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蒙克:用畫筆描繪人類的心靈

油畫 蒙克 美術 藝術 普賽克 鳳凰藝術 2018-11-29

原標題:蒙克首次暴露意識之作,藝術中的一次突進

許多藝術家的失敗,僅僅是他們只接受一種畫法,而指責其他所有的畫法。必須研究一切畫法,而且要不偏不倚地研究;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因為你將不會跟著某一個藝術家跑。—— 博巴

愛德華·蒙克:用畫筆描繪人類的心靈

《病中的孩子》 布面油畫,119.5×118.5cm,奧斯陸國家美術館藏。這幅畫是蒙克童年時代對家庭痛苦遭遇的一個回憶。此畫描繪了他那年僅15歲的姐姐索菲亞患病的情景,肺病將奪去她的生命,她消瘦而臉色蒼白,還未脫盡童稚的氣質。這個難以磨滅的印象深深地埋藏在蒙克的記憶裡。 畫面油彩用得狂放、隨意,看上去像一幅草稿。整幅畫面色調灰暗低沉,悲劇氣氛濃烈。當它在挪威全國年度畫展 上展出時,受到保守勢力的攻擊。蒙克不得不換用學院派技法,再畫了一幅變體畫,改名為《春》,竟獲得了國家 獎學金,並去巴黎留學。

蒙克說過:“我要描繪那些在生存、在感受、在痛苦、在戀愛的活生生的人們。” 所以有人說他是 “近代描繪人類心靈的肖像畫家”。

蒙克童年時母親和姐姐都相繼死於肺病,後來父親和一個弟弟又不幸去世,妹妹患了精神病,這種家庭悲劇使蒙克心靈創傷太深,影響著他藝術思想的發展。關於這幅畫他說過:”我以《病中的孩子》開闢了新路,它成為我藝術中一次突進,我其後的大部分作品的產生都歸功於這幅畫。”畫家企圖探索人們對病與死的感覺,為了真切地揭示主題,他曾與父親一起去探視病人,觀察病人的神態。

蒙克說:我曾在這一年中把這幅畫反覆描繪很多次。我把顏料刮掉,用松節油洗掉後,多次設法找回那最初的印象。那緊貼著枕頭,透明而蒼白的皮膚,那發抖的嘴脣,和那發抖的雙手…,我刮掉了一半的顏料,留下一些刮痕。就這樣,在一邊畫一邊搜尋著過去的記憶時,我發現,我的睫毛也成為最初印象的一部分,而我所說的睫毛,正是反映在畫面上的那些陰影。

在這幅畫中的母親,在為孩子的不幸而內心絕望和悲哀。空蕩蕩的室內,別無他物,這更增加了死亡迫近的淒涼氣氛。這件作品以深刻的形象語言傳達了人的內在精神世界。

這是蒙克所有的畫作中首次暴露其意識的作品。和他青年時期製作的作品一樣,蒙克繪畫的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情況。他描繪了虛弱的患者難過的樣子,整個屋子都被黑暗包圍著 。

愛德華·蒙克(1863~1944)是挪威畫家,也是表現主義繪畫之父。其父是位醫生,篤信基督教。他幼年喪母,姐姐被肺病奪去了生命,妹妹患精神病。童年時代的不幸對其一生的創作有深刻的影響。蒙克於1880 年進奧斯陸工 藝美術學校習畫,受印象主義畫風的影響。1889 年改變傳統畫法創作變體畫,後獲得機會去法國留學。在法國,他對後印象主義和納比派發生興趣,發現線條和色彩有強烈的表現力,並試圖用它們畫出活生生的人 —— 他們呼吸、感 覺、受苦受難並彼此相愛。

愛德華·蒙克:用畫筆描繪人類的心靈

《亡故》1893 年 油彩.畫布 134.5 x 160 cm 挪威奧斯陸孟克博物館

蒙克作品最常見的主題都是與人類的悲劇情懷相關的,例如孤獨、憂傷、痛苦、死亡等等。他的大部分作品充斥著上述源自疾病和家庭悲劇的情感,給人的感覺是灰暗和悲觀,這種思維特性構成了他的藝術天分的基礎。大家公認這位挪威畫家和多產的雕塑家是表現主義的先驅,同時還是北歐最傑出的畫家,與高更和梵谷齊名。

愛德華·蒙克:用畫筆描繪人類的心靈

《邱比特與普賽克》1907 年 油彩.畫布 119.5 x 99 cm 挪威奧斯陸孟克博物館

賽克是人類靈魂的象徵,羅馬神話中,普賽克是一位美貌的公主,人們崇拜她勝過崇拜維納斯。維納斯因嫉妒普賽克的美貌派邱比特加害普賽克,而邱比特愛上了普賽克。

愛德華·蒙克:用畫筆描繪人類的心靈

《星夜》1923 - 1924 年 油彩.畫布 139 x 119 cm 挪威奧斯陸孟克博物館

蒙克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卡索、馬諦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他對心裡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

愛德華·蒙克:用畫筆描繪人類的心靈

《吶喊》1895 年 粉彩.紙板 79 x 59 cm 私人收藏

本作品共有四個版本,分別是此私人收藏的版本、藏於奧斯陸蒙克博物館的兩個版本和藏於國家畫廊的版本,1895年畫家把作品製成平面印刷以大量複製。

蒙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組作品是以吟誦生命、愛情和死亡為題材的組畫,其中又以「吶喊」這幅畫最具代表性。在這幅畫上,沒有任何具象物體暗示正在發出尖叫聲,只見中央有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孤獨人形,似乎正從我們身邊走過。

他捂著耳朵,幾乎聽不見那兩個遠去的行人的腳步聲,也看不見遠方的兩隻小船和教堂的尖塔。這一完全與現實隔離了的孤獨者所呈現的變形、扭曲的尖叫面孔、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繫的骷髏。

在這幅畫上,蒙克所用的色彩與自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關聯。雖然藍色的水、棕色的地、紅色的天,都被誇張得富於表現性,但並沒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實性。全畫的色彩是鬱悶的,尤其是濃重的血紅色懸浮在地平線上方,與海面陰暗處的紫色相沖突,這一紫色因伸向遠處而愈益顯得陰沉,給人一種不祥的預感。同樣的紫色,也重複出現在孤獨者的衣服上。

畫中沒有一處不充滿動盪感。天空與水流的扭動曲線,與橋的粗壯挺直的斜線形式鮮明對比。整個構圖在旋轉的動感中,充滿粗獷、強烈的節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傳達著那一聲刺耳尖叫的聲音。畫家在這裡可以說是以視覺的符號來傳達聽覺的感受,把悽慘的尖叫變成了可見的振動。

愛德華·蒙克:用畫筆描繪人類的心靈

《生命之舞》1900 年 油彩.畫布 125 x 191 cm 挪威奧斯陸國家畫廊

在《生命之舞》這幅油畫中,畫家描繪了一群在河岸邊草地上醉然起舞的人們。有三位女性形象在畫面上佔據著主要位置,她們分別象徵著女性一生的三個不同階段。

左側穿白裙的人物是一位處女,她那紅潤的面頰泛著微笑,就像前面那枝盛開著的花兒。其長裙的白色象徵著少女的純潔。而與此白色少女呈對比的,是位於最右側的婦人。

她雙手交疊,面露憂鬱神色,顯得十分孤獨。她那深色長裙象徵其內心的暗淡與哀傷。這兩個女性形象,都面朝畫面中央的那對沉醉在舞樂中的男女。

他們漫無目的、旁若無人地邁著舞步,那女子捲曲的秀髮和長裙,將其男伴纏繞。而男子的黑色衣服,則將女子的紅色衣裙襯托得更加奪目,使她看起來顯得異常妖嬈和充滿誘惑,衣裙的紅色在這裡象徵了人生短暫的喜悅。

背景中,兩對放蕩的跳舞者,象徵著一種更為卑賤的生活。懸掛在空中的一輪圓月在水面映出其長長的、寬寬的倒影,像鬼魂的眼睛。

愛德華·蒙克:用畫筆描繪人類的心靈

《青春期》1894 - 1895 年 油彩.畫布 151.5 x 110 cm 挪威奧斯陸國家畫廊

這幅畫又稱之為《夜》,畫中描繪了一位未成熟的少女裸像,她驚恐不安地注視著渺茫的前方,側光從右下方照射,將她的身影投在沉沉的夜色背景上,更增加了畫面的恐怖氣氛。

從蒙克的人體造型可見他具有很高的寫實技巧,這得益於他早年師從的自然主義老師克羅洛。孟克在這幅畫中,留下了尊重少女的純真和純潔的一筆,流露出對少女溫柔的擔憂和關切。

愛德華·蒙克:用畫筆描繪人類的心靈

《吻》1897 - 1902 年 木版畫 46.7 x 46.4 cm 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

在《吻》這幅木刻版畫中,呈現出孟克將木刻版畫製作過程中遭遇的木紋問題轉換成為作品的特點。他運用了木刻版畫原有的粗糙垂的直木紋,製造出空氣的印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