙系盤口壺(淡青)

唐代之後,瓷器業高速發展,而生性浪漫是唐人更是為青瓷所傾倒,加賦作詩比比皆是。

陸龜蒙的《祕色越器》中嘆: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中贊: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


"

龍泉青瓷因其美輪美奐的釉色而譽滿天下。但對於龍泉青瓷的收藏,大多數人常會遇見“釉色”方面的疑惑。諸如這件龍泉青瓷是什麼釉色,具體叫什麼釉,哪種釉色更具有收藏價值的問題。

對器物的鑑賞方面,不是非要入門的收藏愛好者才能品鑑,就算是吃瓜群眾也一樣知道:

看一件青瓷先看釉色。

釉色是鑑賞瓷器最為直觀的首要素,但是釉色的燒製成色並不受人為控制。除了釉料配方的原因,還會受到窯位、窯溫等多種硬性因素的影響,所以會出現“入窯一色,出窯千色”的情況。面對這種燒製背景,使我們在收藏龍泉青瓷的過程中,難免迷惑於這萬般釉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要如何解惑呢?先來一起追溯古人筆觸下對龍泉青瓷的描述,其中的蛛絲馬跡就蘊藏著巨大的祕密。

青瓷的釉色何解,早在晉代就可見於文人筆下詩賦。

《說文》中著有:“縹,帛青白色也。”

淡青顏色的帛叫作“縹”,而縹瓷就是淡青色的瓷器。但縹瓷的產地究竟是甌窯還是越窯,至今尚存爭議。由於年代久遠,青瓷受到當時的技術侷限,所以呈色較淡偏淺是普遍現象。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雙系盤口壺(淡青)

唐代之後,瓷器業高速發展,而生性浪漫是唐人更是為青瓷所傾倒,加賦作詩比比皆是。

陸龜蒙的《祕色越器》中嘆: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中贊: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此前盛產青瓷的一直是越窯,它的釉色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作“祕色”。越窯盛於唐而衰於宋時,名不見經傳的龍泉窯如一匹黑馬般橫空出世,後來居上,從此聲名大噪。

前面龍泉青瓷的釉色還沒弄出個名堂來,怎麼又出現個“祕色”?這“祕色”又作何解呢?

其實不難理解,“祕”字是“禾”部首,意為一種香草,而祕色即草葉之青色。古人造字大有講究,且“祕”、“碧”二者發同音,“祕色”就是碧色,亦是青色。


"

龍泉青瓷因其美輪美奐的釉色而譽滿天下。但對於龍泉青瓷的收藏,大多數人常會遇見“釉色”方面的疑惑。諸如這件龍泉青瓷是什麼釉色,具體叫什麼釉,哪種釉色更具有收藏價值的問題。

對器物的鑑賞方面,不是非要入門的收藏愛好者才能品鑑,就算是吃瓜群眾也一樣知道:

看一件青瓷先看釉色。

釉色是鑑賞瓷器最為直觀的首要素,但是釉色的燒製成色並不受人為控制。除了釉料配方的原因,還會受到窯位、窯溫等多種硬性因素的影響,所以會出現“入窯一色,出窯千色”的情況。面對這種燒製背景,使我們在收藏龍泉青瓷的過程中,難免迷惑於這萬般釉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要如何解惑呢?先來一起追溯古人筆觸下對龍泉青瓷的描述,其中的蛛絲馬跡就蘊藏著巨大的祕密。

青瓷的釉色何解,早在晉代就可見於文人筆下詩賦。

《說文》中著有:“縹,帛青白色也。”

淡青顏色的帛叫作“縹”,而縹瓷就是淡青色的瓷器。但縹瓷的產地究竟是甌窯還是越窯,至今尚存爭議。由於年代久遠,青瓷受到當時的技術侷限,所以呈色較淡偏淺是普遍現象。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雙系盤口壺(淡青)

唐代之後,瓷器業高速發展,而生性浪漫是唐人更是為青瓷所傾倒,加賦作詩比比皆是。

陸龜蒙的《祕色越器》中嘆: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中贊: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此前盛產青瓷的一直是越窯,它的釉色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作“祕色”。越窯盛於唐而衰於宋時,名不見經傳的龍泉窯如一匹黑馬般橫空出世,後來居上,從此聲名大噪。

前面龍泉青瓷的釉色還沒弄出個名堂來,怎麼又出現個“祕色”?這“祕色”又作何解呢?

其實不難理解,“祕”字是“禾”部首,意為一種香草,而祕色即草葉之青色。古人造字大有講究,且“祕”、“碧”二者發同音,“祕色”就是碧色,亦是青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唐人所讚頌的“祕色瓷”實際究竟如何?法門寺內地宮出土的多件越窯瓷器已經向我們展示了標準實物。

宋代曾慥的《高齋漫錄》言:“今人祕色磁器,世言錢氏有國日,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也就是說宋人理解為越窯祕色瓷是御供之瓷,臣子庶民是不能用的。

這段文獻也透露出一個線索,龍泉窯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崛起,離不開朝廷的介入扶持。


"

龍泉青瓷因其美輪美奐的釉色而譽滿天下。但對於龍泉青瓷的收藏,大多數人常會遇見“釉色”方面的疑惑。諸如這件龍泉青瓷是什麼釉色,具體叫什麼釉,哪種釉色更具有收藏價值的問題。

對器物的鑑賞方面,不是非要入門的收藏愛好者才能品鑑,就算是吃瓜群眾也一樣知道:

看一件青瓷先看釉色。

釉色是鑑賞瓷器最為直觀的首要素,但是釉色的燒製成色並不受人為控制。除了釉料配方的原因,還會受到窯位、窯溫等多種硬性因素的影響,所以會出現“入窯一色,出窯千色”的情況。面對這種燒製背景,使我們在收藏龍泉青瓷的過程中,難免迷惑於這萬般釉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要如何解惑呢?先來一起追溯古人筆觸下對龍泉青瓷的描述,其中的蛛絲馬跡就蘊藏著巨大的祕密。

青瓷的釉色何解,早在晉代就可見於文人筆下詩賦。

《說文》中著有:“縹,帛青白色也。”

淡青顏色的帛叫作“縹”,而縹瓷就是淡青色的瓷器。但縹瓷的產地究竟是甌窯還是越窯,至今尚存爭議。由於年代久遠,青瓷受到當時的技術侷限,所以呈色較淡偏淺是普遍現象。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雙系盤口壺(淡青)

唐代之後,瓷器業高速發展,而生性浪漫是唐人更是為青瓷所傾倒,加賦作詩比比皆是。

陸龜蒙的《祕色越器》中嘆: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中贊: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此前盛產青瓷的一直是越窯,它的釉色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作“祕色”。越窯盛於唐而衰於宋時,名不見經傳的龍泉窯如一匹黑馬般橫空出世,後來居上,從此聲名大噪。

前面龍泉青瓷的釉色還沒弄出個名堂來,怎麼又出現個“祕色”?這“祕色”又作何解呢?

其實不難理解,“祕”字是“禾”部首,意為一種香草,而祕色即草葉之青色。古人造字大有講究,且“祕”、“碧”二者發同音,“祕色”就是碧色,亦是青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唐人所讚頌的“祕色瓷”實際究竟如何?法門寺內地宮出土的多件越窯瓷器已經向我們展示了標準實物。

宋代曾慥的《高齋漫錄》言:“今人祕色磁器,世言錢氏有國日,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也就是說宋人理解為越窯祕色瓷是御供之瓷,臣子庶民是不能用的。

這段文獻也透露出一個線索,龍泉窯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崛起,離不開朝廷的介入扶持。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八葉九佛塔瓶(青黃)

龍泉窯循著越窯“祕色”一脈,將青瓷發揚光大。在各種記載中,最早明確提到龍泉窯的釉色是南宋趙彥衛的《雲麓漫鈔》:“青瓷器,皆雲出自李王,號祕色,又曰出錢王。今處之龍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


"

龍泉青瓷因其美輪美奐的釉色而譽滿天下。但對於龍泉青瓷的收藏,大多數人常會遇見“釉色”方面的疑惑。諸如這件龍泉青瓷是什麼釉色,具體叫什麼釉,哪種釉色更具有收藏價值的問題。

對器物的鑑賞方面,不是非要入門的收藏愛好者才能品鑑,就算是吃瓜群眾也一樣知道:

看一件青瓷先看釉色。

釉色是鑑賞瓷器最為直觀的首要素,但是釉色的燒製成色並不受人為控制。除了釉料配方的原因,還會受到窯位、窯溫等多種硬性因素的影響,所以會出現“入窯一色,出窯千色”的情況。面對這種燒製背景,使我們在收藏龍泉青瓷的過程中,難免迷惑於這萬般釉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要如何解惑呢?先來一起追溯古人筆觸下對龍泉青瓷的描述,其中的蛛絲馬跡就蘊藏著巨大的祕密。

青瓷的釉色何解,早在晉代就可見於文人筆下詩賦。

《說文》中著有:“縹,帛青白色也。”

淡青顏色的帛叫作“縹”,而縹瓷就是淡青色的瓷器。但縹瓷的產地究竟是甌窯還是越窯,至今尚存爭議。由於年代久遠,青瓷受到當時的技術侷限,所以呈色較淡偏淺是普遍現象。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雙系盤口壺(淡青)

唐代之後,瓷器業高速發展,而生性浪漫是唐人更是為青瓷所傾倒,加賦作詩比比皆是。

陸龜蒙的《祕色越器》中嘆: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中贊: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此前盛產青瓷的一直是越窯,它的釉色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作“祕色”。越窯盛於唐而衰於宋時,名不見經傳的龍泉窯如一匹黑馬般橫空出世,後來居上,從此聲名大噪。

前面龍泉青瓷的釉色還沒弄出個名堂來,怎麼又出現個“祕色”?這“祕色”又作何解呢?

其實不難理解,“祕”字是“禾”部首,意為一種香草,而祕色即草葉之青色。古人造字大有講究,且“祕”、“碧”二者發同音,“祕色”就是碧色,亦是青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唐人所讚頌的“祕色瓷”實際究竟如何?法門寺內地宮出土的多件越窯瓷器已經向我們展示了標準實物。

宋代曾慥的《高齋漫錄》言:“今人祕色磁器,世言錢氏有國日,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也就是說宋人理解為越窯祕色瓷是御供之瓷,臣子庶民是不能用的。

這段文獻也透露出一個線索,龍泉窯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崛起,離不開朝廷的介入扶持。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八葉九佛塔瓶(青黃)

龍泉窯循著越窯“祕色”一脈,將青瓷發揚光大。在各種記載中,最早明確提到龍泉窯的釉色是南宋趙彥衛的《雲麓漫鈔》:“青瓷器,皆雲出自李王,號祕色,又曰出錢王。今處之龍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南宋 鼓式爐(啞光粉青)

我們現在提及宋代龍泉經典釉色不外乎粉青或梅子青。上段提及到的“艾色”,是越窯瓷器青中帶黃的草綠色,也較為普遍的青瓷呈色,龍泉窯有過,北方的耀州窯也有過。而“粉青”則是宋龍泉區別於其他窯口一大顯著特徵。現在常說的“梅子青”,這一詞最初並不是專指龍泉釉色。

現在看來,無論粉青還是梅子青都不能簡單分個孰優孰劣,這恰恰是留給後世無聲的時代審美意趣。況且龍泉釉色名目眾多,有豆青、蟹殼青、蝦青、炒米黃、蜜蠟黃等等,後人旁生分系,這裡就不一一而論了。

"

龍泉青瓷因其美輪美奐的釉色而譽滿天下。但對於龍泉青瓷的收藏,大多數人常會遇見“釉色”方面的疑惑。諸如這件龍泉青瓷是什麼釉色,具體叫什麼釉,哪種釉色更具有收藏價值的問題。

對器物的鑑賞方面,不是非要入門的收藏愛好者才能品鑑,就算是吃瓜群眾也一樣知道:

看一件青瓷先看釉色。

釉色是鑑賞瓷器最為直觀的首要素,但是釉色的燒製成色並不受人為控制。除了釉料配方的原因,還會受到窯位、窯溫等多種硬性因素的影響,所以會出現“入窯一色,出窯千色”的情況。面對這種燒製背景,使我們在收藏龍泉青瓷的過程中,難免迷惑於這萬般釉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要如何解惑呢?先來一起追溯古人筆觸下對龍泉青瓷的描述,其中的蛛絲馬跡就蘊藏著巨大的祕密。

青瓷的釉色何解,早在晉代就可見於文人筆下詩賦。

《說文》中著有:“縹,帛青白色也。”

淡青顏色的帛叫作“縹”,而縹瓷就是淡青色的瓷器。但縹瓷的產地究竟是甌窯還是越窯,至今尚存爭議。由於年代久遠,青瓷受到當時的技術侷限,所以呈色較淡偏淺是普遍現象。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雙系盤口壺(淡青)

唐代之後,瓷器業高速發展,而生性浪漫是唐人更是為青瓷所傾倒,加賦作詩比比皆是。

陸龜蒙的《祕色越器》中嘆: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中贊: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此前盛產青瓷的一直是越窯,它的釉色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作“祕色”。越窯盛於唐而衰於宋時,名不見經傳的龍泉窯如一匹黑馬般橫空出世,後來居上,從此聲名大噪。

前面龍泉青瓷的釉色還沒弄出個名堂來,怎麼又出現個“祕色”?這“祕色”又作何解呢?

其實不難理解,“祕”字是“禾”部首,意為一種香草,而祕色即草葉之青色。古人造字大有講究,且“祕”、“碧”二者發同音,“祕色”就是碧色,亦是青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唐人所讚頌的“祕色瓷”實際究竟如何?法門寺內地宮出土的多件越窯瓷器已經向我們展示了標準實物。

宋代曾慥的《高齋漫錄》言:“今人祕色磁器,世言錢氏有國日,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也就是說宋人理解為越窯祕色瓷是御供之瓷,臣子庶民是不能用的。

這段文獻也透露出一個線索,龍泉窯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崛起,離不開朝廷的介入扶持。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八葉九佛塔瓶(青黃)

龍泉窯循著越窯“祕色”一脈,將青瓷發揚光大。在各種記載中,最早明確提到龍泉窯的釉色是南宋趙彥衛的《雲麓漫鈔》:“青瓷器,皆雲出自李王,號祕色,又曰出錢王。今處之龍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南宋 鼓式爐(啞光粉青)

我們現在提及宋代龍泉經典釉色不外乎粉青或梅子青。上段提及到的“艾色”,是越窯瓷器青中帶黃的草綠色,也較為普遍的青瓷呈色,龍泉窯有過,北方的耀州窯也有過。而“粉青”則是宋龍泉區別於其他窯口一大顯著特徵。現在常說的“梅子青”,這一詞最初並不是專指龍泉釉色。

現在看來,無論粉青還是梅子青都不能簡單分個孰優孰劣,這恰恰是留給後世無聲的時代審美意趣。況且龍泉釉色名目眾多,有豆青、蟹殼青、蝦青、炒米黃、蜜蠟黃等等,後人旁生分系,這裡就不一一而論了。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南宋 “心中有佛”瓷像(亮光粉青)

龍泉窯自明中後期後走下坡路,它的兩大基準色是粉青與梅子青,其中粉青泛有獨特的藍色很容易區分,梅子青是認為比較深濃的青釉。

可是梅子從花到果,顏色不一,由青到黃,或深或淺,或泛黃或帶綠,本身也並非單調色。古人所言梅子青並不能一概而論,亦沒有統一論色,釉色在瓷器上更有千差萬別,在有據可查的文獻裡也是各有不同稱法。所以認識釉色抓住要領即可,不必糾纏於實物具體呈色稱謂。


"

龍泉青瓷因其美輪美奐的釉色而譽滿天下。但對於龍泉青瓷的收藏,大多數人常會遇見“釉色”方面的疑惑。諸如這件龍泉青瓷是什麼釉色,具體叫什麼釉,哪種釉色更具有收藏價值的問題。

對器物的鑑賞方面,不是非要入門的收藏愛好者才能品鑑,就算是吃瓜群眾也一樣知道:

看一件青瓷先看釉色。

釉色是鑑賞瓷器最為直觀的首要素,但是釉色的燒製成色並不受人為控制。除了釉料配方的原因,還會受到窯位、窯溫等多種硬性因素的影響,所以會出現“入窯一色,出窯千色”的情況。面對這種燒製背景,使我們在收藏龍泉青瓷的過程中,難免迷惑於這萬般釉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要如何解惑呢?先來一起追溯古人筆觸下對龍泉青瓷的描述,其中的蛛絲馬跡就蘊藏著巨大的祕密。

青瓷的釉色何解,早在晉代就可見於文人筆下詩賦。

《說文》中著有:“縹,帛青白色也。”

淡青顏色的帛叫作“縹”,而縹瓷就是淡青色的瓷器。但縹瓷的產地究竟是甌窯還是越窯,至今尚存爭議。由於年代久遠,青瓷受到當時的技術侷限,所以呈色較淡偏淺是普遍現象。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雙系盤口壺(淡青)

唐代之後,瓷器業高速發展,而生性浪漫是唐人更是為青瓷所傾倒,加賦作詩比比皆是。

陸龜蒙的《祕色越器》中嘆: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中贊: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此前盛產青瓷的一直是越窯,它的釉色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作“祕色”。越窯盛於唐而衰於宋時,名不見經傳的龍泉窯如一匹黑馬般橫空出世,後來居上,從此聲名大噪。

前面龍泉青瓷的釉色還沒弄出個名堂來,怎麼又出現個“祕色”?這“祕色”又作何解呢?

其實不難理解,“祕”字是“禾”部首,意為一種香草,而祕色即草葉之青色。古人造字大有講究,且“祕”、“碧”二者發同音,“祕色”就是碧色,亦是青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唐人所讚頌的“祕色瓷”實際究竟如何?法門寺內地宮出土的多件越窯瓷器已經向我們展示了標準實物。

宋代曾慥的《高齋漫錄》言:“今人祕色磁器,世言錢氏有國日,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也就是說宋人理解為越窯祕色瓷是御供之瓷,臣子庶民是不能用的。

這段文獻也透露出一個線索,龍泉窯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崛起,離不開朝廷的介入扶持。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八葉九佛塔瓶(青黃)

龍泉窯循著越窯“祕色”一脈,將青瓷發揚光大。在各種記載中,最早明確提到龍泉窯的釉色是南宋趙彥衛的《雲麓漫鈔》:“青瓷器,皆雲出自李王,號祕色,又曰出錢王。今處之龍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南宋 鼓式爐(啞光粉青)

我們現在提及宋代龍泉經典釉色不外乎粉青或梅子青。上段提及到的“艾色”,是越窯瓷器青中帶黃的草綠色,也較為普遍的青瓷呈色,龍泉窯有過,北方的耀州窯也有過。而“粉青”則是宋龍泉區別於其他窯口一大顯著特徵。現在常說的“梅子青”,這一詞最初並不是專指龍泉釉色。

現在看來,無論粉青還是梅子青都不能簡單分個孰優孰劣,這恰恰是留給後世無聲的時代審美意趣。況且龍泉釉色名目眾多,有豆青、蟹殼青、蝦青、炒米黃、蜜蠟黃等等,後人旁生分系,這裡就不一一而論了。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南宋 “心中有佛”瓷像(亮光粉青)

龍泉窯自明中後期後走下坡路,它的兩大基準色是粉青與梅子青,其中粉青泛有獨特的藍色很容易區分,梅子青是認為比較深濃的青釉。

可是梅子從花到果,顏色不一,由青到黃,或深或淺,或泛黃或帶綠,本身也並非單調色。古人所言梅子青並不能一概而論,亦沒有統一論色,釉色在瓷器上更有千差萬別,在有據可查的文獻裡也是各有不同稱法。所以認識釉色抓住要領即可,不必糾纏於實物具體呈色稱謂。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南宋 斗笠盞(梅子青)


"

龍泉青瓷因其美輪美奐的釉色而譽滿天下。但對於龍泉青瓷的收藏,大多數人常會遇見“釉色”方面的疑惑。諸如這件龍泉青瓷是什麼釉色,具體叫什麼釉,哪種釉色更具有收藏價值的問題。

對器物的鑑賞方面,不是非要入門的收藏愛好者才能品鑑,就算是吃瓜群眾也一樣知道:

看一件青瓷先看釉色。

釉色是鑑賞瓷器最為直觀的首要素,但是釉色的燒製成色並不受人為控制。除了釉料配方的原因,還會受到窯位、窯溫等多種硬性因素的影響,所以會出現“入窯一色,出窯千色”的情況。面對這種燒製背景,使我們在收藏龍泉青瓷的過程中,難免迷惑於這萬般釉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要如何解惑呢?先來一起追溯古人筆觸下對龍泉青瓷的描述,其中的蛛絲馬跡就蘊藏著巨大的祕密。

青瓷的釉色何解,早在晉代就可見於文人筆下詩賦。

《說文》中著有:“縹,帛青白色也。”

淡青顏色的帛叫作“縹”,而縹瓷就是淡青色的瓷器。但縹瓷的產地究竟是甌窯還是越窯,至今尚存爭議。由於年代久遠,青瓷受到當時的技術侷限,所以呈色較淡偏淺是普遍現象。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雙系盤口壺(淡青)

唐代之後,瓷器業高速發展,而生性浪漫是唐人更是為青瓷所傾倒,加賦作詩比比皆是。

陸龜蒙的《祕色越器》中嘆: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中贊: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此前盛產青瓷的一直是越窯,它的釉色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作“祕色”。越窯盛於唐而衰於宋時,名不見經傳的龍泉窯如一匹黑馬般橫空出世,後來居上,從此聲名大噪。

前面龍泉青瓷的釉色還沒弄出個名堂來,怎麼又出現個“祕色”?這“祕色”又作何解呢?

其實不難理解,“祕”字是“禾”部首,意為一種香草,而祕色即草葉之青色。古人造字大有講究,且“祕”、“碧”二者發同音,“祕色”就是碧色,亦是青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唐人所讚頌的“祕色瓷”實際究竟如何?法門寺內地宮出土的多件越窯瓷器已經向我們展示了標準實物。

宋代曾慥的《高齋漫錄》言:“今人祕色磁器,世言錢氏有國日,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也就是說宋人理解為越窯祕色瓷是御供之瓷,臣子庶民是不能用的。

這段文獻也透露出一個線索,龍泉窯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崛起,離不開朝廷的介入扶持。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八葉九佛塔瓶(青黃)

龍泉窯循著越窯“祕色”一脈,將青瓷發揚光大。在各種記載中,最早明確提到龍泉窯的釉色是南宋趙彥衛的《雲麓漫鈔》:“青瓷器,皆雲出自李王,號祕色,又曰出錢王。今處之龍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南宋 鼓式爐(啞光粉青)

我們現在提及宋代龍泉經典釉色不外乎粉青或梅子青。上段提及到的“艾色”,是越窯瓷器青中帶黃的草綠色,也較為普遍的青瓷呈色,龍泉窯有過,北方的耀州窯也有過。而“粉青”則是宋龍泉區別於其他窯口一大顯著特徵。現在常說的“梅子青”,這一詞最初並不是專指龍泉釉色。

現在看來,無論粉青還是梅子青都不能簡單分個孰優孰劣,這恰恰是留給後世無聲的時代審美意趣。況且龍泉釉色名目眾多,有豆青、蟹殼青、蝦青、炒米黃、蜜蠟黃等等,後人旁生分系,這裡就不一一而論了。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南宋 “心中有佛”瓷像(亮光粉青)

龍泉窯自明中後期後走下坡路,它的兩大基準色是粉青與梅子青,其中粉青泛有獨特的藍色很容易區分,梅子青是認為比較深濃的青釉。

可是梅子從花到果,顏色不一,由青到黃,或深或淺,或泛黃或帶綠,本身也並非單調色。古人所言梅子青並不能一概而論,亦沒有統一論色,釉色在瓷器上更有千差萬別,在有據可查的文獻裡也是各有不同稱法。所以認識釉色抓住要領即可,不必糾纏於實物具體呈色稱謂。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南宋 斗笠盞(梅子青)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元 梅月紋花口盤(橄欖青)


"

龍泉青瓷因其美輪美奐的釉色而譽滿天下。但對於龍泉青瓷的收藏,大多數人常會遇見“釉色”方面的疑惑。諸如這件龍泉青瓷是什麼釉色,具體叫什麼釉,哪種釉色更具有收藏價值的問題。

對器物的鑑賞方面,不是非要入門的收藏愛好者才能品鑑,就算是吃瓜群眾也一樣知道:

看一件青瓷先看釉色。

釉色是鑑賞瓷器最為直觀的首要素,但是釉色的燒製成色並不受人為控制。除了釉料配方的原因,還會受到窯位、窯溫等多種硬性因素的影響,所以會出現“入窯一色,出窯千色”的情況。面對這種燒製背景,使我們在收藏龍泉青瓷的過程中,難免迷惑於這萬般釉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要如何解惑呢?先來一起追溯古人筆觸下對龍泉青瓷的描述,其中的蛛絲馬跡就蘊藏著巨大的祕密。

青瓷的釉色何解,早在晉代就可見於文人筆下詩賦。

《說文》中著有:“縹,帛青白色也。”

淡青顏色的帛叫作“縹”,而縹瓷就是淡青色的瓷器。但縹瓷的產地究竟是甌窯還是越窯,至今尚存爭議。由於年代久遠,青瓷受到當時的技術侷限,所以呈色較淡偏淺是普遍現象。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雙系盤口壺(淡青)

唐代之後,瓷器業高速發展,而生性浪漫是唐人更是為青瓷所傾倒,加賦作詩比比皆是。

陸龜蒙的《祕色越器》中嘆: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徐寅的《貢餘祕色茶盞》中贊: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此前盛產青瓷的一直是越窯,它的釉色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作“祕色”。越窯盛於唐而衰於宋時,名不見經傳的龍泉窯如一匹黑馬般橫空出世,後來居上,從此聲名大噪。

前面龍泉青瓷的釉色還沒弄出個名堂來,怎麼又出現個“祕色”?這“祕色”又作何解呢?

其實不難理解,“祕”字是“禾”部首,意為一種香草,而祕色即草葉之青色。古人造字大有講究,且“祕”、“碧”二者發同音,“祕色”就是碧色,亦是青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祕色瓷

唐人所讚頌的“祕色瓷”實際究竟如何?法門寺內地宮出土的多件越窯瓷器已經向我們展示了標準實物。

宋代曾慥的《高齋漫錄》言:“今人祕色磁器,世言錢氏有國日,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也就是說宋人理解為越窯祕色瓷是御供之瓷,臣子庶民是不能用的。

這段文獻也透露出一個線索,龍泉窯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崛起,離不開朝廷的介入扶持。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北宋 八葉九佛塔瓶(青黃)

龍泉窯循著越窯“祕色”一脈,將青瓷發揚光大。在各種記載中,最早明確提到龍泉窯的釉色是南宋趙彥衛的《雲麓漫鈔》:“青瓷器,皆雲出自李王,號祕色,又曰出錢王。今處之龍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南宋 鼓式爐(啞光粉青)

我們現在提及宋代龍泉經典釉色不外乎粉青或梅子青。上段提及到的“艾色”,是越窯瓷器青中帶黃的草綠色,也較為普遍的青瓷呈色,龍泉窯有過,北方的耀州窯也有過。而“粉青”則是宋龍泉區別於其他窯口一大顯著特徵。現在常說的“梅子青”,這一詞最初並不是專指龍泉釉色。

現在看來,無論粉青還是梅子青都不能簡單分個孰優孰劣,這恰恰是留給後世無聲的時代審美意趣。況且龍泉釉色名目眾多,有豆青、蟹殼青、蝦青、炒米黃、蜜蠟黃等等,後人旁生分系,這裡就不一一而論了。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南宋 “心中有佛”瓷像(亮光粉青)

龍泉窯自明中後期後走下坡路,它的兩大基準色是粉青與梅子青,其中粉青泛有獨特的藍色很容易區分,梅子青是認為比較深濃的青釉。

可是梅子從花到果,顏色不一,由青到黃,或深或淺,或泛黃或帶綠,本身也並非單調色。古人所言梅子青並不能一概而論,亦沒有統一論色,釉色在瓷器上更有千差萬別,在有據可查的文獻裡也是各有不同稱法。所以認識釉色抓住要領即可,不必糾纏於實物具體呈色稱謂。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南宋 斗笠盞(梅子青)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元 梅月紋花口盤(橄欖青)


傳說中的越窯“祕色釉”與龍泉青瓷釉色的價值真相

元 六稜貫耳瓶(豆青)

對於愛好收藏龍泉青瓷的朋友們來說,釉色呈色固然重要,但脫離時代背景來談價值都是假大空。只有綜合多方面的線索才能恰如其分地作出判斷,“一刀切”斷定其價值的方法是極不靠譜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