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藝術 篆刻 書法 美術 浙江新聞 2017-04-11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西泠印社創社四君子暨歷任社長書畫篆刻作品展”開幕儀式現場

西湖有情,香江有義——4月8日,“西泠創社四君子暨歷任社長書畫篆刻展”在香港中央圖書館開幕。香港特別行政區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楊健,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葛慧君等出席開幕式,100週歲的西泠印社現任社長、學界泰斗饒宗頤先生現場為“西泠學堂”題字揭牌。

這是西泠印社文物展品首次在香港舉行大型展出,共由“印學重鎮志同結社——創社四君子”“西泠巨擘一代宗師——歷任社長”兩大單元構成:來自西泠印社文物館藏和集古齋多年珍藏的105件包括西泠印社歷任社長與“創社四君子”的書法、繪畫、篆刻印章及印稿等,代表了西泠印社的藝術高峰,堪稱一部精彩絕倫的西泠印社百年簡史。

饒宗頤在開幕禮上表示,他對西泠印社在港舉辦展覽感到欣慰和榮幸。作為文化研究者,他的夢想就是中華文化的復興,自己肩任西泠印社社長,也希望通過展覽進一步推進西泠印社打開世界之窗,對中國優秀文化藝術推陳出新。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香港特別行政區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表示,西泠印社是海內外著名的天下第一名社,悠久的歷史和群星閃耀的社員使其成為代表中國傳統書畫篆刻藝術的最高殿堂。香港是中西交融的國際都會,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始終是香港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楊健致辭表示,西泠印社創社四君子開創了一份偉大的文化事業。西泠印社歷任七任社長,現任社長是國學泰斗饒宗頤先生。饒公雖已逾百歲高齡,仍心繫國家,學術耕耘不斷,藝術成果豐碩,是香港的自豪,也是國家的驕傲。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葛慧君致辭道:“西泠印社和集古齋共同舉辦這次展覽,不僅讓我們領略到中國書畫篆刻藝術的獨特魅力,還使我們感受到藝術家們高尚的藝術情操和博大的人文情懷。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優秀傳統文化,既是寶貴的歷史遺產,也是我們最獨特的精神標識。西泠印社和集古齋的此次合作,體現了內地和香港共同探尋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基因的良好願望,為浙港兩地的文化交流展開了新的篇章。”

西泠印社創立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是海內外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金石篆刻專業藝術社團。現坐落於西湖景區孤山西麓的西泠印社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國篆刻”的保護傳承單位。

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稱的西泠印社與香港有著特殊的情緣。2011年冬天,西泠印社社長之位已空缺長達6年。當天西泠印社終於等來第7任社長——來自香港的國學泰斗饒宗頤教授。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葛慧君與百歲國學泰斗饒宗頤

西泠典藏,瑰寶薈萃,文脈相傳,風雅綿延……由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等召集同人發起創建,被後人譽為“創社四君子”。百十年來,七百餘位成就卓越的中外社員和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饒宗頤七位社長,共同創造並見證了西泠印社的文化繁榮。歷任社長,無疑是西泠印社的巨擘和宗師。每一任社長無一不是德高望重、藝學兼修的文化大家,他們不僅是“藝之大者”,更是“學之大者”。正是在社長們的擎旗掌舵下,西泠印社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概,廣結藝友、聲譽日隆。在精研文史、雅擅藝術之卓然大家雲集而至之後,西泠印社逐步發展成為海內外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金石篆刻專業藝術社團,以“天下第一名社”之稱,享譽印壇。

此次展覽,西泠印社精選了76組歷任社長的書、畫、篆刻作品典藏出展。七任社長作品,琳琅滿目,精彩紛呈,呈現了他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統藝術根基。他們德高望重、學藝兼修,在學術理想和藝術創造中,始終強調民族文脈內核,深度詮釋著涵蓋中國哲學和人文精神的文化根源。他們以參透傳統的刀鋒和筆墨來表現篆刻、書畫的時代特徵。在藝術上,他們都講求傳統根基、學識內涵,借古開今、力求變革,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理論探求中,始終追求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所蘊涵的哲學維度和精神境界,崇尚品藻情趣、學養格調的文人風格。他們對中國傳統藝術抱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中國書畫的傳承和發展傾注了一生的心血,真正在自我錘鍊和品格昇華中達到了藝術和人生的高遠境界。展現了西泠印社藝術,群峰連綿、相映競秀的壯觀景象。

篆刻世遺,香江留痕。本次展覽之外,西泠印社社務委員會還將與香港集古齋共同創辦“香港西泠學堂”,邀請西泠印社社員及藝術家進行授課,立足香港,展開香港和西泠印社的兩地培訓,面向藝術愛好者和香港市民開展教育培訓和有關書法篆刻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希望通過西泠學堂,使更多的香港市民對中華文化之美有更多的參與和學習。為此,饒宗頤先生為西泠學堂題寫了牌名,這對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香港的傳播,也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西泠七位歷任社長看過來——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饒宗頤(1917-)現任社長,當代國際漢學界公認的學界泰斗、一代宗師。2011年12月起擔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學貫中西,著作等身,通曉多種語言,在傳統文史研究和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近東文明以及藝術、文獻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精深研究。除治學之外,精通琴、詩、書、畫,具有深厚的藝術修養,擅畫山水、人物,書法植根於金石文字,行草書自成一格。歷任香港大學、法國巴黎高等研究院、美國耶魯大學、日本京都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和法國遠東學院院士等職。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榮休講座教授。曾獲法國、香港特區頒發的多重獎項。著有《楚辭地理考》《長沙出土戰國楚簡初釋》《法藏敦煌書苑精華》等數十部書籍。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啟功(1912—2005)第六任社長,早年受業於著名史學家陳垣,長期從事中國美術史、中國文學史、中國曆代散文、歷代詩選和唐宋詞的教學與研究,並對紅學、佛學等亦有精深研究。他的書法、繪畫、舊體詩詞亦享譽國內外,有詩、書、畫「三絕」之稱。他還是我國著名的文物鑑賞家和鑑定專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等。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趙樸初(1907—2000)第五任社長,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等職。趙樸初先生生前十分關心西泠印社建設,多次在京聽取彙報,指導工作。1996年,他聞訊《西泠藝叢》即將復刊,寄來5000元人民幣資助。1997年為籌建中國印學博物館,他上書國家有關部門建議給予扶持,併為中國印學博物館題寫館名。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沙孟海(1900—1992)第四任社長,原名文若,號沙村、蘭沙。浙江鄞縣人。其書法篆隸真行草諸體皆精,沉雄茂密,俊朗多姿,以氣勢磅礴見稱,題榜大字更為人激賞。篆刻不多作,然博綜古今,樸拙而富韻致。曾任廣州中山大學預科中文系教授,任浙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浙江省政協委員等職。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張宗祥(1882-1965)第三任社長,著名書法家、版本學家和學者,亦善繪畫,擅長校勘古籍。曾先後擔任京師圖書館主任,浙江教育廳廳長,文瀾閣《四庫全書》保管委員會主任。建國後,任浙江圖書館館長,中國美協浙江分會副主席,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政協常委等職務。校勘古籍有《說郛》、《罪惟錄》、《國榷》等十餘種,手抄古籍八千餘卷,編有《鐵如意館手抄書目錄》等。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馬衡(1881-1955)第二任社長,現代著名金石書畫家、篆刻家、印學家、鑑賞家、考古專家。早年曾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考古學研究室主任,1924年參與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故宮物品,故宮博物院成立後任古物館副館長,1933年起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抗戰期間,主持故宮博物院西遷文物的維護工作。抗戰勝利後,主持故宮博物院復與西遷文物東歸南京的工作。建國後任全國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吳昌碩(1844—1927)首任社長,浙江安吉人。1913 年被公推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詩、書、畫、印博採眾長,自成一家,譽為四絕,為縱跨近、現代的傑出藝術大師。書法初師顏真卿,後法鍾繇、王羲之,得力於石鼓文,筆力遒勁,氣勢磅礴。篆刻鈍刀直入,蒼勁雄渾。中年以後,將書法、篆刻的行筆、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筆力敦厚老辣、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對後人產生極大影響。著有《紅木瓜館初草》、《缶廬詩》、《缶廬印存初集》四冊等。

創社四君子長這樣兒——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創社四君子

清光緒甲辰(公元1904年),丁仁、王禔、吳隱、葉銘等人常相聚西湖孤山,探討六書,研求篆刻,因“慨然有感印學之將湮沒也,遂始有創辦印社之設想。”於是,他們集合同道在西泠橋畔的孤山,買地數弓,醵資營建印社,並因地而名之為“西泠”。他們“買山立社”定宗旨,集資規劃謀園林,共同管理著印社,但都謙而不稱社長。他們對西泠印社無與倫比的貢獻和寧缺毋濫的文人風骨,奠定了西泠印社的百年基業,被後人譽為“創社四君子”——丁仁有定位之功,王福庵有標示之績,葉銘有守護之勞,吳隱有聯絡之力。這4位名家,對西泠印社而言,可謂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這四位創始人不僅風格高尚、大公無私、愛社如家,而且極具才情、藝術成就突出。本次展覽共展出相關書畫印作品11件,不僅體現了“四君子”在篆刻、書法、繪畫等方面的藝術造詣,更體現了他們弘揚國粹的信念,不計名利人文的品格,無私奉獻的人文精神

王福庵(1878—1960)自幼受家庭影響,喜收集印章,自稱「印傭」。工書,凡鐘鼎籀隸無所不能,以篆隸名世 , 風格典雅蘊籍,秀麗飄逸,淳古厚重。曾任民國政府中央印鑄局技正、故宮博物院鑑定委員。1930年遷居上海,以鬻字治印自給。解放後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丁輔之(1875—1949)出生書香世家,杭郡“八千卷樓”主人丁鬆生重孫。自幼受家庭薰陶,博學多能。治印宗浙派, 蕭淡簡靜,秀雅純正,用刀勁健, 佈局安祥。書法以甲骨文著稱,並集成聯語刊行。繪畫偶作蔬果,亦豔雅動人。家藏西泠八家印章甚多,嗜之成癖,撫印無虛日。輯有《西泠八家印選》、《硯林印存》等。

葉為銘(1867—1948)擅金石書畫,夙有鄭虔三絕之譽。精金石考據之學,善篆隸,能鐫碑,治印宗法秦漢,融會浙派,風格平實,朴茂厚重。家藏金石和考古方面書籍甚多,曾將藏品付印行世,風靡全國。著有《歙縣金石志》、《葉舟筆記》,輯有《廣印人傳》、《再續印人小傳》、《二金蝶堂印譜》等,並編輯《西泠印社三十週年紀念刊》。

吳隱(1867—1922)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幼家貧,客杭習鐫碑板。年青時常結伴葉為銘從私塾戴用柏習古文、書法,刻苦研習書畫篆刻與文字學。篆刻風格多樣,渾樸蒼粹,摹漢宗浙,恪守規範。工書法,善山水花鳥畫。後移居滬上,經營書畫篆刻用品,精心研製“潛泉印泥”,整理出版印譜印論。編有《遁庵印存》《浙西四家印譜》《缶廬印存》等印譜幾十種。

難得的是,此次西泠印社七任社長作品齊聚香港,恰逢西泠印社現任社長、學界泰斗饒宗頤先生100週歲華誕。饒公不僅慨然出席,還將向西泠印社捐贈書法和繪畫作品各一件,令西泠精神再續,展事精彩更添。願饒公:時盛世昌、鶴壽鬆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