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OPEC和頁岩油吧,中國才是油價的“操縱者”

油價 石油 能源 分析師 第一金融 2017-06-06

導讀:圍繞OPEC減產協議究竟延期多久、減產幅度是否擴大的猜測與紛爭,終於伴隨上週的OPEC維也納會議落下了帷幕。在此後的九個月時間裡,油市的關注焦點又將轉向何處?多家分析師給出了答案——中國。

原油市場供大於求開始自2014年年中,這一年過剩的供給,導致全球庫存幾乎增長了10億桶。但OECD公開儲油數據顯示,這些庫存中只有35-45%進入了主要發達國家。真實的情況是,僅僅計算OECD國家庫存,遠遠不能顯示全球原油供需平衡全貌。新興國家買入了大量原油,而其中絕大部分進入中國戰略原油儲備中。

忘了OPEC和頁岩油吧,中國才是油價的“操縱者”

3月份,中國原油進口917萬桶/日,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並自此維持住了這一地位。

今年中國的油需增量會上漲40萬桶/天,至油需總量1230萬桶/天。而今年全球的油需增量預期為130萬桶/日,使得中國佔了全球油需增量的三分之一。這表明對原油的進口將繼續擴大,推助中國站上了決定油價走向的關鍵地位。

忘了OPEC和頁岩油吧,中國才是油價的“操縱者”

比需求量更重要的是中國何時能達到儲備極限。此前摩根大通曾估計,中國戰略原油儲備可能在2016年年末接近可以存儲的極限:略高於5億桶的水平。按照此說法,中國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原油進口量可能下降,但實際數據並不支持這一假設。

事實上,中國何時能會達到儲備極限是一個謎。根絕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中國原油進口為136萬桶/天,環比3月160萬/桶數據出現下降,降幅創下近一年來最高。

換句話說,如果中國現在接近儲備上限,全球原油市場上突然消失了100萬桶的需求,歐佩克將會發現即便是實施了大幅減產,市場依然過剩。

忘了OPEC和頁岩油吧,中國才是油價的“操縱者”

原油昨天高位震盪走回落,但在觸及49一線支撐之後隔夜凌晨震盪反彈,但反抽依舊受阻50.0一線的壓制,今日開盤後依舊震盪走回落,再次測試49美元一線支撐,短期來看,油價跌破缺乏動力,短期還是震盪為主的格局。從4小時圖來看,目前短期均線呈現空頭趨勢,重點關注的是中軌49.6-8一線的壓力。操作以偏弱的整理思路對待,穩健者等待反彈再空。

策略:49.6做空,防守50.0,目標48.8

以上出自分析師 :北鬥,更多交流諮詢添加:beidou388

作者簡介:黃金分析師,策略家,財經時評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