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央行主動控表 不降準等於緊縮

銀行 海通證券 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 界面新聞 2017-06-07

今年2、3月份中國央行資產規模連續收縮,引發市場對央行“縮表”的猜想,央行之後進行了澄清,稱“縮表”並不意味著收緊銀根。但海通證券認為,從今年的公開市場操作來看,至少說明央行在主動控制資產負債表的增長。在維持資金面緊平衡狀態下,不降準相當於變相緊縮。

海通證券說,回顧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歷史,進入21世紀以來唯一的一次持續縮表發生在2015年。央行的總資產規模從2015年2月的34.5萬億元降至當年年底的31.8萬億。在這次縮表中,央行其實是被動的,因為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和國內經濟走弱的背景下,中國的資本流出和匯率貶值壓力增大,外匯佔款急劇減少,而外匯佔款是之前央行擴表、投放貨幣的主要途徑。

儘管央行縮表了,但2015年卻是中國貨幣大寬鬆的一年。這是因為,貨幣的供給不僅決定於央行提供的基礎貨幣數量,還決定於貨幣乘數的高低,而影響貨幣乘數最重要的因素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外匯佔款下降導致被動縮表、基礎貨幣驟減的情況下,央行在2015年連續四次全面降準,存款準備金率從20%的高位迅速降至17.5%,貨幣乘數大幅攀升。與此同時,央行在2015年還五次降息,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從5.51%降至4.3%。所以儘管央行在縮表,2015年M2增速並不低,從年初的不足11%提高到年底的13.3%,貨幣供給實際上是在大規模增加的。

2016年年初,外匯佔款持續下降,經濟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央行僅僅在3月降了一次準,之後開始利用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臨時借貸便利(PSL)等工具投放基礎貨幣,導致央行在2016年對其他存款性金融機構的債權增加了將近6萬億,總資產負債表擴張了2.6萬億,所以2016年仍然是貨幣大寬鬆的一年。

進入2017年,情況又發生了變化。首先是2、3月份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下降了近1萬億,而外匯佔款的降幅卻很小。這次縮表引起了市場熱議,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指出這主要是季節性因素導致的,強調“縮表”並不一定意味著收緊銀根。

海通證券認為,正常情況下,如果經濟在增長,那麼需要的貨幣量也是增加的,所以央行要麼增加基礎貨幣供給,要麼降準提高貨幣乘數。在當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即使央行的基礎貨幣走平或者維持低增長,央行也是在變相縮表的,因為貨幣的需求量在增加。從近期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來看,年初至今逆回購、MLF、PSL等操作存量基本是走平的,增速相比去年大幅下降,這至少說明了央行在主動控制資產負債表的增長。

海通證券指出,年初以來,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7天期利率從2.5%飆升到接近2.9%的水平,金融機構超儲率下降至1.3%的歷史低位,所以央行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是偏緊的。在這種緊平衡狀態下,預計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增速會降下來,這意味著基礎貨幣增速降低,而央行又不降準,相當於變相緊縮。

相關推薦

推薦中...