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能在“九子奪嫡”中勝出除自身實力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

“九子奪嫡”——一個大清王朝怎麼說也說不盡、講不厭的話題,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縱觀整個奪嫡,即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甚至是你死我活的相互傾軋,更是有個人或團隊的智慧與能力的大展示。

  • “九子奪嫡”為我們後人詮釋了兩個基本道理:

1. 在人與人的鬥爭中,最終的勝利只能屬於智者;

2. 何為智者?智者就是犯錯誤最少和關鍵時刻表現最好的人。

顯然,最終的勝出者,也就是雍正皇帝,正是這樣的智者。

倘若通讀“九子奪嫡”整個過程史,不難發現,在競爭最為“白熱化”的階段,大家都在積極表現和展現自我的時候,身為皇四子的胤禛(雍正皇帝)並沒有什麼太出彩的“表演”,難道胤禛真的是對皇位不“感冒”?當然不是,而是他明白韜光養晦之道理。在一沒背景,二沒得力幫手的狀況下,能夠讓對手們互相鬥爭、互相消耗,正所謂此消彼長,坐收漁翁之利,顯然這是一個好選擇。事實證明,胤禛真的是將韜光養晦發揮地淋漓盡致。在晚年的康熙皇帝的印象中,皇四子是一位“友善而與世無爭”之人,所以他偶爾會來到這個兒子家中坐坐,算是能夠尋找到一點常人的人倫之樂吧。

雍正能在“九子奪嫡”中勝出除自身實力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

圖1 九子奪嫡


胤禛知道能夠博得父皇的好感,這僅僅是決定將來能否繼承大統的基礎而已,而且具備這個基礎的皇子又不止他一人,至少他的三哥胤祉也是一位。所以,胤禛要想辦法夯實這基礎的同時,更要想辦法如何壘起“上層建築”。這次胤禛打出得還是人倫感情牌,因為他有這個自信。

一日,康熙皇帝依舊工作之餘來到“老四”家,爺倆嘮點家常之後,胤禛見父皇心情還不錯,就提出了一個請求。這個請求太關鍵了,關鍵到決定了大清王朝兩代帝王之人選。胤禛說:我有兩個兒子,今年已經十二歲(虛歲)了,都還沒有見到過祖父的天顏,能否讓兩個孩子見見您,陪您說說話?康熙皇帝一生子孫眾多,再加之帝王之家自然不能如同一般百姓,因為皇帝任何的一個傾向舉動,都能被有心之人放大和利用,所以康熙皇帝與自己絕大部分孫子都沒有見過。要不說,胤禛這個時機的營造與拿捏都很到位,茶餘之後,原本就是享受人倫之樂的康熙皇帝,順其自然地就會放下戒備,順理成章地答應了胤禛的請求。

雍正能在“九子奪嫡”中勝出除自身實力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

圖2 清康熙 明黃色緞平金繡龍紋寶座靠背鏡心


得以見到皇祖天顏的胤禛兩位兒子,年齡稍大一點的名叫弘曆,另一位稍幼的名叫弘晝,兩個孩子年齡同歲,僅三月之差。然而,這次兩個孩子面聖之表現,乃是天壤之別。弘曆禮儀到位,落落大方,絲毫沒有絲毫緊張拘謹之意,對於康熙皇帝的問題更是對答如流,反觀弘晝緊張拘謹而不能言。當康熙皇帝問及兩個孫子學習狀況時,弘曆更是將當日所學《愛蓮說》即能誦朗如流,又能一字不差的講解一番,康熙皇帝是頻頻點頭,讚不絕口。弘曆的這一次亮相,確實讓康熙皇帝分外驚喜,沒想到在自己的孫輩之中,竟然有這等翩翩少年。康熙皇帝離開回宮之後,是越想這個孫子就越是喜歡,第二日,康熙皇帝下旨,將弘曆恩養宮中,自己親自督教弘曆讀書。

在弘曆之前,能夠得到康熙皇帝如此青睞的孫子,只有他的長孫,前太子胤礽之子弘皙。目的是不言而喻,親自培養未來國君。所以,弘曆被恩養於宮中,由康熙皇帝親自督教,目的還能是其他嗎?那麼,將來弘曆能否成為皇帝的一個必要前提就是,他的父親胤禛得先成為皇帝,所以弘曆這次亮相地完美表現,絕對是對胤禛成功之路上,一個里程碑般的節點。

雍正能在“九子奪嫡”中勝出除自身實力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

圖3 乾隆皇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1799年)


當然,恩養宮中只是一個開始,弘曆之後的表現就更加至關重要了,重要到決定他們父子二人命運之程度。事後證明,年僅十二歲的小弘曆沒有讓任何人失望,之後的表現就更加出色了。弘曆這個人天資聰穎到逆天,史書記載他五歲就能誦讀,而且真的有過目不忘之本領。這應該不是記錄歷史之人對他的吹捧,他的這一天賦,在成為皇帝(乾隆皇帝)之後,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

弘曆除了能文,在武這方面也絲毫不弱。眾所周知,大清王朝是滿族人建立的王朝,為了保持住先祖們之尚武精神,愛新覺羅家族的子孫們都要學習騎馬射箭之本領。大清王朝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很重視對皇子們武功之教育,尤其是對皇位接班人,更是要求精益求精。乾隆皇帝後來回憶,這段與皇祖相處的時日,提及自己就已經在皇祖的悉心指導下,能夠開弓射箭了,而且連中五箭。朋友們,如果你嘗試過這項運動就會知道,開弓射箭對臂力要求是相當之高,現在一般成年人,能連發十失已經很厲害了。由此可見,少年時期弘曆身體素質確實很好。

雍正能在“九子奪嫡”中勝出除自身實力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

圖4 康熙帝戎裝像(中坐者)


少年弘曆除了天資優秀,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超強自我約束能力和那份少年老成。弘曆此時雖然正值年少貪玩時期,然而弘曆學習自制能力非常強,讀書學習根本不用師長操心。在弘曆成為皇帝之後,更是持續保持超強的自我約束力,也正是這超強的自我約束力讓他一生受益匪淺,成功締造了其他封建帝王難以匹及之輝煌。在性格方面,弘曆在少年之時,就表現出持重與老成,這是成為一名優秀帝王的基本素質。被恩養宮中的弘曆,時而會陪同皇祖處理一些政務,這正是康熙皇帝對孫子的刻意之培養,更是留心之考察,小弘曆每次都是側立一旁給爺爺磨墨,從不亂插一言。當康熙皇帝問及弘曆,弘曆回答總能切中要害而且點到即止。這些過人的優點,確實讓康熙皇帝對他的這位小孫子刮目相看。

康熙皇帝即便是已然兒孫滿堂,貴為天子,也絲毫不能減退對這位如此優秀的孫子的溺愛,而且這種溺愛完全是發自天性。在弘曆被恩養宮中的這段時間,祖孫二人的感情甚篤。成為皇帝的弘曆在一首詩中,描繪了當年與祖父同處的一段時光:康熙六十一年,自己隨祖父到避暑山莊,正在山坡上玩耍的弘曆,遠遠望見祖父的行船到來,為了能夠早點見到祖父,自己就從山坡跑了下來。而在行船上的老祖父,生怕孫子從山坡奔跑有什麼閃失,就竭力呼喊:“慢一點,別摔到了。”祖父蒼老的聲音,讓弘曆印象深刻。六十年之後,對這段時光依然記憶猶新的弘曆,將其寫在了自己的詩文之中,祖孫二人的感情之深,可見一斑。

雍正能在“九子奪嫡”中勝出除自身實力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

圖5 少年時期的胤禛 (雍正皇帝)


愛屋及烏,由於康熙皇帝對孫子弘曆的喜愛,也開始更加關注其父胤禛。康熙末年,胤禛代表父皇參加各種重要儀式的次數,明顯多於其他皇子。以往不顯山露水的胤禛,開始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事到如今,那些與胤禛爭奪皇位兄弟們,已然是無力迴天,而且時間上更是不沒給他們迴旋之餘地。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弘曆與祖父相處一年有餘,老皇帝駕崩,隆科多傳大行皇帝口諭,傳位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繼承皇帝位,也就是雍正皇帝。十三年之後,雍正皇帝駕崩,在雍正元年就被雍正皇帝祕密指定為接班人的弘曆登級為帝,即乾隆皇帝。

可以絲毫不誇張地說,雍正皇帝的皇位,軍功章上至少一半的功勞應該屬於兒子弘曆。雖然,沒有康熙皇帝傳位於皇四子胤禛是因為弘的直接證據,但是弘曆的優秀表現,確實是胤禛取得皇位征途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

唯心地說,有些人天生就是要做皇帝的。

文:王金百

參考文獻:《清史稿》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