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藝節丨藝術觸角延伸至劇場外,5月高頻詞“惠民”將藝術送入千家萬戶

這個5月,申城藝術氣息分外濃郁。隨著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拉開帷幕,全國51臺優秀劇目在滬集結。從荊州花鼓戲、黔劇到黃梅戲、河北梆子,地方劇種畫下濃墨重彩的風景圖。84個入圍群星獎決賽的劇目也輪番上陣,紮根現實的藝術創作,帶著泥土的芬芳。

藝術的觸角更延伸至劇場之外。“文化惠民”成為這個藝術季人人同享的關鍵詞,近60場惠民演出遍佈全市16個區。角逐文華大獎、群星獎的演職團隊,未來得及休整,又提著行李,帶上行頭,將演出送入社區、校園、商場、公園等城市各個角落。與觀眾更近的惠民舞臺上,天天好戲不斷。

惠民演出不重樣

十二藝節丨藝術觸角延伸至劇場外,5月高頻詞“惠民”將藝術送入千家萬戶

上海大世界大舞臺,黔劇武戲《打瓜緣》,讓臺下觀眾連聲叫好。

午後的上海大世界,年近七旬的楊尚華定點蹲守,手中拿著蘇劇摺子戲專場的節目單。再過幾分鐘,來自蘇州市蘇劇傳習保護中心的演員就要登臺了。作為文華獎惠民演出的三個場地之一,自5月17日起,上海大世界迎來連續17場專場演出,演員走出劇場,登上惠民舞臺,秦腔、滬劇、京劇、豫劇、雜技,每天不重樣,賺足了眼球。

幾天前,上海大世界的黔劇摺子戲專場拉開了全城惠民演出的序幕。《失子驚瘋》《搬窯》《打瓜緣》等代表性劇目接連登臺,演員們全部來自文華獎參評劇目《天渠》劇組。考慮到惠民演出時長有限,為了節目的豐富度,團隊特意選取了幾齣最有黔劇特色的摺子戲。《失子驚瘋》是尚派代表劇目之一,講述胡氏失子瘋癲,四處奔走尋找的故事,劇中的水袖功尤其考驗演員功底。“重點表現胡氏喜而急、急而驚、驚而瘋的神情與心態,是青衣唱、做工並重戲。”飾演胡氏的黔劇演員駱曼菁說。演出一結束,臺下就傳來陣陣叫好聲,這位只有十六七歲的小演員總算吃下了定心丸。

從17日的黔劇到21日的蘇劇,楊尚華都在現場。他還排了一個節目表:25日下午1點是安徽黃梅戲,27日中午12點是崑曲,31日下午1點是上黨梆子。百聞不如一見的地方戲,從各地風土人情中孕育而出,帶有家鄉的標識度。“這幾場都要來,都是各省市最好的劇團,機會難得。”他有一個五六十人的微信群,裡面全是戲曲愛好者,“退休後時間多,哪裡有演出,大家就組團,聞風而動。”

十二藝節丨藝術觸角延伸至劇場外,5月高頻詞“惠民”將藝術送入千家萬戶

一場兒童劇《大紅豆變變變》拉開火柴電競館惠民演出大幕。

位於楊浦區的火柴互娛電競館,這周專門為惠民演出騰出場地。場館所在的互聯寶地園區,早早利用易拉寶、指示牌與背景板,提前為惠民演出預熱。週一的兒童劇《大紅豆變變變》充滿童趣,引來一片歡聲笑語;週二晚上的民族歌劇《英·雄》展演,以情動人,將英雄伉儷繆伯英、何孟雄的故事娓娓道來。“不用去大劇院,就能在工作地附近的園區看演出,很便民利民。”附近的白領心有所感。

十二藝節期間,幾乎每支演出團隊都接到了惠民任務。安徽再芬黃梅藝術劇院此番攜原創黃梅戲《鄧稼先》來滬,5月23日、24日亮相上海星舞臺,緊接著,又要奔赴上海大世界演出黃梅戲摺子戲專場。“作為戲劇人,我們利用藝術性的方式塑造人物,在黃梅戲探索上孜孜以求,也希望通過不斷的演出,讓更多觀眾走進黃梅戲,欣賞這門藝術。”導演張平說。

十二藝節丨藝術觸角延伸至劇場外,5月高頻詞“惠民”將藝術送入千家萬戶

位於楊浦的火柴電競館迎來觀演觀眾。

“我不要什麼名譽館長、客座教授之類的頭銜,只要有時間,我更願到中國各地的美術館去當志願者。像今天一樣,普及藝術原理,講解中國雕塑中的中國故事。”在公益惠民講座現場,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說出了肺腑之言。十二藝節期間,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全國優秀攝影作品展覽在中華藝術宮舉行。而在美術館之外,眾多活躍在創作一線的藝術名家也兵分各路,走入社區傳播美育。從美術作品的賞析到個人藝術經歷的分享,公益講座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市民審美。

“群星”閃耀全城

這幾天,如果留心觀察會發現,作為群星獎決賽場地的東方藝術中心,即便觀眾都散場了,後臺依舊燈火通明,工作人員和物流公司正在緊張地轉運道具。《慶豐年》的大簸箕,《保衛娘子關》的大鼓,一個個被搬上車,送往各區的惠民演出目的地。《村裡的畫室》裡的那支筆,是舞臺上的靈魂道具,卻是轉運中的最小件物品,尤其需要上心。而音視頻和字幕工作對接人員,正等候在電腦旁拷貝音視頻和字幕素材。

十二藝節丨藝術觸角延伸至劇場外,5月高頻詞“惠民”將藝術送入千家萬戶

浙江省嘉興市帶來的群舞《村裡的畫室》登上火柴電競館惠民演出舞臺。

5月18日一早,剛結束比賽的音樂、舞蹈兩大門類演員,穿戴整齊,分頭趕赴青浦趙巷鎮影劇院、松江歡樂谷亞瑟宮演藝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94869部隊和上海市群眾藝術館,4場群文惠民演出同時揭幕。5月20日、21日,較晚結束決賽的戲劇、曲藝門類也加入隊伍,送上每天8場惠民展演。最忙碌的時候,一天有近50輛大巴載著演職人員,披星戴月奔赴在演出途中。“大家早點休息,我們明天繼續惠民!”這是工作群裡,惠民演出項目負責人史曉風最常叮囑的話。

“群星獎是一個富有魅力的舞臺。在這裡,你感受到了最真實的生活和最質樸的情感。”上海市群藝館館長蕭燁瓔說,“群文創作的特點是群眾演、演群眾、演給群眾看。”為保證群星獎真正走進市民,群星獎組委會聯動16個區,將群星獎優秀文藝節目送到百姓身邊。84個決賽節目按照不同門類、不同省市打散重組,臨時編排成音舞惠民場和綜藝演出惠民場。山西武迓鼓樂《保衛娘子關》、西藏的舞蹈《雅卓衝諧》、湖北的表演唱《打銀鎖》、四川的《亮花鞋》等組成一臺演出,先後走進楊浦等區,用文藝演出傳遞百姓心聲。為了保障演出有序進行,從總排片表、節目編排表、節目流程表、道具流轉表到票務分配表,惠民演出項目組羅列了近百張表格。

十二藝節丨藝術觸角延伸至劇場外,5月高頻詞“惠民”將藝術送入千家萬戶

上海市殘疾人舞蹈團群舞《紅韻》登上火柴電競館惠民演出舞臺。

不過,劇場再大,座位席再多,依舊無法容納所有對演出有需求的觀眾。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主辦方推出“雲上群星獎”,7場決賽、12場惠民演出通過國家文化雲、文化上海雲等平臺同步直播。截至22日晚,雲上群星獎直播總訪問量超過1600萬,群星獎相關專題總點擊量超過3400萬。“群星獎在舞臺上展現了大美中國的人文風情,每場惠民演出,觀眾都跟著笑、跟著哭、跟著感動。”蕭燁瓔說,“雲上群星獎的實踐,為廣大百姓看群星獎、欣賞群星獎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惠民演出結束後,群星獎市民導師走基層活動將迅速鋪開,歷屆專家評委走到基層,與文藝骨幹面對面,拓展群星獎惠民的邊際效應。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編輯:項建英

題圖:上海大世界裡大幅公益惠民演出節目單抓人眼球,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惠民專場演出精彩紛呈。
圖片攝影:蔣迪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