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手工藝 翡翠 比德 守藝的大師 2017-06-25

中國玉文化:所謂玉文化,是依託於玉石製作的各種工藝和產品而逐漸形成,經鑑賞和審美而不斷髮展昇華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其於石器時代便發其濫觴,更隨時代更迭而不斷髮展,經久不衰,日臻完善,不可不謂源遠流長者也。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馬洪偉玉雕作品:母子匜 ▲

石之美者:夫玉者,質地細密、色澤淡雅、溫潤光潔之美石也。其儲養光華,扣擊有聲,堅硬似鐵,晶瑩含翠,在眾多石類材料中脫穎而出,備受世人喜愛。國人眼中之玉,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即文化學意義之玉,範圍寬廣,不僅包括軟玉、硬玉,還包括水晶、瑪瑙、蛇紋石、漢白玉、綠松石、青金石等品種,而狹義則專指礦物學意義之玉,分為軟玉和硬玉。軟玉,其硬度為莫氏6~6.5度。比重2.55~2.65,主要成分是硅酸鈣之纖維礦物。而硬玉,則專指翡翠,硬度為莫氏6.75~7度,比重3.2—3.3,成分則以硅酸鈉和硅酸鋁為主。硬玉在18世紀後方為中國玉匠廣泛採用,因此,中國古代玉器絕大部分為軟玉製品。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顧銘玉雕作品:千巖鎖翠 ▲

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產玉國之一。不僅開採歷史悠久,而且分佈地域極廣,蘊量豐富。在中國,玉礦帶可分為三大板塊:一是我國東北、內蒙古延伸至俄羅斯地區;二是我國江浙地區一直到臺灣;三是新疆、西藏和青海地區。而新疆和田、河南獨山、遼寧岫巖、陝西藍田,並稱我國四大美玉產地。最近在內蒙古發現了國內最大的露天翠玉礦-佘太翠。目前,中國與中美洲和新西蘭並稱世界三大玉作中心。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宋世義玉雕作品:南紅-承天庇佑 ▲

以玉避邪:早在遠古時期,我國先民便開始了制玉探索。在先人心目中,自然萬物本身皆蘊涵著固有的生命潛能,皆有著與人類相同的靈性。這就是所謂“萬物有靈”的觀念。而作為生命本源的“靈性”和神祕生命力量,則瀰漫於各類物質之中,通過與人類的接觸、感應與人相互滲透。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張小玲玉雕作品:祥龍觀音 ▲

於是,原始宗教信仰應運而生。在這種宗教情結的驅駛下,先民們努力營造出一種充滿靈性的神祕氛圍,其具體體現便是將各種形象通過紋身、佩飾等方式,與各種人類自身以外的神祕對象進行溝通,從而獲得萬物身上的靈性和生命力。最早的佩飾大多為取自動物身上的實物,諸如動物骨骼、牙、皮、羽毛等。他們認為佩戴此物,便可具有該種動物的靈性與力量。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宋鳴放玉雕作品:羊首筆洗 ▲

到新石器時代,由佩戴實物逐漸發展到佩戴各種動物實物的替代品,於是,原始雕塑初露端倪。在雕塑過程中,先民們逐漸認識到,在各種石質材料中,有色美而質優者,並以玉名之。考“玉”字,乃我國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中便已現身,屬象形字,初意為將三塊橫玉用一條玉貫連起來,乃玉製以器也。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林光玉雕作品:迦葉 ▲

玉的雕琢和製作技術發展迅速,在原始社會階段就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就目前已獲得的考古發掘實物而論,遼寧阜新胡頭溝紅山文化遺址發現的龜形玉飾、凌源牛河梁紅山文化出土的玉豬龍、陝西神木石峁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蠶等等,皆可證明先民已能熟練運用切、割、鑿、挖、鑽、磨、拋光等工藝技術製作玉器。在原始巫術盛行的文化環境中,這些佩飾一般被認為是可避邪禳災之護符瑞玉。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顧永駿玉雕作品:荷花仙子 ▲

在歷史上,殷人信鬼,尤尚美玉,此一時期,玉器製作以匯聚西部所產玉材和東部琢玉技術之雙重優勢而蔚為大觀。在殷墟婦好墓中,隨葬玉器多達755件,貴族尚玉之風可見一斑,而動物類玉飾為其主流。隨著不同區域文化之間交匯與融合,玉器製作工藝亦逐漸在相互借鑑和整合過程中走向成熟,品類大增,堪稱昌盛。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孫有庚玉雕作品:秋韻 ▲

因此對玉石質量與品位之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質地堅韌、光澤瑩潤,色彩絢麗、組織細密而透明、聲色舒揚而致遠之美石,方可得玉之美名。而產於新疆和田之角閃石,因自如羊脂,光澤溫潤,被奉為正宗玉材而價值連城。古代巫師賦予美玉以驅邪禳災的功能,所以社會普遍認為,玉刻龍鳳,可永保平安,玉雕神獸,可鎮邪除災,此類製品也理所當然地成為玉器主流。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李海奇玉雕作品:大聖 ▲

君子如玉:玉之美,出於自然,是由內而外之滲透折射,柔和含蓄,魅力無窮。因此,賞玉之過程,往往是一種特殊審美理念形成併產生愉悅的過程。玉外表溫和圓潤,本質卻至堅至剛,與人中君子道德追求之境界正相吻合。到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儒家文化的勃興,神鬼文化與先民生活漸行漸遠,貴族士卿崇尚“觀物比德”,標榜“君子如玉”,玉被賦予了吸吶日月山川之精華,凝聚人間之美質的特徵,成為品評人物的道德標準。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尤志光玉雕作品:江山如此多嬌 ▲

“君子比德於玉”的道德觀念,將玉之色澤、質地、形狀等比附人品之德、仁、智、義等品德,於是玉具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乃至“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以玉比德之觀念影響極大,玉質佩飾也就成了顯示貴族身份與教養的標記,而玉璽則是國家和王權之象徵。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馬進貴玉雕作品:貴妃出浴 ▲

古人崇尚禮節,先秦典籍中對玉之使用曾有嚴格規定。據《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官月,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居則設佩,朝則結佩”,“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玉亦可作為貴重禮物相互贈送,以表達情誼。《詩經.國風.木瓜》有云:“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瓊琚、瓊瑤、瓊玖,均佩玉也。《秦風.渭陽》有“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江春源玉雕作品:螳螂白菜 ▲

作為知識階層的士大夫,則將自身對理想道德最高境界之追求,比附於玉之堅潔精美,將高尚人格之砥勵磨練,寓之於美玉之琢磨精雕。因此,玉又是君子規範道德、。約束行為之標誌。古人辨玉,首重其所寓美德,而天然色澤與紋理則次之,使得玉由單純飾佩昇華為實用、審美與修養三位一體的倫理人格風範之標誌。中華文化具有早熟性特徵,先秦時期便達到了不可逾越之高峰。而其後文化之擴展,無不是對先秦文化之解讀與稀釋,故而綿延至今的玉文化,萬變不離其宗也。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洪新華玉雕作品:伏虎羅漢 ▲

美玉無價:自古以來,“玉”字在人們心目中就是一個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詞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詞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組成的成語有金玉良緣、金科玉律、珠圓玉潤等。古人更是將玉人格化,賦予它美和德雙重性格,正如前引“君子比德於玉”,崇玉之風熾盛,可見一斑。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崔磊玉雕作品:三昧辨成 ▲

美玉無價之實例,最為典型者乃和氏壁之身世。春秋時,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與厲王。王使玉工辨識,云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後武王即位,卞和復獻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於荊山之下。文王遣人問詢,日:“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寶玉,琢之為璧。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高毅進玉雕作品:一品清廉 ▲

因稱和氏璧。後此壁為趙惠文王據為已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壁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壁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壁歸趙”。秦破趙,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統,贏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壁精研細磨,雕琢為璽,傳國玉璽乃成。

中國玉石玉器之千年玉雕文化

範同生玉雕作品:熟(鼠)視無睹 ▲

後經秦、漢、魏、晉、宋、齊、樑、陳、隋、唐、後梁,至後唐時,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璽就此失蹤。其後雖屢有傳國玉璽現身之鼓譟,但皆贗品,其身世遂成千古之謎。將美玉與江山社稷緊密相聯,且超越朝代更迭而傳世,足見玉在古人心靈中的突兀地位,亦是古人心目中道德之地位遠遠勝過政治之典型例證。玉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玉器之絢麗紋樣,似乎流淌著我華夏先民之靈性,護符與佩飾之中,蘊含著他們純潔高尚的情懷。我國一以貫之的玉文化品位之高,內涵之富,堪稱舉世罕見,斷無其匹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