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袁譚手下人才匱乏,但此人算是一員大將,最後英勇犧牲'

"

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描寫了許多武藝出眾的猛將。豪不誇張地說,在三國前期,河北袁紹手下名將如雲,其中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名聲最響,其次有名的人是韓猛、蔣奇、淳于瓊等。俗話說:“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出來遛遛才能知道。”光吹不行,武將的武藝還得拿戰績說話,記得在原著的描寫中,顏良二十回合敗徐晃,文丑五十回合平過趙雲,張郃、高覽分別平了張遼、許褚。由此可見河北名將實至名歸。

"

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描寫了許多武藝出眾的猛將。豪不誇張地說,在三國前期,河北袁紹手下名將如雲,其中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名聲最響,其次有名的人是韓猛、蔣奇、淳于瓊等。俗話說:“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出來遛遛才能知道。”光吹不行,武將的武藝還得拿戰績說話,記得在原著的描寫中,顏良二十回合敗徐晃,文丑五十回合平過趙雲,張郃、高覽分別平了張遼、許褚。由此可見河北名將實至名歸。

三國時期袁譚手下人才匱乏,但此人算是一員大將,最後英勇犧牲

不過在袁紹輸掉了官渡之戰後,整個河北大有土崩瓦解之勢,河北名將顏良、文丑、韓猛、蔣奇、淳于瓊相繼戰死;張郃、高覽歸降了曹操;隨後,袁紹又不幸病死,其長子袁譚與幼子袁尚又為了爭權互相殘殺。袁紹死後,河北大勢已去,袁譚與袁尚手下已無一流將才。然而袁尚似乎比袁譚要幸運,因為其手下還有呂曠、呂翔這樣的二、三線大將;反觀袁譚更可憐,就沒有一個像樣的大將。因此,袁譚在與袁尚爭權的戰鬥中經常吃敗仗。

在《三國演義》中,袁譚手下有位叫做岑璧的大將。岑璧名氣不大,但卻是袁譚手下稍微拿得出手的人了。袁紹臨終前,他把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立為河北之主,他這種無視長幼順序的做法讓長子袁譚非常受傷。被袁紹忽略的袁譚一怒之下領著兵就跟自己的同父異母兄弟袁尚打了起來,雙方都是袁紹的兒子,袁紹手下的文武也分為了兩派,一些人跟著袁譚混,另一些人幫助袁尚做事。

"

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描寫了許多武藝出眾的猛將。豪不誇張地說,在三國前期,河北袁紹手下名將如雲,其中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名聲最響,其次有名的人是韓猛、蔣奇、淳于瓊等。俗話說:“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出來遛遛才能知道。”光吹不行,武將的武藝還得拿戰績說話,記得在原著的描寫中,顏良二十回合敗徐晃,文丑五十回合平過趙雲,張郃、高覽分別平了張遼、許褚。由此可見河北名將實至名歸。

三國時期袁譚手下人才匱乏,但此人算是一員大將,最後英勇犧牲

不過在袁紹輸掉了官渡之戰後,整個河北大有土崩瓦解之勢,河北名將顏良、文丑、韓猛、蔣奇、淳于瓊相繼戰死;張郃、高覽歸降了曹操;隨後,袁紹又不幸病死,其長子袁譚與幼子袁尚又為了爭權互相殘殺。袁紹死後,河北大勢已去,袁譚與袁尚手下已無一流將才。然而袁尚似乎比袁譚要幸運,因為其手下還有呂曠、呂翔這樣的二、三線大將;反觀袁譚更可憐,就沒有一個像樣的大將。因此,袁譚在與袁尚爭權的戰鬥中經常吃敗仗。

在《三國演義》中,袁譚手下有位叫做岑璧的大將。岑璧名氣不大,但卻是袁譚手下稍微拿得出手的人了。袁紹臨終前,他把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立為河北之主,他這種無視長幼順序的做法讓長子袁譚非常受傷。被袁紹忽略的袁譚一怒之下領著兵就跟自己的同父異母兄弟袁尚打了起來,雙方都是袁紹的兒子,袁紹手下的文武也分為了兩派,一些人跟著袁譚混,另一些人幫助袁尚做事。

三國時期袁譚手下人才匱乏,但此人算是一員大將,最後英勇犧牲

在河北名將死的死降的降以後,袁尚手下剩下呂曠、呂翔兩員大將,而袁譚手下有岑璧這樣勉強算得上大將的人。為了自己的主帥袁譚,岑璧主動一馬當先前去叫板袁尚,袁尚氣得差點準備出馬教訓岑璧。不過袁尚已經是河北之主,身份很尊貴,輕易與對方的一員武將去打架太有失身份了。身為袁尚手下大將的呂曠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他馬上揮舞些大刀前去會鬥岑璧,結果岑璧武藝不如呂曠,戰不數合英勇犧牲。

《三國演義》中的“數合”通常指:十回合以內,三回合以上。也就是說岑璧能夠接呂曠三到十招。從《三國演義》的描寫中來看,岑璧與呂曠的對決似乎更像“兩隻菜鳥互啄”,然而其實不然。雖然呂曠不是什麼一流名將,但是武力值也有三流以上、二流以下的水平。記得呂曠後來單挑趙雲,並且也是數合才被趙雲一槍解決。考慮到當時呂曠因長途奔襲導致體力有損,故而可以認為呂曠至多可以接趙雲十招。趙雲是整個三國時期名列前茅的名將,呂曠能夠接其十回合已經算不錯了,妥妥的三流以上水平。岑璧能夠接三流水平的呂曠十招,也能夠算得上入流了。

"

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描寫了許多武藝出眾的猛將。豪不誇張地說,在三國前期,河北袁紹手下名將如雲,其中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名聲最響,其次有名的人是韓猛、蔣奇、淳于瓊等。俗話說:“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出來遛遛才能知道。”光吹不行,武將的武藝還得拿戰績說話,記得在原著的描寫中,顏良二十回合敗徐晃,文丑五十回合平過趙雲,張郃、高覽分別平了張遼、許褚。由此可見河北名將實至名歸。

三國時期袁譚手下人才匱乏,但此人算是一員大將,最後英勇犧牲

不過在袁紹輸掉了官渡之戰後,整個河北大有土崩瓦解之勢,河北名將顏良、文丑、韓猛、蔣奇、淳于瓊相繼戰死;張郃、高覽歸降了曹操;隨後,袁紹又不幸病死,其長子袁譚與幼子袁尚又為了爭權互相殘殺。袁紹死後,河北大勢已去,袁譚與袁尚手下已無一流將才。然而袁尚似乎比袁譚要幸運,因為其手下還有呂曠、呂翔這樣的二、三線大將;反觀袁譚更可憐,就沒有一個像樣的大將。因此,袁譚在與袁尚爭權的戰鬥中經常吃敗仗。

在《三國演義》中,袁譚手下有位叫做岑璧的大將。岑璧名氣不大,但卻是袁譚手下稍微拿得出手的人了。袁紹臨終前,他把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立為河北之主,他這種無視長幼順序的做法讓長子袁譚非常受傷。被袁紹忽略的袁譚一怒之下領著兵就跟自己的同父異母兄弟袁尚打了起來,雙方都是袁紹的兒子,袁紹手下的文武也分為了兩派,一些人跟著袁譚混,另一些人幫助袁尚做事。

三國時期袁譚手下人才匱乏,但此人算是一員大將,最後英勇犧牲

在河北名將死的死降的降以後,袁尚手下剩下呂曠、呂翔兩員大將,而袁譚手下有岑璧這樣勉強算得上大將的人。為了自己的主帥袁譚,岑璧主動一馬當先前去叫板袁尚,袁尚氣得差點準備出馬教訓岑璧。不過袁尚已經是河北之主,身份很尊貴,輕易與對方的一員武將去打架太有失身份了。身為袁尚手下大將的呂曠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他馬上揮舞些大刀前去會鬥岑璧,結果岑璧武藝不如呂曠,戰不數合英勇犧牲。

《三國演義》中的“數合”通常指:十回合以內,三回合以上。也就是說岑璧能夠接呂曠三到十招。從《三國演義》的描寫中來看,岑璧與呂曠的對決似乎更像“兩隻菜鳥互啄”,然而其實不然。雖然呂曠不是什麼一流名將,但是武力值也有三流以上、二流以下的水平。記得呂曠後來單挑趙雲,並且也是數合才被趙雲一槍解決。考慮到當時呂曠因長途奔襲導致體力有損,故而可以認為呂曠至多可以接趙雲十招。趙雲是整個三國時期名列前茅的名將,呂曠能夠接其十回合已經算不錯了,妥妥的三流以上水平。岑璧能夠接三流水平的呂曠十招,也能夠算得上入流了。

三國時期袁譚手下人才匱乏,但此人算是一員大將,最後英勇犧牲

岑璧與呂曠都是河北武將,兩人以前是同事關係。既然兩人都是同事,岑璧自然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同時也能知道呂曠的武藝高低,從而知道自己並不會是呂曠的敵手,但是岑璧能夠在袁譚最需要他的時候挺身而出,也算盡到了一位武將的職責。岑璧最後英勇犧牲,也算是個合格的武將。雖然岑璧戰呂曠更像“菜鳥互啄”,但是好歹岑璧盡到了自己的職責,值得人為其點個贊。

(資料來源於《三國演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