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形象●兵情懷●兵境界

藝術 火箭 政治 中國軍情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5-11

“輕裝簡從、吃住營連,行軍戰鬥化、管理正規化”。近日,火箭軍政治工作部適應部隊深化改革要求,組建由舞臺藝術、文學美術骨幹為主體的礪劍文藝“輕騎隊”,第一批20多名隊員穿上迷彩裝、背起行囊、扛起隊旗,奔赴駐紮在大山深處、戈壁高原的火箭軍旅團部隊。他們進陣地、蹲營連、上哨所,捧出一片深情,燃燒一團火焰,一邊慰問演出、一邊輔導骨幹、一邊傾心採訪、一邊創作加工節目,用歌聲、舞姿、旋律、畫筆展現基層火熱戰鬥生活,彰顯出文藝“輕騎隊”的兵形象、兵情懷、兵境界,贏得官兵紛紛點贊。他們在火箭軍部隊留下的精彩足跡,也讓人們再一次思考在新形勢下建設文藝“輕騎隊”必須把握的內在規律。

文藝“輕騎隊”首先要有“輕”的鮮明特徵。在烽火硝煙年代裡,我軍戰地宣傳隊三五人或十多人組成一隊,輕裝上陣、便捷靈活,或穿梭於浩浩蕩蕩的行軍隊伍中,或出現在險象環生的槍林彈雨裡,或服務於艱苦簡陋的宿營地,用現編現演、鮮活靈動的一段快板書、一首戰鬥歌、一幕活報劇等,生動形象地反映部隊官兵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蹟,鼓舞軍心、凝聚士氣,激發官兵一往無前、所向披靡的鋼鐵意志。因此,文藝“輕騎隊”必須摒棄靠人多勢眾強聲勢壓陣腳、靠大陣容大製作博“眼球”、靠浮誇包裝裝潢門面的做法,洗盡浮華,遠離豪華陣容,迴歸“輕騎隊”小而精、簡而快、輕便而不輕飄的本真本色。在職能定位上,應樹牢士兵第一、基層至上的思想,把火熱演兵場和軍營作為第一戰位,把廣大官兵作為表現主體,找準軍旅文藝價值的根脈、定位和舞臺。在人員組成上,應著眼部隊需求、綜合隊伍現狀,注重一專多能、一人多用,兼顧各藝術門類的協調配合,精心組織集創作、編導、演出、服務於一體的精悍隊伍。在服務模式上,千里轉進、機動靈活,不帶複雜道具場景,不受部隊訓練工作環境場所限制,因地制宜、因陋就簡,部隊演訓任務到哪裡、舞臺就搭在哪裡,官兵在哪裡、文藝演出、骨幹輔導就到哪裡,做到行軍一輛車、演出一臺戲、吃飯一張桌,切實以輕裝便捷適應基層部隊點多線長、分散佈防、隨時服務的需要。

文藝“輕騎隊”履行特殊使命任務,必須葆有“兵”的樣子。“輕騎隊”的隊員應該懂得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初心,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杜絕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的飄浮做派,把基層部隊當作藝術的“源頭”,以無限的崇尚和敬畏之情,扎到備戰打仗第一線,吃部隊家常飯、睡連隊硬板床、練官兵基本功,用一顆兵心體驗基層火熱生活,用一片真情感悟官兵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切實與基層官兵交朋友、心連心,錘鍊革命軍人的政治信仰、精神意志和情感追求。當然,歷練如此涵養素養和高尚藝德,並非易事。如果沒有強烈的使命責任感和情感能動,即使到了基層連隊,按要求穿上了迷彩服、做到了“五同”,仍然會人在軍營心在外,對個人的名利得失心存糾結,與官兵離著心、隔著情,說起話來缺乏“兵語”,幹起事來沒有“兵心”,思考問題不懂“兵情”,一舉一動、一招一式仍然難像個兵。這樣搞創作、演節目,自然很難體現出文藝“輕騎隊”的滋味和風骨,很難做到事半功倍、成效顯著。

文藝“輕騎隊”釋放精武制勝之道的精神能量,必須始終彰顯軍味、戰味,發揮催征戰鼓、衝鋒號角作用。那些荒誕不經、虛無縹緲的靡靡之音,與戰士的血性豪氣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同基層官兵生活密切接觸的文藝“輕騎隊”,必須始終堅守威武、陽剛、勝戰的創演風格,不論是起草宣傳標語、戰鬥口號還是創作小品、曲藝節目,不論是吟誦詩詞、演唱歌曲還是表演快板書、舞蹈節目等,都要詮釋新一代“四有”革命軍人的信仰、信念和血性膽氣,展現官兵特有的戰鬥品格、戰鬥情懷、戰鬥精神,在作品中塑造一個個有勇有謀、有血有肉的鐵血戰士形象,激勵官兵練兵不懈怠、備戰不鬆勁、打仗不怕死,向著勝利一往無前、衝鋒不止。

(上圖為礪劍文藝“輕騎隊”的文藝工作者活躍在基層官兵身邊的場景 作者提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