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藝節丨黔劇摺子戲走進大世界,文華獎34場惠民演出好戲連臺

午後的上海大世界,好戲尚未開場,一樓大舞臺前的座位區已經坐滿了觀眾。白髮的老人、年輕的學生、熱愛戲曲的父女檔,都搶著找個好位置。下午3點,悠揚的揚琴伴奏在眾人的期盼中響起,貴州省黔劇院帶來的戲曲表演《扇韻》拉開了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公益惠民演出的序幕。作為惠民演出駐地之一,5月17日至6月1日,上海大世界將迎來連續17場專場演出,各地參評文華獎的劇團逐一亮相,在滬送上別具特色的地方風味。

《扇韻》是一個關於扇子與戲曲的節目。舞臺上,舞者們手持扇子翩翩起舞,展現了戲曲演員的柔美身段。“扇子與戲曲的歌、舞融合在一起,非常具有辨識度。”年輕演員王興蕾介紹,演出團隊均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平均年齡只有十六七歲。5月15日、16日,團隊剛參演了貴州省黔劇院原創大戲《天渠》,角逐十二藝節文華大獎,此刻又馬不停蹄趕往大世界,送上惠民演出。“我們從小喜歡戲曲,也希望觀眾能喜歡我們的表演。”

十二藝節丨黔劇摺子戲走進大世界,文華獎34場惠民演出好戲連臺

黔劇中的武戲《打瓜緣》,讓臺下觀眾連聲叫好。

品嚐過“開胃菜”後,黔劇摺子戲《失子驚瘋》《搬窯》《打瓜緣》正式登臺。黔劇是貴州地方戲曲劇種,曾名文琴戲,在貴州說唱曲種“貴州揚琴”的基礎上,吸收“貴州梆子”等姊妹藝術的養分發展起來,代表劇目有《秦娘美》《奢香夫人》《中秋月》《姊妹崖》等。近年來,貴州省黔劇院的《貞女》《大學生村官》《湄水長歌》等多個劇目還曾多次獲得文旅部劇目獎、貴州省“五個一工程”獎、貴州省政府專業文藝獎一等獎等榮譽。

《失子驚瘋》是尚派代表劇目之一,講述胡氏失子瘋癲,四處奔走尋找的故事,劇中的水袖功尤其考驗演員功底。“重點表現胡氏喜而急、急而驚、驚而瘋的神情與心態,是青衣唱、做工並重戲。”飾演胡氏的黔劇演員駱曼菁形容。演出一結束,臺下就傳來陣陣叫好聲,鼓掌的人群中還有一位特殊觀眾,京劇旦角演員周百穗。她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親傳弟子,《失子驚瘋》這齣戲就是她從老師處學來,又傳授給貴州省黔劇院年輕演員的。“我是貴州人,我愛我的家鄉。”在上海戲曲學校授課的周百穗,一有假期就回到貴州,手把手教導新一代黔劇演員,“這齣戲把尚派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我曾十幾次站在大世界的舞臺上,如今學生們也走上這個舞臺,我看了演出非常激動。”

十二藝節丨黔劇摺子戲走進大世界,文華獎34場惠民演出好戲連臺

舞臺一側,演員們在作上臺準備。

儘管對上海市民來說,黔劇有些許陌生,但這並不妨礙觀眾欣賞這種已有近三百年曆史的地方戲曲劇種。“《搬窯》以王寶釧與薛平貴為主角,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了,但第一次看黔劇演出。”15歲的小毛和雙胞胎兄弟雙雙看得津津有味,“現場看演出氛圍更好,感染力更強。”也有不少戲劇謎組團看演出。“借文華獎惠民演出的契機,免費預約到演出並且順道遊覽大世界,實在很幸運。”與三五好友結伴而來的袁先生說。事實上,自5月6日開票起,惠民演出門票的預約情況就十分火熱,許多上海票友早早便守候在手機、電腦前,力求搶到自己心儀的場次,部分熱門演出甚至出現了一搶而空的情況。

為更好地體現“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辦節宗旨,組委會積極推動十二藝節優秀作品進入社區、校園、商場、公園、部隊、企業開展惠民演出和活動,讓藝術滲透到城市的各個角落。本次文華獎惠民演出持續近半月,將在上海大世界、中山公園、火柴電競館三個場地上演34場演出。在上海大世界,市民有望領略到秦腔、花鼓戲、河北梆子、上黨梆子等地方戲曲劇種的獨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文華表演獎獲獎演員也將於5月31日齊聚中山公園大草坪,以一臺文華表演獎集錦專場演出,向市民展示優秀文藝創作的風采。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編輯:項建英

題圖:貴州省黔劇院的黔劇摺子戲專場演出吸引許多觀眾駐足欣賞。
圖片攝影:蔣迪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