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走出去越南,還能回到東莞嗎?'

"

7月12日,香港《南華早報》的一篇關於中國企業搬到越南又撤出的文章引起了國內的廣泛關注。

在這篇以“中國廠商紛紛從‘效率低下的’越南返回中國”為主題的文章中,講述了兩個中國商人把鞋廠從廣東東莞搬到越南後,又從越南撤出的故事。

其中一位王姓的商人還表示:據他所知,其他6個東莞鞋廠老闆搬到越南後都後悔了,如今都打算“放棄”。


"

7月12日,香港《南華早報》的一篇關於中國企業搬到越南又撤出的文章引起了國內的廣泛關注。

在這篇以“中國廠商紛紛從‘效率低下的’越南返回中國”為主題的文章中,講述了兩個中國商人把鞋廠從廣東東莞搬到越南後,又從越南撤出的故事。

其中一位王姓的商人還表示:據他所知,其他6個東莞鞋廠老闆搬到越南後都後悔了,如今都打算“放棄”。


中國企業走出去越南,還能回到東莞嗎?



他們撤出越南的原因,大同小異:“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與越南工人效率的差距。越南工人根本不加班,多數人沒有技能,造成生產效率低下,交貨時間總推遲。”

4天后,香港上市公司順誠發佈公告,擬出資3255萬美元收購越南的一家傢俱製造廠。

在中美貿易關係複雜多變的背景下,投資越南或是撤出越南,都容易牽動各方的神經,尤其是正在加大投資越南力度的傢俱產業。

-1-

凱勝的候鳥哲學


說起中國人在越南建傢俱廠,繞不開一個人:凱勝傢俱的老闆羅子文。

2018年,凱勝傢俱在越南的營業額超過1億美元,佔據著越南出口傢俱市場5%的份額。凱勝,也是越南最大的、由中國人投資的傢俱廠。

羅子文從不迴避傢俱產業缺乏技術含量的問題,在他看來,凱勝的發展,正是不斷追逐低勞動力、低土地成本和更好貿易環境的結果。

上個世紀70年代末,羅子文的經營據點在臺灣中南部。到80年代末,臺灣人力短缺,再加政府出臺禁伐令,羅子文趁著大陸改革開放,西進大陸。

到2004年,凱勝在廣東已擁有3800名員工和4600萬美元的年營業額。

但就是在這一年,中國傢俱遇上了美國的反傾銷裁定,對部分中國傢俱製造企業徵收懲罰性關稅。

羅子文意識到:一旦關稅加上來,“企業十年之內都不得翻身”。

於是,他開始分兵越南。在此後的12年時間裡,凱勝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將廣東工廠的產能逐步遷移到了越南平陽。2016年,凱勝在廣東的工廠徹底關閉。


"

7月12日,香港《南華早報》的一篇關於中國企業搬到越南又撤出的文章引起了國內的廣泛關注。

在這篇以“中國廠商紛紛從‘效率低下的’越南返回中國”為主題的文章中,講述了兩個中國商人把鞋廠從廣東東莞搬到越南後,又從越南撤出的故事。

其中一位王姓的商人還表示:據他所知,其他6個東莞鞋廠老闆搬到越南後都後悔了,如今都打算“放棄”。


中國企業走出去越南,還能回到東莞嗎?



他們撤出越南的原因,大同小異:“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與越南工人效率的差距。越南工人根本不加班,多數人沒有技能,造成生產效率低下,交貨時間總推遲。”

4天后,香港上市公司順誠發佈公告,擬出資3255萬美元收購越南的一家傢俱製造廠。

在中美貿易關係複雜多變的背景下,投資越南或是撤出越南,都容易牽動各方的神經,尤其是正在加大投資越南力度的傢俱產業。

-1-

凱勝的候鳥哲學


說起中國人在越南建傢俱廠,繞不開一個人:凱勝傢俱的老闆羅子文。

2018年,凱勝傢俱在越南的營業額超過1億美元,佔據著越南出口傢俱市場5%的份額。凱勝,也是越南最大的、由中國人投資的傢俱廠。

羅子文從不迴避傢俱產業缺乏技術含量的問題,在他看來,凱勝的發展,正是不斷追逐低勞動力、低土地成本和更好貿易環境的結果。

上個世紀70年代末,羅子文的經營據點在臺灣中南部。到80年代末,臺灣人力短缺,再加政府出臺禁伐令,羅子文趁著大陸改革開放,西進大陸。

到2004年,凱勝在廣東已擁有3800名員工和4600萬美元的年營業額。

但就是在這一年,中國傢俱遇上了美國的反傾銷裁定,對部分中國傢俱製造企業徵收懲罰性關稅。

羅子文意識到:一旦關稅加上來,“企業十年之內都不得翻身”。

於是,他開始分兵越南。在此後的12年時間裡,凱勝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將廣東工廠的產能逐步遷移到了越南平陽。2016年,凱勝在廣東的工廠徹底關閉。


中國企業走出去越南,還能回到東莞嗎?


如此謹慎地試探的背後,一方面,是因為羅子文需要逐步瞭解越南的投資環境;另一方面,則是他當年西進大陸時吃過冒進的虧。

20世紀90年代初,凱勝西進大陸的第一站,就一個猛子扎到了北京平谷,結果遭遇慘敗,近千萬新臺幣的投資打了水漂。

痛定思痛,才有了此後投資廣東並逐步發展壯大的故事。

有了在大陸投資的經驗教訓,轉戰越南的凱勝更加得心應手。“越南的法律法規、政府的態度,其實跟改革開放初期的大陸一模一樣,而且很多法律條文就是抄襲自中國。”

凱勝的越南的發展壯大,成為了很多國內同行羨慕的對象:剛追逐完中國大陸的“發展紅利”,又成功抄底了越南經濟的起飛期。

哪裡出現“紅利窗口”,就搬到哪裡。這就是羅子文隨環境變化而遷徙的候鳥哲學。

-2-

東莞的問題,越南也有


南遷越南給凱勝的發展帶來什麼好處?

首先是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2004年,凱勝剛開始進入越南時,羅子文覺得就像進入了90年代初的廣東——大量的閒置土地可供開發,而且人力成本只有當時廣東的一半。

其次是稅收尤其是關稅的優惠。越南是全球橡膠木的主要產地之一,另外,對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進口木材也逐步取消了關稅。現在,這個範圍還擴展到了歐盟。

在廣東時,從美國和加拿大進口原材料交一次稅,生產出來的傢俱賣到美國又要再交一次稅。到了越南,這兩筆錢都沒有了。

第三,是政府的支持和扶植。在羅子文看來,或許再過個10年20年,越南政府也不會再大力扶持傢俱業,但至少目前,他們還是認為這項產業在發展經濟和國際貿易中有利可圖。

6月底,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副部長何公俊表示,越南希望把木業發展成為國家先導產業。據越南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越南林產品出口總額達32.78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17.8%。


"

7月12日,香港《南華早報》的一篇關於中國企業搬到越南又撤出的文章引起了國內的廣泛關注。

在這篇以“中國廠商紛紛從‘效率低下的’越南返回中國”為主題的文章中,講述了兩個中國商人把鞋廠從廣東東莞搬到越南後,又從越南撤出的故事。

其中一位王姓的商人還表示:據他所知,其他6個東莞鞋廠老闆搬到越南後都後悔了,如今都打算“放棄”。


中國企業走出去越南,還能回到東莞嗎?



他們撤出越南的原因,大同小異:“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與越南工人效率的差距。越南工人根本不加班,多數人沒有技能,造成生產效率低下,交貨時間總推遲。”

4天后,香港上市公司順誠發佈公告,擬出資3255萬美元收購越南的一家傢俱製造廠。

在中美貿易關係複雜多變的背景下,投資越南或是撤出越南,都容易牽動各方的神經,尤其是正在加大投資越南力度的傢俱產業。

-1-

凱勝的候鳥哲學


說起中國人在越南建傢俱廠,繞不開一個人:凱勝傢俱的老闆羅子文。

2018年,凱勝傢俱在越南的營業額超過1億美元,佔據著越南出口傢俱市場5%的份額。凱勝,也是越南最大的、由中國人投資的傢俱廠。

羅子文從不迴避傢俱產業缺乏技術含量的問題,在他看來,凱勝的發展,正是不斷追逐低勞動力、低土地成本和更好貿易環境的結果。

上個世紀70年代末,羅子文的經營據點在臺灣中南部。到80年代末,臺灣人力短缺,再加政府出臺禁伐令,羅子文趁著大陸改革開放,西進大陸。

到2004年,凱勝在廣東已擁有3800名員工和4600萬美元的年營業額。

但就是在這一年,中國傢俱遇上了美國的反傾銷裁定,對部分中國傢俱製造企業徵收懲罰性關稅。

羅子文意識到:一旦關稅加上來,“企業十年之內都不得翻身”。

於是,他開始分兵越南。在此後的12年時間裡,凱勝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將廣東工廠的產能逐步遷移到了越南平陽。2016年,凱勝在廣東的工廠徹底關閉。


中國企業走出去越南,還能回到東莞嗎?


如此謹慎地試探的背後,一方面,是因為羅子文需要逐步瞭解越南的投資環境;另一方面,則是他當年西進大陸時吃過冒進的虧。

20世紀90年代初,凱勝西進大陸的第一站,就一個猛子扎到了北京平谷,結果遭遇慘敗,近千萬新臺幣的投資打了水漂。

痛定思痛,才有了此後投資廣東並逐步發展壯大的故事。

有了在大陸投資的經驗教訓,轉戰越南的凱勝更加得心應手。“越南的法律法規、政府的態度,其實跟改革開放初期的大陸一模一樣,而且很多法律條文就是抄襲自中國。”

凱勝的越南的發展壯大,成為了很多國內同行羨慕的對象:剛追逐完中國大陸的“發展紅利”,又成功抄底了越南經濟的起飛期。

哪裡出現“紅利窗口”,就搬到哪裡。這就是羅子文隨環境變化而遷徙的候鳥哲學。

-2-

東莞的問題,越南也有


南遷越南給凱勝的發展帶來什麼好處?

首先是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2004年,凱勝剛開始進入越南時,羅子文覺得就像進入了90年代初的廣東——大量的閒置土地可供開發,而且人力成本只有當時廣東的一半。

其次是稅收尤其是關稅的優惠。越南是全球橡膠木的主要產地之一,另外,對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進口木材也逐步取消了關稅。現在,這個範圍還擴展到了歐盟。

在廣東時,從美國和加拿大進口原材料交一次稅,生產出來的傢俱賣到美國又要再交一次稅。到了越南,這兩筆錢都沒有了。

第三,是政府的支持和扶植。在羅子文看來,或許再過個10年20年,越南政府也不會再大力扶持傢俱業,但至少目前,他們還是認為這項產業在發展經濟和國際貿易中有利可圖。

6月底,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副部長何公俊表示,越南希望把木業發展成為國家先導產業。據越南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越南林產品出口總額達32.78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17.8%。


中國企業走出去越南,還能回到東莞嗎?


當然,隨著投資的大量湧入,越南的土地、勞動力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也是不爭的事實。

就在7月11日,越南全國工資理事會公佈決定:明年,最低工資標準將再上調5.5%。此前,越南剛在今年將最低工資標準上調了5.3%。

越南工人不願意加班,而且一旦出現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即使他們現在的工資高於最低標準,也會鬧著要同幅度加薪。

這背後,是越南勞動力供需關係的逆轉。6月初,越南平陽省就業服務中心發佈招聘需求,勞動力需求量近9.7萬人。平陽,正是中國傢俱企業在越南投資最集中的地方。

在他們的需求中,上過中專、會講中文2項要求排在最前面。行業方面,木材加工業的人力需求則僅次於運輸業,排在第二位。

-3-

“抱團”,沒有想得那麼美


這些成本上升的壓力,也必然會影響到凱勝。所以,現在羅子文現在的盤算是:再開闢一個綜合產業園,把廣東的供應鏈企業一併帶過來。

帶動供應鏈配套,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凱勝在越南的生產成本,也是越南政府希望看到的。所以,這個綜合產業園佔地6000畝,其中還包含了免稅倉和不同環節的加工車間。

羅子文的這種供應鏈遷移思路,配套企業會動心嗎?

來看越南媒體披露的數字:從2016年開始,中國向越南直接投資年均增長15%,而在今年的前4個月,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就相當於2018年全年的70%。

今年以來,中國香港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了越南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投資總額接近50億美元,佔越南外資總額的近33%。

在這樣的背景下,順誠在越南投資3000多萬美元收購傢俱廠,也就不足為奇。

對於很多傢俱企業來說,就算越南的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的優勢沒有了,隨著國內傢俱市場的失速,僅是越南與歐美的貿易關係,就足於讓他們動心。


"

7月12日,香港《南華早報》的一篇關於中國企業搬到越南又撤出的文章引起了國內的廣泛關注。

在這篇以“中國廠商紛紛從‘效率低下的’越南返回中國”為主題的文章中,講述了兩個中國商人把鞋廠從廣東東莞搬到越南後,又從越南撤出的故事。

其中一位王姓的商人還表示:據他所知,其他6個東莞鞋廠老闆搬到越南後都後悔了,如今都打算“放棄”。


中國企業走出去越南,還能回到東莞嗎?



他們撤出越南的原因,大同小異:“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與越南工人效率的差距。越南工人根本不加班,多數人沒有技能,造成生產效率低下,交貨時間總推遲。”

4天后,香港上市公司順誠發佈公告,擬出資3255萬美元收購越南的一家傢俱製造廠。

在中美貿易關係複雜多變的背景下,投資越南或是撤出越南,都容易牽動各方的神經,尤其是正在加大投資越南力度的傢俱產業。

-1-

凱勝的候鳥哲學


說起中國人在越南建傢俱廠,繞不開一個人:凱勝傢俱的老闆羅子文。

2018年,凱勝傢俱在越南的營業額超過1億美元,佔據著越南出口傢俱市場5%的份額。凱勝,也是越南最大的、由中國人投資的傢俱廠。

羅子文從不迴避傢俱產業缺乏技術含量的問題,在他看來,凱勝的發展,正是不斷追逐低勞動力、低土地成本和更好貿易環境的結果。

上個世紀70年代末,羅子文的經營據點在臺灣中南部。到80年代末,臺灣人力短缺,再加政府出臺禁伐令,羅子文趁著大陸改革開放,西進大陸。

到2004年,凱勝在廣東已擁有3800名員工和4600萬美元的年營業額。

但就是在這一年,中國傢俱遇上了美國的反傾銷裁定,對部分中國傢俱製造企業徵收懲罰性關稅。

羅子文意識到:一旦關稅加上來,“企業十年之內都不得翻身”。

於是,他開始分兵越南。在此後的12年時間裡,凱勝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將廣東工廠的產能逐步遷移到了越南平陽。2016年,凱勝在廣東的工廠徹底關閉。


中國企業走出去越南,還能回到東莞嗎?


如此謹慎地試探的背後,一方面,是因為羅子文需要逐步瞭解越南的投資環境;另一方面,則是他當年西進大陸時吃過冒進的虧。

20世紀90年代初,凱勝西進大陸的第一站,就一個猛子扎到了北京平谷,結果遭遇慘敗,近千萬新臺幣的投資打了水漂。

痛定思痛,才有了此後投資廣東並逐步發展壯大的故事。

有了在大陸投資的經驗教訓,轉戰越南的凱勝更加得心應手。“越南的法律法規、政府的態度,其實跟改革開放初期的大陸一模一樣,而且很多法律條文就是抄襲自中國。”

凱勝的越南的發展壯大,成為了很多國內同行羨慕的對象:剛追逐完中國大陸的“發展紅利”,又成功抄底了越南經濟的起飛期。

哪裡出現“紅利窗口”,就搬到哪裡。這就是羅子文隨環境變化而遷徙的候鳥哲學。

-2-

東莞的問題,越南也有


南遷越南給凱勝的發展帶來什麼好處?

首先是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2004年,凱勝剛開始進入越南時,羅子文覺得就像進入了90年代初的廣東——大量的閒置土地可供開發,而且人力成本只有當時廣東的一半。

其次是稅收尤其是關稅的優惠。越南是全球橡膠木的主要產地之一,另外,對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進口木材也逐步取消了關稅。現在,這個範圍還擴展到了歐盟。

在廣東時,從美國和加拿大進口原材料交一次稅,生產出來的傢俱賣到美國又要再交一次稅。到了越南,這兩筆錢都沒有了。

第三,是政府的支持和扶植。在羅子文看來,或許再過個10年20年,越南政府也不會再大力扶持傢俱業,但至少目前,他們還是認為這項產業在發展經濟和國際貿易中有利可圖。

6月底,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副部長何公俊表示,越南希望把木業發展成為國家先導產業。據越南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越南林產品出口總額達32.78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17.8%。


中國企業走出去越南,還能回到東莞嗎?


當然,隨著投資的大量湧入,越南的土地、勞動力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也是不爭的事實。

就在7月11日,越南全國工資理事會公佈決定:明年,最低工資標準將再上調5.5%。此前,越南剛在今年將最低工資標準上調了5.3%。

越南工人不願意加班,而且一旦出現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即使他們現在的工資高於最低標準,也會鬧著要同幅度加薪。

這背後,是越南勞動力供需關係的逆轉。6月初,越南平陽省就業服務中心發佈招聘需求,勞動力需求量近9.7萬人。平陽,正是中國傢俱企業在越南投資最集中的地方。

在他們的需求中,上過中專、會講中文2項要求排在最前面。行業方面,木材加工業的人力需求則僅次於運輸業,排在第二位。

-3-

“抱團”,沒有想得那麼美


這些成本上升的壓力,也必然會影響到凱勝。所以,現在羅子文現在的盤算是:再開闢一個綜合產業園,把廣東的供應鏈企業一併帶過來。

帶動供應鏈配套,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凱勝在越南的生產成本,也是越南政府希望看到的。所以,這個綜合產業園佔地6000畝,其中還包含了免稅倉和不同環節的加工車間。

羅子文的這種供應鏈遷移思路,配套企業會動心嗎?

來看越南媒體披露的數字:從2016年開始,中國向越南直接投資年均增長15%,而在今年的前4個月,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就相當於2018年全年的70%。

今年以來,中國香港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了越南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投資總額接近50億美元,佔越南外資總額的近33%。

在這樣的背景下,順誠在越南投資3000多萬美元收購傢俱廠,也就不足為奇。

對於很多傢俱企業來說,就算越南的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的優勢沒有了,隨著國內傢俱市場的失速,僅是越南與歐美的貿易關係,就足於讓他們動心。


中國企業走出去越南,還能回到東莞嗎?


不過,羅子文的這種抱團遷移思路,也成為了推高越南傢俱製造成本的一大元凶。

中國傢俱企業去越南考察,往往是以“人帶人”、“行業帶行業”的方式進行。供應鏈上有企業在越南,或是廣東同鄉會裡有人在越南辦企業,就會引來相關廠商的集體考察,打聽地價和工資。

這種“一窩蜂”式的“抱團”,往往會導致當地工業用地和勞動力在短時間內進入緊缺狀態,直接推高投資成本,甚至遠高於預期。

不過在羅子文看來,做企業,尤其是傢俱製造企業,沒有永遠的“福地”,“福地”是要靠自己去發現和開拓的。

他也坦陳,越南不會是凱勝的最後一站:“在全球化時代做生意,向著土地和人口成本更廉價、稅收環境更優越的地區去永遠是一種常態”。

對於準備把鞋廠從越南遷回東莞的商人來說,他們需要面對問題是:他們在越南找不到合適的工人,如今東莞,估計也很難找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