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軍閥何宗蓮“退伍”辦工廠

何宗蓮

何宗蓮在北洋軍中的資歷,與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王佔元等相當,系袁世凱至交。被民初靳雲鵬、張懷芝、張宗昌、陳調元、韓復榘等在山東的當權者,呼以“大帥”。

漸成袁世凱心腹

何宗蓮,字春江,1861年生,1931年病逝,山東省平陰縣平陰鎮南門村人。家有薄田10餘畝,父母早亡,與兄嫂及侄子何豐林、何鋒鈺一起生活,因生活所迫,於1880年投奔清朝淮軍統領吳長慶部當兵。他因忠誠老實,得到吳長慶的賞識,不久被提為什長,後又逐漸升為把總,跟隨吳長慶駐防煙臺、威海、龍口。

時值22歲,在吳長慶部擔任營務處總辦的袁世凱視察軍務,見其相貌厚重,言語質樸,更為賞識,回大營後即向吳長慶提督推薦,晉升為千總。

1882年袁世凱、何宗蓮隨淮軍吳長慶去朝鮮平亂,吳班師回原防地,而袁世凱率3000人留駐朝鮮藉口鎮壓,何宗蓮亦被留用。從此,何宗蓮逐漸成為了袁世凱的心腹。

1895年,袁世凱接管“定武軍”學堂,在天津小站練兵,仿德國軍隊的建制編制新建陸軍。此時,何宗蓮入學堂習武,極力倡導“忠君”、“效忠袁大人”等思想,受到袁世凱的讚賞。何宗蓮畢業後被提拔為左翼步兵前隊領官,後升營管帶、標統。

在此期間,何宗蓮的侄子何鋒鈺前來小站求職,正好袁世凱有事來到何宗蓮的營房,即往查看敘舊,何宗蓮正愁無法安置其侄,見袁世凱來大喜,即叫何鋒鈺拜見。

不料,袁世凱一見何鋒鈺大為賞識,說:“這小子長得又魁偉,心眼又多,是個官胚子,就認我乾爹吧。”

何鋒鈺即跪下磕頭,口稱義父。這樣一來,何宗蓮與袁世凱的關係就更近了。

1902年,袁世凱奏準清廷,以原武衛右軍為基礎,按西法編練北洋常備軍,何宗蓮升任第一鎮協臺,第一鎮統制,後來調赴察哈爾兼任都統。袁世凱篡奪大總統職位後,為了達到做皇帝的美夢,除向日本簽訂屈辱條約二十一條外,還大量扣減軍費,由於軍隊吃穿困難,軍餉不能及時發放,軍心不穩,怨聲載道,隨時都有引起譁變的可能。

1914年,何宗蓮部的一個炮兵團長率先兵變,並引起連鎖反應。袁世凱聞之震怒,遂派乾兒子何鋒鈺及蔡成勳前往綏遠代為處理。

袁世凱對何鋒鈺說:“你叔父待人太忠厚,部下都不怕他,要查辦幾個為首的振振軍威,等把事平息下去,你叔還是察哈爾都統,第一師長讓給蔡成勳。”

何鋒鈺即與蔡成勳二人去見何宗蓮,傳達袁總統的面諭。何宗蓮聽後說:“我是察哈爾都統兼第一師長,軍隊譁變是我駕馭無方,主要是我的責任,別說是免去本兼各職,就是受軍法審判我也應該。”

其侄何鋒鈺回京向袁世凱復命,袁世凱遂下令將何宗蓮免職。何宗蓮交任後即赴京見袁世凱,袁世凱調何宗蓮為將軍府上將軍、大總統侍從武官。並暗中送給何宗蓮5萬元,何宗蓮更加感激袁世凱。此後軍閥割據,相互殘殺,京都一片混亂,何宗蓮遂借回山東平陰掃墓之機,連同家眷遷回濟南,從此引退。

引退後興辦實業

何宗蓮定居濟南後,為頤養天年,在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築了“頤園”府邸,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辛亥革命以後,南京臨時政府曾頒佈了一系列振興實業的法令、佈告,施出各種實業救國計劃;北洋政府也先後採取了一些措施,刺激人們投資和開辦實業的興趣和熱情,許多在職官吏和擁有一定資金的商人或士紳紛紛響應號召,積極與工商界合作或獨資興辦企業,掀起了創辦實業的熱潮,此時退出官場的何宗蓮也受到影響。

1917年,山東督軍馬良出資7萬元買下因虧損被迫停業的濼源造紙廠,何宗蓮清理歷年的積蓄,連同袁世凱給的5萬元,及浙江督軍盧子嘉、江西督軍李純、第一師長蔡成勳和其他朋友饋贈的現金10多萬元,共計35萬元買下濼源造紙廠,後更名為山東華興造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興公司),何宗蓮任董事長。於1919年4月正式開機生產,時有從事生產的工人約百餘人。

7月,濟南掀起抵制日貨運動,致使該廠產品暢銷,當月就盈利萬餘元。為了擴大生產,華興公司於1921年又購買土地、設備,併兼辦起一個印刷廠,企業機械設備日趨完備。其後幾年間,華興公司主要生產連史紙、包裝紙、書皮紙等,平均年產量530噸左右,主要銷往山東、河北、山西、東北等地區,年產值為大洋20餘萬元。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國家在華興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山東造紙總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