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那時候我還是個小學生,在一段特定的時間內,突然養成了攢集舊報紙和啤酒箱紙殼的特殊癖好,還要把這些東西寶貝似的壓在床板下面才算是心裡踏實。

後來我媽發現了我的“藏寶窟”譏笑說:就算學習不好,現在就開始練習撿破爛這種生存技能也有點早吧。

“你不懂,我留著這些是有大用處的。”

說完就氣鼓鼓的打開電視等著看《藝術創想》,一邊心裡還惦記著自己想要做個法老筆筒的宏偉藍圖。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我身邊的朋友都坦言自己曾經試圖還原過節目裡面的「大型藝術創作」。不過除了出擺個四不像之外,也都分別因為例如“創作過程中把綠豆撒了一地”等原因,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社會主義毒打。

舊報紙和硬紙殼永遠都是在“尼爾叔叔”的手裡才能起到最大化的循環再利用。現在想想,那應該是我們這代人最早受過的藝術啟蒙教育了。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 “我一直都叫他「尼爾叔叔」。”


《藝術幻想》和尼爾·布坎南或許聽著有些耳生,但只要看見那個永遠穿著紅色Hoodie抱著大鉛筆的男人就能當下心領神會。Neil用聲畫不同步的翻譯腔配音說出“大家好,很高興又和你們見面了”,是我童年時期最愛的開場橋段。

小孩子顯然對藝術家這個名詞毫無概念,但要把Neil定位為一檔兒童節目的主持人的話似乎也不大公平。

Neil出生在特產藝術家的英國利物浦,也許來源於地域文化優勢的加成,讓他覺得自己將來也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藝術家。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我從小就對藝術很感興趣,所以就去註冊了利物浦藝術學院,但是後來他們說我不夠好,我就馬上頭也不回的離開” Neil回憶起決定休學的時候這麼說。


  • 英國重金屬浪潮中一員


嚴格意義上來說,Neil在《Art Attack》上做主持人的時期,並不完全算是他人生中的高光15分鐘。

80年代時,選擇離開藝術學院的尼爾叔叔直接成為了英國重金屬浪潮中的一員,變成了出過2 張專輯和5首單曲的搖滾樂手。

“我在上電視之前原本是搖滾樂隊Marseille的一員,也許你們爸爸媽媽會知道,有的地方甚至現在還在放那些歌呢。”

後來Marseille樂隊解散於80年代。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Art Attack》並不是尼爾叔叔的第一檔電視節目,但是他的確是靠著這檔節目成了全英國家喻戶曉的“創意大王”。

這檔兒童藝術類常青樹式的節目奇蹟般的播出了18年,以至於Neil說起他在90年代的早期節目錄音還會抱怨:早期的節目現在還是會在有的國家播出,我那時候的頭髮像一直頂著一頂假髮,真夠讓人難為情的。

算算時間也就不覺得奇怪,那時候的他還算是一個剛剛退役的搖滾樂手。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Neil後期&早期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他搖滾樂手的身份全體現在他早期的靈活程度上,那時穿的還是夾克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 “一檔老土的兒童節目”


《Art Attack》的節目版塊18年來幾乎完全沒變過,作為一個節目來說實在沒辦法再老土了,但是節目的內容卻從來沒讓人失望,並且所有出自Neil手的作品都逃不過「平平無奇」定律。

「Neil假裝亂塗亂畫的繪畫小技巧」;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擺到最後才能顯山露水的大型藝術創作」;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以報紙作為主要原材料的DIY小劇場」分別作為節目的拳頭板塊。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國內版本的 《Art Atract》最早出現在獲得迪士尼版權的「小神龍俱樂部」裡,《Art Attack》也譯為了《藝術幻想》,也加上了典型的翻譯腔配音。

但我始終對國內版本保留了原視頻的現場收音而心懷感激,裡面剪紙、馬克筆於紙面摩擦和瓦楞紙對摺的聲音都能引起強烈舒適感,尼爾大叔算是最早期的ASMR博主了。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值得一提的是,節目中的每一個創意都是由Neil想出來的。

一旦他有了一些想法就會做出一個初級的模型,再交給他的團隊讓想法進一步的延伸,經過一系列的打磨才會最終出現在節目裡。“他們都瞭解我對於藝術的瘋狂。”Neil在提及他的團隊時這樣說。

Neil的兩個孩子Molly和Freddie也同樣是他團隊中的一員,或許說是最為核心的“研究人員”。Neil的所有想法都會先行請這兩個首腦過目,只有他們豎起大拇指這個想法才會被保留在節目中。


  • 乳白膠和硬紙殼堆積的藝術


Neil在節目中的所有原材料基本上都是生活中的就地取材,比如洗滌靈的瓶子和餅乾盒。當然還有每集基本上都有重要戲份的卡司—舊報紙和乳白膠。

少不更事的時候曾經一度以為“瓦楞紙”是隻有國外才有的賣的高檔美工用具,後來發現只是硬紙殼的高檔別稱。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藝術幻想》的高明之處,在於可以讓人輕易產生“ I can do it”以及“一個人也能過的很有趣”的狂妄想法,這對於週六上午守著電視機看節目的小朋友來說尤為重要,至於手聽不聽使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把《Art Attack》稱為一檔純粹的兒童節目,我是不大認同的。

直到現在為止大多數的兒童節目,都是由兩個穿的像花大姐一樣的主持人組成,他們費盡心思的想帶你一起做兒童體操試圖消耗你身上的精力。

且單憑內容來講,《藝術幻想》似乎更懂得公平對待所有觀眾,不以年齡階段來劃分節目內容,簡易但不低齡幼稚,全憑內容讓精力無處釋放的孩子們坐住板凳。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節目中偶爾會穿插一些其他小朋友的作品,Neil從不否定孩子們做出來的藝術品。“你不用做的特別完美”是他在節目中最常說的一句話,“享受過程永遠比追求結果更重要。”這是整個節目的精髓所在。

“Neil是一代人的藝術啟蒙,我現在在學校裡教孩子們畫畫。《藝術幻想》是我不願意和其他老師分享的備課金庫。”我一位現在做美術老師的朋友這麼說。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據統計,Neil近幾年出現頻率最高的地方是在QQ空間的轉發裡。

很顯然我們對《藝術幻想》的情懷感遠遠不及英美,Neil陪伴了他們18年,英美人循環播放《Art Attack》的頻率可能我們看《武林外傳》的頻率不相上下。

人們會選擇在萬聖節穿上紅色Hoodie扮成Neil;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也會做出寫著“假如當時Neil在節目上講的是教小女孩怎麼畫眼妝,也許她們現在看起來就不會是這個鬼樣子”的歐美風memes;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還有一種邪門的英國江湖傳聞,

有位女士聲稱,自己曾墨爾本大街上拍到了街頭藝術家鼻祖Banksy,而照片上的人正是《Art Attack》的主持人Neil Buchanan.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我還刻意去對比了Banksy和Neil叔叔的生活軌跡,遺憾的是這兩個身份除了都是英國人以外並沒有太多的重疊之處,但是Banksy的事誰又說的準呢?

我沒有任何證據也沒有任何依據來證實這個江湖傳聞,但是還是私心希望這件事情是真的。

但假如Neil就是Banksy,那該有多酷啊。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文/劉奕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